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培训重点.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84504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科培训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检验科培训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检验科培训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检验科培训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检验科培训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验科培训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科培训重点.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危急值”是表示危及患者生命的检查结果,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即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涉及到放射、超声、检验、病理、内镜、电生理室等科室二、报告流程及具体内容发现危急值检查标本状态仪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本日质控是否在控和历史结果是否一致等其它因素;若有必要进行复查确认危急值的确认如有复查,在复查位置进行标注;在备注填写详尽危急值的信息:标本状态、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微生物室若是无菌部位分离出细菌、特殊耐药菌、甲乙类传染病或、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也应标记;并标记细菌名称危急值的标注并在备注标注:电

2、告时间、电告人、临床记录人 微生物室分离出特殊耐药菌、甲乙类传染病或、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时除了给临床报告外还要给院感科汇报,并做好记录;住院病人电告给临床科室护士站;门诊病人电告给门诊服务台;体检病人电告给体检中心接电话者需复述危急值的结果;电话的告知报告的审核发布危急值报告范围:项目/参数危急值项目/参数危急值全血白细胞计数2.5或30.0109/L肌酸激酶500u/L血小板计数50或600109/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80u/L血红蛋白含量成人:50或200g/L新生儿:95或223g/L血乳酸5mmol/L血尿淀粉酶参考值上限3倍以上红细胞压积成人:15或60%新生儿:0.33

3、或0.71PCT10ng/mlTnlura1.0ng/ml凝血酶原时间测定7.0或30秒MYO500ng/mlINR3BNP2000pg/m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11.0或70秒动脉血PH7.25或7.55纤维蛋白原1或8g/L动脉血PCO220或70mmHg凝血酶时间测定7或30秒动脉血PO245mmHg尿素35.78mmol/L动脉血HCO310或40mmol/L肌酐530mol/L动脉血氧饱和度75%葡萄糖2.2或22.2mmol/LCSF-GLU1.11mmol/L胆红素307.8mol/LCSF-TP800mg/L卡马西平51umol/L细菌培养理论无菌部位培养阳性初级涂片报告钾

4、2.8或6.0mmol/L分离出、类高致病性微生物钠120或160mmol/L分离出甲乙类传染病钙1.75或3.5mmol/L分离出特殊耐药菌氯90或120mmol/LHIV抗体初筛呈阳性反应尿酸800umol/l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最根本的作用是从失败的系统中学习经验教训从而加强患者安全。报告的个人不得遭受处罚或从报告中遭受到其他不良后果,报告的价值必须体现在能够引起医疗工作过程和管理安全体系的一系列改进。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

5、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级事件(警告事件) 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级事件(隐患事件) 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三、报告原则:(一)级和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不得漏报。(二)、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

6、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3、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4、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示,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5、医院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每例给予50元-200元的奖励,级和级事件出现漏报的每例扣50-20

7、0元。四、事件分类(一)警戒事件包括:1.与病人所患疾病或自然病程无关的意外死亡。2.与病人所患疾病或自然病程无关的器官重大损害或功能永久丧失。3.手术错误:包括病人错误、部位错误、手术方式错误。(二)不良后果事件包括:1.严重的输血输液反应:如溶血反应、细菌污染等情况导致的明显严重不良症状,需要医生进行处理的输血输液反应。2.严重药物不良事件: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需要医生进行处理。3.重大用药错误:违反医疗原则(三查七对)、使用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给药途径错误等情况,导致不良后果和/或引起医疗纠纷。4.重大手术前后诊断不符合: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在疾病部位、性质、病理明显不符合。5

8、.医疗并发症或意外:与病人所患疾病或自然病程无关的器官损害或功能障碍。6.非计划再次手术。7.麻醉和镇静不良事件:麻醉中、深度镇静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和不良事件趋势,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和/或引起医疗纠纷。8.病人安全:身份识别错误、医务人员沟通失误、危急值报告管理缺陷、跌倒与坠床事件、压疮事件、手术安全核查缺陷、手卫生缺陷、高危特殊药品管理缺陷所致的患者安全事件。9.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爆发、感染细菌谱的严重抗药性。10.严重医疗设备器械故障,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和/或引起医疗纠纷。11.环境和设施、设备不良事件:水污染事件、食物中毒、重大化学物质泄露事件、辐射源泄露、火灾及医用气体事故、压力容器事故、

