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领机培训资料(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88466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0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胶印领机培训资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胶印领机培训资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胶印领机培训资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胶印领机培训资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胶印领机培训资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胶印领机培训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印领机培训资料(1).docx(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 输纸部分11飞达部分 111纸张离开纸堆的运动分析 112纸张的自由状态 113飞达的理想工作状态 114飞达上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115飞达各部件自身的调节 116纸张、压脚和吸纸分嘴之间的最佳配合 117纸张、递纸吸嘴、接纸辊和压脚间的最佳配合 12输纸板 13规矩部分 2 印刷单元21印刷机的类型与滚筒排列 211几种典型的印刷机 212滚筒的排列 22压印滚筒 221纸张在压印滚筒上的运动分析 222压印滚筒在传纸中的作用及要求分析 23橡皮滚筒 231包衬 232包衬的选用 233衬垫的选用 234橡皮布的安装 235橡皮布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24印版滚筒 25离合压机

2、构 26滚筒的离让值 27印刷压力 271印刷压力的作用 272印刷压力的形成原理 273印刷压力的调节 274最佳印刷压力 3 水、墨部分31输墨机构 32输水机构 33匀水、匀墨机构工作原理的进一步分析 34着水辊或着墨辊的串动与跳动分析 35着水辊、着墨辊的重要性 36水墨机构的动转稳定性分析 37印刷单元的调试原理 4 收纸部分41印张的表面平整(平整器) 42印张的前口齐平(减速器) 43印张的侧口齐平 44上、下印张之间不存在任何粘结力 45印张表面不能有任何划痕(防蹭脏机构) 46链条的重要性 47收纸堆的升降机构 48收纸部分的调节 5 机器发安装调试51印刷车间的选用 52机

3、器的布局 53地基 54机器的水平 55机器的安装 56机器的调试 57机器总体调试的进一步分析 58机器运转的稳定性分析 59多台机器的安装 510机器安装的一些其它问题 511机器安装的重要性 6 机器保养61机器保养的重要性 62油路的保养 621润滑油的工作原理 622油路的组成 623油路各组件的作用及保养分析 624润滑详析 625油润滑与脂润滑 63纸路的保养 64墨路的保养 65水路的保养 66气路的保养 67电路的保养 68机器的静态保护 69机器的动态保护 610保养机器的一般方法 611机器保养的实施办法 7 机器故障排除71机器故障排除的重要意义 72机器故障排除的基本

4、准则 73纸路故障排除 74墨路故障排除 75水路故障排除 76油路故障排除 77气路故障排除 78电路故障排除 79综合故障排除 791套印不准 792重影 793水、墨杠 794纸张起褶 795墨色不匀 796纸张撕口 797印版磨损 798网点滑移(或印迹变形) 799蹭脏 7910粘脏 710机器故障识别的一般方法 711机器故障的根治 8 机器的规范化操作81机器规范化操作的重要意义 82纸路的规范化操作 83水、墨路的规范化操作 84气路的规范化操作 85油路的规范化操作 86整机的规范化操作1 输纸部分输纸部分的作用就是把纸堆上的纸一张一张地向前传送给印刷单元,因此输纸稳定、准确

5、、连续是保证印品质量的重要条件。由于所印纸张经常变化,输纸部分必须根据具体纸张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这部分也是操作人员调节最多的个地方。如能在各种情况下都保证输纸部分正常运转,一个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输纸的部分调节部件比较多,这些部件到底应该怎样调呢?以往很多操作人员都是通过实践或师傅传授逐渐摸索,总结经验。怎样做一是有时只知道怎么做,但却不知道为什么;二是另人做错了,自己也不知道;三是浪费了很多时间。那么有没有捷径可寻呢?回答是肯定的。输纸部分可调的部件虽然很多,但如果掌握了各部件的标准工作状态和其内在的运动规律,进行机器调节和故障排除就有了依据,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

6、效率。输纸部分由给纸台、飞达、输纸板和规矩四大部分组成。在目前所见到的机器上,尽管这几部分一应俱全,但不同机器之间,每一部分的差异是比较大的,这主要是为了适应高速印刷的要求。如图1.1所示,这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输纸部分结构示意图。这个图上比较突出的一点是前规和递纸牙都采用下摆式的,这种结构可增加纸张在规矩部位的定位时间,因而在同样定位时间的情况下可提高机器的速度。从发展趋势来看,输纸部分的功能越来越全,但结构越来越简单,使用越来越方便。虽然不同机器之间各部分的差异比较大,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一种机型的调节方法,对其它机型进行操作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所以关键是要掌握各个部分的理想工作状态及它

