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专项方案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89575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177 大小:9.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施工专项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隧道施工专项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隧道施工专项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隧道施工专项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隧道施工专项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施工专项方案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专项方案培训资料.docx(1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11.1 编制依据11.2编制原则11.3 编制范围2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32.1 工程概况32.1.1 .隧道工程概况32.1.2 .隧道洞口设计42.2 工程地质条件52.2.1 地形地貌52.2.2 工程地质52.2.2.1地质构造及物探异常52.2.2.2 节理裂隙52.2.2.3地层岩性52.2.3 水文地质62.2.3.1水文地质调查62.2.3.2地下水类型及腐蚀性62.2 工程特点、重点62.3 针对针对隧道出口浅埋段冲沟的处理措施6第三章 总体施工安排83.1 施工组织指导思想和建设总体目标83.1.1施工组织指导思想83.1.2建设总体目标83

2、.1.2.1质量目标83.1.2.2 安全目标83.1.2.3 环保、水保目标93.1.2.4职业健康安全目标93.1.2.5文明施工目标93.2施工进度计划9(1).隧道施工总体施工安排9(2).隧道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93.3材料计划133.4设备计划13(1)设备配置与工程规模相适应13(2)设备配置与施工方案相适应13(3)设备配置与施工管理相适应133.4劳动力计划14第四章 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工艺154.1施工方案154.1.1总体施工方案154.1.2安全进洞施工方案154.1.3安全出洞施工方案154.1.4洞口施工方案174.1.5开挖方案174.1.6超前支护方案184.

3、1.7初期支护方案184.1.8二次衬砌方案194.1.9隧道施工防排水方案204.1.10隧道通风施工方案224.1.11监控量测施工方案224.1.12超前地质预报方案224.2 主要专业施工工艺及方法234.2.1洞口工程234.2.1.1洞口防排水244.2.1.2 洞口开挖及防护244.2.1.3 洞口套拱25(1)测量放样25(2)套拱施做25(3)钢拱架架立25(4)边墙施工26(5)拱部施工264.2.2洞身开挖工程264.2.2.1四步CD法开挖274.2.2.2环形导坑(短台阶)预留核心土法284.2.2.3三台阶开挖法304.2.2.4正台阶法(下台阶交错)324.2.2

4、.5全断面法334.2.2.6.隧道.端小净距隧道级围岩段施工步序图344.2.2.7小净距隧道级围岩浅埋段、土质围岩施工步序图374.2.2.8小净距隧道级围岩深埋段、岩质围岩施工步序图404.2.2.9小净距隧道级围岩施工步序图424.2.2.10正洞洞身开挖钻爆设计44(1)钻爆设计总体说明44(2)光面爆破参数设计44(3)光面爆破参数选择45(4)爆破器材选择45(5)装药结构与堵塞45(6)起爆方法及注意事项46(7)起爆顺序46(8)装药量计算46(9)钻孔设备选择46(10)炮眼布置原则46(11)V级围岩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开挖法钻爆设计47(12)III级、VI级围岩正台阶开

5、挖法钻爆设计49(13)III级围岩全断面开挖法钻爆设计51(11)爆破网络设计53(12)钻爆施工工艺流程54(13)洞内通风及照明58(14)爆破安全性校核及有效控制58(15)爆破警戒624.2.3超前支护634.2.3.1大管棚施工63(1)施工准备66(2)管棚定位66(3)管棚施工66(4)堵孔止浆66(5)高压注浆664.2.3.2 超前小导管施工67(1)施工方法70(2)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70(3)小导管施工工艺要点说明704.2.3.3超前锚杆施工72(1)施工工艺72(2)施工方法73(3)施工时应注意734.2.4初期支护施工764.2.4.1药卷锚杆施工工艺764.2

6、.4.2中空组合锚杆施工工艺77(1)施工工艺流程77(2)施工工艺要点说明774.2.4.3钢筋网施工工艺78(1)施工工艺流程78(1)施工工艺要点说明784.2.4.4型钢(格栅)钢架施工方法79(1)施工工艺流程79(2)施工工艺要点说明804.2.4.5湿喷砼施工方法80(1)施工工艺流程80(2)施工操作要点814.2.5结构衬砌施工834.2.5.1衬砌钢筋加工及安装844.2.5.2仰拱施工84(1)仰拱施工工艺流程85(2)仰拱开挖864.2.5.3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87(1)二次衬砌施工工艺流程88(2)二次衬砌施工工艺要点说明884.2.5.4水沟及电缆槽施工904.2.