9、电梯事故、停电事故、网络故障等导致明显不良后果和/或引起医疗纠纷。12.刑事事件:病人自杀、婴儿被拐、老年病人走失、病人和员工遭外来人袭击、病人和医院财产被盗和被损坏、病人之间产生激烈矛盾导致损伤。(三)未造成后果事件:病人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一个或多个环节出现错误,但错误在到达病人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病人最终没有得到错误的医疗护理服务的事件。(四)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五、报告流程(一)级事件报告流程:当事人在积极处理事件的同时,立即先电话逐级上报专业组长、科主任、护士长、医务科,24小时内完成书面补报。医务科接到科室报告后按照要求上报行政主管部门并积极干预处理。(二)

10、、级事件报告院内网络直报流程1、当事人科主任或护士长登陆医师工作站/护士站工具栏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表,引起投诉或医疗纠纷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医务科(非行政上班时间报总值班)。2、各主管职能科室接收到报告后根据情况及时报告分管院长,必要时成立调查领导小组。六、各部门职责(一)科室及当事人1.当事科室首先抢救病人和受损伤人员,妥善保护可疑物证,必要时将重要物证送检。2. 已对病人造成明显身体伤害和/或投诉、纠纷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当事科室应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并在事发24小时内将书面报医务科备案,科室存留一份。医务科追踪评价科室持续改进效果。3. 未对病人造成明

11、显身体伤害和/或投诉、纠纷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当事科室应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并在72小时内完成网报。科室每季度对全科室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二)职能科室1.质控办负责通过院内网络平台统一接收全院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信息,立即根据事件分类分送到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输血科、设备科、后勤等各主管职能科室。2.接到报吿的职能科室第一时间内与事发科室初查原因,估计后果,采取有效紧急补救措施,相关人员必须无条件全力配合,防止和最大限度减少损害。3.各主管职能科室负责每季度将收到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总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交质控办。4.质控办负责对重大、

12、典型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组织相关科室分析讨论,找出医疗环节和流程中的根本问题,制定最佳整改措施。5.质控办负责每季度对全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撰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三重一大”项目1.含义:重大决策、重大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三重一大)须经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报批与公示,由职工监督。2.最近包括:2.1.新外科住院大楼建设项目,包括基础建设、设备物资采购;2011年11月开始建设,2013年10月投入使用。2.2.东区双电源工程2.3.2012年信息化建设项目,包括医学影像、无线网络、专业信息软件;中心机房建设、手术麻醉系统,信息系

13、统安全等级防护2.5.购置直线加速器、磁共振、64排CT以及微创外科腔镜设备、全自动生化仪2.6.医院万春东路56号园区调整后干部任免2.7.大额资金使用:2013年设备购置计划、涉及职工利益100万以上大额资金使用消防安全常识一、发现火警:1.先切断电器设备电源,就近使用灭火器、消火栓、湿棉被褥等物品扑救。 2. 报警:向保卫科、消防控制室、院总值班室(82722252-8236);院内应急电话82725307(8307),电工班82724317;并拨打119或82727119内容:火灾的时间、地点及自己姓名。3.消防队员未到达时,现场灭火人员职务最高者承担现场指挥、组织人员自救。4.撤离顺

14、序:最先起火的那一层先撤离。然后起火的上层开始从下而上撤离;最后从最先起火的下层开始,从上而下的顺序撤离。二、如何自救:1. 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2.疏散时自我保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半蹲姿势,从防火通道逃生。走廊充满浓烟,应用弯腰式爬行方式沿安全标志撤离。3.向外逃生有危险时,应关闭防火门隔离火源等待救援。4.逃生时勿使用电梯。三、灭火原则:1.以人为本、先灭火后救物资的原则。病人按先重后轻顺序。 2.转移火场附近的危险物品及仓库物资至安全地带,专人看守。 3.仪器设备:先贵重后普通、先轻便后笨重。 4.自己的基本责任是保护病员及家属、工作人员以及自身的安全。四、灭火器的使用:灭火器使用方