7、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1 飞达部分1.1.1 纸张离开纸堆的运动分析 印刷机运转时,通过飞达的吸气和吹气,纸张就被一张一张地从纸堆上分离开来,向前传送。从外表看来,纸张好像是被吸起来的,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下面详细分析一下纸张的分离传送过程。 纸张要向上运动,必须有一个向上的力。那么向上的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实际过程中吸嘴吸气纸张就被吸起来,但是如果上、下纸张粘在一起,则上面的纸张就分不开。把纸堆重新闯一下,让上、下两张纸之间有空气存在,上面的纸张就能分开。上、下两张纸之间的空气是使两张纸分离开来的前提条件。如果吸嘴不吸气,纸张也分不开,所以以吸嘴吸气使纸张分离开来的另一个前提条件。把这两个条件

8、归纳在一起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空气是使纸张分离的前提条件,但是空气中并不存在拉力,所以“纸张是被吸起来的”这句话的概念有错误。那么纸张到底是怎样起来的呢?实际过程中,飞达上面装了很多吹嘴和吸嘴,吹嘴往纸张下面吹气,吸嘴在纸张下面吸气。从而导致纸张下面的空气不断增多,纸张上面的空气不断减少。就象气球一样,吹进去的气越多,气球就胀得越大。同样纸张就会被下面的空气“胀”起来,下面从理论上对纸张分离做进一步分析。空气中的任何物体表面都在在着空气压力,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压力为一个大气压,输纸堆的表面的压力也为一个大气压,吸嘴在上面吸气造成气量减少,从而使纸张上面的空气压力低于一个大气压。纸张下面的压力一

9、般小于一个大气压(主要是由于两张纸之间气隙不匀造成的),吹嘴往里面吹气,气量不断增多,则对上面纸张的“顶力”不断增大。当下面的顶力大于上面的压力时,纸张就具备了分离的可能性。理论上说,如果下面顶力(p2)等于上面的压力(p1)和纸张的重量(w)之和,即p2p1w,则纸张就能分离开。但是由于实际过程中,纸张重量的不均一性和纸张分离的加速度存在,上面的公式需改为p2p1w,把p2p1,即下面的顶力和上面的压力之差叫做压差,记为p。于是有pp2p1w。所以说压差是使纸张分离向前传动的本质原因。没有压差,纸张就不会分离,就不会随吸嘴一起向前运动。因此纸张是被顶起来的,不是被吸起来的。 1.1.2 纸张

10、的自由状态 要使输纸堆上的纸张分离开来,必须创造压差存在的条件,也就是说上、下纸张之间必须有空气存在。除此之外,由于印刷机械传动的要求。纸张表面要平整,前口和侧面要平齐。这样才能为纸张向前传送打下基础。把纸堆上纸张的这种状态叫做纸张的自由状态。其定义为:上下纸张之间不存在着任何阻力(不包括纸张的重力);纸堆的有面平整;纸堆的前口平齐;纸堆的侧口(规矩边)平齐。 1.纸张之间不存在着任何阻力(不包括重力)。如果有阻力的话,就会破坏压差的形成条件,从而使纸张难以分开。纸张之间的作用力很多,如静电引力、油墨的粘结力、纸张表面翘曲形成的局部阻力(纸张受潮引起的荷叶边或敲勒引起的纸张变形)。 2.纸张表

11、面平整。纸张表面平整为空气进入创造条件,尤其是吸嘴和纸张接触的地方要平整。这就是为什么在调飞达时,总是把飞达与纸张接触的地方调平(采用垫纸或其它办法),纸张表面平整为纸张后续的运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造成纸张表面不平的原因有:纸张本身不平,闯纸闯的不平,给纸台本身不平等等。 3.纸张前口齐平。纸张前口齐平为纸张在前规定位创造条件。如果纸张前口严重不平,则纸张不能在前规准确定位,同时还有可能造成输纸故障。造成纸张前口不平的原因:一是裁切精度不高(机器的精度、里外刀口、裁切技术等),二是纸张表面翘曲,三是闯纸时误差太大。 4.纸张侧口齐平。纸张侧口齐平(靠规矩边)是保证侧规定位的前提条件。如果纸张的侧

12、面差别较大,则纸张横向不能准确定位。造成侧口不齐的原因和纸张前口不齐的原因一样。有一点要补充的是:纸张的前口和拉规边应为直角。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纸张的自由状态是纸张准确、平稳、连续分离的第一关。如果纸张的自由状态被破坏,输纸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关键是如何使纸张进入自由状态。1.1.3 飞达的理想工作状态 飞达是输纸部分的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也是调节最多的地方。飞达的作用是把输纸上的纸一张一张地、准确、平稳地交给接纸辊。尽管如此,调节过程中还是有很强的规律可循。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调节起来则得心应手。图 1.4 飞达上的各部件在纸张上的相对位置分布图飞达上的每一个部件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准确地