7、5.5拱顶压浆施工90(1)主要压浆材料91(2)主要压浆参数91(3)压浆设备91(4)压浆施工工艺92(5)配制浆液要求92(6)注浆作业要求92(7)压浆效果检查924.2.6结构防排水施工924.2.6.1结构防排水水设计情况924.2.6.2明洞防排水934.2.6.3洞内系统排水管布设954.2.6.4防水板铺设964.2.6.4洞内施工接缝处理984.2.7隧道各种预留洞及预埋件施工994.2.8超前地质预报方法1004.2.8.1地质超前预测预报的目的1004.2.8.2预测预报的工作内容1004.2.8.3预测预报方法101(1)综合预报方法101(2)地质预报方式1024.

8、2.8.4超前地质预报分级1024.2.8.5超前地质预报的措施及手段说明102(1)其它隧道施工经验类比法预测102(2)地质仪器法预报103(2)其它方法法预报1054.2.9围岩监控量测105(1)监控量测内容、方法和仪器105(2)量测项目施工方法107(3)洞内测点注意事项110(4)监控量测注意事项110(5)量测数据统计分析和测量数据管理1114.3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措施1144.3.1隧道浅埋地段的施工技术措施1144.3.2保证洞体稳定的综合技术措施1144.3.3 “保护围岩,控制变形,动态管理,确保安全”的技术措施1154.3.4 防止围岩失稳和坍塌技术措施116(1) 围

9、岩坍方前兆116(2)隧道坍方预防措施1174.3.5控制超欠挖的技术措施1184.3.6喷射混凝土密实技术措施1184.3.7隧道支护衬砌内实外美的技术措施118(1)钢拱架背后预留注浆管,解决喷混凝土不密实措施119(2)采用台车带气囊的端模和模板接头加硬橡胶间隙带措施119(3)堵头板分层设排水孔排出泌浆水措施119(4)混凝土防开裂控制技术措施119(5)混凝土耐久性措施119第五章 管理措施1205.1 质量管理措施1205.1.1 组织保证措施1205.1.2 制度保证措施1215.1.3技术保证措施122(1)测量控制措施122(2)地质超前预报措施123(3)隧道开挖工程质量保

10、证措施123(4)初期支护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23(5)防排水设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24(6)二次衬砌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25(7)保证隧道不渗、不漏、不裂的技术措施125(8)加强围岩量测监控措施126(9)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见表5.1.1126(10)防治质量通病措施1275.2 安全管理措施1285.2.1 组织保证措施1285.2.2制度保证措施129(1)安全岗位责任制度129(3)安全技术交底制度129(4)安全检查和奖罚制度129(5)制订针对性安全预案1295.2.3综合管理措施130(1)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130(2)安全生产检查131(3)安全技术交底制度133(4)安全奖罚

11、措施133(5)积极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工地建设1335.2.4施工安全技术保证措施133(1)钻爆施工安全保障措施134(2)装砟与运输安全保障措施136(3)初期支护施工安全保障措施136(4)衬砌施工安全保障措施137(5)隧道内用电安全保障措施137(6)通风与防尘安全保障措施137(7)不良地质段安全保障措施1385.2.5爆破器材及器材库的专项安全管理138(1)一般规定138(2)爆破器材的购买安全制度139(3)爆破器材运输安全制度139(4)爆破器材储存安全制度140(5)爆破器材加工安全制度140(6)爆破器材使用安全制度1405.2.6 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1415.2.6.1

12、 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141(1)指导思想141(2)基本原则1415.2.6.2 施工现场危险性分析141(1)台风和汛期施工危险性分析141(2)施工现场火灾危险性分析141(3)现场施工危险性分析1425.2.6.3 组织机构及职责142(1) 应急组织体系142(2)指挥机构及职责1425.2.6.4 预防与预警143(1)危险源监控及预防措施143(2)预警行动144(4)信息报告与处置1445.2.6.5 应急响应145(1)应急分级145(2)响应程序1455.2.6.6信息发布1465.2.6.7 后期处置1475.2.6.8 保障措施1475.2.6.9 培训与演练148(1)