15、法:第一步 拔掉铅栓,拔掉保险棒。第二步 取出喷管对准火源根部,紧压压杆,强力喷射 (1)喷射时稍弯腰部,脸微侧,采取尽可能低的姿势,以便避开热气和烟气。(2)根据火势大小,在距离火源1-3米之间,对准火源根部,采用左右平扫喷射。(3)由上风向下风喷射。五、科室消防值班员:每日检查消防安全设施、标识是否完整;检查是否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上报。一、消防安全常识1、消防安全 “四个能力”是指什么?答:提高社会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提高社会单位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提高社会单位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2、消防中的“四懂四会”是指什么?答:四懂:懂火灾

16、的危险性,懂预防措施,懂火灾的扑救方法,懂自救。四会:会报警,会使用部分消防器材,会处理事故险情,会逃生。3、场所内消防设备设施有哪些?答:消火栓、灭火器、烟感报警探头、火警报警系统和手动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灯、声光报警器。4、安全疏散设施有哪些?答:安全疏散示意图、安全出口应急指示灯。5、安全疏散程序是什么?是否熟知科室应急预案?答:1、迅速指挥患者家属协助医务人员转运疏散患者,由专人负责保障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 2、避开火源就近疏散,迅速将患者从消防安全出口撤离到安全地点,重病患者采用派专人用轮椅、担架护送,确保每位患者的安全。 3、同时做好易燃易爆物品及贵重物资、药品及时转移的工作。

17、每名职工须熟知本科室消防治安、病区建筑机构、消防设施设备配备及人员应急分工情况,并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本科室的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及火灾处置流程。6、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答:使用灭火器前首先判断灭火器是否在有效期,看灭火器压力表,指针在绿色范围有效,红色范围失效,黄色为压力过大但仍在有效范围。7、怎样使用室内消火栓?答:打开消火栓铁皮门,取出水带、水枪,将水带接口对准水栓头。凹部分对准凸部分,卡上呈顺时针方向扭紧,最后才打开水阀门,对准火源根部喷射。投诉处理1号楼=现门诊楼; 2号楼=新外科住院综合楼3号楼=现中医、五官科楼 5号楼=儿科楼6号楼=学术厅、放疗室 7号楼=内科大楼8号楼=

18、现外科大楼 9号=现干部病房10号楼=骨科、内分泌科 11号楼=住院医技楼12号楼=药房、病案统计室 13号楼=消毒供应室15号楼=体检、办公楼 肿瘤科及洗浆房没有单独号楼输血科核心条款4.19.5.1:有血液储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4.19.5.2:有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4.19.5.4: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与实施情况记录4.19.4.3:建立输血标本采集流程,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标准预防的定义是什么?有哪些措施?标准预防是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

19、的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应用于所有病人和所有医务人员,以防止病人之间的传播和病人与医务人员的传播。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标准预防措施: 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面罩、护目镜和口罩: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隔离衣: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 可重复使用的设备器械: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

20、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特殊感染病人所用器械、敷料、布类等标注“特殊感染” 橙色标记后密闭封存(双袋包装或密闭箱),由供应室单独高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环境控制:保证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地消毒床单、设备和环境的表面等。地面有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先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适量喷洒或倒在污染地面30分钟后,用拖把拖干净。二、什么是职业暴露?发生职业暴露后怎样正确处置?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HIV)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

21、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广义的职业暴露应包含乙肝、丙肝、梅毒等) 发生艾滋病(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置: 1 紧急局部处理用肥皂和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 0.5碘伏等)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2 对暴露者的处理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由专家(疾控中心或传染病院)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进行药物预防,如有必要,应于24小时内开始服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原则上,用药越早越好。暴露者应于暴露后0

