高效光伏设备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74506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光伏设备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效光伏设备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效光伏设备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效光伏设备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效光伏设备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光伏设备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光伏设备行动计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效光伏设备行动计划一、高效光伏设备支持钝化发射极及背局域接触(PERC),新型薄膜、异质结、钙钛矿等新型光伏发电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高效电池生产设备、多功能一体化逆变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实施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电池及组件光电转换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新型高效层压机、单晶炉等专用设备提档升级。在工业园区、农光互补、公共设施等领域开展智能光伏应用试点建设。推动光伏优势产能走出去,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国际应用市场。二、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1、深化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智能化改造、推进绿色安全转型、促进服务化延伸,加速科技创新成果产

2、业化应用,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加速转变。推动产业链补短板,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加快实施改造,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提升。支持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生产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鼓励整机与基础配套领域同步升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定期修订发布技术改造升级投资导向目录,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每年滚动实施千项技改和百项示范工程,引领制造业提质增效。2、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瞄准重点产业链中的关键短板和技术缺失,聚焦先进金属材料、输变电装备、太阳能光伏、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端精细化工等领域,攻克一批培育产业新优势的技术;

3、聚焦氢能与储能、新型显示、现代通信等领域,攻克一批技术;聚焦大数据、机器人、基因和生物医药、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统筹项目、人才、平台、资金等资源配置,推进自主创新产品迭代应用,全面提升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等组建联合体,围绕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批量生产、示范推广等环节开展协同攻关。聚焦制造业创新发展共性技术需求,探索创新载体组建新模式,加快在氢能、先进环保、植物提取、智能制造等领域打造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创新载体,推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

4、等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提升制造业创新链整体效能。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相关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孵化机构,提升支撑服务能力,推动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3、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创新实力。开展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行动,支持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开发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加快向应用基础研究等创新链前端延伸,催生更多自主创新、颠覆性创新成果。发挥龙头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探索设立行业创新平台,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

5、带动行业创新发展。实施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提升计划,支持领军企业完善创新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牵头或参与建设省级创新平台,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合作,促进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培育一批技术领先、核心竞争力强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计划,逐步建立创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4、深化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实施工业设计深化提升工程,提高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推进系统设计和创意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普及,支持综合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绿色、可持续、全生命周期的先进理念,提升产品的外观造型、友好体验、工程易用性以及环境融合性,满足消费需求

6、、解决市场痛点。重点围绕汽车、日用陶瓷玻璃、服装服饰等传统优势产业和高端装备、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支持制造业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内部组织流程再造,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工业设计植入,提升企业系统设计、协同设计、绿色设计能力。推动特色产业集群与高端设计机构、高校等深度合作,聚焦产品开发、包装升级、质量提升、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等进行设计融入,扩大中高端产品供给,打造特色区域品牌。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分离设计机构,支持设计公司在细分行业领域深耕细作,培育一批专业化、品牌化设计服务企业。加快雄安新区、石家庄、秦皇岛3个重点工业设计产业聚集园区建设,吸引聚集国内外工业设计创新资源,

7、打造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高地。建立开放共享的行业数据库、材料数据库、通用模型库等设计资源库,强化设计创新公共服务支撑。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工业设计协同创新服务云平台,实现各类设计资源、设计机构、设计需求的互联互通,构建协同发展设计生态。建立健全省、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协调联动的工作推进体系,提升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维安新区、石家庄、秦皇岛等重点工业设计产业聚集园区建设,培植发展设计平台、设计教育、设计活动等服务机构,推动形成设计服务产业生态。支持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和金芦苇工业设计奖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工业设计交流合作高端品牌,打造雄安国际设计创