13、 培训148(2)演练1485.2.6.10 奖惩1495.2.6.11 维护和更新1495.2.6.12 应急救援预案实施149(1)隧道施工应急预案处理措施149(2)高处坠落应急抢险措施151(3)电、火、气体事故急救措施152(4)机械伤害事故急救措施152(5)交通事故急救措施153(6)停电事故处理措施153(7)防洪渡汛及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应急措施应急救援预案1535.2.6.13突发事故的调查及处理1535.3 环境、水土保护措施1545.3.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1545.3.2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1545.5.3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保证体系1545.5.3 施工

14、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155(1)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措施156(2)临时工程环保措施156(3)废水、废渣处理措施156(4)防止空气污染及防止扬尘措施157(5)施工噪音控制措施157第一章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省.合同文件。(2).省.两阶段施工图。(3).省.总体施工组织设计。(4)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意见。(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6)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 F722011)。(7)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施工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5、(9)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90-2015)。(10)拟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和施工机械设备。(11)我公司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12).省.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公路英怀管理处有关文件及管理办法。1.2编制原则根据.高速.合同段所属工程的工程特点、结构形式、施工要求和施工环境,结合我单位以往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施工能力,并充分考虑建设单位、设计和监理单位的要求,来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1)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在充分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以设计图纸为依据,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2)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整个工程全过程对环境破坏最小、占用场

16、地最少,采取对周围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周围环境的破坏。(3)引进、创新、发展的原则。充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设备,做到机械化作业、标准化作业、流水作业,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相结合原则。(4)强化质量管理,树立优良工程观念,创一流施工水平,创精品工程。(5)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务、设备、材料、资金、方案、信息、时间与空间条件的优化处置,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及社会效益的预期目标。(6)符合性原则。必须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标准,符合施工安全要求。遵守招标文件各项条款要求,全面响应招标文件,认真贯彻招标文件要求。1.3 编制范围.省.(K356+391K365+3

17、60.495).隧道工程。169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2.1 工程概况2.1.1 .隧道工程概况.隧道为中隧道,.隧道穿过低缓丘陵地貌区,为分离式隧道。左线隧道起迄里程 ZK359+874ZK360+721,长 847m,坡度1.58%-1.04%,隧道最大埋深约107m。右线隧道起迄里程 K359+875K360+723,长 848m,坡度1.58%-1.35%,隧道最大埋深约103m。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表2.1.1 隧道围岩分级分段划分一览表里程范围分段长度围岩级别开挖方法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及评价左线隧道K359+874.0K359+918.044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

18、三台阶法洞口浅埋段,围岩主要由强-中风化砂岩组成,其中强风化岩岩质软、强度低,遇水易软化,中风化岩岩体破碎,应及时加强支护,预防坍塌冒顶问题。雨季滴水、渗流。K359+918.0K360+020.0102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法洞口浅埋段,围岩主要由中风化砂岩组成,岩质较软-较硬,软硬相间,岩体较破碎-较完整,洞顶围岩较差,地下水较发育,应及时加强支护,预防坍塌冒顶问题。雨季滴水、渗流。K360+020.0K360+387.0367正台阶法洞身围岩主要由微风化砂岩组成,岩体较破碎,岩质较软-较硬,软硬相间,应及时加强支护,预防掉块、楔形坍塌问题。雨季滴水、渗流、局部涌水等问题。K360+

19、387K360+425.038正台阶法、全断面法主要由微风化砂岩组成,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坚硬,应预防掉块、楔形坍塌问题。雨季潮湿或滴水。K360+425.0K360+520.095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法洞身围岩主要由强-中风化砂岩组成,岩质较软-较硬,软硬相间,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地下水较发育,ZK360+500-ZK360+520存在局部偏压现象,应及时加强支护,预防坍塌冒顶问题。雨季滴水、渗流。K360+520.0K360+721.0201CD法洞口浅埋段,围岩主要由强-中风化砂岩组成,其岩质软、强度低,遇水易软化,中风化岩岩体破碎-极破碎,ZK360+520-ZK36

20、0+660存在局部偏压现象,应及时加强支护,预防坍塌冒顶问题。雨季滴水、渗流。右线隧道K359+875.0K359+916.041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法洞口浅埋段,围岩主要由强-中风化砂岩组成,其中强风化岩岩质软、强度低,遇水易软化,中风化岩岩体破碎,应及时加强支护,预防坍塌冒顶问题。雨季滴水、渗流。K359+916.0K360+027.0111正台阶法洞身围岩主要由中-微风化砂岩组成,岩质较坚硬,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地下水较丰富,应及时加强支护,预防坍塌冒顶问题。雨季滴水、渗流。K360+027.0K360+408.0381正台阶法洞身围岩主要由微风化砂岩组成,岩体较破碎,岩质较软-