22、、6周、12周、6月、12月进行必要的追踪。3 事故的报告和记录立即向医院院长、温江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查找事故原因,并对事故过程和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损伤的程度、接触物的种类和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和处理经过(包括现场专家和领导的活动)、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及首次用药时间、药物的毒副作用情况及用药的依从性。三、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有暴发迹象时的处置流程?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

23、感染。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灭菌: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临床微生物室、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发现医院感染流行或病例聚集现象上报院感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务科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医务科、院感科、护理部、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等紧急响应 否 是解除预案上报区疾控中心,并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的采集检验等组织专家会诊、制定诊疗方案

24、以及各种药品、设备的调度评价措施是否有效,是否调整新的诊治方案及消毒隔离预防措施查找传染源、落实消毒、隔离预防措施继续关注是否有新发病例 四、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1加强感染源的管理,隔离和积极治疗病人,必要时暂停接收新病人;2开展医院感染相关监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某些特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4加强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督监测,增加相关医疗物品和诊疗环境的消毒次数;5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加强医务人员手的清洁、消毒及无菌操作;6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与管理;7严格遵守探视与陪护制度;8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与主要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9对易

25、感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10及时总结和反馈临床上分离的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11、开展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五、耐药菌感染病例应采取哪些隔离保护措施?1、尽量隔离于单间,也可以与其他相同感染或携带患者共居一室;(蓝色)2、请在病历夹上贴特殊隔离标记;3、该患者的所有治疗护理放在最后执行或单独执行,主要用具单独使用;4、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病人时须戴手套;5、接触病人或其用物、床单位时,须要加穿隔离衣;6、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7、脱手套、隔离衣后,须用抗菌洗手液,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8、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患者解除隔离、转床、或出院后对环境、设

26、备、仪器等物品表面做终末消毒;9、该病人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10、一般医疗器械,如: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11、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10、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12、污染物直接送污物室,不得暂存治疗室或其他场所;13、重视会诊及防止床边检查操作时的交叉感染,以防科室间耐药菌的传播;14、同一病区不同病人短时间内出现2例或以上同种同源耐药菌时,在加强消毒隔离的同时立即报本科室负责人,由本科室负责人核实后报院感科;附:何为同种同源?指易感人群同时或先后暴露于

27、同一感染来源,如: 同种医疗护理操作 ;使用相同批号的一次性医疗物品 ;同一批血液/输液制品 使用同一种消毒灭菌方法的物品 ;经同一医师或护士治疗的患者 耐药表型相同或相近的同种微生物感染怀疑同一来源 七、医务人员洗手的指征是什么?九、所在科室的有哪些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检验科消毒制度根据卫生部2012年4月5日发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05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特制定本制度。1、保持室内清洁。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空气消毒每日2次;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

28、、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2、各种废弃标本、污染的玻片、试管等应现场分类无害化处理后再按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处置。3、废弃的培养皿、毒种、菌种须就地高温灭菌后,再按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处置。检验科隔离制度根据卫生部2009年4月1日发布的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特制定本制度。1、布局要合理,设清洁区、办公区、标本接收区、缓冲区、实验区、污物处理区,各区互不交叉。2、严格遵守职业暴露和防护制度,工作时需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3、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29、;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会正确使用洗眼器。5、工作人员定期体检,上岗前接种乙肝疫苗,一旦发生体表黏膜污染或锐器损伤,应及时按相关规定处理。十、法定传染病分类、总数及报告时限是什么?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总数有39种。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为2小时内,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为24小时内。4.4.1、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种类:4.4.1.1、类高致病性微生物:A、病毒类:类天花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埃博拉病毒、Flexal病毒、瓜纳瑞托病毒、Hanzalova病毒、亨德拉病毒、猿