13、掌握这些部件的作用和运动关系是调好飞达的前提。下面说分析飞达各部件的作用。 1.分纸吸嘴。分纸吸嘴的作用就是吸起(这里仍用“吸”)纸堆最上面一张纸,并把它传给递纸吸嘴。 2.递纸吸嘴。递纸吸嘴的作用就是把分纸吸嘴吸起的纸张转交给输纸板上的接纸辊。 3.压脚。压脚的作用一是压住分纸吸嘴吸起的那张纸下面的纸张,防止下面的纸张歪斜或双张;二是控制纸堆的高度。由于印刷时纸堆上的纸一张一张地减少,后续的纸张如不及时补上,则印刷不能连续进行。因此必须使纸堆始终维持在一定的高度。理想情况应当是走一张纸,纸堆就升高相当于一张纸厚度,但是由于纸张比较薄,检测的灵敏度需要非常高才行,实际上也无必要。正常情况下纸堆

14、总是近似维持在固定的高度上,不过纸张厚度变化时,纸堆的高度应做出相应调整(通过调压脚的高度来进行);三是为压差形成创造条件。压脚板上带有吹风孔,压在纸堆上后,向第一张纸的下面吹气,从而加大压差。四是安全作用。一旦纸堆电机失灵,压脚会触动限位开关,阻止纸堆继续上升。 4.吹嘴。吹嘴的作用就是吹松纸堆最上面的几张纸,为分纸吸嘴分纸创造压差的形成条件。 5.压片或毛刷。压片或毛刷的作用一是防止第二张纸的纸尾被吹嘴吹得太高,使压脚不能准确地压住第二张纸;二是防止双张或多张。 6.压块。压块的作用主要是压住纸张的后边角,防止由于吹风造成的纸张漂浮,同时也能够阴止纸张之间的空气外流,有利于压差的形成。 7

15、.侧吹嘴。侧吹嘴一般装在纸堆的前边角。主要是吹松纸张上压脚吹不到的部位。 8.挡纸舌。挡纸舌装在纸堆的前口,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纸堆最上面的几张纸漂移,以免纸张前口不平,破坏纸张的自由状态。 9.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利用高压放电消除纸张表面的静电,防止双张或多张。 1.1.4 飞达上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飞达上的部件虽多,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首先是它们在运动上要保持一定的相互关系,其次每个部件都要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通过飞达各部件的作用分析,就可推导出各部件间的相互运动关系。简述如下(参见下图1.5 ): 1.分纸吸嘴吸起纸张时,压脚开始下压。2.分纸吸嘴把吸起的纸张交给递纸吸嘴。这部分运动可

16、分为三个阶段:a.分纸吸嘴吸起纸张后,递纸吸嘴开始吸纸;b.分纸吸嘴和递纸吸嘴共同持纸一段时间;c.分纸吸嘴放纸,递纸吸嘴持纸向前运动。 3.递纸吸嘴把传过来的纸张交给接纸辊,接纸辊上的压轮压住纸张后,两者共持一段时间纸,递纸吸嘴放纸。 4.分纸吸嘴吸第二张纸时,压脚应提前离开纸堆。 飞达上的其它部件则处于连续工作状态,飞达上的部件以这种关系相互配合,确保纸张有条不稳地向前传递。下面再看一下各部件的正确工作状态: 仔细观察飞达上的各部件,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调节元件都是成对出现的,以压脚为中心成对称分布,因此这些部件必须工作在对称状诚,即必须要遵守对称原则。对称原则包括位置对称、力量对称和调节对称

17、。 位置对称指的是相对应的两个部件前后、左右、高低三维空间上以压脚所在的竖直平面空间对称。力量对称指的是相对应的两个部件的力度要一样。即吸气大小、吹气大小、气量的分布应呈对称状态。调节对称指的是在调节过程中,调节一个部件时,同时要考虑到其对称部件是否需要调整,应对称进行调节。 对称原则是飞达处于正确工作状态的前提之一。 1.1.5 飞达各部件自身的调节 飞达上每一个部件的调节都有两点需要注意:a.压差的形成条件;b.保证纸张的自由状态。下面对它们的调节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1.分纸吸嘴。分纸吸嘴的调节原则是:a.每次只能吸起一张纸,不能吸起两张纸,这样就把双张或多张故障消灭在输纸台上;b.吸嘴要

