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唐诗坛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85770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中唐诗坛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五章中唐诗坛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五章中唐诗坛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五章中唐诗坛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五章中唐诗坛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中唐诗坛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中唐诗坛ppt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中唐诗坛,第一节 大历、贞元间诗人 一、大历诗风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通过描述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荒寂以表现对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代表诗人有刘长卿、韦应物、大历十才子等人。,第五章 中唐诗坛,大历十才子人员众说不一,比较可靠的是新唐书卢纶传所载。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二、大历诗歌的艺术特色1、词语色彩往往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2、意象分为象征性意象和描述性意象两类,传情达意,生动而含蓄。缺点是容易固定符号化或境界流于浅近狭小。,第五章 中唐诗坛,大历以还,

2、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漓,风调相高,稍趋浮响,升降之关,十子实为之职志。四库全书总目钱仲文集提要三、韦应物 一位既经历过时代动乱又经历过人生挫折,思想性格发生过重大变化的诗人。,第五章 中唐诗坛,(一)内容1、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的诗。每当述及政事,诗人总是情不自禁地表露出忧时伤民、内疚自愧的沉痛心理。如寄李儋元锡2、山水田园诗。他的田园诗以陶渊明为榜样,以质朴平淡之笔写田家生活,故后人以“陶韦”并称。不同的是他较少陶直接参加农业劳动的体验,却较多地注意农民劳动和受剥削的痛苦。如观田家,第五章 中唐诗坛,(二)艺术特色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取陶的清淡,谢的秀美,于王、孟的浑融高华的盛唐气

3、象之外,创造了具有中唐特色的个人风格。他不但追求意境的完整、自然,而且重视词句的锤炼。当诗中对自然审美追求与对人生的某种精神追求凝为一体的时候,就出现了被后人称道的“韵高而气清”的境界。白居易称“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第五章 中唐诗坛,四、李益 自称“关西将家子”,中年又长期体验过边塞生活,使之成为中唐时期最杰出的边塞诗人。 1、抒发自己和广大将士的报国情怀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塞下曲,第五章 中唐诗坛,2、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描写 特别善于从戍卒心理情绪的普遍变化来揭露边塞的严重现实。厌战思乡,士气低落,这种凄凉感伤的情调在盛唐边塞诗中是很难看

4、到的,有着鲜明的时代折光。3、李益以七绝著称于世,富于形象感和音乐美,语言自然,境界明朗而含蓄深厚。,第五章 中唐诗坛,五、顾况吸取前代诗人气势开张,高扬蹈厉的风格和六朝密丽精致的修辞,江南民歌(迎神曲在内)的自然清新,格式多变的语言风格,及游仙诗的神异色彩,在古体歌行中形成个人特色。1、想象丰富奇特一如白云飞出壁,二如飞雨岩前滴。三如腾虎欲咆哮,四如懒龙遭霹雳。,2、句式伸缩灵活,节奏变化多端 3、俚语和口语入诗启迪了中唐元和时期唐诗第二个高潮中的一些诗人去开拓新的境界。囝诗“在方言文学里,这真要算是最早最重要的一页” “他敢于应用俗语方言入诗,居易却还不敢。”郑振铎,第五章 中唐诗坛,第二

5、节 韩孟诗派一、何为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中唐诗派。他们有着明确的理论主张,其一是“不平则鸣”说,其二是“笔补造化”,其三是崇尚雄奇怪异之美。该派主要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尚古拙,好奇险,风格奇崛险怪。韩孟诗派的作品多以苦吟炼字著称,继承发扬了杜甫诗歌创作中求变的风格。,第五章 中唐诗坛,1、不平则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送孟东野序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特定创作心理的肯定,更特重于诗歌的抒情功能。,第五章 中唐诗坛,2、笔

6、补造化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造端命意、遣词造句力避流俗。3、雄奇怪异的审美理想力量气势的雄大、词语的险怪和造境的奇特。韩孟诗派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诗歌创作理论。突破了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作力的发挥。,第五章 中唐诗坛,二、孟郊其诗与大历、贞元诗比,更接近于汉魏风骨,而与他之后的韩愈、李贺相比,较多地保留了大历、贞元诗风的痕迹。(一)内容1、主旋律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 2、描写了平凡的人伦之爱,第五章 中唐诗坛,(二)艺术手法韩愈贞矅先生墓志铭:“钩章棘句,搯擢胃肾” 1、选择令人感到透骨

