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75548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第九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九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九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九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ppt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械设计基础,第一节 机械零件设计概述,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三节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第四节 机械零件的耐磨性,第五节 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六节 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和优先数,第七节 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前面8章主要讲述了常用机构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即机械原理部分。从本章开始主要讲述常用连接、机械传动、轴系零部件和弹簧即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问题。具体内容包括: 1) 怎样合理确定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2) 怎样适当选择零件的材料; 3) 怎样使零件具有良好的工艺性等。,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一节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2、,一、机械设计应满足的要求: 在满足预期功能的前提下,性能好、效率高、成本低;在预定使用期限内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维修简单和造型美观等。 概括地说是:工作可靠、成本低廉。 二、名词术语: 1.失效: 机械零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完不成规定的功能或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性能)时,称为失效。,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一节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2. 失效的形式:因强度不够发生断裂或塑性变形;因刚度不够而产生过大的弹性变形;因耐磨性不足或润滑不良而使工作表面过度磨损或损伤;或因长细比(也称柔度)过大稳定性不足而发生失稳;因失去振动稳定性而发生强烈的振动(或共振)、联接的松弛

3、、摩擦传动的打滑等。归纳起来最主要的为强度、刚度、耐磨性、稳定性和温度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同一种零件可能的失效形式往往有若干种。,第一节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齿轮轮齿断裂,齿轮键槽断裂,第一节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3.工作能力:在不发生失效的条件下,零件所能安全工作的限度(或者说在一定条件下零件抵抗失效的能力)。通常,用载荷大小来衡量这个限度,所以习惯上称为承载能力。 4.工作能力计算准则:为防止机械零件发生某种失效而应满足的条件。也可以理解为是机械零件不发生失效的“安全条件”,是设计零件时的理论依据。,强度条件:计算应力许用应力;,计算量许

4、用量,刚度条件:变形量许用变形量;,第一节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5.设计计算与校核计算:为了防止机械零件在工作中产生失效,设计时,需要以零件的工作能力计算准则为依据进行必要的计算,常用的计算方法(过程)有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两种。 设计计算:先分析零件的可能失效形式,根据该失效形式的计算准则通过计算确定零件的结构尺寸。 校核计算:先确定零件的结构尺寸,然后再验算零件是否满足计算准则。如不满足,则应修改零件的尺寸。,第一节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三、机械零件的设计步骤 1.拟定零件的计算简图。 2.确定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 3.选择合适的材料。 4.根

5、据零件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选用相应的判定条件,确定零件的形状和主要尺寸。 应当注意,零件尺寸的计算值一般并不是最终采用的数值,设计者还要根据制造零件的工艺要求和标准、规格加以圆整。 5.绘制工作图并标注必要的技术条件。,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一、载荷 1.载荷:进行强度计算所依据的、作用于零件上的外力F、弯矩M、扭矩T以及冲击能量等,统称为载荷。 2.机械零件实际承受的载荷:静载荷:大小、作用位置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 缓慢的载荷。变载荷:大小、作用位置或方向随时间变化的载荷。动载荷:由运动产生的惯性力和冲击等引起的载荷。,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

6、设计概论,3.机械设计计算中的载荷: 名义载荷:在理想的平稳工作条件下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不考虑动载荷的影响) 载荷系数:考虑机器运转时动力参数的不稳定,工作阻力变化等原因,使零件受到各种附加载荷而引入的影响系数K 。 计算载荷:载荷系数K名义载荷 (代表机器或零件实际所受载荷),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二、应力 1.设计计算的应力: 名义应力:根据名义载荷求得的应力 计算应力:根据计算载荷求得的应力 2.机械零件的实际应力: 静应力不随时间变化的应力。 变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应力。 非周期性变应力:应力的变化没有周期性。 循环变应力:应力的变化具有周期性。,第二节 机械

7、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3. 循环变应力的衡量指标: 平均应力m:一个应力循环中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的平均值。 应力幅a :一个应力循环中,应力偏离平均应力的程度。 变应力循环特性r:应力循环中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之比。,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4. 循环变应力的类型:对称循环变应力:r-1。脉动循环变应力:r0。静应力:r1,可看作是变应力的特例。非对称循环变应力:r0、1,对称循环变应力,脉动循环变应力,非对称循环变应力,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三、机械零件的强度条件:1.机械零

