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薪酬设计技术》.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95268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212 大小:15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薪酬设计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2页
《现代企业薪酬设计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2页
《现代企业薪酬设计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2页
《现代企业薪酬设计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2页
《现代企业薪酬设计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薪酬设计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薪酬设计技术》.docx(2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企业薪酬设计技术王学力编著一九九九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 现代薪酬设计概论第一节薪酬内涵与外延的确定一、 薪酬与工资的区别与联系二、 薪酬与福利的区别与联系三、 薪酬作用四、 薪酬结构第二节确定薪酬水平需考虑的因素一、 劳动力市场条件二、 政府法律、法规三、 企业董事会和经营层领导的态度四、 职工心理承受力和工会的态度第三节 影响个人工资水平提高因素一、 企业方面二、 个人方面第二章 现代企业薪酬制度与案例第一节 自然人工资体系一、 自然人工资体系特征二、 案例第二节 岗位工资体系一、 岗位工资的定义二、 岗位工资的起源三、 建立岗位工资制度的目的四、 岗位工资的具体做法五、 岗位工资案例介绍

2、第三节 绩效工资体系一、 绩效工资的定义二、 计件工资制三、 佣金制第三章 中国的工资法律制度第一节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一、 宪法二、 基本劳动法律三、 劳动行政法规、规章四、 地方性劳动法规、规章五、 自治劳动条例和单行劳动条例六、 特别行政区劳动法规七、 批准生效的国际劳工条约八、 有关的法律解释九、 集体合同和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第二节 我国的工资管理政策一、 非国有企业的工资政策二、 国有企业工资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政策规定第三节 企业薪酬政策制定中的法律规范一、 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二、 企业工资支付与最低工资标准第四节 工资支付与经济补偿、赔偿规定一、 工资支付二、 经济补偿规定第四章 现

3、代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程序第一节 薪酬方案设计的原则一、 公平性三、 安定性四、 刺激性五、 情理性第二节 职位评价一、 简单排序法二、 职级分类法三、 元素比较法四、 评分法第三节 企业内部各类人员间工资关系的对接方法一、 管理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工资一般对应关系二、 生产工人与技术、管理人员的工资对应关系三、 结合部人员比较法第四节 薪酬调查一、 薪酬调查的目的二、 薪酬调查的主要内容三、 薪酬调查的渠道四、 薪酬调查的范围第五节设计一个合理的工资收入曲线一、 年龄收入曲线二、 能力工资曲线三、 岗位(职务)工资曲线四、 生活费用曲线第六节设计工资方案一、 选择基本工资制度二、 工资方案的主要内

4、容第五章 特殊条件下工资的支付第一节 加班加点工资一、 加班加点的定义二、 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基数三、 加班加点工资的支付标准四、 实行计件劳动者加班工资的确定五、 正常工作时间跨越法定带薪休假节日等情况下工资支付问题六、 法定休息日、法定带薪节日加班工资确定第二节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一、 国家对各种假期的工资支付有关规定二、 企业对各种假期规定的案例第六章 薪酬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第一节工资管理目标一、 劳动人事管理的三个阶段二、 劳动人事管理目标三、 工资管理的目标第三节 员工的工资定级与增资一、 员工工资定级二、 员工工资升级或调资第三节采用灵活的工资的支付形式一、 谈判工资二、 改进工资

5、计发形式第七章 小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第一节 小企业的特点一、 小企业的定义二、 小企业的生产特点第二节 小企业薪酬设计的原则一、 高工资、低福利的原则二、 简明、实用原则三、 强激励原则第三节 建立绩效工资制度一、 建立绩效工资制度二、 企业案例第四节 小企业薪酬确定的程序一、 进行薪水调查二、 利用岗位评价建立正式的薪水结构三、 建立薪酬的动态管理体系第五节 建立联股、联利、联心机制第八章 经营者年薪理论与操作第一节 年薪制的提出一、 年薪制定义二、 年薪制是制度创新三、 经营才能也是生产要素第二节 国外企业年薪结构一、 概况二、 美、德、日企业年薪结构第三节 年薪制操作技术一、 实施对象二、