18、吸纸张的后边缘内,不能和纸张成交叉状态;c.针对不同的纸张,吸嘴的前后和左右的角度都能够进行调节(平面内任意角度)。递纸吸嘴和分纸吸嘴一样,也是只能吸起一张纸,不能吸起两张纸。 2.压脚。压脚的调节原则一是压住纸张的后边缘,不能和纸张成交叉状态;二是向纸张的间隙内(上、下两张纸之间)均匀吹气,气量不能过大,过大容易造成纸张的前口不平,过小压差形成困难,所以要调到刚好能在上、下两张纸之间形成气垫为止,如图1.7所示。 3.后吹嘴。后吹嘴的调节原则是: (1).其位置不能高于最上面的纸张,否则就会破坏压差的形成条件。 (2).位置不能太低,如太低的话,由于纸本身的重量比较大,气很难进去,同样对压差

19、形成不利。 (3).吹嘴的上部应略低于纸张的后边缘,只向上面的几张纸吹气。(4).吹气量应严格控制。吹气量太大,纸张的后边缘可能会被吹起来,结果给压脚下压带来了困难,再一个由于纸张不断减少,在纸堆还没有自动上升时,吹嘴的风有可能吹在最上面的纸上,破坏了压差的形成条件。气量的大小调节以分级吸嘴能吸起纸为原则,即在后边缘具备了压差的形成条件,纸张的中前部的吹风以压脚的吹风为主。吹嘴如能吹松距后边缘5cm之间的纸就足够了。 4.侧吹嘴。侧吹嘴的调节原则基本上同后吹嘴的相似。 5.压片或毛刷。压片或毛刷的调节原则: (1).位置不能往纸里边太多,否则会给分纸吸嘴带来很大困难。 (2).位置不能太往外。

20、由于纸张本身裁切误差或闯纸技术等原因有可能造成纸堆后边缘不齐平,若压片位置太往外,则有的纸能压下,有的纸就可能压不上了。 (3).位置不能太低,如果太低,纸张的后边缘被压住,后吹嘴吹风困难。 (4).位置不能太高,太高起不到分纸、防双张的作用。 (5).在调节时,只能取上述四点的中间状态。厚纸少压,薄纸多压;纸张后边整齐少压,不整齐多压。 6.压块。压块的调节原则:靠近两角,因为主要用它来防止两角离开原来的位置,另外可使纸张能均匀升起。压块的重量适当。不能太轻,太轻起不到压纸的作用;太重可能把纸压得太紧,破坏了压差的形成条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更换。 1.1.6 纸张、压脚和分纸吸嘴之间的最佳配

21、合 纸张、压脚和分纸嘴之间的配合,对纸张分离有着重要影响,很多输纸故障都与此有关,因此调节好它们对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重要意义。首先看一下纸张。通过前述分析可以看出:纸张是靠压差分离并向前传动的。因此纸张本身必须尽可能为压差的形成创造条件,也即纸张必须处于自由状态。下面再看一下压脚和分纸吸嘴之间的配合。上一部分把它们的各自作用和调节原则都叙述了一遍:压脚、分纸吸嘴都不能和纸张成交叉状态。那么它们到底在纸张里边多远呢?从纸张本身裁切误差和闯纸技术这两方面来考虑。在正常情况下,不允许有交叉状态存在,也就是说,对于每一张纸,压脚和分纸吸嘴都不能压在纸张的外边,因此压脚和分纸吸嘴都尽量靠纸张的里边。但是由

22、于压脚是在分纸吸嘴吸起纸张后下压的,它又不能压在纸张里边太多,否则就会碰上第一张纸的后边缘。所以分纸吸嘴、压脚和纸张之间的最佳配合是: 纸张处于自由状态; 分纸吸嘴只能吸起一张纸,不能吸起两张纸; 调节分纸吸嘴的角度,使两吸嘴之间的纸张始终处于绷紧状态,便于压脚下压; 压脚在不与纸张后边缘干涉的情况下,尽量多压(注意对吹嘴工作的影响)。 1.1.7 纸张、递纸吸嘴、接纸辊和压辊之间的最佳配合 此四者间的配合情况对纸张向前传送有着重要影响,首先看下一递纸吸嘴和接纸辊之间的相互关系。 递纸吸嘴把纸张交给接纸辊,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必须加以讨论:纸张是过了接纸辊后,压纸轮下压?还是没过接纸辊,压纸轮就下

23、压?假如纸张没过接纸辊,压纸轮就下压。由于递纸吸嘴只有两个,即最多两点接触。因为纸张的柔性比较大,易弯曲,所以前口很难保持在一个平面内,这样纸张进入接纸辊和压纸轮之间时,纸张就可能与压纸轮和接纸辊之间的缝隙成交叉状态,使得纸张无法进入。再一个由于纸张裁切和闯纸误差及飞达非理想对称性误差,都可能造成纸张前口和接纸辊的轴线不平行,从而使纸张进入接纸辊的左右不一致,这样有可能造成纸张的歪斜。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纸张只能是过了接纸辊后,压纸轮才能下压。那么过了多少才能下压呢?在接纸辊的上部还有几个挡杆,它们的作用是防止纸张前口翘曲太多。如果纸张过了很多,压纸轮才下压,那就有可能使纸张与挡杆相碰,造成