21、较硬,软硬相间,应及时加强支护,预防掉块、楔形坍塌问题。雨季滴水、渗流、局部涌水等问题。K360+408.0K360+450.042正台阶法、全断面法主要由微风化砂岩组成,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坚硬,应预防掉块、楔形坍塌问题。雨季潮湿或滴水。K360+450.0K360+538.088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法洞身围岩主要由强-中风化砂岩组成,岩质较软-较硬,软硬相间,岩体较破碎,地下水较发育,K360+500-K360+538.4存在局部偏压现象,应及时加强支护,预防坍塌冒顶问题。雨季滴水、渗流。K360+538.0K360+723.0185CD法洞口浅埋段,围岩主要由强风化砂岩

22、组成,其岩质软、强度低,遇水易软化,中风化岩岩体破碎,K360+538.4-K360+670存在局部偏压现象,应及时加强支护,预防坍塌冒顶问题。雨季滴水、渗流。表2.1.2 隧道围岩分级统计表序号项目围岩级别级级级合计1左线各级长度(m)38564245847分级比例4.49%66.59%28.93%100%2右线分级长度(m)42580226848各级比例4.95%68.40%26.65%100%.隧道.端洞口段最小线间距约为 22.3m,洞身段最大线间距约为30m,.端洞口段最小线间距约为15.8m;.隧道地面最大高程约为238m;左线隧道位于直线上,右线隧道进口位于 R4300圆曲线上,

23、出口及洞身段位于直线上。左、右线隧道纵坡均为人字坡。2.1.2 .隧道洞口设计(1).端洞口根据隧道洞口地形情况,左、右线.端隧道洞门均采用削竹式,分离布设,左线隧道洞口进口里程为ZK359+874,明暗分界设在ZK359+892,明洞长18m;右线隧道洞口进口里程为K359+875,明暗分界设在K359+893,明洞长18m。左、右线隧道.端洞口地段主要为粉质粘土、强中风化砂岩组成,岩体破碎,强度低,应及时加强喷锚支护,预防坍塌冒顶问题。左、右线洞口段30m范围内均采用长管棚超前支护,保证安全进洞。洞门边、仰坡均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2).端洞口根据隧道洞口地形及线形情况,左、右线.端隧道洞

24、门均采用削竹式,分离布设,左线隧道洞口进口里程为ZK360+721,明暗分界设在ZK360+707,明洞长14m;右线隧道洞口进口里程为K360+723,明暗分界设在K360+709,明洞长14m。左、右线隧道.端洞口地段主要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岩体破碎,强度低,应及时加强喷锚支护,预防坍塌冒顶问题。左、右线洞口段40m范围内均采用长管棚超前支护,保证安全进洞。洞门边、仰坡均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2.2 工程地质条件2.2.1 地形地貌隧道穿过低缓丘陵地貌区,地形起伏大,地面标高87226m,最大相对高差约139m。山体植被茂密。.端地形等高线与线路呈小角度相交,最大坡角约 32。怀集出口端 K

25、360+500K360+670处存在偏压现象。2.2.2 工程地质2.2.2.1地质构造及物探异常据工程地质调绘及钻探成果,根据钻孔BCSZK-CY2钻孔揭露一隐伏小型断层,埋深33.2m,厚度2.4m,呈线性分布;但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小。通过对折射波法资料的分析,结合地质调查情况,隧道左线测区内发现两处波速异常带,分别为里程 ZK360+388ZK360+473处及里程ZK360+663ZK360+703处。波速异常带纵波波速范围为2300m/s3120m/s。隧道右线测区内发现两处波速异常带,分别为里程YK360+390YK360+462处及里程YK360+662 YK360+717处。波速

26、异常带纵波波速范围为2840m/s3910m/s。推断为两个波速异常带D1和D2,上述里程区间异常可能为全、强风化岩发育较深和岩体较破碎引起的。2.2.2.2 节理裂隙隧道进出口第四系覆盖层及全强风化层较厚,植被较发育,隧道进口及洞身浅埋一带测得部分结构面产状。 2.2.2.3地层岩性根据钻孔揭露的岩土层,隧道范围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泥盆系杨溪组砂岩及其风化层。现根据钻孔资料,将地层岩性分述如下:1、粉质粘土(Q4):褐黄色,稍湿,可塑,土质不均匀,含多量中粗砂,粘性差。大部分布,厚度0.504.40m。 2、粉质粘土(Q):土黄色夹少量灰黄色,稍湿,硬塑。零星分布,

