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74897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发热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发热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发热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发热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热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发热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目录,Contents,主要内容,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发热的基本知识,一,基本知识,1、发热的定义,发热是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由产热增多、散热减少而引起;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2、发热常见原因,3、发热程度(口温),04,03,02,01,过高热:41以上,如中暑。,高热:39.1-41,见急性感染。,中等热:38.1-39,见急性感染。,低热:37.338,多见于活 动性肺结核、风湿热。,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4、常见热型,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5、发

2、热分期,(产热散热),(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产热散热),护理措施,二,1、评估与监测,2、辅助检查,对于原因不明的反复发热患者,需协助医生做各项辅助检查,包括X线拍片、CT、MRI、B超、胃镜、肠镜、骨髓穿刺、腰穿、组织活检(淋巴结、肝、皮肤黏膜)等。做好检查前的准备。,3、实验室检查,1、及时留取标本,做三大常规检查、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2、感染性发热病人,在应用抗生素之前,留取培养标本-血液、分泌物、排泄物、脓液等,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4、病因治疗,针对发热的病因治疗是解决发热的根本。例如:感染性发热,根据感染源选择有效抗生素;中暑

3、的患者进行降温、补液;恶性肿瘤进行化疗或手术;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时立即停用药物、抗过敏治疗等。,5、降 温,药物降温,高热患者可以使用的药物有: 复方巴比妥氨基比林注射液* 阿司匹林 安痛定注射液 高热不退,还可考虑使用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针灸降温,可针刺大椎、 合谷、曲池、 尺泽等穴位。,物理降温,擦浴法、冰袋或冰帽降温法、冷盐水灌肠法、医用冰毯降温法等。头部降温,可保护脑细胞。,6、体液管理,高热病人体温骤降时,常伴有大量出汗,以致造成体液丢失,尤其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病人极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虚脱现象,故发热病人要及时补充水分。,体液管理(续),1、能进食者,鼓励多饮水

4、,成人每日不少于3000毫升,水分能促进毒素排泄。可以选用糖盐水、淡茶水、各种水果汁等,忌饮用啤酒、浓茶、咖啡。 2、不能进食者,需静脉补液。,7、治疗效果观察,根据病因治疗和降温后,观察体温、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跟医生反馈相关情况,8、口腔护理,长期发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同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口腔溃疡和感染。应加强口腔护理,减少并发症。,9、皮肤护理,高热病人由于新陈代谢增快,在退热过程中大量出汗,要及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10、安全护理,观察患者有无发生高热惊厥、躁动不安、谵妄等,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加床栏、约束带;观察降温效果,防止治疗导致的低体温。,健康教育,

5、三,1、指导感染控制,具有传染性的发热病人,应指导病人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并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如加强通风、佩戴口罩、沟通距离保持1米以上、勤洗手等。疾病传染期,应隔离治疗,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防止疾病传播和流行。,2、指导正确测量体温,测体温的部位及注意事项,腋 温 腋下有汗液会影响准确性,测之前要擦干皮肤,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下最顶部(即腋窝深处),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口 温勿用牙咬体温计,勿说话,防止体温计滑落或咬断。一旦咬破体温计,首先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液或牛奶,保护消化道 黏膜并 延长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进粗纤维 食物,加快汞的排泄。,肛 温禁用于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心

6、肌梗死患者不宜测肛温,以免刺激肛门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动过缓。插入肛表时勿太用力,避免损伤黏膜。为小儿测肛温时,将其身体固定,尤其注意固定肛表。,3、调节环境,根据发热的不同时期,指导病人调节室温、湿度、穿脱衣服等,以利散热,预防感冒。,4、指导合理用药,指导病人遵医嘱用药,并告知用药的注意事项及药物疗效观察,解热镇痛药给药后需及时补充水分,半小时后复测体温;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需预防感染;化疗药宜餐后使用等。,5、注意休息,高热病人须卧床休息,减少肌肉活动,减少能量消耗和热量产生。,6、加强营养,高热病人能量消耗大,消化功能差,如不是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发热,需给于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口味清淡、易于消化的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