24、纸张回弹(尤其是每次起动的第一张纸)。再一个是纸张进入输纸板后,应和输纸板表面平行。如果过了很多,压纸轮才下压,那就有可能在这之前由于纸张前口翘曲,影响上一张纸的传送。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纸张必须过了接纸辊后,压纸轮才能下压。但是又不能过的太多,理想的情况下纸张应在到接纸辊与压纸辊的接触点时,压纸轮压住纸。不过考虑到裁切、闯纸误差及递纸吸嘴的非对称性,纸张的前口不能与接纸辊的轴线完全平行,因此必须使所有的纸张前口能全部跨过接触点,一般这个数值为5mm左右。这个距离同时还为纸张前口由弯曲恢复水平创造了条件。 纸张由递纸吸嘴送到接纸辊上,递纸吸嘴吸的是纸张的前部,纸张尾部的位置主要由纸堆的高低

25、(即压脚的高低)来决定的。这样由于纸堆高低位置不同,纸张和接纸辊之间的相对交叉状态也不一样。假如纸张前口完全齐平,纸张以向前水平、向下倾斜或向上翘曲三种状态进入接纸辊,则纸张在输纸板上的前后位置不一样。当向下倾斜或向上翘曲太大时,就有可能造成纸张的早到或晚到。因此飞达高低直接影响了纸张进入接纸辊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要经常调节飞达高低的原因。 因此纸张、递纸吸嘴、纸堆的高低(即压脚的高低)和接纸辊之间的最佳配合是: 纸张处于自由状态; 调节压脚的高低使纸张水平进入接纸辊; 调节压纸轮和递纸吸嘴之间的运动关系使纸张过了接纸辊5mm左右,压纸轮下压。1.2 输纸板输纸板的作用就是把飞达传送过来的纸张

26、准确、平稳地传给规矩部分。纸张在输纸板上不允许有相对滑动,这是调节输纸板上部件的总的指导原则。 1.纸张在输纸板上的运动分析。纸张在飞达部分靠的是压差传动,那么纸张在输纸板上靠的是什么传动呢?当在输纸板上出现输纸故障时,通常都要检查一下布带的松紧,压轮力量的大小,为什么这样做呢? 把一个物体放在光滑的表面上时,就会发现比把它放在粗糙的表面上移动要容易的多,把一个重的物体和一个轻的物体放在同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就会发现重的物体要比轻的物体更难移动。由此看来,物体的压力和其接触表面的光滑程度决定了物体移动的难易程度。把阻碍物体的这个力叫做摩擦力,纸张在输纸板上的传动实际上利用的就是摩擦传动。摩擦力等

27、于物体表面的压力(n)和其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摩擦系数u)的乘积,即 fnu 要想使纸张在输纸板上不相对滑动,必须有足够的摩擦力,因此在输纸板上必须创造摩擦力的存在条件。 纸张向前传动的动力来源于输纸布带,同时纸张又带动了压纸轮的运转,于是压纸轮又产生了一个阻碍纸张向前运动的摩擦力。设输纸布带对输纸板的摩擦力为f1nu(n为压纸轮的压力)。压纸轮对纸张的摩擦阻力为f2nu2。纸张的其它受力可忽略不计,则纸张所受的力为ff1-f2n(u1-u2)因纸张在输纸板上处于匀速运动状态,故f0即u1u2。其中u1为滑动摩擦系数,u2为滚动摩擦系数。一般情况下u1u2,由于纸张和布带之间处于静摩擦阶段,也即

28、没有达到最大值f1,即总是和f2相平衡的,因此纸张不会在输纸板上处于加速状态。 通过上面分析还可以看出: (1).纸张向前运动与压纸轮的压力无关,即无论压力多么大,纸张都不会加速或减速。 (2).压纸轮的作用主要是使纸张和布带之间有可靠的接触,产生足够的静摩擦力。 (3).如果布带表面变得非常光滑,即u1u2,则纸张在布带上会打滑。 2.输纸板上各部件的作用及调节。输纸板上的部件包括接纸辊、导向板、双张控制器、输纸布带、压纸轮、毛刷轮、输纸板、吸气孔、压纸框架。下面详细分析一下各部件的作用。 (1).接纸辊接纸辊的作用主要是把递纸吸嘴传过来的纸张导入输纸板,接纸辊上的横向纹路起着增大摩擦的作用