8、件在整体或表面上的应力不得超过允许的限度。前者称为整体强度,后者称为表面接触强度。2.机械零件整体强度条件为零件危险截面的计算应力不大于零件材料的许用应力:,四、静应力条件下的许用应力塑性材料制成的零件,主要损坏形式为塑性变形,按不发生塑性变形条件进行强度计算,其极限应力为零件材料的屈服极限,许用应力:,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S为安全系数。零件发生塑性变形后,会影响零件的正常工作,但不会引起重大事故,所以安全系数取值可小些;对于塑性较差或铸钢,按相关安全系数表格选取。,S安全系数。零件的断裂可能引起重大的损失甚至人生事故,故安全系数取值较大,或按相关的安全系数表格选

9、取。,脆性材料制成的零件,主要损坏形式为断裂,按不发生断裂条件进行强度计算,极限应力为零件材料的强度极限,许用应力 :,五、变应力下的许用应力 1.失效形式:变应力下,无论是塑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主要损坏形式都是疲劳断裂。,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2.疲劳失效的机理,疲劳失效是疲劳损伤积累的结果,经历了三个阶段:,裂纹形成,裂纹扩展,瞬时断裂,疲劳源,垄沟纹,疲劳纹,粗糙区,光滑区,疲劳断口的独特性:两个区,疲劳区(光滑区),脆断区(粗糙区),3. 疲劳断裂具有以下特征:,1)疲劳断裂的最大应力远比静应力下材料的强度极限低,甚至比屈服极限低;,2) 疲劳断口均为无明显

10、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3) 疲劳断裂是微观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4. 疲劳曲线:表示应力与应力循环次数N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疲劳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应力越小,试件能经受的循环次数就越多。,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r-应力循环特性(应力比);,N-疲劳断裂时应力循环次数。,疲劳极限 rN 对任一给定的应力循环特征r,当应力循环 N0次后,材料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 N0称为循环基数。对于特定的材料,具有标准值。疲劳曲线的左半部(NN0),可近似地用下列方程式表示:,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11、机械零件设计概论,利用上式可以求得在一定循环特性的变应力作用下,任意循环次数N时的疲劳极限,式中:,寿命系数;,当N N0 时,取 NN0 ,KN=1。m为随应力状态而不同的幂指数。,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通常用-l表示材料在对称循环变应力下的弯曲疲劳极限。,5. 影响机械疲劳强度的因素:在变应力条件下,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很多,有应力集中系数、零件尺寸、表面状态、环境介质、加载顺序和频率等。主要为前三种。,对称循环变应力作用下,任意循环次数N时的疲劳极限为,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应

12、力集中的影响 由于结构要求,实际零件都有截面形状的突然变化或材料不连续处(孔、圆角、键槽、缺口等),零件受载时,它们就会引起应力集中。常用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表示(指材料、尺寸和受载情况都相似的一个无应力集中试样与一个有应力集中试样的疲劳极限的比值,即k= -1/(-1)k绝对尺寸的影响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零件尺寸越大,则其疲劳强度越低。主要是由于尺寸大时,材料晶粒粗,出现缺陷的概率大,机械加工后表面冷作硬化层相对较薄,疲劳裂纹容易形成。常用绝对尺寸系数表示 =(-1)d/(-1)d0表面状态的影响 包括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处理的情况。用表面状态系数来表示=(-1)/(-1)0,6. 许用应力:当应

13、力是对称循环变化时,无限寿命下的许用应力为,脉动循环应力时,有限寿命下的许用应力为,对称循环变应力时,有限寿命下的许用应力为,当应力是脉动循环变化时,无限寿命下的许用应力为,K应力集中系数;尺寸系数;表面状态系数;0 脉动循环疲劳极限,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六、安全系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较小的许用安全系数。原则如下: 静应力下,塑性材料以屈服极限应力为极限应力。S=1.21.5,对塑性较差的材料(s/B0.6)或铸钢件S=1.5 2.5; 静应力下,脆性材料以强度极限为极限应力,应取较大,S=3 4; 变应力下,以疲劳极限为极限应力,S=1.3 1.7