7、钻心的动词与感觉上属于暗、冷、枯、硬的意象相配,构成了一组组险怪、生硬、艰涩的句子,传达了他心中难言的愤懑愁苦。2、造境别开生面,思新意奇 3、专写古诗。是乐府五古的能手4、诗语平易,情感深厚,风格朴实,第五章 中唐诗坛,三、韩愈好奇尚险诗风尉为风气。并以他本人为主体,掀起了一个很有影响的新诗潮。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是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1、以气势见长:汉赋的铺陈,博喻的排比句式,游仙诗超现实想象,烘托出一种浓烈的气氛和强大的力度。,第五章 中唐诗坛,2、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过去人们认为可怖的、丑陋的、惨淡的都成为其诗中主要素材。形成以丑

8、为美,以俗为美的特点。3、以文为诗,把散文、骈赋的句法引进诗歌,使诗句可长可短,跌宕跳跃,变化多端;以议论入诗,在诗中直接表述对人生、社会的看法;以文章气脉入诗,布局构思有文章脉络。4、劲拔险拗的语言韵律。有意押险韵,重韵。,第五章 中唐诗坛,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皆愈为之发其端。 叶燮原诗 孟诗韩笔韩孟是“元和体”中以“奇诡”和“矫激”著称的两家。唐人“孟诗韩笔”之称,则是指一诗一文而言。宋人梅尧臣始以韩孟诗并称。两人其同处是“用思艰险”,不同处是孟诗清苦,风格瘦硬;韩诗雄富,境界壮阔。(诗

9、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第五章 中唐诗坛,郊寒岛瘦又作岛瘦郊寒。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风。苏轼在祭柳子玉文用此来概括二人在诗歌与艺术手法上的相似特征。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四、李贺以生活为炉,以苦痛为炭,铸其解脱之鼎 王国维,第五章 中唐诗坛,一、内容生命与理想两重主题构成其诗的主旋律1、从个人命运出发、感受、体验和对抗自然与社会对人的压抑。表现忧郁、激愤、悲哀、狂荡的心境。2、反映现实生活,揭露社会弊端 。二、特色,第五章 中唐诗坛,1、奇异乃至荒诞的想象。构思奇特,组接自由式,具有浓烈的情感色彩和极大的主观随意性。

10、2、语言、意象的新颖 (1)不寻常的意象组合,给人心理刺激。浓暗与艳丽,衰残与惊耸,幽冷与华美同在(2)大量运用通感、象征、借代、借喻等手法 (3)重视色彩意象的表现,常常用色彩意象来借代或比喻事物。,第五章 中唐诗坛,3、用奇特的造语、怪异的想象,创造出幽奇冷艳的诗境。 李贺的艺术个性可参阅钱钟书管锥编,第五章 中唐诗坛,第三节 元白诗派一、元白诗派1、新乐府运动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其特点,一是用新题,二是写时事,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胡适白话文学史中提出“新乐府运动”概念。由汉乐府的“缘事而发”,一变而为曹操等的借古题写时事,再变而为杜甫的“因事立题”,到白居

11、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写作准则,所谓“诗歌合为事而作”,这就是新乐府发展的一般历史过程。2、元白诗派,代表诗人白居易、元稹其 “重写实,尚通俗”的,创作风格是中唐文化转型的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他们的诗歌在内容上推崇杜甫的写实之作,在形式上自觉向民歌学习,致力于通俗晓畅、指事明确的乐府诗创作。3、张王乐府是中唐诗人张籍、王建乐府诗的并称。张籍、王建是中唐时期较早从事乐府诗创作的诗人。所作乐府诗题材广泛,主题深刻,倾向鲜明,又善于运用比兴、白描及对比、映衬手法,通过事实和人物评议表现主题,语言通俗而凝炼,形成了他们共同的诗风。王建诗题材更广阔,描写更具体细致,更含蓄,口语化程度更高;张诗语言较王

12、诗典雅,在反映商人、士大夫的生活以及抒发收复失地、反抗入侵的爱国热情等方面,为王诗所不及。,第五章 中唐诗坛,多写古题,“二公之体,同变时流”。标志着中唐写实讽谕诗派的正式形成 二、元稹1、在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和乐府古题序中,他提出了“寓意古题,刺美见事”、“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写作原则,总结了乐府诗艺术写实和讽谕时政的创作经验。,第五章 中唐诗坛,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高度评价杜甫,表现了重视全面继承前代诗歌的眼光,比之白单纯强调“风雅比兴”,其视野更为开阔。2、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讽谕性,但繁复庞杂。 3、艳诗、悼亡诗:情感表达细腻,意象色彩明丽。,