29、,这样才能防止布带和接纸辊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在接纸辊上面有两个压纸轮,它们的作用是使纸张和接纸辊可靠地接触。其压纸时间应和递纸吸嘴的传纸时间配合一致。 (2).导向板导向板的作用就是把接纸辊传过来的纸张导入输纸板。其平整的程度可以用螺钉调节。 (3).双张检测器双张检测器下面到底有几纸?这个问题有时搞不清楚,关键问题不知道双张检测器到底是干什么的。双张检测器的作用是检测每次输入的纸不能有两张或两张以上,与其下面有几张纸无关。 以宽540mm的纸张为例,一般海德堡印刷机的输纸步距为200mm(输纸步距两张叼口之间的距离)用图表示为:可以看出双张检测器下面最多有三张纸(正常状态下)假如纸张宽度为7

30、20mm。用图表示为:则双张检测器下面最多有四张纸。因此纸张幅面变化,双张检测器下面的纸张数也会有所变化。 双张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将纸张厚度转换成角度放大。 如图1.11所示,当纸张厚度增加时,下面的辊子逐渐升高,同上面的辊子接触,两者一接触,上面的辊子就会转动。辊子转动后,辊子上面的拨销也随之一起转动,从而推动微动开关,发出双张检测信号。 其调节如下:机器正常工作后,压纸轮已下压,这时通过双张检测器下面的纸最多。这时调节双张控制器上面的螺丝使灯亮,然后在检测轮下面放入一张与待印厚度一样的纸张,调节双张控制器,使其灯刚好灭,记下转动螺丝的圈数,反调其圈数的一半即可。(4).输纸布带输纸布带的作

31、用把纸张由飞达部分传入规矩部分。输纸布带靠摩擦与接纸辊接触,靠摩擦传递纸张,因此正常工作时必须保证输纸布带产生摩擦的条件。对于输纸布带来说有三点需注意:a.输纸布带要紧紧地包在传动辊上,不能空套在上面;b.布带应与传动辊有纹路的部分接触,不应与其光滑部分接触;c.输纸布带的表面应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 (5).压纸轮输纸板上压纸轮的作用就是使纸张与输纸布带之间可靠地接触,产生足够的摩擦,使纸张向前运动。压纸轮的调节和接纸辊上的两压轮的调节基本一样。在压纸轮的调节过程中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对称原则:二是纸张之间的衔接关系,即要考虑输纸步距。接纸辊上的压轮离开输纸板台,输纸板上的压纸轮应该压在纸张上

32、。 (6).毛刷轮毛刷轮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纸张在定位后回弹,因此一般都将其放在纸张尾部(或后半部分)。 (7).压纸框架压纸框架主要起着支撑压纸轮等其它压纸或挡纸部件的作用。压纸框架的位置一般设计好了,使用过程中不能调节。 (8).输纸板输纸板的作用就是支撑布带传送纸张。对输纸板的要求表面不能有破坏摩擦传动的因素存在,即表面要平整光滑。与输纸板直接接触的是输纸布带,因此它对输纸布带的摩损是至关重要的。 输纸板的翘曲直接影响纸张的传送。如果表面严重不平,就会划坏纸张的表面。输纸板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以用来消除静电,国外设备一般都选用钢质材料的输纸板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9).抽气孔输纸板中间开有抽气

33、孔,抽气孔的作用是当输纸部件出现故障时,吸住输纸板上的纸,防止其因惯性造成滑动。1.3 规矩部分规矩部分的作用给纸张进行定位,使每张纸都能在同一位置上进入印刷单元,因此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印品套印误差的大小,所以规矩部分的安装和调节是非常生要的。 1.规矩部分的工作原理。纸张在规矩部分是怎样进行定位的呢?实际工作中,纸张首先到前规,在前规处于静止状态后,被拉向侧规边。前规给纸张在前进方向定位,侧规给纸张进行侧向定位。一般机器的前规至少两个以上,大多数机器都四个以上,但是只有两个是用来定位的。为什么只用两个呢?这是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少了不行,多了会发生相互干涉。 侧规的前规定位完后,又将纸

34、张拉向规矩边。这实际上在纸张上又多了一个定位点。加上前规两点共三点给纸定位,因而纸张的整个平面位置就被确定了。通过前述分析可以看出:规矩部分的定位原理实际上利用了两点一线、三点一面的几何原理。 上面对纸张定位做了一个简单分析,更深入分析表明:纸张不只是平面定位,而且还要空间定位,也就是说纸张的整体始终被置于某一个确定的空间内。纸张的空间定位对规矩部分的工作状态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一点是调节前规和侧规的关键之一 2.前规的作用。前规给纸张纵向定位,这是前规的主要作用之一。除此之外,前规还有很多其它的作用。下面把这些作用做一些归纳和总结。 (1)纸张纵向定位纸张纵向定位直接决定了在此方向上的套印精度