14、,若材料不够均匀,S=1.7 2.5。 S总= S1S2Sn,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例9-1 一小型转臂吊车如图所示,横梁采用工字钢,电动葫芦(图中未示出)与横梁上的小车相连。小车移动和横梁转动用人力操纵。小车、电动葫芦的自重及起重机总计为W=20KN。试分析(1)拉杆、横梁及支承B的作用力;(2)拉杆、横梁可能出现的主要失效形式及其判定条件。,解(1)如图所示,已知尺寸L、l、H后,即可进行受力分析。取横梁为示力体,若略去横梁自重,其上作用有力W、F及支承B的约束反力、,这些力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

15、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由 =0得 kN(拉力)拉力F可分解为 和 : =Fcos30=33.870.866=29.33kN =Fsin30=33.870.5=16.94kN由 =0 得 kN由 =0 得 kN 顺便指出,后两个方程改写成 =0和 =0,同样可以求解。,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2)小型起重设备,一般工作不频繁,满载起重次数不多,故本题可按承受静载荷考虑,以最大起重量(包括小车、电动葫芦自重)作为计算载荷。拉杆、横梁材料均选用Q235钢。失效形式分析及判定条件,列表如下:,横梁上铆钉组承受的载荷及可能出现的主要失效形式,读者可自己分析(即本章习题9

16、-7及9-8)。,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例9-2一车轴如图9-5所示。已知=F=110 kN,轴的材料为Q275钢,=550 MPa,=240 MPa,规定的安全系数=1.5。试校核A-A截面的疲劳强度。解(1)车轴转动时,载荷F的大小、方向都不变,故轴受对称循环弯曲变应力,循环特性为r=-1。,(2)A-A截面的弯曲应力弯矩M=11010 82=9.0210 Nmm截面系数W=d /32=108 /32=12410 mm弯曲应力 = /W=9.0210/(12410)=72.7 MPa(3)求各项系数(由机械设计手册中查取)由 =550 MPa,D/d=133/1

17、08=1.23,r/d=0.185查得弯曲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1.34,尺寸系数 =0.68.表面粗糙度 及 =550 MPa,查得表面状态 系数 =0.95(4)疲劳强度校核弯曲时安全系数 安全。,第三节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1.接触强度:若两个零件在受载前是点接触或线接触,受载变形后,其表层产生很大的局部应力,这种应力称为接触应力。这时零件强度称为接触强度。 承受接触应力的零件的承载能力不仅取决于整体强度,还取决于表面的接触强度。 2.疲劳点蚀:机械零件的接触应力通常是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接触变应力,在载荷重复作用下,金属表层内产生初始疲劳裂纹、裂纹扩展至最终

18、金属脱落的破坏现象。,第三节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机械零件的接触应力通常是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在载荷重复作用下,首先在表层内约20m处产生初始疲劳裂纹,然后裂纹逐渐扩展(润滑油被挤迸裂纹中将产生高压,使裂纹加快扩展),终于使表层金属呈小片状剥落下来,而在零件表面形成一些小坑 ,这种现象称为疲劳点蚀。发生疲劳点蚀后,减小了接触面积,损坏了零件的光滑表面,因而也降低了承载能力 。,3.对于线接触的情况,其接触应力可用赫兹应力公式计算。,第三节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对于钢或铸铁,取1=2 =0.3,则上式简化为:,第三节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第九

19、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4.零件受接触变应力作用时接触强度条件为 HH 而H = Hlim/SH 式中Hlim为由实验测得的材料的接触疲劳极限,若两零件的硬度不同时,常以较软零件的接触疲劳极限为准。,接触应力的特点:接触应力具有上下对等、左右对称及稍离接触区中线即迅速降低等特点。由于接触应力是局部性的应力,且应力的增长与载荷Fn不成直线关系,而要缓慢得多,故安全系数SH可取为等于或稍大于1。,第三节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例9-4图9-9所示的摩擦轮传动,由两个相互压紧的钢制摩擦轮组成。已知D1=100mm,D2=140mm,b=50mm,小轮主动,主动轴传递功率P=5k