8、新高地。依托河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创新组织服务模式,聚集国内外各类相关资源,构建工业设计协同创新服务云平台,打通生产、设计、资本、市场等各环节,提供合作对接、在线交易、成果转化、展览展示等服务。三、实施绿色制造转型行动1、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创建一批绿色工厂,推进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实现生产过程绿色化全覆盖。发展一批绿色园区,推进园区内工厂之间的统筹链接,实现工业园区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打造一批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推进供应链节点企业协调协作,带动上下游企业建立绿色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在冶金、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纺织等重点行业,产品、

9、企业、园区、供应链、评价与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行绿色制造标准。示范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绿色技术,培育发展一批绿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在企业搬迁、节能节水、清洁生产、资源化利用、污染治理等领域实施一批绿色化改造项目。强化节能诊断+节能监察,引导企业对标达标。到2025年,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00家、绿色园区20个、绿色设计产品100项、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10家。2、强化工业节能节水减排实施工业能效领跑者行动,在钢铁、石化、建材、陶瓷等重点行业、重点工序开展能效对标。在制药、食品、纺织染整、造纸等行业开展水效对标。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提高电机、变压器等重点耗能设备能效水平。淘汰落后工艺设备

10、,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加速节能节水改造。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市场主体,开展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政策、标准和规范研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协同推进高效节能产品、节水器具、绿色建材、新能源及节能汽车等绿色产品应用。全面实行工业排污许可制度,推广先进适用的治污修复技术装备和产品,强化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和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在重点行业探索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验示范,探索在钢化联产地区开展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能源化利用路径。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到2025年,实施重点绿色化改造项目IoOo项以上,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重

11、点企业实现节能诊断全覆盖,创建形成20家节水标杆企业和200家节水型企业,推广50项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3、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尾矿、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培育一批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重点企业。加快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支持承德、唐山、邯郸等地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构建和延伸跨行业、跨区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建设一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园区)。支持建立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研发机构,搭建产业创新平台,推动形成全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支撑体系。积极争创曹妃甸国家进口高端装备再制造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河间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等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开展

12、再制造产品认定。推进京津冀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建立全产业链共享的动力电池回收、性能检测评价、梯次利用、有价组分再生利用体系,健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可追溯机制,探索形成京津冀区域协同管理模式。支持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渤海新区发展浓海水制盐、提钾、提澳,形成海水淡化、海水冷却和浓海水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模式。到2025年,培育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5家、示范企业10家、创新平台5个。4、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协同创新行动计划,提升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构建安全生产双控长效运行机制,全面开展民爆行业和装备制造企业标准化达标建设,加快制定工艺、技术

13、、设备和材料安全准入标准,严格高危行业领域项目安全准入审查、从业人员安全资格准入,持续开展民爆行业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统筹推进民爆行业重组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加快重大工业设施和装备智能化防控技术应用,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引导各行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装备,推进生产工艺及装备向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数据采集工程。设立工业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改造专项,加快实施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低碳与碳排放、节能和能效提升、节水和水效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化改造,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构建科技含量

14、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结构。5、实施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对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焦化等重点行业进行工艺流程、用能设备改造升级,提升高温散料与液态熔渣余热、含尘废气余热、低品位余能等的回收利用效率。推动工业窑炉、锅炉、电机、变压器、风机、压缩机等重点用能设备的节能改造,加快淘汰老旧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高耗能设备。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实施集中供气供热、余热余能利用、能源梯级利用、能源系统优化改造。每年重点支持推广一批节能技术装备改造示范项目。6、实施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工业节水行动计划,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

15、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建立工业节水推广目录并动态更新。鼓励企业和工业园区开展节水及水循环利用技术改造,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实现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发挥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引导作用,每年重点支持一批工业节水技术应用和废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将工业节水指标纳入工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把工业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作为对企业政策、资金支持的重要条件。7、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支持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龙头企业提高清洁生产技术水平,针对主要污染物开展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工艺升级改造,降低工业污染排放总量和强度。推进烧结、冶炼等烟气净化升级改造,化工、焦化、制药、

