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解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85521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解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解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解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解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解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解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解析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复合材料制备新技术 第一章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主讲:梅启林 单位:材料学院,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机敏复合材料: 具有感知外界作用而且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机敏复合材料系统包括:传感功能材料、执行功能材料、基体材料、外部信息处理系统。,传统材料,复合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机敏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智能复合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的最高形式,是在机敏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向自决策能力上的发展,依靠外部信息处理系统中增加的人工智能系统,对信息进行分析,给出决策,指挥执行材料作出优化的动作。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的途径 (1)高性能原材料 (2)复合

2、材料的优化设计 (3)制备方法和设计技术,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定义: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能、不同形态、不同成分和不同相型的组分材料,通过适当的复合方法,将其组合成一种具有整体结构特性的、使用性能优异的材料体系。复合材料是由基体相、增强相和界面相三相组成的。分类:(1)按基体分类通常可分为: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五类;(2)按增强材料形态可分为: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短纤维制品、晶须增强复合材料、颗粒(或填料)填充复合材料、纤维及颗粒增强增强复合材料和纳米粉体改性复合材料五类;(3)按增强材料区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颗粒(或填料

3、)填充复合材料和纳米粉体改性复合材料等。,一、基本概念,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概念,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能、不同形态、不同成分和不同相型的组分材料复合成整体结构的形式,且能发挥出优良特性材料体系的“合适的复合方法或技术”。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或技术的持点:(1)主要根据基体相的加工性能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如:树脂基复合材料选用塑料成型方法或技术; (C/C)复合材料初期采用塑料成型技术,后期采用陶瓷或金属烧结技术;陶瓷基和金属基复合材料采用陶瓷和金属材料传统的制造加工技术,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同样也放在对基体材料的改性技术,另一方面是采用纳米材料生成法制备纳米结

4、构的基体或增强材料;(2)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基本上继承了传统的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如: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手糊工艺是继承有数千年历史的裱糊工艺;模压工艺则是继承金属的制造、模锻工艺等;(3)高新技术在复合材料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使现有的工艺技术不断得到完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新的制造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形成了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发展的又一特点。如:在复合材料加工中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选材、制品设计、工艺控制等。新型的液体模塑工艺(如树脂传递模塑工艺反应注射模塑工艺等)的出现,电子束固化工艺技术的应用等都充分说明复合材料发展的这一特点。,高技术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材料的概念与范畴

5、 所谓高技术复合材料是指那些已得到较为广泛应用的,并在实际应用中已证明其使用性能优良、制造工艺与技术先进、产品技术含量高的材料品种,以及代表材料科学发展方向的材料体系。如: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等。其中,树脂基复合材料中高技术材料主要是指:高性能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拉伸(或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纤维(晶须)增强复合材料、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金属纤维、有机纤维增强功能或超混杂复合材料等。而碳碳复合材料是航天、航空结构件,导弹、火箭耐烧蚀件等的专用材料。纳米复合材料是日前可实现商品化生产的纳米技术产品之一,代表

6、着来来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向。由于陶瓷基和金属基复合材料尚处于研制阶段,其应用量很小,制备技术还基于传统材料制造方法,未形成独特的工艺技术,所以来将其列为高技术材料之列。随着这两种复合材料在制造过程中高新技术的引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工艺技术。,高技术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制备技术的概念 高技术复合材料制各工艺是在原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基础上,引入高新技术,更适合于材料制备,且技术水平高,产品技术含量高,性能优越的制备技术。其中包括:计算机选材设计、预混料制备技术、织物编织技术、新型成型工艺技术(如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增强反应注射成型等)、碳碳复合材料的先驱体浸渍热解技术、纳米复合材料的插

7、层、共混、原位聚合、溶胶凝胶、分子自组装等技术,均代表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方向。,二、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的发展第一代复合材料是以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代表,是目前用量最大、技术最为成熟的低成本复合材料之一。第二代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代表。第三代树脂基复合材料是有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以美国杜邦公司的KVlar芳纶纤维复合材料为代表。这种热熔性液晶聚合物纤维比强度优越,弹性模量是玻璃纤维的2倍,价格只有碳纤维的1/3,加之其突出的韧性和回弹性是其他纤维所不具备的,故而问世不久就被各国工业部门和军方采用,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增强材料之一。第四代树脂基复合材料是2