35、。如果不对纸张进行此方向定位或者说定位不准,将会造成一系列的印刷故障。如起褶、重影等。 (2)改变叼口的大小,在印刷过程中,有时需改变叼口的大小,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借滚筒;另一种是调整前规的前后位置。当前规的改变量比较小时,动前规还是比较方便的。 (3)弥补装版和晒版的误差装版和晒版从理论上来说是很难保证所有的图像都处于标准位置,一般情部钙都需要通过前规的微量调整来达到确定的位置,这也是前规的重要作用之一。 (4)弥被输纸误差输纸过程中,纸张由自由状态进入半约束状态,可以说每次到前规的纸张都不处于同一位置,而是通过前规使其到达确定的位置。 (5)为侧规定位创造条件 侧规定位是在前

36、规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前规定位是侧规定拉的基准。这一点从所设计的印刷机上都能看到。一般情况下,前规定位准确,即使侧规定位不准,机器也不会停车,但如前规定位不准,则机器会自动停车。这是因为侧规定位不准,但只要前规定位准确,印出的印品有时还可以使用。 (6)对各种不同类型和幅面的纸张能进行调节印刷时所印的纸张根据用户的要求而变化,不可能始终保持一样,因此前规必须能根据不同类型和幅面的纸张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纸张准确定位。 3.前规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1)前规的分类 前规一般分为上摆式和下罢式两种。 上摆式的前规与下摆式的前规相比:一是其调节和安装都非常方便;二是对前口成荷叶边的纸张不需要附加

37、任何其它机构就能消除;下摆式的前规与上摆式的前规相比,能够在纸张还没有完全离开输纸板时就能回到输纸板上,这样就增加了前规的定位时间,更容易保证定位的精度。在定位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机器的速度。所以上摆式的前规适合于低速大幅面或高速小幅面,而下摆式的前规适合于高速大幅面,这也是当代胶印机的一个明显特征。 下摆式前规缺点是安装复杂,而且需增加专门消除荷叶边的机构。 (2)前规的工作原理上摆式前规因无需附加消除荷叶边的机构,它只做摆动。一般情况下其摆动的动作都是通过凸轮带动连杆机构实现的。 对前规运动有下列要求: 给纸张定位时,要提前稳定在输纸板上。 当递纸牙叼纸离开前规板时,前规应提前摆下让

38、纸。 前规回摆时不应和上一张纸相互干涉,前规要实现这几点,其部件动作必须灵活,时间和位移配合准确,同时各部件应具有最小的串动和跳动。前规的高低和前后的调节机构一般都是比较复杂的,国产设备用的是连杆机构,海德堡用的是三点悬浮式机构。 前规的高低调节必须考虑纸张的变化及对侧规的影响。这一点在讲到侧规时再详细分析。 4.侧规的作用。给纸张侧向定位是侧规的主要作用之一,和前规一样,侧规还有很多其它作用下面详细分析一下其各个作用。 (1)纸张侧向定位给纸张侧向定位是使纸张在侧向保证套印精度的重要措施。前规定位准确,如果侧规定位不准,将给印张的后续套印或裁切带来很大困难。 (2)弥补装版、晒版的误差当前规

39、根据装版和晒版的误差调节时,理论上说侧规挡板的角度也需调节,这样始终保持前规和侧规成直角状态给纸张定位。因此在侧规上也专设有此机构。(3)弥补输纸或纸张裁切误差侧规的侧向拉纸量为012mm,在这其中到底选多少合适呢?假如选12mm,即最大拉纸量。选这个拉纸量只要在拉规能接触到的范围内都能将纸定位。但是由于输纸和裁切误差,有的纸张就可能在12mm之外,这样的纸就无法定位了。假如选0mm,即不拉纸,这样显然和没有侧规一样。纸张变成两点定位,没有达到平面定位的要求。一般选择的拉纸量为58mm。选择58mm的拉纸量并不是说每次的拉纸量为58mm。这个拉纸量只是一个平均数,绝大多数的纸张都在这个接纸量范

40、围内。假如由于输纸误差,有的纸不在这个范围内。大于8mm则多拉,小于5mm则少拉。所以拉纸量的大小实际上是在012mm之间变化。 (4)对各种不同的纸张和幅面能进行调节印刷时由于纸张幅面和厚度的变化,侧规矩能进行相应调节,保证侧向准确定位。 5.侧规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1)侧规的分类侧仙一般分两种,即推规和拉规。推规推动纸张在对面横向定位,拉规拉着纸张在规矩边横向定位。 推规在较早的机器上还能见得到,现在绝大多数印刷机上用的都是拉规。这是因为纸张的柔性存在,用推规很难保持定位精度。下要主要讲的是侧拉规。 侧拉规有扇形板式的、滚轮式的、磁条式的等。扇形板式的拉规在较早的国产机器上使用过,现在已

