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宏观环境分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94556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年宏观环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XX年宏观环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XXX年宏观环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XXX年宏观环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XXX年宏观环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年宏观环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年宏观环境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2011年宏观环境分析 市场与媒体研究中心-分析组涂静在欧美经济不明朗,世界经济低迷之际,中国今年上半年11.1%的增长异常耀眼。但数字背后,第一、二季度增速回落让我们知道媒体上众说纷纭的“二次探底”并非空穴来风。另外,结构调整和刺激政策逐渐退出,无疑将加大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程度的判断。而通货膨胀,地方融资平台问题、银行房贷风险等问题,让本就复杂的宏观经济走势,变得更加难以判断。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二次探底几率较小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5月起连续三个月下滑。7月该指数已降为51.2%,临近50%的分界点。经济扩张已成回落态势。在投资方面,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8047

2、亿元,增长25.5%,比上年同期回落8.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近些年来投资对GDP的产出比降低,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减弱。而政府投资掀起的重复建设和高耗能产业死灰复燃更让政府坚定了下调投资的决心。消费方面,前期消费政策已现疲势,上半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下降。因为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收入分配不公等消费限制因素未改善,消费潜力的释放只能依靠政府刺激政策。未来,消费将是政策重头戏。出口回调并出现正增长,但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半年出口仍将面临变数。同时,在人民币升值和危机后世界贸易调整、平衡的外部环境下,在国内结构调整的推动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难回到危机以前的水平。随着世

3、界经济的好转,明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趋于稳定。经济增速放缓已是必然。经济增速放缓有政府主动调低投资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以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均出现了问题。因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改变以往过于依赖外力拉动的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建立起内生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大势所趋!高增长不会与结构调整同行。但因国情,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是经济变革必须的要素。所以政府会将稳定摆在第一位,不会让经济大起大落。从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7月对下半年经济“维稳”基调中,能感受到政府对当前经济增长极度敏感。当时虽然经济出现回落迹象,但上半年GDP增长11.1%的事实却可以稳定人心。政府大谈“稳定”,除了传递出政府下

4、半年政策趋于谨慎外,还会让人对政府可能错失结构调整良机产生担心。另外,虽然政府对投资的态度发生改变,但投资在国内经济中仍将担当重要角色,只是在经济中的比重将逐渐下调。同样,虽然消费对GDP的贡献下降,但短期内不存在急速下调的可能。下半年出口会因欧债危机滞后影响出现变数,但未来不会对GDP增长造成阻力。因而,虽然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不会出现二次探底!三大原因促通胀 通胀伴随经济增长目前国内的通胀形成有三大主因,投机资本、自然灾害、原料和工资上涨。其中最具危险性的是资本炒作。资本逐利的特质,使其不放过任何可以获利的时机。尤其是在各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后,世界上大量闲置资金的存在助长了

5、投机风。在推高楼市、股市等资产价格泡沫后,投机资金又将矛头对准了农产品。今年世界各地频发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们对农产品上涨的预期,游资乘机扇风点火,使得农产品价格上涨,大量闲置资金跟进助推通胀。但从真实的供求看,粮食储备充足,供应并未减少。以8月国际上价格疯长的小麦为例,世界小麦储备充足,并不存在供应不足的问题。国内情况与此相似,农产品价格如过山车,但价格变动却不一定是供求影响所致。政府对主要农产品和猪肉的储备充足,即使今年减产,仍不会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一波涨价行情结束后,投机资本荷包鼓鼓,而弱势的农民却成为了最后的埋单者。游资和市场上大量闲置资金如果疏导和打压不到位,任由其发展下去,将套空我

6、们多年积攒的经济成果,使我们的经济遭受严重的打击;同时物价起落过大,将会引起人们的恐慌,破坏当前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在当前通货膨胀率高于一年存款利息的情况下,资产保值的需求迫切。加息的理由与保经济增长,促结构调整的大局比较仍显不足。因为加息将增加企业资金成本,不利于国内经济增长。而国内资金投资渠道有限,控制资本炒作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因而,政府必将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来解决投机资本的问题。这场战役,政府不得不胜!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上涨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并在未来几年伴随中国经济增长。它可以倒逼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因而长远看生产成本上涨对中国经济有促进作用。信贷隐患延及未来 银行受累缘起自身为应