8、0世纪80年代末美国A11id公司商品化的一种以S900和S1000为代表的具有超高强度、模量的高拉伸聚乙烯纤维。荷兰研究所和日本东洋纺织公司联合开发高拉伸聚乙烯纤维,并用其制造出环氧基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35GPa、模量达125GPa、比强度比钢大10倍、比碳纤维大4倍、比芳纶纤维大50,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强度最大的纤维,而且其密度最小(092kGm3),具有可透射雷达波、介电性极佳、结构强度高等待点,经v50弹道实验表明,该纤维是20世纪90年代抗弹性最好的弹道材料,故而在兵器上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持别是装甲防护领域更是这种复合材料发挥作用的领域。另外,它还可作为超轻质复合结构材料和

9、超轻质功能结构材料加以应用。,二、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的发展 第五代为PBO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随着材料科学的高速发展,使众多新材料问世。如美国道化学公司和日本东洋纺织公司合作研制成功的聚苯并双噁唑(PBO)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被称为21世纪超级纤维复合材料。该纤维无熔点,在高温下不熔融,经热量分析测得的在宅气中的热分解温度高达650;比对位芳酰胺纤维高100左右。极限氧指数为68,在有机纤维中,小于PTFE纤维(95),而高于聚苯并眯唑(PDI)纤维。该纤维在与火焰接触后不收缩,移去火焰后基本无残焰,朽料质地柔软。其密度为(154156) ,拉伸强度为5.8GPa,断裂伸长率为3

10、5。可制成短切纤维、织物、毡等,与树脂浸渍性亦住,加工性能良好是目前惟一将优越的力学性能、卓越的耐高温性能和优良的加工性能结合在一起的有机纤维。目前此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尚处在实验室阶段,但从其展示的使用性能上看,可为21世纪集耐高温和力学特性于一身的超高性能复合材料也是一代更新换代的材料品种。,二、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进展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国外就用手糊工艺制造出军用飞机雷达罩,1942年第一艘玻璃钢渔船又采用手糊法制造成功.为了克服手糊制品材料质地疏松、密度低,严重影响制品强度的缺点,20世纪50年代初研制出真空袋、压力袋、压力罐等技术,使制品质量有了明显

11、提高,满足了应用要求。为了改善工人劳动条件,提高手糊工作效率,20世纪60年代又研制出喷射工艺。喷射成型也可归于手糊工艺(低压成型)一类。它的主要不同处是增强材料改用短切纤维代替玻璃布,短切纤维和树脂分别经过喷枪混和后被压缩空气喷洒在模具上,达到预定厚度后,再手工用橡胶辊按压,然后固化成型。喷射成型较之手糊工艺适应性提高,制品的质量也获得改善。,二、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进展1994年,美国采用玻璃钢机翼的军用飞机试飞成功。这种机翼的上下蒙皮均是玻璃布层板,中间粘结轻质材料作为夹芯。蒙皮采用了层压工艺,制品的密度、表面质量和强度均大大优于手糊工艺。同时夹芯的装配

12、采用了粘结工艺,从此将具有悠久历史的粘结技术引人了复合材料工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陆军还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造出碎布增强的枪托和握把,20世纪50年代一60年代又改用玻璃钢枪托护木和握把,同时还模压出大口径炮弹弹托。使武器装备的质量大大减轻,机动灵活性增强,为地面武器装备轻量化、功能化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50年代,环氧树脂获得实际应用,由于它的优越性能,立即被作为复合材料基体用于直升机旋翼。1956年,采用层压工艺生产出了玻璃布环氧树脂板,迄今仍是制造印刷电路板的理想材料。与手糊和喷射成型不同,层压是将逐层铺叠的浸胶玻璃布放置于上下平板模之间加压加温固化,因此产品质且改善,易于实现连续化大

13、批量生产,这种工艺直接继承了木胶合板的生产方法与设备,并根据树脂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二、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进展与层压工艺相近的复合材料工艺是模压。此种工艺是在对模中加温加压一次得到所需形状的制品。模压工艺参照了金属成型的铸造、模锻等工艺,模压制品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它的历史较之玻璃钢要更早些,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未期.从1949年开始,市面有事先混合好的面团状模塑料“团状模塑料(DMC)”出售。后来又出现了块状模塑料(BMC);20世纪6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出现了片状模塑料(SMC),1965年左右美、日等国相继发展了片状模塑料的成型工艺。从20世纪60

