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心理障碍的类型与特点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75739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心理障碍的类型与特点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二讲:心理障碍的类型与特点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二讲:心理障碍的类型与特点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二讲:心理障碍的类型与特点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二讲:心理障碍的类型与特点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心理障碍的类型与特点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心理障碍的类型与特点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心理障碍的类型与特点,内 容,一、什么是心理障碍二、心理障碍的类型三、精神分裂症四、情感性障碍五、神经症六、人格障碍七、性心理障碍,一、什么是心理障碍,1、心理障碍的实质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不同的理论学派对此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有其物质基础 “内源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侧脑室有明显的扩张 心因性精神病(由心理因素发)也有着体质、生化变化的基础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心理异常是不健全的人脑对于客观现实 的歪曲反应,所有症状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取材于现实生活 心理异常只是病态思维占上

2、风,并非完全不正常,一、什么是心理障碍,2. 对心理异常的各种理解 心理异常是指与某个确定的常模的偏离 心理异常也被理解为是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偏离 心理异常被看成是有威胁的行为:对准则的破坏 有些准则的界限是很清楚的,如法律,伦理等,犯罪 界限不清,但社会成员中有着比较公允的看法。心理异常 心理异常被看做是古怪的行为或无效的行为。 古怪的行为:幻觉,错觉,无原因的暴力行为,以及性欲倒错 无效的行为:妄想、穷思竭虑、强迫行为等。 某种形式的个人不适作为心理异常的定义性特征 并非所有的不适都是变态。能解决自杀言语表达与情感不协调,一、什么是心理障碍,3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以经验为标准。即研究者根据对

3、自身的经验和体验来鉴别常态和变态 主观性比较大,不同研究者之间的差异程度也比较大。 社会适应性标准。即根据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其生活环境所提出的要求 人际关系的处理,工作能力的正常发挥,与周围社会环境的协调 会随时间,地点以及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例如妄想,强迫观念,脑器质性损伤,感染,中 毒等伴发的精神障碍等。 适用的范围则比较狭窄。 心理测验和实验的标准,即通过心理测验和心理学实验来检查和判定 能提供比较客观的数据,方法规范,易于掌握,可以大大减少不同研究者之 间的差异,因而易于比较和交流。 工具和仪器往往比较简单,二、心理障碍的类型,1、严重的心理异常常见

4、于重精神病病人的心理异常,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一抑郁症,以及反应性精神病,等等。其主要特点为:重精神病症状,包括错觉、幻觉、思维障碍,妄想,情绪情感 障碍以及意志行为障碍等。社会适应能力丧失,从专门的工作、技能到一般的人际交往和 饮食起居都受到严重的影响。明显的人格改变,与他们以往的人格特点有着明显的不同。很勤奋、 条理的人变得懒散,不修边幅;热情、善良的人变得冷漠、孤独等没有自知力。这是重精神病人的显著特点,也是区别于其它心理异常 的重要特点。对问题并无批判能力,不认为自己存在任何障碍,因此 不会主动求治。,二、心理障碍的类型,2、轻度的心理异常常见于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心理症等)病人,

5、包括焦虑症、强迫症、癔症、神经衰弱等。其主要特点为:轻精神症状,包括头痛、头昏、睡眠障碍;易激惹、情绪波动、 注意力不易集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及癔症性表现,如 发作性痉挛,抽搐,肤觉消失等。部分的社会适应不良,包括社会工作过程中明显感觉负担加重, 日常人际关系紧张等。部分的人格改变,这种变化会因人而异。虽不如严重的心理异常 那样严重,但仍会对心理异常者有着明显的影响。有自知力。与严重的心理异常不同,轻度心理异常者对自己的心 理异常有批判能力,并且一般能主动求治。,二、心理障碍的类型,3、心身疾病 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躯体上或生理上的疾病,但病因或发病过程与心理因素明显有关4、心身障碍

6、即由心理因素所导致的生理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 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包括性功能障碍,睡眠障碍,以 及内脏器官功能障碍等。本书第七章将介绍性功能障碍。 5、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 脑部器质性损害(大脑外伤、颅内感染、肿瘤等病变)所致的心理异常 大脑发育不全时的心理异常,特别表现为智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低下 躯体缺陷时(如盲聋哑跛等)的心理异常。,二、心理障碍的类型,6、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 表现为从青春期或儿童期发展起来的持续存在的人格偏离正常 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表现为情感和意志方面的障碍 思维和智能方面一般并无异常 后果往往是贻害社会和损伤自身,不能正常工作、学习和生

7、活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 包括酒精及药物依赖,儿童精神障碍,老年期障碍等。8、其它 包括某一特殊状态下的心理异常,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以及中毒所伴发的精神障碍等。,二、心理障碍的类型,区分三个不同的概念 1、精神病 2、神经病 3、神经症,三、精神分裂症,一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10岁以前及40-50岁以后起病的少见),常有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通常无智能障碍和意识障碍。病程多迁延。 1、特征性症状: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主要有联想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活动障碍联想障碍:思维松弛 破裂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涌现 (强制性