41、基本上被淘汰了。目前几乎所有北人设备用的都是滚轮式的。海德堡设备用的都是磁条式的拉规。滚轮式的拉规优点是把往复运动改成旋转运动,因此惯性冲击很小,缺点是与纸张的接触面较小,当振动较大时,容易造成套印不准。 磁条式拉规的特点是可以与纸张获得较大的接触面积,而且对前规的定位精度影响比较小,但这种结构相对复杂,安装精度要求也很高。对侧规的运动有下列几点要求: 在前规定拉完毕后才能拉纸;在递纸牙取纸时,侧规必须离开纸张表面;在拉纸过程中必须稳定不变(侧规与纸张之间始终保持接触)。 (2)侧规拉纸的原理分析侧仙拉纸靠的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形成原理与纸张在输纸板上的摩擦力的形成原理基本相似,因此要使纸张可靠

42、定位,必须创造摩擦力的形成条件。纸张受力分析如下:f1为主动件产生的摩擦力,f2为从动件(一般指的都是滚轮)产生的摩擦力,f3为其它部件在纸张表面产生的摩擦力,根据运动的要求有f1f2f3。 f1和f2都与侧规弹簧的压力成正比。f3与其它部件在纸上的作用力成正比。f3力包括:纸张与纸张之间的摩擦力、侧规压板的阻力等。f1、f2和f3三个力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定位的精度。 根据侧规的作用可以看出侧规应具有下列功能: 根据纸张幅面变化,横向能够相对移动; 根据纸张厚度变化,在高度方向上能做相对调节; 根据传动的需要,滚子对纸张的压力应能调节; 根据位置配合的需要,侧规挡板和前规之间的夹角能做相互调节

43、(使成直角状态); 根据时序关系,侧规拉纸的起如和结束时间应是可以调节的;工作和非工作状态的选择。 6.前规定对侧规定位的影响。首先前规是侧规定位的基准,只有前规定位准确,侧规定位才有意义。其次,前规如果太低,则会在纸张表面产生较大的摩擦,从而破坏侧规摩擦传动的条件;前规如果太高,则其定位的精度则是很低,侧规定位也不能把纸张有效地校正过来。因此前规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前规的高度为纸厚加上0.20mm,这样基本上能保持定位的精度,同时产生阻碍纸张横向运动的摩擦力也比较小。 侧规要想定位准确,必须克服所有的摩擦力,这一点在调机时勿必注意。侧规挡板的高度为纸厚加0.20mm,这样能保证纸张进入

44、侧规的阻力比较小。再一个就是调整拉轮的压力,从而改变摩擦传动的条件。因此一定要注意前规定对侧规定位的影响,带有下压式的前规更要注意这一点。 7.递纸牙。递纸牙是使纸张由半自由状态进入受控状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这个状态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套印精度,因此无论从设计、加工,还是安装等各方面对递纸牙的要求都非常高。一般对递纸牙都有下列几点要求: (1)自身运动轨迹 相对于输纸板绝对静止取纸。这是纸张交接的关键一步。只有绝对静止,才能保证交接的平稳性,不破坏纸张的定位精度。 匀加速运动把纸张由输纸板传到压印滚筒或传纸滚筒。这个要求保证纸张平稳交接,惯性冲击最小。这一点是设计递纸凸轮的关键。实际上设计递纸

45、凸轮不一定非得等加速或等减速,关键是要求运动平稳,惯性冲击最小。 相对静止地把纸张交给后续滚筒,只有相对静止才能进行纸张交接,如果在交接过程中相对滑动,则交接的精度被破坏。 匀减速从滚筒回到输纸板上。这个要求使纸张回到输纸板上时,所需的稳定时间最少,使其最快地步入绝对静止状态。这一点也是设计递纸凸轮的关键一部分。 (2)相对运动的要求 前规和侧规定位完毕后,递纸牙才能到输纸板上取纸。 递纸牙离开输纸板时,前规应提前离开输纸板。 递纸牙的牙垫和后传纸滚筒的牙垫相平行时,才能交接纸张。 当出现输纸故障时,递纸牙在输纸板上不合牙。 (3)运动轨迹的要求 运动轨迹平滑,惯性冲击最小。 在运动轨迹内,不能与任何其它部件相互干涉。 (4)本身精度的要求 所有的牙垫平齐,摩擦系数均匀分布。 所有的牙片压力一致,接触均匀。 所有牙片的动作一致。 开闭牙机构动作灵活、可靠。 递纸牙轴的串动和跳动最小。 8.各种类型递纸牙及其工作原理。递纸牙一般分为四大类:上摆式、下摆式、滚筒式、超越式。 (1)上摆式 上摆式分为四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