14、年代开始,美国将纤维缠绕技术用于制造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完体使导弹的质量大大减轻,射程成倍增加。例如“北极星”A3导弹一、二级发动机壳体用复合材料代替合金钢,质量减轻45,射程由1600km增至4000km,此一范例稳固地确立了复合材料在现代武器和国防技术中的地位。纤维缠绕的主要设备缠绕机是参考纺织技术设计发展的,充分继承了纺织工业的一些古典技术,例如旋转机构,并捻、络纱和张力控制等,同时也汲取厂车床走刀系统的动作原理。,二、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进展为了适应节省能源的世界性趋势,国外出现了反应注射模塑(RIM)、增强反应注射模塑(RRIM)新工艺和树脂传递模塑等

15、液体法成型复合材料新工艺。它将液态单体合成为高分子聚合物,再从聚合物固化反应为复合材料的过程改为直接咨模具中同时次完成,现减少了工艺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又缩短了模塑周期(只需约21min便可完成一件制品)。当然,此种工艺的推广应用,必须以精确的管道输送和计量以及温度压力自动控制为基础。,二、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发展过程四次重大的技术进步第一次技术进步是1926年发明的传递模塑工艺对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采用厂专用的塑化装置,有效地改变了制品在型腔内的塑化状况,解决厂树脂基复合材料,特别是用量较大的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复杂结构制品质量和制造难题。第二次技术进步是1945年研制

16、的高频预热技术,克服了以往几种预热方法的缺点,使制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了显著提高:第三次技术进步是于1963年研制成功的注射成型技术,特别是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注射成型技术,使其制品质量、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第四次技术进步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液体模塑成型技术即增强反应注射成型和树脂传递模塑成型技术。它用单体注射,转化为聚合物,再用预成型物结合制成高级复合材料或制品。利用这种工艺可制造超厚截面制品(加厚板复合装甲、车体、炮塔用复合材料装甲)、雷达罩、汽车车体、直升机机体和舰船船体、汽车车体等,再加上电子束固化技术的运用,使复合材料制造更加便捷,在取代钢铁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17、,标志着工业用结构材料已由钢铁时代进入复合材料时代。,三、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1ABC改性技术 所谓ABC改性是合金化、掺混化和复合化改性方法的英文缩写。众所周知,热固性树脂刚性好,但耐冲击性能偏低,加上流动性能差。针对树脂存在的问题,常采用橡胶和弹性体以及加工流动性好、韧性高的其他树脂与其进行合金化、掺混化和复合化改性,从而提高其制品的耐冲击强度及加工特性。众所周知,不管是热固性树脂,还是热塑性树脂都各自具备各自特性,也有其固有的缺点,不加以改性很难满足工程上的应用需求。若把两种或多种性能不同的树脂,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组合在一起,通过树脂内部的“混杂效应”,可扬长避短,获得优于单一

18、成分材料的性能。目前常采用的方法为共混、接枝、互贯网络和相容化技术,使热固性树脂实现工程化、高性能化和功能化。,三、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2高层次复合技术 纯树脂,即便是通过合金化或掺混化改性的树脂,其刚性和力学性能往往偏低难以满足工程结构部件的使用安求,只有添加增强材料加以改善。然而一般情况下,添加20左右就达到饱和状态,制品性能不能进一步提高。最近的研究趋势是采用“开环”聚合技术以低分子聚合物浸馈增强材料,使增强材料添加量达80。而且增强材料的添加方式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采用比普通长度长(10一20)倍的长纤维增强、三维编织物和多向编织织物增强,可在树脂基体中形成互贯网络结构,即使去掉

19、树脂基体,纤维结构依然可整体存在,可使制品的强度提高几倍乃至几十倍。这是由于:制品的强度和刚性主要依赖于增强材料和内部形态结构的缘故。,三、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3混杂增强技术 混杂增强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增强方式,通过不同质的组成、不同相的结构、不同方式的复合可以制造出满足多种用途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混杂增强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增强同一种基体,它不仅保留单一纤维复合材料的优点,而且不同纤维间混杂通过“界面相可产生一种“混杂效应”,使不同相取长补短,匹配协调,使之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不同的混杂结构可拓宽适应性,增大设计使用自由度,同时又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结构材料,设计得当的混杂增强题料还具