16、轻工、纺织等行业企业废水、废液深度处理及循环利用改造。到2025年,累计实施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IOOO项以上,累计支持示范先进工艺技术装备示范推广项目100项以上。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坚持智能化、终端化、链条化主攻方向,重点推动新型显示、半导体器件、现代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卫星导航等产业加快发展,强化基础材料、关键芯片、高端元器件、传感器等技术支撑,加快突破新型显示、集成电路、5G通信、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巩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柔性显示等比较优势。提升整机、终端产品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

17、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做大做强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建设雄安互联网、廊坊新型显示、石家庄光电与导航、秦皇岛软件、沧州智能网联汽车与半导体、承德大数据、怀来大数据、张北云计算、邯郸电子材料、辛集智能传感器、正定数字经济等产业基地(园区),持续推进京津冀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具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大数据、太阳能光伏、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产业新高地。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引领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光伏、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1、新型显不加快高端液晶面板、柔性面板等技术研发,支持新型显示材料、光学薄膜等核心配套

18、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实施固基强屏建端工程,进一步提升单色液晶材料、薄膜晶体管液晶(TFT-1.CD)材料、液晶玻璃基板、光学膜、有机发光半导体(O1.ED)材料、彩色光刻胶、电子特气等基础材料技术水平,巩固国内市场优势地位。提升现有中小尺寸有源矩阵发光二极管(AMO1.ED)面板、TFT-1.CD模组、单色液晶显示屏等质量工艺水平。积极引进高世代显示面板,推进大尺寸AMO1.ED面板、中小尺寸AMO1.ED柔性折叠屏、全面屏、微显示(Micro-1.ED)面板、量子点显示面板等研发及产业化。培育引进手机、车载显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骨干企业。2、半导体器件大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器

19、件,推动高端传感器、大功率器件、专用集成电路研发及产业化,建设太赫兹产业基地。实施固基材、强芯片、育专用、引封测工程,大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支持陶瓷封装材料、电子级化学品、4英寸碳化硅晶片提升良品率,加快6英寸以上碳化硅、氮化钱单晶片及12英寸硅外延量产化进程;推动电源管理芯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芯片等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模拟及数模混合电路、高端传感器、微电机系统(MEMS)、大功率器件、高电压电路、微波射频电路等特色专用工艺生产线。引进发展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知名企业,培育壮大产业规模和竞争实力。3、现代通信实施固基提芯引端工程,巩固提升硅外延片、碳化硅、陶瓷封装等基础材料优

20、势;提升多模卫星导航射频接收芯片、5G射频前端芯片、专用通信射频芯片、射频识别(RFID)芯片、光通信芯片等核心芯片设计水平。加快智能终端芯片、5G基站宽带高频段功率放大器、5G小基站、5G高频线路板、太赫兹器件、高端晶体振荡器、高速光电转换模块等研发和产业化;培育发展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基于5G技术的宽带移动通信等专网通信设备及系统;引进发展大规模天线系统、基站设备、网络交换机、存储服务器、通信整机等网络通信设备和终端产品。4、人工智能建设互联网+人工智能研发平台,突破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行为识别、智能感知、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A1.)关键技术。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

21、、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发展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智能交互、图像识别、知识处理等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开发基于AR/V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人工智能产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应用。实施AI+计划,推进AI+农业、工业、教育、医疗、家居、金融等创新应用。加强与百度等骨干企业合作,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加快推进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试点示范建设。5、大数据实施固基育产强用工程,推动数据资源向张承廊区域聚集,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大型数据中心,引导数据中心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电源使用效率(PUE值)小于1.3o2025年,在线运营服务器突破300万台。推动建设中国雄安数字交易中心,搭建数