8、思维) 思维内容贫乏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用普通概念表示特殊的意义 它是形象概念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联想障碍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严重时可出现情感倒错 情感-反应不协调,表现为表情倒错或痴笑等意志活动障碍:被动,退缩,孤僻,少动,社会适应能力差,社会功能下降, 行为离奇,内向性,意向倒错,三、精神分裂症,2、其他常见症状妄想幻觉精神分裂症的一般表现 急性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为各种丰富的精神病性症状 慢性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是正常精神功能的衰退或缺失 阴性症状:一是隐渐起病的病例 二是急性症状久治不俞,以至迁延成为慢性 三是指急性期后残留下来的慢性衰退表现。,三、精神分裂症,3、精神

9、分裂症的类型偏执型:一般起病较慢,临床表现相对稳定,常以妄想为主(多 为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往往伴有幻觉。青春型:临床表现言语增多,内容离奇,思维零乱,情感喜怒无 常,表情做作,行为幼稚,奇特,愚蠢,常有兴奋冲动。 本能活动亢进,也可有意向倒错。心理活动完全丧失协 调性和统一性,支离破碎。紧张型:动作和姿势特殊,而一般无感知觉障碍和思维障碍单纯型:表现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活动减少,生活懒散、 情感逐渐淡漠,对生活学习兴趣越来越减少,对亲友表 现冷淡,日益脱离现实生活,四、情感性障碍,以情感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扬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有反复发作倾向,间歇期可完全缓解

10、 1、躁狂症 心境高涨:轻松愉快,热情,乐观,兴高采烈,洋洋自得 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想协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情绪反应可能不稳定,具有显著的易激惹性 思维奔逸:表现为联想过程明显加速,概念接踵而至,说话声大, 量多,高谈阔论,出口成章,自己感觉良好,认为自己 脑子开窍了,变聪明了-舌头跟思想赛跑 精神运动性兴奋 :自我感觉良好,自命不凡,可以达到妄想的程度 爱管闲事,行为轻率,活动增多,睡眠减少,食 欲,性欲增强,四、情感性障碍,2、抑郁症 心境低落,与所处的情境不相称 ,相应的精神运动性迟滞,表现为思维迟缓, 动作行为减少 注意困难,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联想困难,行动迟缓,活动

11、减少,常闭门不出,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生物学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性功能减退,性欲降低,睡眠障碍,心境有昼夜起伏变化 轻度抑郁:表现为较以往情绪减低,精力和兴趣下降,睡眠不好 没有明显的精神运动性迟滞、幻觉和妄想症状。中度抑郁:忧愁表情,精神运动性迟缓,情绪低落,悲观思想,焦 虑易激惹,兴趣缺失,精力减退。有生物学症状重度抑郁:常伴有妄想,知觉障碍,重度者可出现木僵状态,四、情感性障碍,3、双相情感性障碍 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 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 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 发作期间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4、分裂情

12、感性精神障碍 既有分裂症状又有情感症状的一组精神病 可表现为同时具有上述两类症状,且两类症状都很突出 也可表现为一个时期为分裂性症状,在另一个时期又表现为情 感性症状,交替出现,五、神经症,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患者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 1、主要症状焦虑:预期不利的情况将会发生或将执行无把握的任务时的情绪反应抑郁:负性情感增强,表现为情绪低落,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或忧 郁沮丧,悲观绝望 恐惧或恐怖:面临不利的或危险的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强迫症状: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反复出现的想法、冲动、或印象 强迫意念/强迫性

13、穷思竭虑/强迫性怀疑 /强迫性冲动 /强迫性恐惧 强迫行为:反复出现的、带有仪式性质的行为 强迫性核对/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清洁/强迫性仪式行为 强迫行为常与强迫观念有关,五、神经症,2、恐惧症 以对某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持续的不合理的惧怕为特征 ,与正 常人对现实中的危险因素的恐惧是不同:明知自己的恐惧是过分的和 没有必要的,但是自己无法摆脱,因而感到痛苦 场所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 特定恐惧症 :某些动物(蛇,狗,蜘蛛,老鼠,某种昆虫) 尖锐锋利的物品,五、神经症,3、焦虑症 原发的,分为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两种 惊恐障碍: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的神经症 不局限于特定情境,不可预测性 间歇

14、期无明显症状 惊恐发作:又称间歇发作性焦虑 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慌恐惧 伴有频死感或失控感 严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特点 发作间期基本没有焦虑症状 广泛性焦虑:缺乏明确对象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 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患者常难以忍受又无法摆脱,而感到痛苦,五、神经症,4、强迫症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 和痛苦,患者无法摆脱,感到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 受损强迫观念(obsession)的性质通常是自我不和谐的,常常引起不 愉快的心情强迫行为(compulsions)就是患