6、 经营者年薪收入的确定要素和特点三、 经营者年薪收入的计算四、 企业经营者年薪收入的支付和列支渠道五、 关于风险抵押金问题第四节 经营者股票期权设计技术一、 什么是期权二、 上海市期权激励的方案设计三、 企业案例: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具体操作办法四、 实施难点五、 国外期权介绍附录一:日本昭和电工(株)大分石化企业联合体工资规程附件二:D.Z有限公司报酬制度附录三:M酒店公司调整员工岗位工资方案(一九九三年)附录四:某汽车集团公司年薪制方案第一章 现代薪酬设计概述 每当有人知道我是从事薪酬研究,并且工作单位就叫工资研究所时,他们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显示出满脸疑惑不解的样子,似乎在说:工资还需

7、要研究?在普通人的眼中,工人干活,老板付工资,天经地义,没有研究与商量的余地。也难怪有许多人会有这种看法,因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包括目前我国的许多地区和企业,事实也确实这样。这些企业老板既是投资者,又是人事科长,即负责生产经营,又负责到劳动力市场招聘职工。在劳动力市场中,与求职者讲好一天支付多少钱,愿意干的来,不愿意干的走,工资就这么容易的确定下来了。但这大多是在企业规模比较小和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出现的,随着企业人数的增加和员工素质的提高,工资分配即薪酬设计作为一个专门的技术产生了,并成为一些学者毕生从事的事业。第一节 薪酬内涵与外延的确定一、 薪酬与工资的区别与联系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工资

8、这一概念更为熟悉,用得也最为广泛,而薪酬则是泊来品,从国外引入后,多在外资企业中采用,且影响逐渐扩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因此,在研究薪酬之前,必须将薪酬与工资的关系分析透。要想严格区分工资与薪酬之间的内涵与外延间的差异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有些学者为了避免发生歧义,将薪酬与工资合二为一,用“薪资”代替薪酬与工资,从而巧妙地避开了正面回答工资与薪酬两者区别的困难。记得一次内部讨论会上,我的同事也曾为薪酬与工资的概念争论不休,各持己见,一方认为薪酬是工资的子集,另一方认为工资是薪酬的子集。应该说,无论从内容还是对象上说,薪酬与工资有许多相同点,在许多地方两者可以混用。但从习惯用法上看,两者在

9、使用的场合和使用的对象上又有一定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认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这是对工资的抽象化的分析。而一般的经济学教科书中,薪酬一般是泛指职工实际拿到的或雇主支付劳动报酬。它是人们对工资的一种形象化称谓。另外,从字面含义上看,薪酬是名词化的动词,含有用薪水酬劳、酬谢之意,这样就较容易的与激励机制联系起来,可以给企业人事经理以发挥的余地,而工资是名词,往往与生活费相联系,似乎是必然的分配结果,是企业应该付给的,人事经理没有发挥的余地。此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用工资概念涵盖了企业、机关、学校、社会团体等各种单位的各种层次的劳动者,宏观、微观都适用,用的有点滥,所以,一些

10、企业为了以示区别,愿意采用薪酬叫法,用以特指职工的报酬,只在微观层面上使用。二、 薪酬与福利的区别与联系薪酬一般是与个人或班组的劳动者群体的劳动量相联系的劳动报酬,不论是以现金支付还是以非现金支付,它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而福利是不与劳动者的个别劳动量或群体劳动量相联系的。有些福利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具有普惠性,如免费午餐;有些可能只是部分人受益,或对享受福利的对象加以一定的附加条件,如规定需达到一定职务者才能配备专用公务车等。薪酬与福利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二者的界限有时也比较模糊,而且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如职工住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的企业一直是做为一种福利分配给大家的,它不与个人劳动量挂钩,只

