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糖尿病及糖尿病流行病学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76334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8.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糖尿病及糖尿病流行病学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认识糖尿病及糖尿病流行病学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认识糖尿病及糖尿病流行病学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认识糖尿病及糖尿病流行病学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认识糖尿病及糖尿病流行病学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糖尿病及糖尿病流行病学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糖尿病及糖尿病流行病学ppt课件.ppt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认识糖尿病及糖尿病流行病学,王超内科保定西湖医院,Part 1. 编写说明中国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糖尿病诊断与分型,什么是血糖?,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通常指血浆血糖浓度正常人的血糖:空腹6.1mmol/L餐后2小时7.8mmol/L,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9页.,血糖从哪里来?,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储存的糖原分解,是维持空腹血糖稳定的关键身体里新合成的糖,即非糖物质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4,血糖要到体内发挥什么作用?,血糖的三个去路:给身体提供能量以糖原的形式储存于肝脏和肌肉中转化为其它的糖及非糖物质,如脂肪、蛋白

2、质等,5,什么是正常的糖代谢?,6,胰岛分泌适量的胰岛素,胰岛素将糖运到相应组织,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血糖被利用!,血液中的糖血糖,糖代谢紊乱可致糖尿病发生,7,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不能被利用,胰岛素抵抗!,糖在血液中堆积!血糖增高!,胰岛细胞破坏/功能缺陷,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进展性疾病以血糖升高为特征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8,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7页.,为什么会得糖尿病?,生活方式不健康,高脂高糖饮食,少运动,性格问题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

3、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0-11页.,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10,40岁以上曾经有过高血糖或尿糖阳性者,肥胖者,糖尿病家族史: 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有血缘关系,娩巨大儿的妇女,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8页.,出生时体重小于5斤,糖尿病有哪些表现?,11,糖尿病大部分也有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7-18页.,糖尿病分哪些类型?,妊娠糖尿病,12,2型糖尿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20页.,1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1

4、.免疫介导性 2.特发性,糖尿病如何诊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考WHO(1999)标准;血糖值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1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9页.,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检测结果若无特殊提示,文中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值目前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是WHO(1999年)标准。糖尿病诊断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和糖尿病的分型体系见表2414-15表2 糖代谢状态分类(WHO 1999),注:IFG和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表3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 h没有进食

5、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异常或糖耐量异常。空腹血浆葡萄糖或75 g OGTT后的2 h血浆葡萄糖值,可单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人群筛查如OGTT目的是用于明确糖代谢状态时,仅需检测空腹和糖负荷后2 h血糖我国资料显示仅查空腹血糖则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及OGTT后2 h血糖值。OGTT其他时间点血糖不作为诊断标准建议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群,应行OGTT检查,以提高糖尿病的诊断率,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就临床诊断而言不能以此时的血糖值诊断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

6、再确定糖代谢状态,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助于诊断,慢性高血糖会带来哪些危害?,1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93-212页.,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办?,“五驾马车”治疗缺一不可: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16,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37-38页.,糖尿病的综合管理包含哪些内容?,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等,17,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53页.,没有及时治疗的患者多吗?,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201

7、3年)为10.4%,各民族有较大差异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未诊断糖尿病比例达63%,2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序言.,表1 我国7次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汇总,注:WHO:世界卫生组织;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IGT:糖耐量异常;IFG:空腹血糖受损;FPG:空腹血糖; 2hPG:餐后2 h血糖;血糖1 mmol/L=18 mg/dl;a,诊断标准为空腹血浆血糖130 mg/dl或(和)餐后2 h血糖200 mg/dl或(和)OGTT曲线上3点超过诊断标准0125,30190,60180,120140,180125,其中0、30、

8、60、120、180为时间点(分),30或60为1点;125、190、180、140为血糖值(mg/dl),血糖测定为邻甲苯胺法,葡萄糖为100g;b,糖尿病前期,包括IFG、IGT或二者兼有(IFG/IGT);c2013年数据除汉族以外,还包括其他少数民族人群;:无数据。,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新诊断糖尿病患病率:6.9% 男性:7.7%女性:6.1%,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10.9%男性:11.7% 女性:10.2%,横断面研究,全国抽样170287例采用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诊断标准,Wang L, Gao P, Zhang M, et al. JAMA, 2017.,发病

9、年轻化:40岁以下患病率高达5.9%,既往已知糖尿病患病率:4.0%男性:3.9%女性:4.1%,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1. 以2型糖尿病为主,1型糖尿病及其他类型糖尿病少见。2013年全国调查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4%,男性高于女性男性11.1%,女性9.6%。(11.1%比9.6%)。2. 各民族间的糖尿病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满族15.0%、汉族14.7%、维吾尔族12.2%、壮族12.0%、回族10.6%、藏族4.3%。3. 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12.0%比8.9%)。4. 未诊断糖尿病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4%)比例较高。2013年全国调查中,

10、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3%。5. 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2013年按体质指数(BMI)分层显示,BMI25 kg/m2者糖尿病患病率为7.8%、25 kg/m2BMI30 kg/m2者患病率为15.4%,BMI30 kg/m2者患病率为21.2%。,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与2010年相比,2013年糖尿病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治疗控制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Wang L, Gao P, Zhang M, et al. JAMA, 2017.,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影响因素1城市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从

11、2000年的34%上升到2016年的57%7。城市化导致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体力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这都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老龄化: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2000年为10%,到2006年增加到13%,2008、2013年的调查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均在20%以上4。3超重肥胖患病率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8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4中国人的遗传易感性: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存在着种族差异。与高加索人比较,在调整性别、年龄和BMI后,亚裔人糖尿病的风险增加60%。在发达国家及地区居住的华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高加索人6。目前全球已经定位超过100个2型糖尿病易感位点,其中仅30%在中国人群中得到验证,另外在中国人中发现PAX4、NOS1AP等多个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9-12,这些基因可增加中国人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达5%25%。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显著相关的40个易感位点构建的遗传评分模型可应用于预测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发生,且主要与胰岛细胞功能衰退有关13。,感谢有你 一起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