22、据交易支撑服务平台。建设一批大数据与云计算创新应用研究机构,引进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数据开发企业,突破数据存储、数据可视化、数据安全等一批核心技术,形成完善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健康医疗等领域应用示范。6、软件推动前沿技术应用研究与探索,聚力发展工业软件。面向行业应用需求,支持发展应用软件系统。围绕云计算、大数据、A1.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发展,开发一批平台软件。支持新型人机交互、智能控制与决策、智能感知等嵌入式软件技术研发。支持雄安新区互联网产业园建设,引进培育一批中国软件百强、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打造雄安新区软件创新研发引领区。支持秦皇岛市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开展合作,着力引进一批

23、软件领军企业、研发机构、高端人才,打造秦皇岛软件新城。(二)生物医药产业坚持创仿结合、优化品种、延伸链条,加快疫苗、诊断检测试剂、抗体药物发展,推动优势化学药持续发展壮大。巩固原料药和高端化学药优势地位,积极发展特色高端原料药、植物有机成分提取、生物制品、中药饮片,培育发展儿童药、中药大品种和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原料药生产基地。加快发展现代中药,培育中药新品种、天然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发展高端医疗器械、医疗产品,大力发展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着力在基因检测、细胞制剂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鼓励医药企业开发生物医用材料以及大健康产品等移动医疗产品。培育壮大外包生产平台、研发服

24、务平台、质量服务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与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建设石家庄国家生物医药、安国现代中药、沧州生物医药、邯郸生物提取和现代中药等产业基地,加快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级京津冀生物医药健康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先进研发制造基地。到2025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1、生物技术药加快新型抗体、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重组人血白蛋白等临床需求量大的生物类似药大品种产业化。研发重大传染病疫苗,发展针对肿瘤、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和疫苗新型佐剂,以及多联多价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发展R

25、NA干扰药物、基因治疗等药物以及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着力发展新冠肺炎抗体、糖尿病、生殖健康和激素等检测试剂和心脑血管、炎症标记物产品。加快重组胰高血糖素样肽受体激动剂、艾苯那肽、狂犬抗体等一类新药的研发生产,做大做强津优力、乙肝疫苗等产品市场规模。2、化学药支持开展针对重大疾病的新药研发,重点发展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菌感染、病毒感染的创新药物。加快开发市场潜力大、临床需求量大、国外专利即将到期的化学药首仿品种。发展脂质体、脂微球等新型注射给药系统,口服速释、缓控释、多颗粒系统等口服调释给药系统。立足现有优势,引导我省原

26、料药生产企业以特色化、精品化为目标,推动原料药结构由大宗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专利原料药转变。加强上下游合作,形成原料药+制剂协同发展的进阶模式。加快匹诺塞林注射剂、抗肿瘤药物、抗凝血药物等一类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做大做强丁苯猷、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双环醇片等重磅品种。加快衡水医药产业等基地建设。3、现代中药加快中药新品种、现代中药、组分中药、天然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大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抗病毒等中药新药研发力度。推进中药配方颗粒及经典名方的二次开发和产业化。加强中药标准化建设,重点发展太行连翘、太行山柴胡、热河黄苓、西陵知母等道地特色中药材大品种,推广一批

27、产地加工、炮制生产一体化关键技术,提高我省中药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塞络通胶囊、连花清瘟胶囊、摩罗丹等中药大品种国际化注册进度。4、高端医疗器械重点发展医用机器人、新型影像设备、核磁共振、心脑电图监测仪、体外诊断仪、植介入医疗器械等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加快发展具备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功能的移动医疗产品、智慧化数字化医疗康复器具、健康管理软件、远程医疗系统,加快医疗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三)新能源产业坚持高端化、高效化、智能化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效光伏设备、先进风电设备、智能电网装备、高效储能装备、氢能装备产业,加快风光火储互补、高效储能、氢能等关键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8、实现,推进储能装备产业化及前沿技术布局,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加快推动承德锐储能示范应用。加速氢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进程,围绕制取、储运、加注、应用环节补链强链,推动氢能产业链联合技术攻关,大力发展风电、光电制氢,依托焦化、化工副产气体低成本制氢,加快氢气生产、储运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氢能产业集群和制造基地。重点建设张家口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氢能示范城市、邢台太阳能光伏及新型电池、保定新能源与能源设备、邯郸氢能装备、承德清洁能源融合发展等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全国新能源装备制造示范应用先行区和氢能产业发展新高地。到2025年,形成集装备制造、能源生产