15、者用以减轻不良心境所采取的行 动,久而久之形成了强迫行为,五、神经症,5、疑病症以当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的神经症 因此非常烦恼,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说明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主诉的症状其烦恼的程度与其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的变化特别警觉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多为慢性波动性病程。主诉虽然范围很广,但常见的主要是头部和心脏的症状,五、神经症,6、癔症(hysteria)由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例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引起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感觉或运动障碍,或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情感爆发等

16、症状;无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作为其病理基础。分离性障碍:精神活动的异常,主要表现为心理功能的障碍。例如,可表现为发作性意识范围狭窄,具有发泄特征的急剧情感爆发,阶段性遗忘,自我身份障碍,癔症性假性痴呆,突然外出漫游等。发作后患者对病中经历多不能完全回忆或完全不能回忆转换性障碍:在社会心理因素作用下出现躯体感觉和/或运动障碍 常见的形式有痉挛发作,肢体瘫痪,耳聋,失明,失音等 病程往往迁延,持续时间较长癔症性精神病:一部分癔症表现为精神病状态 可以出现各种精神病性症状,包括丰富的感知觉障碍,以及妄想等 一般来说,过程较短暂,事后不能完全回忆或完全不能回忆,六、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

17、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明显地影响其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通常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发展至成年期或终生 1、偏执性人格障碍:以明显的猜疑和偏执为主的人格障碍 偏执是来指妄想信念 有过分的自我援引倾向,把生活中本与自己无关的事件都认为是 针对自己的,对现实生活中或想象中的耻辱特别敏感多疑,六、人格障碍,2、分裂样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以极端孤僻,社交退缩,情感冷酷,对人缺少 感情为主要特征 典型特征是行为怪异,情感冷淡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主要特征是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 表现为儿童少年期即有某种轻微的,以后有破坏公物,缺乏责任 心,义

18、务感, 经常旷工,长久待业或多次无计划变换职业,对家人漠不关心对 挫折耐受性差,轻微刺激即可引起暴力攻击行为 典型的行为包括逃学,说谎,偷窃行为,夜不归宿,过早的性活 动,打架等,多有被公安部门处理的记录,六、人格障碍,4、情绪不稳性人格障碍:突出的倾向是行为冲动,不计后果, 伴有情感不稳定,实现计划的能力很差 强烈的愤怒暴发常导致暴力或行为爆发5、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以高度情感性和以夸张的行 为吸引别人注意为主要特征 要表现有过分自我戏剧化,整个心理活动具有十分浓厚的情 绪色彩,而且情感反应特别鲜明、强烈和迅速变化 给人感觉似乎是表演性的、故意惹人注意的 6、强迫性人格障碍:以普遍的过

19、分的焦虑不安,疑虑重重,过 分担忧恐惧,和追求完美,拘泥细节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人格 障碍,六、人格障碍,7、焦虑性人格障碍:表现为持续或反复的紧张忧虑 认为自己在社交上笨拙、没有吸引力,过分担心被拒绝或被指责 出于维护躯体安全的需要,在生活上有许多限制 担心批评,指责或拒绝,回避与人密切交往的社交或职业活动8、依赖性人格障碍: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将本人的需要依附于别人 在没有别人反复劝告或保证下便不能做出日常决定 难以自己主动确定计划 当亲密的人中断联系,或孤独时即感到失助或焦虑不安,七、性心理障碍,1、特征 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 对常人

20、不引起性兴奋的物体或情境对患者却具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或者采用与常人不同的方式来满足性欲或有改变自身性别的强烈欲望 2、成因 生物学上的特征:脑部病变,性激素水平异常,其他生理障碍 正常的异性恋适应遭受挫折和阻挠 存在心理社会因素:巨大的商业压力、困难,生活中遭受的挫折 儿童少年早期受到环境中的性刺激、性兴奋经验的作用,淫秽,色情 物品的作用和影响等 某种性格特征突出或人格障碍的人更容易发生性心理障碍,七、性心理障碍,3、类型 性指向障碍:包括同性恋和恋物癖 同性恋(homosexuality)是指性爱指向同性,可伴有或不伴有 性行为 恋物癖表现为异性常用的贴身物品对患者具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 以至患者偏爱或只喜欢这种方式。 性偏好障碍:包括异装癖、露阴癖、摩擦癖、窥阴癖、性施虐癖和 性受虐癖等等。 性身份障碍:即易性症(transsexualism) 持续存在的强烈的自我性别认同障碍,强烈认同自己为相反的性别 对自己的生理性别强烈感到厌恶和不能接受,以至强烈要求改变自 己的生理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