20、有优良的功能性,成为功能与受力统一的结构材料。例如,它可利用玻璃纤维价格偏低的优点与碳纤维混合增强可制备比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更好的材料,同时又降低了材料成本:为解决芳纶增强复合材料压缩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差,与其他纤维混合可充分发挥其长处,届改进芳纶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途径。美国制备的玻璃纤维澈纤维混杂增强复合材料集力学性能与水下吸被透波性、隐身性、烧蚀防热、抗核加固及承受气动载荷的多功能于一体、用于美国隐身战略轰炸机R2的前绿和后绿结构。,三、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4超细微填料填充技术 在复合材料制品设计时,经常遇到对制品使用性能的严格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刚性与韧性的问题。树脂基复合材料的

21、刚性与金属材料相比较低,采用纤维增强可提高刚性,但随着刚性提高,冲击强度就随之下降。如何调节刚性与冲击性是树脂基复合材料改性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利用矿物填料,特别是用超细粉填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方法。超细粉填料在树脂基体中由于体积小相互接近,形成“海岛”式结构,容易产生补偿效应,对改进基体材料性能有较大的作用。超微细粉填料粒度为(005一05)um。超过05um改性效果很差。另外在树脂基体中分散的粒子间距也是重要因素,粒子间距大于0.5时改性效果会发生锐减。除这些因家外,还应在粘于粉碎过程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在填料超细粉粒子表面接枝上有机化合物,进一步改进复合材料界面提高材料质量。这一材料改性技

22、术是目前及至将来改进复合材料“韧性刚性”平衡性更高层次的技术。这技术主要依赖于粉碎研磨和填料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日前的使用日的是用弹性体、云母、碳酸钙和二氧化硅改进材料“韧性刚性”平衡;用二氧化硅、滑石粉、氮化硼或云母改进表面质量和形态质量;用金属、石墨、高岭土等改进材料功能特性。,三、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5一体化技术 树脂基复合材料与传统金属、陶瓷材料不同,在传统制品设计中,均质材料只有很少的几个性能参数,且对材料自身结构和制造工艺考虑较少,材料与设计各有独立性,设计人员对材料选择考虑较少,但复合材料性能与结构具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材料研究人员可根据设计制备材料,而设计人员也必须系统地了

23、解材料的性能后再进行设计。在产品设计的同时还必须进行材料结构设计、工艺选择,设计材料厦艺三者必须形成一有机整体,才能实现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实用化。实施体化是复合材料应用的关键环节。,课程内容,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高技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复合材料预浸料的制备 复合材料低压成型技术 树脂传递模塑(RTM) 成型技术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注射成型技术 树脂基复合材料其它成型新技术 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功能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高技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碳纤维、石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表面处理方法、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用途、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

24、、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聚既亚胺复合材料。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凯笑拉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诺曼克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HM50芳酰胺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硼纤维(B纤维)及其复合材料、X500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纤维制取方法、性能、高性能基体树脂、应用。混杂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混杂纤维的结构类型、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制造、性能、用途。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碳化硅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氧化铝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硅氧纤维和石英纤维及复合材料。其它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PBO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硼纤维及其复合

25、材料、晶须及其复合材料。,复合材料预浸料的制备,预浸料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预浸料的制备工艺连续纤维(或织物)预浸料:浸胶布制造工艺、胶纱带预浸料制造工艺、无纬布预浸料制造工艺、带状预浸料制造工艺。短切纤维顶浸料:制造工艺、片状模塑料(SMC)、固状模塑料(DMC)与散状模塑料(BMC)、其他模塑料、胶衣、预成型坯模塑料制造模塑粉料的制造:日用(R)类酚醛塑料粉、 电气(D)类酚醛塑料粉、绝缘(U)类酚醛塑料粉、无氯(A)类酚醛塑料粉、耐高频(P)类酚醛塑料粉、耐高电压(Y)类酚醛塑料粉、耐酸(S)类酚醛塑料粉、耐湿热(H)类酚醛塑料粉、耐冲去(J)类酚醛塑料粉、耐热(E)娄酚醛塑料粉、特种(