30、疱疹病毒、Hypr病毒、鸠宁病毒、Kumlinge病毒、卡萨诺尔森林病病毒、拉沙热病毒、跳跃病病毒、马秋波病毒、马尔堡病毒、猴痘病毒、Mopeia病毒(和其他Tacaribe病毒)、尼巴病毒、鄂木斯克出血热病毒、Sabia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Tacaribe病毒、天花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黄热病毒、蜱传脑炎病毒; 4.4.1.2、类高致病性微生物:A、病毒类:布尼亚维拉病毒、加利福利亚脑炎病毒、基孔肯尼雅病毒、多里病毒、Everglades病毒、口蹄疫病毒、Garba病毒、Germiston病毒、Getah病毒、Gordil病毒、其它汉坦病毒、引起肺综合征的汉坦病毒、引

31、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汉坦病毒、松鼠猴疱疹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艾滋病毒(I型和II型)、Inhangapi病毒、Inini病毒、Issyk-Kul病毒、Itaituba病毒、乙型脑炎病毒、Khasan病毒、Kyz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嗜神经性的)病毒、Mayaro病毒、米德尔堡病毒、挤奶工结节病毒、Murcambo病毒、墨累谷脑炎病毒 (澳大利亚脑炎病毒)、内罗毕绵羊病病毒、恩杜姆病毒、Negishi病毒、新城疫病毒、口疮病毒、Oropouche病毒、不属于危害程度第一或三、四类的其他正痘病毒属病毒、Paramushir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Powassan病毒、兔痘病毒 (痘苗病毒

32、变种)、狂犬病毒(街毒)、Razdan病毒、立夫特谷热病毒、Rochambeau病毒、罗西奥病毒、Sagiyama病毒、SARS冠状病毒、塞皮克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Tamdy病毒、西尼罗病毒;B、朊病毒类: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疯牛病);Creutzfeldt-Jacob disease (CJD)(人克雅氏病);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 syndrome (GSS)(吉斯特曼-斯召斯列综合征);Kuru disease(Kuru病);New variance Creutzfeldt-Jacob di

33、sease (nvCJD)(变异型克雅氏病);C、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类: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属(其中弱毒株或疫苗株可在BSL-2实验室操作)、鼻疽伯克菌、伯氏考克斯体、土拉热弗朗西丝菌、牛型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立克次体属、霍乱弧菌(甲类传染病,菌株按二类对待,可以在BSL-2中操作)、鼠疫耶尔森菌、肉毒梭菌(菌株按二类管理)、产气荚膜梭菌(按二类菌株管理)等;D、真菌类:粗球孢子菌、马皮疽组织胞浆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巴西副球孢子菌。甲类传染病 =2 共39种细菌=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7;病毒10个;寄生虫3个;细菌14个病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

34、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细菌:炭疽、细菌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阿米巴性痢疾、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0;病毒5个、寄生虫:3个;细菌:3个病毒: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细菌: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寄生虫: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等;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5、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十一、医疗废物的分类方法、处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一)医疗垃圾分类:分为五大类,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十二、医院如何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每年培训了哪些内容?医院通过请院外专家讲学、院内举办讲座、逐级培训、医师大会、发放学习资料等形式开展院感知识培训。内容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指南(大外科谭旭东主任主讲),社区获得性耐药菌肺炎控制策略(大内科汪俊主任主讲),医院感染控

36、制知识要点并考试(院感科提供资料),传染病报告规程并考试(院感科提供资料),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省医院专家),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科联会培训)。每年培训学时在6学时以上。实验室医疗废物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置锐器盒)一般性废物仪器检测废液使用完毕后标本如血液、尿液、胸腹水、大便、培养基、菌株、反应杯等其它损伤性废物可重复利用的玻片压脉带棉签、吸管、试剂外包装盒(袋)、搽手纸巾、口罩帽子手套等2000mg/L有效氯浸泡1小时500mg/L有效氯浸泡1小时高压蒸汽灭菌清水冲洗后干燥备用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医院废弃物处理中心按重量交接医院医院废弃物处理中心按重量交接医院十三、传染病病人手术中

37、如何隔离防护?如麻疹、肺结核。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AA.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的隔离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2 应减少转运, 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医务人员的防护1

38、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2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BB.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患者的隔离1遵循飞沫传播的隔离的要

39、求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2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动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3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医务人员的防护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十四、所在科室常见耐药菌前五位的是哪些?见医院耐药菌简报(OA系统)排列序号所