20、W、转速n1=500r/min,传动较平稳,载荷系数K=1.25,摩擦系数f=0.15。试求:(1)所需的法向压紧力 ;(2)两轮接触处的最大接触应力;(3)若摩擦轮材料的硬度为300HBS,表面接触强度是否足够。,解(1)法向压紧力 传动在接触处的最大摩擦力为 f,拖动从动轮所需的圆周力为F,考虑到附加载荷的影响和保证摩擦传动的可靠性,计算圆周力为KF。为了防止打滑,应使 f KF。,小轮转矩 圆周力 ,法向压紧力,(2)接触应力接触应力的最大值按式(9-10) 计算, 本题中 Fn=15900N,钢的弹性模量E=2.06105MPa,b=50mm, 综合曲率半径 = ,故 MPa(3)验算

21、表面接触强度如前述,对于钢可取接触疲劳极限 =2.76HBS-70=2.76300-70=758 MPa取安全系数=1.1,则 =758/1.1 =689 MPa, ,合宜。,第三节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四节 机械零件的耐磨性,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一、术语和概念: 1.磨损:运动副的摩擦导致零件表面材料的逐渐丧失或迁移。 2.磨损的影响:磨损会逐渐改变零件尺寸和摩擦表面状态,影响机器的效率,降低工作的可靠性,促使机器提前报废。 3.磨损率:单位时间(或单位行程、转等)材料的损失量。 4.耐磨性:零件抗磨损的能力。与磨损率成倒数关系。 5.正常磨损:除非运动副摩

22、擦表面为一层润滑剂所隔开而不直接接触,否则磨损总是难以避兔的。但是只要磨损速度稳定缓慢,零件就能保持一定寿命。所以,在预定使用期限内,零件的磨损量不超过允许值时,就认为是正常磨损。 据统计,约有80的损坏零件是因磨损而报废的。,二、典型宏观磨损过程 :一个机械零件的磨损过程大体可分为磨合、稳定磨损、剧烈磨损三个阶段 。,1. 磨合(跑合)阶段:是指新零件在运转初期的磨损。新的摩擦副表面比较粗糙,真实微观接触面积比较小,压强大,因此运转初期的磨损比较快。但是,磨损以后表面的微观凸峰降低,接触面积增大,压强减小,磨损的速度逐渐减慢。,第四节 机械零件的耐磨性,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2.稳定磨损

23、阶段:这个阶段属于零件的正常工作阶段,磨损率稳定且较低。这一阶段的长短直接影响机器的寿命。 3.剧烈磨损阶段:零件经长时间工作磨损以后,表面精度下降,效率降低,温度升高,冲击振动加大,导致磨损加剧,最终导致零件报废。注:应该力求缩短磨合期,延长稳定磨损期,推迟剧烈磨损的到来。,第四节 机械零件的耐磨性,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三、磨损的类型 按磨损的机理不同,机械零件的磨损大体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磨粒磨损,也称磨料磨损是外界的硬颗粒或粗糙的硬表面在相对运动中,对摩擦表面的擦伤所引起的磨损。 2.粘着磨损,也称胶合摩擦表面的微观凸峰粘在一起后,在相对运动中,材料从一个表面迁移到另一个表面,

24、便形成粘着磨损。 3.疲劳磨损,即疲劳点蚀 是高副(点、线接触)机械零件的常见磨损形式。,第四节 机械零件的耐磨性,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4. 腐蚀磨损 :摩擦表面在摩擦过程中,伴随有表面材料被腐蚀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磨损即为腐蚀磨损。 除了上述四种基本磨损类型以外,还有侵蚀磨损、微动磨损等其他形式。 减小磨损的主要方法 (1)润滑是减小摩擦、减小磨损的最有效的方法。 (2)合理选择摩擦副材料(3)进行表面处理 (4)注意控制摩擦副的工作条件等,第四节 机械零件的耐磨性,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五、耐磨性计算 1.实用耐磨计算是限制运动副的压强p,即 pp 式中p 是由实验或同类机器

25、使用经验确定的许用压强。 2.相对运动速度较高时,还应考虑运动副单位时间单位接触面积的发热量fpv。在摩擦系数一定的情况下,可将pv值与许用pv值进行比较,即 pv pv,第四节 机械零件的耐磨性,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五节 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一、常用材料,1.铸铁,铸铁,常用金属材料,钢,铜合金,-含碳量 2%,-含碳量 2%,铁碳合金,特点:具有良好的液态流动性,可铸造成形状复杂的零件。 较好的减震性、耐磨性、切削性(灰铸铁) 成本低廉。,应用:应用范围广。其中灰铸铁最广、球墨铸铁次之。,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合金铸铁,2.钢,结构钢,工具钢,