29、、应用示范于一体的5000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骨干企业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前列。1、高效光伏设备支持钝化发射极及背局域接触(PERC),新型薄膜、异质结、钙钛矿等新型光伏发电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高效电池生产设备、多功能一体化逆变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实施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电池及组件光电转换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新型高效层压机、单晶炉等专用设备提档升级。在工业园区、农光互补、公共设施等领域开展智能光伏应用试点建设。推动光伏优势产能走出去,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国际应用市场。2、高端风电设备加快发展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机组

30、及系统,支持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及设备安装平台研制,突破风力发电机增速器、主轴及轴承、新型传动、风机叶片、变桨调速、变桨控制、安全防护、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综合试验检测、风电蓄能等关键技术。打造材料,叶片、轴承、主齿轮箱等配套件,变桨偏航系统、整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风电装备制造整机及应用全产业链。3、智能电网装备进一步提升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质量技术水平,提高绝缘成型件及套管、操作机构、直流场设备等关键设备和部件的规模化生产能力,重点推进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节能输电、新能源成套设备、关键零部件、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及用户端设备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核岛补水

31、器和热交换器、核级泵、核级阀等高端装备。4、高效储能技术及装备支持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及技术研发,重点发展高安全性、良好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的磷酸铁锂、钻酸锂、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三元锂、镒酸锂、钛酸锂等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推进超级电容器、钠硫电池、全锐液流电池储能关键材料、技术的发展,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支持大规模储能电站检测、控制、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一批产业技术标准。探索开展相变储能技术、飞轮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储热、储冷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持储能系统整体设计及核心部件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多媒体充电桩、移动充电桩、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系统、充电堆、智慧路灯式充电桩等智能充电设

32、备,推动各地将充电桩建设成为智慧城市的新终端。5、氢能技术及装备加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氢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立全产业链氢能产业体系。加快发展20MPa压缩储罐、70MPa车用氢瓶、90MPa的超高压站用储罐和高效低成本大容量制氢设备,建设可大量储存液氢示范性加氢站。完善氢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配套政策,鼓励研发大功率高密度、长寿命、低成本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以及燃料电池乘用车和重型卡车。支持大规模储能电站检测、控制、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四)新材料产业坚持高性能、多功能、绿色化主攻方向,围绕铁基、碳基和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先进金属材料、碳基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复合材

33、料、新型功能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产业领域,提升新材料技术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支持打造新材料供给端、需求端创新联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拓展纳米材料、碳纤维、亚稳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市场应用。重点建设唐山精品钢及化工新材料、邯郸特种气体及办公耗材和新型功能材料、衡水新型功能及复合材料、承德锐钛新材料及制品、承德新型建筑材料、邢台特种合金、石家庄高温合金、辛集新型显示材料、武安铁基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基地(集群)。加快提升航空铝材、高纯靶材、高端硬质合金等关键新材料保障供应水平,在特种电子气体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产能世界领先的单项产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

34、基地。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1、先进金属材料重点研制与开发高温合金系列、精密合金系列、耐蚀合金系列及高强不锈钢系列产品,超高纯生铁等铁基新材料,高温、耐磨、耐蚀、超低温板、棒、线、丝产品,超轻金属、高纯氧化锐系列、航空航天领域用合金材料、锐功能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等。大力发展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金属材料专用稀土添加剂。2、碳基新材料围绕碳基合成新材料、碳纤维材料、半导体材料、新型煤焦化炭材料、新型储能材料等领域,突破高端炭材料和碳基合成新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发展人造石墨、石墨烯、超级电容炭、碳纤维复合材料、碳化硅材料、碳纳米管、高端聚烯烧等碳基

