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86310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6课 北宋的政治,引入,“黄袍加身”的故事,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作为唐末五代十国混战局面的终结者和宋朝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重要人物小提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1.北宋的建立,宋太祖赵匡胤,1.北宋的建立,北宋地图,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

2、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影响:结束了(中原和南方)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并没有统一全国。,精讲点拨,没有完成统一。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北宋是否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为什么?,北宋地图,宋太祖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但并没有统一全国。,辽,西夏,吐蕃,大理,局部统一,二、加强中央集权的加强,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开国君主都是掌握

3、兵权的武将。,宋太祖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不知想了多少夜晚,想出了一个万全之计。于是他把兵权、相权和地方的行政权和财权都牢牢的控制到了自己的手里。 首先下手的便是兵权!,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请欣赏同学们带来的课本剧“杯酒释兵权”,在赵匡胤登基后的第二年( 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

4、:“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说:“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朕同你们再结为姻亲,君臣之间,两无猜疑

5、,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这样做?,答: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他自己是通过兵变成了皇帝,从内心深怕自己身边的将领也会通过政变夺走他的帝位。 于是他绞尽脑汁把兵权、相权和地方的政权和财权都牢牢的控制到了自己的手里。,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军事上,吸取唐末武将专权的教训,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b.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c.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2)在中央,目的: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加强皇权。措施: a.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不止一人)

6、,并设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在地方,目的: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措施: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取代过去藩镇的爪牙,并对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太祖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呢?,(1)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2)相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3)地方政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地方财权:下

7、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作用: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材料研读,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提示:职权:辅佐知州或知府等地方长官处理州府公事。作用:有监察地方官吏之权,加强中央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记,1.重文轻武的政策2.重文轻武的影响,二、重文轻武的政策,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政治军事措施: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8、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宋人科举考试图,2.文教措施: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文教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材料研读,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

9、从军为荣?,重文轻武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答案,1.宋朝时武将的地位和待遇较低2.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记,课后活动,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指的是:相权、兵权和财权。 措施:(1)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2)相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3)地方政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

10、各地州县的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地方财权: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记,课后活动,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巩固提升,1.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有何不同? 答:西汉和唐朝是通过农民起义建立的,而北宋是通过兵变建立的。2.北宋的科举制有什么发展?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答: 宋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而且升迁迅速。对教

11、育的影响:科举制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记,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材料中提到的“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的名字分别叫什么?名字:李世民 赵匡胤 (2)唐宗宋祖两位相同历史贡献是什么?答: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探究点一,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12、 答:指的是:行政、财政和军队。 措施: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行任期制,并设置通判加以制衡;掌握地方部分税收,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将地方精兵收编到中央。,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答:职权:通判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与知州共同掌管户口、钱粮、赋役和诉讼等行政事务,并且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作用:分化了知州的权力,与知州形成制衡。,探究点二,探究点三,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代谚语(1)这

13、则谚语反映了北宋时期实行的什么政策?(2)宋朝采取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3)这一政策在宋代产生了什么影响?,(1)重文轻武政策(2)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3)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4.北宋的科举制有什么发展?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答: 宋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而且升迁迅速。对教育的影响:科举制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探究点四,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A.刘备 B.苻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课后习题,D,课后习题,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D,3.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课后习题,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