11、要达到一定年限,大家排队,每个人就能获得一套住房。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随着住房的商品化、货币化,住房福利已逐步向工资转化,将其纳入工资中,取消福利分房,统一实行购房办法。三、 薪酬作用(一) 薪酬是企业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制造业人工成本的比重平均达到10%以上。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这一比重更高,所以企业的总体工资支付成为反映企业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从动态上看,员工对分配水平的满意程度及对分配公平性的认同比例还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因此,对于企业方来说,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是资本的投入,要求获得资本回报。如何设计和管理薪酬的整个分配和运作过程,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是总经

12、理和人事经理等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二) 工资是职工的主要生活来源从职工一方看,薪酬是其维持生活,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必要前提。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工资对于工人就如同土地对于农民一样。这句话非常形象地道出了工资对于员工维持生活、提高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工资对于工人就如同土地对于农民一样。这句话非常形象地道出了工资对于员工维持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有一个民意调查组织在研究以往二十年的数据后发现,在所有的工作分类中,员工们都将工资与收益视为最重要或次重要的指标(见表1-1)。因此,工资能极大的影响员工行为和工作绩效。企业薪酬制度成为一把双刃剑,如果设计得当,则会成为提高和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

13、、创造性的强大动力;相反,如果失策,则会导致士气低落,人心不稳,效率下降。表1-1最高的五种工作评价指标排名管理者专业人员事物性人员钟点工1工资与收益晋升工资与收益工资与收益2晋升工资与收益晋升稳定3权威挑战性管理尊重4成就新技能尊重管理5挑战性管理稳定晋升资料来源:(美)麦克尔比尔等著管理人力资源,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页。四、 薪酬结构(一) 薪酬结构的发展趋势从历史发展角度上看,薪酬结构有趋于复杂和趋于异化两种趋势。首先,随着工资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温饱问题已不是或将要不是大部分员工面临的首要问题,追求闲暇和提高生活的质量逐渐成为员工关注的焦点,因此,补充性工资福利(也称附加福利

14、和小额优惠)和非货币报酬的内容和所占比重开始逐渐提高。如在美国,1948年在报酬总额中,工作时间工资占86.7%,小额优惠占13.3%;到1984年,工作时间工资所占比例下降到72%,而小额优惠总额所占比例上升到28%。从小额优惠所包括的项目上看,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详见表1-2)表1-2美国工人得到的小额优惠待遇小额优惠待遇项目1977年小额优惠待遇(%)带薪休假80.8非工作中发生的疾病或伤害的医疗、外科或医院保险78.1有再就业权的产假74.5退休计划67.4由于与工作无关原因发生死亡的人寿保险64.1全额工资病假62.8改善技能的培训(或教育)计划49.0勤俭或储蓄计划39.8免费或折

15、价商品34.3牙医保险费29.4带薪产假29.4眼镜或眼睛保护费21.8分红19.8股票选择17.6工作津贴16.8免费或折价饭食16.3法定的援助和服务10.3日托设施2.2注:资料来源:罗纳德伊兰伯格等著现代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年版,第373页。 其次,随着人们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要层次也水涨船高。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们的需要归结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当人的生理需要满足后,就会产生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人们会更加重视工作的成就感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收入水平和员工素质会有

16、较大的提高,除了传统的外在报酬内容外,内在报酬也逐步为人们所重视。(二) 外在报酬与内在报酬外在报酬是指员工因受雇佣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收入,包括薪水、奖金、福利、津贴、股票期权及以各种间接货币形式支付的福利等。外在报酬的优点就是相对于内在报酬来说比较容易定性及进行定量分析,在不同个人、工种和组织之间进行比较也较好操作。但随着工作的弹性化和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定性衡量渐渐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对于那些从事重复性劳动的员工来说,如果对内在报酬产生不满,可以通过增加工资来解决。因此,在目前所有的比较现代化的手段中,钱无疑仍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内在报酬是指由于自己努力工作而受到晋升、表扬或受到重视等,从而