27、厚度为 1.80m。3、全风化砂岩(D2y):灰黄夹浅灰色,岩芯呈坚硬土状,母岩结构可辨,泡水易软化,手易捏散。零星分布,厚度1.4012.90m。4、强风化砂岩(D2y):黄褐色,原岩结构清晰可见,裂隙极发育,沿裂面铁染,裂隙倾角有两组,一组 2530度,一组 6080度,岩石破碎不完整,岩芯多呈块状,短长柱状约占 2030%,坚硬4、强风化砂岩(D2y):黄褐色,原岩结构清晰可见,裂隙极发育,沿裂面铁染,裂隙倾角有两组,一组 2530度,一组 6080度,岩石破碎不完整,岩芯多呈块状,短长柱状约占 2030%,坚硬4、强风化砂岩(D2y):黄褐色,原岩结构清晰可见,裂隙极发育,沿裂面铁染,

28、裂隙倾角有两组,一组 2530度,一组 6080度,岩石破碎不完整,岩芯多呈块状,短长柱状约占 2030%,坚硬状。全场地分布,厚度1.1038.40m。5、强风化砂岩(D2y):黄褐色、紫色,原岩结构清晰可见,岩石风化成土状、块状,泡水易崩解,岩芯呈坚硬土状。零星分布,厚度3.3019.10m。6、中风化砂岩(D2y):灰色、紫色、少量灰绿色,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具中等变质,裂隙较发育,岩石较完整,岩芯呈短长柱状、块状,柱长467cm,一般715m节长不小于10cm的岩芯约占43%,锤击声哑,岩质坚硬。大部分布,厚度1.8043.50m。7、微风化砂岩(D2y):灰黑色,细粒结构

29、,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具中等变质,裂隙极发育,节理裂隙呈多组出现,倾角较陡,一般为 5070度,少量倾角较缓,1025度,岩石含碳较高,裂隙面污手,岩石新鲜但破碎,岩芯多呈块碎状,3035%呈短柱状,柱长439cm,节长不小于10cm的岩芯约占28%,锤击声较脆,岩质坚硬极坚硬。局部分布,厚度4.6076.30m。2.2.3 水文地质2.2.3.1水文地质调查隧道位于低缓丘陵区,地表水不发育,主要为大气降雨形成地表水沿山谷汇流,为季节性地表水。据水文地质调查,在隧道进口的沟谷中,地表溪流常年有水,在隧道出口端钻孔附近,发育一条小型溪流。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在隧道进口的沟谷中,地表溪流常年有水,

30、勘察期间的流量为5184m在隧道出口端钻孔附近,发育一条小型溪流,勘察期间流量约为 260 m/d。根据水文地质调查:2.2.3.2地下水类型及腐蚀性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分别赋存于坡残积层、基岩岩层中,水位埋深随季节变化,水量受基岩裂隙发育程度影响,局部可能富集。地下水以大气降雨及侧向径流补给为主,以蒸发、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总体而言,隧址区地下水量一般。隧址区的地表水对砼结构腐蚀作用等级为微腐蚀,水对砼结构中的钢筋腐蚀作用等级为微腐蚀,化学腐蚀环境作用等级为B级。2.2 工程特点、重点全隧级、级围岩占比大,占全隧道总长的95.05%;隧道.段为洞口浅埋段,.

31、段为洞口浅埋且存在局部偏压现象,是施工控制重点。2.3 针对针对隧道出口浅埋段冲沟的处理措施在隧道进洞后需对隧道.段冲沟进行回填至设计标高,并按照设计施做排水设施。待冲沟回填完成后才能通过隧道冲沟地段。1、.隧道.端洞口右侧存在一条冲沟,该冲沟汇水面积较小,与线路交角约为68,洞门设计中采用设置拦水坝的方式拦截雨水,引入路基边沟。2、.隧道.端洞口左侧存在一条冲沟,该冲沟汇水面积较大,与线路基本平行,长度约120m。设计采用回填冲沟,设置梯形沟引水的方式。第三章 总体施工安排3.1 施工组织指导思想和建设总体目标3.1.1施工组织指导思想满足招标文件总工期和阶段性工期要求,安排时考虑各种对工期