35、新材料开发。3、电子信息新材料加快发展硅材料、错硅材料、多孔硅、微晶硅以及以硅为基底异质外延其他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等硅基新材料,三氟化氮、六氟化鸨、六氟丁二烯、高纯氟化氢、高纯氯化氢等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特种电子气体,以及办公自动化耗材与静电粉末材料。支持发展光刻级氟化钙晶体等光学材料,功能膜材料、柔性玻璃、柔性电路板等柔性电子材料,碳化硅、氮化钱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液晶显示、微米级发光二极管(MiCrO-1.ED)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1.ED)显示、光刻胶、偏光片等新型显示材料,超白压延光伏玻璃等新能源光伏材料,以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钛酸锂负极材料、高安全高比能电池等高性能电池材料。4、高性

36、能复合材料大力发展高性能、差别化绿色环保纤维,推进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熔纺氨纶、芳纶纤维、新溶剂绿色纤维素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的产业化规模化,开发高性能复合材料消防服、防弹衣、抗热服、聚对苯撑苯并二恶哇(PBO)纤维等。加快发展电工级聚丙烯、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5、新型功能材料加快家电、建筑、高速公路用粉末涂料等中端粉的规模化发展,推进金属粉末涂料、氟碳粉末涂料、丙烯酸粉末涂料和重防腐粉末涂料等高端粉的产业化进程。6、绿色化工新材料围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医疗健康以及国防等重点领域需求,采用自主研发技术与国际先进工艺相结

37、合的方式,加快发展以高性能聚烯烧、高性能树脂(工程塑料)、高性能橡胶及弹性体、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新型涂层材料等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7、前沿新材料在石墨烯及其改性材料、增材制造材料、高性能纳米材料、功能性植入材料、再生修复活性材料、新型超导材料、超材料等前沿领域,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积累,突破一批核心技术。五、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38、,坚持三六八九工作思路,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战略契机,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潜未来产业,推进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转型升级试验区,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坚实支撑。六、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形成历史性交汇,河北省制造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

39、和产业变革加速,催生出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力、新机遇。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竞争博弈加剧,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重塑,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大,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发达国家深度推进再工业化,在关键核心领域对我国制造业限制升级,新兴经济体加快工业化进程,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带来较大风险和挑战,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河北省而言,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在变局中寻求

40、新定位,在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在创新中打造新优势,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转型加快推进,制度优势显著、市场空间广阔、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发展韧性强劲,全社会重视制造业、发展制造业的共识已形成并持续深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国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创新摆上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我省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

41、有利条件。同时,我国制造业发展仍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产业基础能力薄弱、产业链不强不稳、不安全等问题;传统比较优势弱化,资源环境约束趋强,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国内区域竞争加剧,各地纷纷出台重磅政策抢滩布局新经济,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区域发展分化态势明显,新经济、新业态的优质资源加速向发达地区流入,马太效应日益凸显,我省制造业发展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巨大挑战。从省内看,我省区位优势明显,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冬奥会筹办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深入实施,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支撑和强大动能;十三五期间,深入实

42、施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万企转型专项行动,推动我省制造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京津冀巨大的内需潜力,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重塑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都市圈经济、临空经济、沿海经济加快发展,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碳达峰、碳中和对以高能耗产业为主导的我省产业结构约束更强;区域发展协调性不够,新型城镇化进程滞后,资源环境容量紧张,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任务艰巨,土地、资源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我省传统比较优势减弱,新生产要素集聚能力不足,低端无

43、效供给过剩与中高端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必须立足本省实际,在强约束中培育新动能,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塑比较优势。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加快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关键阶段,是竞争优势重塑期、产业升级攻坚期、生态环境深度治理期,也是制造业爬坡过坎、提质增效,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重要机遇期。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河北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的新变化新趋势,深刻认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牢牢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开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境界。资料整理来源: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