13、第五章 中唐诗坛,“微之天才也。抒其情,写其事,缠绵哀感,遂成古今悼亡诗一体之绝唱。”、“不仅在唐人诗中不可多见,而影响于后来之文学者尤巨”-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当然元稹这类诗中也有一些轻薄庸俗的描写,以致后人在比较元、白时有“元轻白俗”之说,但其题材开拓的意义是不可抹杀的。,第五章 中唐诗坛,元稹的爱情诗与同一时期爱情传奇的出现相呼应,反映了中唐社会和文学思想的转移。可从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两个角度加以分析。4、艳丽而浅近的小诗和铺张排纂的长律,在元和时风靡一时,被称为“元和体” 。元和体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唐宪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李肇唐国史补) 狭义则指元白诗中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包括艳体

14、在内的流连光景的中短篇杂体诗。后来人们“递相仿效,竟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故元和体也包括这部分仿效诗。,第五章 中唐诗坛,三、白居易 (一)文学主张形成于元和初年,元和十年与元九书全面总结了他的文学观点。即强调诗歌的政治与社会功能。“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借此帮助国君实现良善的政治秩序和社会风俗。还正确阐述了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对于语言音律则提出通俗化的要求。全面总结了中唐写实讽谕诗派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实践。,第五章 中唐诗坛,儒家以伦理为本位的文学观在长期受到冷淡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中的再兴。在当时的积极意义:扩展了诗歌题材,认识了社会弊病,恢复了人对

15、人应有的同情和友爱。但他对古代诗歌的浪漫传统缺乏认识,对诗歌的审美特性缺乏阐述,又给他自己和后人的创作带来了不良影响。,第五章 中唐诗坛,(二)诗歌内容:以被贬江州为界分前后两期。晚年白居易自己划分1、讽谕:作于元和初至元和四年,秦中吟、新乐府都是作者关怀现实政治,关注社会问题,企图对其所认为的不良现象加以纠正的产物。 2、闲适:明朗自然的气脉和平易流畅的语言,让人读来有亲切的感觉。,第五章 中唐诗坛,3、杂律:最多。4、感伤:揉和了他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审视,评骘,对个人身世的悲叹、感伤,故惨惋动人,哀怨欲绝。(三)艺术特色 1、讽谕诗(1)主题专一,人物事件典型化。(2)形式灵活,多以三字句

16、起,后接以七字句,富有民歌咏叹情调。,第五章 中唐诗坛,(3)细节描写,塑造形象。将情节典型化,并作外貌服饰、心理等细节描写,把这类小说创作手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4)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5)语言通俗、口语化缺点不足:为达到“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创作目的,有时硬给诗篇添加一个议论的尾巴,画蛇添足。有些诗篇所写事件,诗人本无深感,写得枯燥乏味,只是议论和说教的堆积。在语言使用上,因一意追求浅显务尽而失之于直露无隐,诗作不够精炼含蓄。,第五章 中唐诗坛,2、闲适、杂律:平淡自然,颇有恬淡闲适之趣,深受陶渊明、韦应物的影响3、感伤诗:长于细节描写,渲染气氛,描摹场景,衬托心理。借鉴了小说的描写

17、手法,使长篇叙事诗有所创新。梅圣俞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元微之云:道得人心中事。此固白乐天长处。然情意失于太详,景物失于太露,遂成浅近,略无余蕴,此其所短处。 张戒岁寒堂诗话,第五章 中唐诗坛,第四节 刘禹锡和柳宗元一、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受教于皎然和灵澈。皎然诗式:对词句施以精心锤炼之后复归自然,是极致;重意蕴深远而气韵朗畅高扬的境界。1、感慨身世,表现达观态度。,第五章 中唐诗坛,2、政治诗:多采取咏物和咏史的形式,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3、仿照民歌作品:既有民歌活泼坦率,又有文人诗的细腻精美。形成了“竹枝体”。4、取境优美,

18、骨力豪劲,精练含蓄,韵律自然。他的饱含人生哲理的诗歌对宋诗“理趣”的形成很有影响。,第五章 中唐诗坛,二、柳宗元1、崇信佛教,永、柳二州禅风极盛的地方,他多与僧侣交往,接受“乐山水而嗜闲安”,对一切都以“平常心”对待,追求超越尘世而无所滞累,空灵淡泊的心境。2、永、柳二州美丽而又荒疏的自然环境,在柳宗元主观心理的作用下,呈现出静谧旷远的意趣,成为构成柳诗独特意境的重要因素。,第五章 中唐诗坛,3、失败的悲愤和被贬的怨艾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这种心情常常与恬静闲适的追求纠结在一起,流露在诗中,使诗在闲适中有寂寞,在恬静中有孤独,在平和中有悲伤。这种闲旷与忧郁的交织,使柳诗中出现了陶、王、韦等没有的清峻。 4、以淡美、简古的语言,形成其独创的清峻幽怨的风格而卓然自立于中唐诗人之林。,第五章 中唐诗坛,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苏轼三、刘柳诗歌风格的异同1、政治遭遇和心理激愤相同2、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