32、的不利因素,使工期有效可控。实际工期将根据业主审定的实施性施工组织安排随时调整。确保按业主要求完成本线施工任务。(1)以技术资料、工程量清单提供的工程数量和本线计划投入的资源(装备、劳动力、材料、资金等)为依据,以招标文件要求工期为前提,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分项工程施工进度。(2)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挖掘机械设备潜力,突出专业化生产。(3)以组织均衡法施工为基本方法,抓住有利季节,减少雨季影响,采取平行、流水、平衡的作业方法,积极谋划,超前运作。3.1.2建设总体目标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新理念;用和谐发

33、展、科学发展统领工程建设,以创建优质工程、安全工程为载体,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管理,打造百年不朽工程和示范工程。3.1.2.1质量目标(1)确保全部工程质量全面达到国家、建设部部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及设计文件的要求。(2)各类原材料合格率100%;砂浆、砼试件等强度合格率100%。(3)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检验率、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 (4)争创省优质工程。3.1.2.2 安全目标(1)杜绝职工及劳务人员因工亡人(病故除外)和重大伤亡事故,重伤率控制在0.4以下,负伤率不超过2。(2)杜绝交通亡人和机械设备大事故、重大事故。(3)

34、杜绝火工品、重要器材、设备被盗和爆炸事故。(4)杜绝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5)杜绝建设工程质量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3.1.2.3 环保、水保目标(1)环境监控达标,完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2)水体功能、耕地、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3)建筑与沿线环境、自然景观和谐相容,文物得到有效保护。(4)坚持做到“少破环、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5)努力建设一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工程。3.1.2.4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员工因工死亡率为0,员工因工重伤率小于0.4,负伤率不超过2,员工因工职业病发生率小于0.5。3.1.2.5文明施工目标创立省部级文明工地。3.2施工

35、进度计划(1).隧道施工总体施工安排施工时采取先行作业,多点、多工作面、多工序同时施工,以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紧紧围绕施工关键线路组织施工,综合分析各种施工条件,实现工程整体协调推进,均衡生产,确保安全。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尤其是不良地质条件等对工程进度的影响,根据不同条件确定不同的进度指标。根据以上原则,.隧道总体施工进度计划见表3.2.1。表3.2.1 总体施工进度安排表序号阶段具体措施1施工准备阶段用7个月时间(2015年1月1日2015年7月31日),主要完成施工便道、供水、供电、生产生活用房、混凝土拌合站、本标段线路复测及控制测量、复核技术资料、进场材料的试验、办理征地拆迁以及

36、解决通讯、组织机械设备、人员、材料进场等。2主体工程施工阶段用25个月时间(2015年8月1日2017年2月20日)主要完成隧道开挖、衬砌、水沟等主体及附属工程。(2).隧道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隧道左右线从进口方向同时掘进,隧道施工时间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2月20日。隧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见表3.2.2,.左线隧道施工形象进度图见图3.2.1,.右线隧道施工形象进度图见图3.2.2。表3.2.2 .隧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工程名称分项工程长度(m)开工时间完工时间.隧道左线洞口开挖支护8472015.8.12015.9.10正洞开挖支护2015.9.112016.8.31仰拱、衬砌201

37、5.9.202016.9.31进口洞口及附属2015.10.12015.11.30水沟电缆槽2016.3.12016.12.31出口洞口附属2016.10.12016.11.15.隧道右线洞口开挖支护8482015.9.12015.10.20正洞开挖支护2015.10.212016.11.15仰拱、衬砌2015.11.12016.12.15进口洞口附属2015.11.202015.12.30水沟电缆槽2016.3.12017.2.20出口洞口附属2016.12.202016.1.31图3.2.1 .左线隧道施工形象进度图图3.2.2 .右线隧道施工形象进度图3.3材料计划本隧道所需主要材料根据

38、施工安排和进度计划采取提前上报建设单位,分批次及时催要进场。除甲供物资外,本工程所用的材料须遵循相关物资采购规定,选择国内质量信誉良好的大型企业的名牌产品,由发包人组织承包人招标选定供应商,承包人与中标的供应商签订合同。主要材料有水泥、钢材、砂、碎石等。所用材料提前编制年度、季度计划,按计划组织进料。3.4设备计划本隧道工程按机械化作业、工厂化生产的原则组织施工。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选择以能够适应本工程实际施工需求的专项设备,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能力和质量要求。(1)设备配置与工程规模相适应施工设备的配置充分体现目前铁路施工高效率、低污染的要求;实现保护环境和改善作业条件的目标,并且满足工期要