26、特殊钢(不锈钢、耐热钢、耐酸钢等),碳素结构钢(含碳量 0.7% ),合金结构钢,铸钢,按用途,按化学成分, 0.25% 低碳钢,0.3% 0. 5% 中碳钢,0.5% 高碳钢,按含碳量,特点:与铸铁相比,钢具有高的强度、韧性和塑性。 可用热处理方法改善其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第五节 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零件毛坯获取方法:锻造、冲压、焊接、铸造等。,选用原则:优选碳素钢,其次是硅、锰、硼、钒类 合金钢。,应用:应用范围极其广泛。,第五节 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3.铜合金,-铜锌合金,并含有少量的锰、铝、镍,特点:具有良好的塑性和液态

27、流动性。青铜合金还具 有良好的减摩性和抗腐蚀性。,零件毛坯获取方法:辗压、铸造。,应用:应用范围广泛。,种类,青铜,黄铜,轴承合金(巴氏合金),-含锡青铜、不含锡青铜,第五节 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2. 塑料 塑料的比重小,易于制成形状复杂的零件,而且各种不同塑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耐蚀性、绝热性、绝缘性、减摩性、摩擦系数大等,所以近年来在机械制造中其应用日益广泛。,3.其它非金属材料:皮革、木材、纸板、棉、丝等。,二、非金属材料,橡胶 橡胶富于弹性,能吸收较多的冲击能量。常用作联轴 器或减震器的弹性元件、带传动的胶带等。 硬橡胶可用于制造用水润滑的轴承衬。,第五节

28、 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详细说明,二、机械零件材料的选用需要考虑的因素载荷及应力的大小和性质零件的工作情况零件的尺寸及重量零件的结构及加工性材料的经济性材料的供应状况,在做设计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经济最优的情况下,查阅机械工程材料等手册,选取合适的材料。,第五节 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六节 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和优先数系,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一、极限与配合 1.互换性:机器是由独立制造的零件装配而成的。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希望制造的零件具有这样的性质:装配时不加选择及附加的加工,就能达到预期的装配

29、技术要求。该性质称为互换性。 互换性的好处:具有互换性的机器,当它们的零、部件损坏时,就能够迅速地用新的替换,缩短修理时间,节约修理费用,保证机器工作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提高机器的使用率。 互换性的实现,其设计与制造必须实现标准化。,加工精度指零件经加工后的尺寸、形状及各加工面的相互位置等技术参数的实际值同设计给定的数值相符合的程度。,公差与配合的基本知识 1)术语与定义 基本尺寸:设计给定的尺寸。如 D,d 实际尺寸:测量所得的尺寸。,极限尺寸:允许变化的界限值。如:Dmax、dmin,第六节 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和优先数系,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六节 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和优先数系

30、,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Th = Dmax - D min= ES EI (绝对值)Ts= dmax - d min = es - ei (绝对值) 公差与偏差是有区别的:偏差是代数值,有负有正;而公差则是绝对值。,上偏差:最大极限值。如:ES = Dmax-D、es = dmax- d 下偏差:最小极限值。如:EI = Dmin-D、 ei = dmin- d 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第六节 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和优先数系,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2)标准公差公差带大小的标准化。 国标规定,尺寸精度是用标准公差等级来确定的。 用IT表示,分20个等级:IT01、IT0、IT1、I

31、T18。 数字越大,等级越低。选用公差,既要满足设计又要满足工艺性和经济性。尽量选用低等级,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不同的基本尺寸,同一公差等级,其公差值不同。如:,公差带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其大小由标准公差确定,其位置由基本偏差确定。,3)基本偏差公差带位置的标准化。 指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国标规定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基本偏差系列孔和轴各有28个基本偏差。分别为A、B、C、CD、D、E、EF、 F、FG、G、H(孔的下偏差)、J、Js、K、M、N、P、R、S、T、U、V、X、Y、Z、ZA、ZB、ZC(孔的上偏差)。,第六节 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

