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非攻 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85819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墨子非攻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墨子非攻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墨子非攻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墨子非攻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墨子非攻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墨子非攻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墨子非攻 ppt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墨子非攻(上),墨子生平简介,墨子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解读非攻的意义,非:反对,指责非攻:谴责、反对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墨子的思想主张,以“兼爱”为根据,提出的“七不”准则 “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做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这个准则是历史上最早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墨子所谴责的“攻”不是发生在本国内部,而是发生在国与国之间。墨子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攻伐无罪之国”,支持正义战争“诛灭无道之君”,如武王伐纣等。发明防御体系,有效制止战争。提出认识客观事物应以“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作

2、为判断是非取舍的标准。,非攻,一、解释第一段重点字,翻译句子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园圃:种树之地曰园,种菜之地曰圃。此为偏义复词,圃无义。非:反对,指责。得:得到,这里指捕获。现在有一个人,进入了别人家的果园,偷走了人家的桃子和李子。大家听说了就会指责他,居上位执政的人捕获他之后会惩罚他。,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以:因为。 亏:使动,使亏利:名词用作动词,得到好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而自己得到好处。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攘:偷盗。 甚:严重,厉害 至于偷别人的狗、猪、鸡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道义的程度比进入别人果园偷桃李

3、的人更严重。,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大了。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兹:通“滋”,更加。 甚:严重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义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 不辜:无罪。 扡:同“拖”,夺至于杀死无罪之人,拿走他的衣服,拿走戈和剑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比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并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更严重。,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遇到这种情况,天下有道义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指责他们,说这些是不道义的。,今

4、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则:却从而:跟随他而且誉:称赞别:分别现在最大的不义要算是去攻打别人的国家了,君子却不知道不对了,跟随他而且称赞它,说是道义的。这能说是知道道义和不道义的分别吗?,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若:如果这种说法以:按照往:类推杀死一个人是不道德的,必会有一条死罪。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类推,杀死十个人就是十倍的不道义,必会有十条死罪;杀死一百人就是一百倍的不道义,必会有一百条死罪。,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情:实在。 遗:留给。书:书写,记载实

5、在不知道这是不道义的,所以记载下来他们的话留给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奚说:怎么解释如果知道是不道义的,又怎么解释记载那些不道义的事并把它留给后世的行为呢?,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以为:把当作/认为是辩:同“辨”,区别。现在在这里有一个人,黑色见到少时就说是黑色,见到黑色很多就说是白色,那么人们一定认为这个人是不知道白色与黑色的区别。,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则1:于是,就 则2:却辩:同“辨”,区别。现在做了小的错事,就分辨出来并指责它。做了大的错事,攻打别国,却不

6、知道不对了,跟随他并且称赞他,说是道义的。这能说是知道道义和不道义的区别吗?,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义之乱也。 是以:因此乱:混乱由此可知道普天下的君子们,在区分道义与不道义上是多么混乱啊。,大为非攻国 誉之谓义,窃人桃李 (不义) 亏人自利,攘人犬豕 不义又甚 亏人愈多,取人马牛 不义又甚 亏人愈多,杀不辜人 不义又甚 亏人愈多,知而非之,攻 国 大为不义,誉之谓义,杀一人 不义 一死罪,杀十人 十重不义 十死罪,杀百人 百重不义 百死罪,知而非之,攻 国 大为不义 誉之谓义,情不知其不义也,多见黑曰白 为不知黑白之辨矣,多尝苦曰甘 为不知甘苦之辨矣,非攻,生活现象 评判 原因,此可谓

7、知义与不义之别乎,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程度从轻到重,数量从少到多,重申,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辨义之乱也,总结,分析本文写作手法上的最大特点。本文围绕一个观点,反复取譬设喻、层层论述,一定要把道理说得极为清楚为止。,文本理解:探讨:分析本文的主题思想。全篇从有人偷桃李讲开,历举偷鸡犬、偷马牛、杀人取物等不义的事例,最后引出攻人之国为最大的不义。并且举出前者还受到谴责,后者却受到赞美的现象,从而彰显出攻国之残酷与维护战争者的可笑。,非攻,通假字: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则必以此人为不知黑白(甘苦/义与不义)之辩矣,(“兹”通“滋”,更加 )

8、,(“扡”通“拖”,强夺或费力取得),谴责、非难、反对(不正义的)攻国,“辩”通“辨”,区别,非攻,(亏,使动用法,使人受损害 )(利,名词动用,获利),(非,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错,指责 ),词类活用:以亏人自利也。众闻则非之,非攻,古今异义从而誉之 古义:跟随(他)并且。今义:引导结果的关联词。,非攻,(省略句,“甚”字后面省略了“于”字。),(省略句,“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谴责、非难、反对(不正义的)攻国,省略句:(1)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2)从而誉之,谓之义。,倒装句:(1)状语后置:今有人于此。(2)宾语前置:是以知天下之君子。,儒墨思想比较,孔子对周代早期的传统典制、礼仪、艺术等抱以同情理解的态度,并从伦理上予以解释,论证它们的意义,他对古代文明的态度是理性化并加以合理化,他是位有修养的君子。,墨子与孔子相反,质疑周代传统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并力求使之简化,而且照他看来更为适用。墨子对古代文明持批判态度。他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布道家和游侠。,墨子是孔子之后出现的重要哲学家。其名声和思想影响在当时与孔子不相上下,但墨子对儒家是持批判态度的。,孔子讲仁义,孟子讲仁政,均从道德出发,要求不求回报的付出。,墨子讲兼爱,从利害出发,我不爱人,人亦不爱我。爱是求回报的投资。,儒家不信鬼神。,墨家信鬼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