26、T)类酚醛塑料粉、耐电弧酚醛塑料粉、注射模塑酚醛塑料粉。粒状模塑料制造:长纤维型粒料的制造、短纤维型粒料的制造工艺。预浸料的质量控制:生产线上的质量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环境控制、预浸料成品的质量控制。,复合材料低压成型技术,手糊成型技术:模具、脱模剂与工具、成型工艺过程、手糊成型技术的应用。喷涂成型技术:喷射设备、要求、喷射工艺流程、喷射制品的缺陷分析、喷射成型技术的应用。铺层成型技术:工艺过程、铺层加压固化方法、加压设备、铺层成型技术的应用。纤维缠绕成型技术:缠绕设备、芯模、缠绕成型工艺、纤维缠绕成型实例。低压SMC成型技术:结晶树脂的合成、模压料的增稠机理。,树脂传递模塑(RTM) 成

27、型技术,RTM工艺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RTM工艺优点及与其它工艺的比较、RTM工艺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原材料及上装设备:原材料、设备、工艺参数。预成型工艺:缝合法、喷涂法、冲压法。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过程、RTM主要成型参数及其对成型加工的影响、RTM成型技术的应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注射成型技术,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注射:热塑性树指基复合材料的特性、热塑性树指基复合材料的工艺特点、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用注射机与制品及模具设计、注射成型工艺及注射成型中常见的问题。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注射成型:热固性注射成型树脂、热固性复合材料注射成型设备、注射成型过程、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团状模塑料注射成

28、型、制品强度下降的原因及补救措施、热固性复合材料注射制品缺陷及产生原因。反应注射成型(RIM)与增强反应注射成型(RRIM):RIM与RRIM成型工艺、RIM与RRIM工艺的应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其它成型新技术,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旋转模塑技术:旋转摸塑成型设备、旋转成型模具、成型工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旋转摸塑成型、旋转模塑成型与其他工艺的比较及局限性。挤拉缠绕复合工艺:拉挤缠绕系统、模具。树脂基超混杂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原材料准备、超混杂复合板材层压成型工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成型技术:发展中的成型技术:树脂膜注入成型技术(RFI)、西脉复合材料树脂注入模塑技术、炊模成型法、离心成

29、型技术。,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碳碳复合材料的原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碳纤维(碳纤维分类与制造方法、碳碳复合材料用碳纤维的选择)、碳碳复合材料基体的前驱体(沥青、树脂)。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预成型坯体的特点与制造工艺、碳碳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处理、热解和热氧化处理、碳碳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应用:几种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复合材料固体火箭发动机(SRM)喷管的制造、航空用碳朋复合材料刹车盘、碳碳复合材料的生物应用。碳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与金相样品的制造:制造过程中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制备方法与步骤。,功能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导电复合材料:掺杂型导电复合材料、

30、填充型导电复合材料、共混型导电复合材料、纳米导电复合材料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发展。压、热电塑料及其复合材料:压电塑料的基本概念、应用及发展;聚偏氟乙烯(PDFE)压电塑料、芳香族聚脲压电塑料、压电复合材料和热电塑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磁性复合材料:磁性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铁氧体类磁性复合材料、稀土型磁性复合材料、纳米水磁塑料的成型技术与性能。,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插层制备技术:热固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工程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它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特点及插层方法。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共混技术:热固性树脂基、通用树脂基、特种工程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共混技术概念、共混技术分

31、析及生产设备。玻璃纤维增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与性能测试。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在位分散聚合技术:在位分散聚合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应用目标;通用树脂基与通用工程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在位分散聚合方法。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溶胶凝胶技术: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溶胶凝胶技术基本原理、溶胶凝胶转变过程、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其他制备技术:分子自组装(MSA)技术、模板合成方法与纳米功能复合材料。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颗粒复合陶瓷的强韧化机制、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激光气相合成技术。纳米碳管与纳米碳纤维:纳米碳管的制备、分散及复合材料的成型与性能。,教材及参考书籍,教材:1、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新技术,陈祥宝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 参考书籍:1、高技术复合材料制备手册,张玉龙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2、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汤佩钊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3、复合材料大全,沃丁柱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0 4、国外纳米材料技术进展与应用,朱屯、王福明、王习东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