32、和优先数系,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4)公差带的确定与标注,第六节 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和优先数系,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六节 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和优先数系,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5) 配合 指基本尺寸相同、互相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按轴与孔公差带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形成三种类型配合:,(1)间隙配合 Xmax = Dmax dmin = ES ei 、 Xmin= Dmin dmax =EI es(2)过盈配合Ymax= Dmin dmax =EI es 、 Ymin = Dmax dmin = ES ei (3)过渡配合(处于两者之间),第六节 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

33、度和优先数系,3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选用 1) 基孔制与基轴制 基孔制的孔是基准孔,其下偏差为零。代号为H;如 基轴制的轴是基准轴,起上偏差为零。代号为h;如,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六节 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和优先数系,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形状与位置公差 1)形状公差零件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 、圆柱度 、线轮廓度 、面轮廓度 。,2)优先选用的配合 原则上可任意组合,但不够经济。国标推荐了优先选用的公差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3版 P106 表9-3),2)位置公差是指零件实际要素的方向或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有:平行度 、垂直度 、倾斜

34、度、同轴度、对称度 、位置度、圆跳动 、全跳动.,二、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它主要是加工后在零件表面留下的微细而凸凹不平的刀痕。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之一是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它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各点至轮廓中线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图9-12),即,近似为,第六节 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和优先数系,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六节 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和优先数系,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选用 原则是:满足功能要求,其次考虑经济性及工艺的可能性,表93列出了优先选用的表面粗糙度Ra值及与其相对应的加工方法。,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用去除材料的方

35、法获得的表面;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第六节 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和优先数系,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三、优先数系优先数系是用来使型号、直径、转速、承载量和功率等量值得到合理的分级。这样可便于组织生产和降低成本。GB32180规定的优先数系有四种基本系列,即R5 、R10、R20、R40系列,其公比分别为1.6、1.25、1.12、1.06。优先数系中任何一个数值称为优先数。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是一种科学的数值制度,在确定量值的分级时,必须最大限度地采用上述优先数及优先数系。,第六节 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和优先数系,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第七节 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第九章

36、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一、工艺性1.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如所设计的机械零件便于加工而加工费用又很低,则这样的零件就称为具有良好的工艺性。2.有关工艺性的基本要求是;毛坯选择合理:机械制造中毛坯制备的方法有:直接利用型材、铸造、锻造、冲压和焊接等。毛坯的选择与具体的生产技求条件有关,一般取决于生产批量、材料性能和加工可能性等。,第七节 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结构简单合理:设计零件的结构形状时,最好采用最简单的表面及其组合,同时还应当尽量使加工表面数目最少和加工面积最小。 规定适当的制造精度及表面粗糙度:零件的加工费用随着精度的提高而增加,尤其在精度较高的情况下,这种增加极

37、为显著。因此,在没有充分根据时,不应当追求高的精度。同理,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也应当根据配合表面的实际需要,作出适当的规定。,第七节 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二、标准化1.标准化:就是要通过对零件的尺寸、结构要素、材料性能、 设计方法、制图要求等,制定出大家共同遵守的标准。2.标准化的益处:标准化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减轻设计工作 量,便于零部件的互换和组织专业化的大生产,以降低生产 成本。 3.产品标准化本身包括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三个方面的含义。产品品种规格的系列化将同一类产品的主要参数、型式、 尺寸、基本结构等依次分档,制成系列化产品,以较少的品种 规格满足用户的

38、广泛需要;,第七节 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零部件的通用化将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产品中用途结构相近似的零部件,经过统一后实现通用互换; 产品质量标准化产品质量是一切企业的“命根子”,要保证产品质量合格和稳定就必须做好设计、加工工艺、装配检验。甚至包装储运等环节的标准化。这样,才能在澈烈的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设计有关的标准 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等 如: ISO GB JB、HB QB,第七节 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按照标准实施的强制程度,国标分为:强制标准和推荐标准两种。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 (为标准序号) (为批准年代)强制性国标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否则就是违法。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T ,这类标准占整个国标中的绝大多数。如无特殊理由和特殊需要,必须遵守这些国标,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章作业9-4、9-12、9-15、9-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