7、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推出了一揽子刺激计划,银行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今中国经济恢复两位数的增长,银行自然功不可没。但这个功臣却骄傲不起来。2009年的天量信贷,银行信贷利润不增反降;政策转向,提倡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少信贷项目回款成了问题;高企的房价在政府严厉的调控下出现大幅降价的可能性又将银行的房贷业务推向危险的边缘。以信贷为核心利润来源的银行,面临严重的信贷风险。房价是否会下降,下降多少是银行可以承受的?第一轮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房价下降30%,中国各银行税前利润将下降20%!即使面对这样的结果,银监会仍一百个不放心,又开始进行房价下跌50%以上的压力测试。实际上

8、,第一轮压力测试结果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房价下降50%,中国各银行将遭受沉重的打击!房贷业务已让政府有关部门忧心。但与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相比,后者的风险和危害性更大。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始于2008年保增长。原本是中央政府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一种支持政策,但因为缺乏监管,成为中国金融系统最大的风险隐患。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中存在严重偿还风险的贷款占比23%。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约占中国银行体系贷款总额的18%-20%,并且通常具有较高的杠杆。业务占比以及较高的杠杆说明该信贷对银行信贷造成危害将被放大。地方融资平台的问题因金融危机而起,但不一定止于危机。由此产生的信贷风险和信贷呆坏账问题可能要延续到未来

9、。房贷和地方融资平台其中一个出现危机,将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而当下房贷和地方融资平台都面临着同样严重的问题。房贷业务尚受到银监会监管。而地方融资平台的管理才开始起步,同时存在不易监管的问题。如果地方融资平台现有的问题不尽快处理,并将其纳入到有效的监管中,中国经济转型不可能实现,中国经济稳定都将成为问题!以上问题,缘于银行,也终于银行,银行是受自己所累。缺乏市场化的判断能力,过于依赖单一业务模式是出现这两个系统性风险的根本原因!高房价绑架经济抑制消费 但下跌幅度受环境影响在政府严厉的政策下,房价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但新政百天,房价依然高企,政府、开发商、自住购房者、投资者四者的耐性比赛由此开

10、始。从已出台的政策看,目前政策力度基本到位,多数炒房资金已退出楼市。政府短期内将以巩固为主。自住需求因房价过高以及房价下跌预期而采取观望态度。虽然市场上资金充足,但开发商因筹资渠道正在减少,筹资成本上升。短期内开发商将硬撑,但长期看,房价下跌是必然。另外,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楼市存在高风险,这将力促房价走低。房价走低已是必然。但国内宏观环境同时酝酿另一股托市的力量,让房价的下跌幅度受到限制。一是国内的通货膨胀。未来可控的通货膨胀将伴随我国经济,物价上涨必将影响房价下跌的程度。二是供求。在一线城市这个问题尤其突出。三是目前市场上过剩的资金。一旦房市价格下降,资金必将全力杀进,再次托起房价。这三个因

11、素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房价下跌的幅度。因此,未来房价跌幅可能不会高于30%。即使20%-30%的降幅,部分自住需求也会入市,由此带动一系列的消费和再投资将为国内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会对银行信贷业务产生冲击。复杂环境仍将延续,未来经济以“稳”为主投资在经济所占比例将稳定下调,明年出口形式将好转。在政策影响下,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将更明显。去年推出的十大振兴产业规划,以及政府力推的战略新兴产业、密集出台的区域规划、鼓励民间投资、县域经济等国内经济新热点,将会拉动经济稳定增长。 中国经济要保持增长,必须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结构调整将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在改革旧有模式,而新的动力因素尚未形成

12、之时,宏观经济还同时面临多个牵连全局的棘手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逐步化解。未来几年仍将对政府的决策和宏观经济造成影响。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经济变革需要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而当前复杂经济问题也给经济的稳定性带来困扰。这些因素将使政府政策趋于谨慎。 因而,中国经济不会二次探底,短期也不会出现高速增长。未来2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8%左右徘徊。受益行业消费领域 日常消费品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同时在政府力促消费的政策扶持下,城市消费升级、农村消费向城市看齐的步伐将加快!如食品、食用油、家电等基本消费品行业仍有大的成长空间;基于消费升级的教育培训、娱乐、文化、旅游、通讯、交通、医疗保健等行业和零售行业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物流行业都将受益。产业规划涉及的行业政府力推的战略新兴产业。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医药、新材料、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中的大大产业。如汽车、造船、装备制造、电子、轻工、物流等行业。结构调整重点培养的行业如现代农业以及服务于生产、生活的金融业、保险业、流通领域等服务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