39、求。(2)设备配置与施工方案相适应以施工方案为前提成套配置机械设备,形成路基、桥梁、隧道、轨道多条机械化作业线,满足本项目施工的需要。(3)设备配置与施工管理相适应机械设备配置能充分体现本投标人的管理水平,确保施工机械匹配和效率的充分发挥。根据现场施工具体情况,调配机械设备进场,确保按总体进度计划的实现。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见表3.4.1。表3.4.1 .隧道主要机械配置及进场计划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台数1装载机ZL50C台42挖掘机PC200台23空压机YC6108ZG套14凿岩钻机ZGYX420S台15凿岩机Y28台206型钢冷弯机WGJ-250台17钢筋弯曲机GW40台18搅拌机JS75

40、0套19输送泵D60台210自卸车台811湿式混凝土喷射机PZ-5台412注浆泵BW-250/50台213注浆搅拌机LJ-300台214液压衬砌台车10m台215通风设备岩鼎FBD台23.4劳动力计划为确保工程能优质、安全、高效地顺利完成,结合本工程的工程特点,本着满足施工需要,均衡生产,动态管理,组织专业化施工的原则,安排劳动力。选派具有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工程所用的劳动力主要为参加过隧道施工的、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职工。按专业化施工要求,配备劳动力资源。各施工队上场的技术工人保证专业全,技术好,确保劳力充足稳定。表3.4.1 .隧道劳动力计划名称人数担负施工主要任务备注管

41、理人员工区副经理1施工现场总体负责、协调质检工程师1现场质量负责技术员4负责现场技术交底、指导专职安全员2负责安全教育、监督管理作业队人员掘进工班30开挖,钻眼、装药、爆破等其中特种作业10人支护工班32超前支护、锚杆、钢筋网、钢架安设,喷射混凝土作业等衬砌钢筋工班30衬砌钢筋绑扎防水板工班20防水板焊接、吊挂混凝土工班30衬砌台车就位、混凝土灌注、拆模;仰拱、填充、底板混凝土施工;水沟电缆槽的施工等运输队16出碴、运输、调度、维修、保养等第四章 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工艺4.1施工方案4.1.1总体施工方案按新奥法原理和设计要求组织施工,采用光面爆破,锚网喷联合支护,加强围岩量测,实现信息化施

42、工。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时施作二次衬砌。软弱围岩地段坚持“先预报、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分部开挖,快速封闭。科学选择施工方法、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严格按有关设计要求施作初期支护及衬砌,做到开挖光爆成型、支护锚喷及时和二次衬砌内实外美。出碴采取无轨运输方案。 根据本隧道的长度、地质条件、施工场地和工期要求等情况,本隧道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机械化配套,针对不同的工序施工按专业化组织流水作业,以性能好、效率高、机况良好的大型设备装配本段工程的主要作业机械,实现各机械化作业的有机配合,用机械化程度来提高实现本4.1.2安全进洞施工方案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沟、洞口土方

43、及边仰坡防护施工。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段防护一段。开挖至明暗分界线后,先施做混凝土套拱,再施做暗洞超前大管棚,洞口段设计为108管棚超前支护,管棚超前支护与钢架组合成预支护体系,浇注套拱混凝土固结,形成洞室轮廓,在套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套拱保护下采用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方法开挖进洞。具体工艺见4.2节主要专业施工工艺及方法。4.1.3安全出洞施工方案出洞遵循“早进晚出”为原则,出洞前先对.隧道.端洞口段地形、地质进行现场调查。出洞洞口处按照设计完成洞口截水沟,然后开挖洞口边仰坡至至明暗分界线后沿明暗洞交界里程开挖拱部边仰坡,并按设计施做临时防护,在不开挖山坡脚土体的情况下,采用洞口范围两侧拉槽或挖井的形式开挖套拱边墙部位,开挖过程中,尽量保留两边墙间的山体(核心土)不受破坏,以维持洞口山体稳定和下步出洞时利于形成开挖工作平台。待套拱施做完成后回填套拱直墙部分,在套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施做暗洞超前大管棚,洞口段设计为108管棚超前支护。 管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