40、有病原体(n=1032)G+菌(n=173)G-菌(n=776)真菌(n=83)名称构成比(%)名称构成比(%)名称构成比(%)名称构成比(%)1大肠埃希菌(198)19.19肺炎链球菌(57)32.95大肠埃希菌(198)25.52烟曲霉菌(50)60.242铜绿假单胞菌(135)13.08金黄色葡萄球菌(48)27.74铜绿假单胞菌(135)17.40白色念珠菌(16)19.283鲍曼不动杆菌(134)12.98屎肠球菌(22)12.72鲍曼不动杆菌(134)17.27近平滑念珠菌(11)13.254流感嗜血杆菌(111)10.76粪肠球菌(10)5.78流感嗜血杆菌(111)14.30光

41、滑念珠菌(3)3.615肺炎克雷伯菌(74)7.17表皮葡萄球菌(6)3.47肺炎克雷伯菌(74)9.54新型隐球菌(3)3.616肺炎链球菌(57)5.52星座链球菌(6)3.47卡他莫拉菌(34)4.38热带念珠菌(1)1.207烟曲霉菌(50)4.84化脓性链球菌(5)2.8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5)1.938金黄色葡萄球菌(48)4.65星群链球菌星群亚种(3)1.73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0)1.299卡他莫拉菌(34)3.29溶血葡萄球菌(3)1.73产气肠杆菌(7)0.9010屎肠球菌(22)2.13无乳链球菌(3)1.73奇异变形杆菌(7)0.90A、常规安全管理小组1、 检管理

42、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科学规范、层层落实、预防为主、常备不懈。2、管理目标:通过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及完善,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持续有效。3、管理组织:检验科常规安全管理小组3.1、成员及构成: 检验科常规安全管理小组组长:朱文磊、杨进 检验科常规安全管理小组安全员:陈志国 检验科常规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潘露、罗宇鹏、曹治耀、敖正才、蒋祖辉、王艳 下设四个小组:安全行动组:曹治耀、通讯联络组:陈志国、疏散引导组:罗宇鹏;安全救护组:王艳 四个小组不是独立四个小组,应该相互协助,通力合作3.2、 职责3.2.1、检验科常规安全管理小组组长职责: 对实

43、验室内的常规安全工作负责;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验科常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总结; 指导科室常规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的常规工作及任务 当发生常规安全意外事故时协调指挥各安全管理小组成员进行正确的处理并及时进行分析总结 负责制定和实施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 组织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制度,规程的宣贯;3.2.2、检验科常规安全管理小组安全员职责: 对实验室常规安全负总责;负责建立常规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体系; 协助完成安全管理小组组长安排的工作及任务;在发生非生物安全意外事故时进行汇报及第一时间处理 定期召开常规安全管理会议,组织人员进行常规安全工作的培训及考核;3.2.3、 检验科常规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44、其主要职责是: 协助常规安全管理小组组长及安全员安排的各项工作;及时处理突发的非生物安全意外事件并上报3、除了本小节上述提及到的同志,检验科其他未涉及到的同志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有义务参与实验室常规安全管理工作,也有义务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搪塞;附:检验科常规安全管理小组构架图:组长:朱文磊安全员:陈志国副组长:杨进安全行动组曹治耀其他同志安全救护组王艳其他同志疏散引导组罗宇鹏申旭霞敖正才蒋祖辉其他同志通讯联络组陈志国其他同志第一发现人应在最短时间内根据情况采取立即断开电源;上报组长,组织在场所有人员积极自救,并通知院内保卫科支援;若遇火灾,就近取灭火器、消防水栓,控制火势蔓延,并视情况决定通知“110”携带急救箱赶到现场对发生伤害的人员或患者进行抢救,并立即联系急诊科或相应科室协助携带急救箱赶到现场对发生伤害的人员或患者进行抢救,并立即联系急诊科或相应科室协助迅速指挥检验科人员疏散就诊患者,确保每位患者的安全由专人负责保障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