17、产生的工作的荣誉感、成就感、责任感。内在报酬特点是难以进行清晰的定义,不易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没有固定的标准,操作难度比较大,需要较高水平的管理艺术。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内在报酬的不满难以通过提薪获得圆满解决。例如,某保险公司规定,员工有特殊贡献者,免费到澳大利亚旅游18天,包括往返机票,在澳大利亚的餐费、住宿费、交通费、游览门票等。这就是通过以给予员工内在报酬的形式,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典型例子。还有些企业通过通报表扬、授予荣誉称号等形式激励对企业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员工。(三) 薪酬结构一般来说,企业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并不仅仅限于支付工资或薪水,现代企业支付给员工的报酬实际是一个“工资包”

18、,雇员打开“工资包”看到的可能是如下内容:1. 工资或薪水,这是劳动报酬的主体;2. 奖金、奖励工资(如第13个月工资)、分红、员工持股计划等;3. 各种津贴、补贴。津贴补贴主要是对职工在特殊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下付出的特殊消耗的补偿;4. 工资升级或晋职加薪;5. 由公司支付福利,如带薪休假、病假、健康或人寿保险等;6. 法律规定的各种福利,如企业为雇员缴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7. 员工优惠享受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8. 职业发展机会和专业培训;9. 额外福利,如社会卡、员工本人和家属使用公司的汽车,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由于各个企业规模不同,所属行业不同,所在地区和国家不同,其工资包的

19、内容和他们之间的比例可能是差别较大的,但应该说万变不离其宗。如果将收入结构用一个简图进行立体描述,一般是如下形式(见图1-1)。总报酬货币报酬直接工资间接收入非货币报酬法律规定的间接收入如带薪休假鼓铸提供的间接收入如利润分享基本工资奖金生活费调整图1-1职工结构图表第二节 确定薪酬水平需考虑的因素一、 劳动力市场条件 我曾经到过一个效益很好的企业,其人均工资水平也很高,大致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45倍,是当地人人向往的一个企业,按理说企业人员应该是相当稳定的。但令总经理非常苦恼的是,去年有几个企业技术骨干调走了,去了沿海开放城市,拿更高的工资去了。这是一个企业在设计薪酬水平时没有考虑劳动力市

20、场价格的典型例子。而且这也是我国许多企业存在的通病,在许多企业,其工资分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与劳动力市场价格没有接口,工资水平很高,却是采取平均主义发放形式,在大锅饭中,贡献小的把贡献大的人的那份饭给吃了。当一个博士的市场价格已达月薪500010000元时,我们的许多企业却还执行旧的定级工资,让博士拿着几百元的工资,以致于某报纸曾刊登一篇文章,讲述某地小两口都是博士毕业,所拿工资却不够养家糊口,不得不再读博士后。所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考虑劳动力市场价格。二、 政府法律、法规总体上说,我国企业与职工的法律意识比较淡泊,社会约定或道德约束有时会比法律的作用大,影响广。在社会上,权

21、大于法等一些案例经常见诸报端。法律意识淡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雇主或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员工的法律观念也很差。到基层做调研时,经常听到劳动部门同志反映,一些企业故意拖欠工资,乱收就业保证金或抵押金,其行为违反了劳动法,但职工却很少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但必须看到,改革开发以后,我国正在向法制国家迈进,我们的法律体系正逐步健全和完善,通过不断的宣传,企业职工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企业在制定薪酬政策,设计薪酬制度时,要在政府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 三、 企业董事会和经营层领导的态度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与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营层领导班子拍板决定的。

22、在公司制企业一般要经过董事会审定,在工厂制企业要经过厂级领导的审定和认可。因此,他们对于整个形势的判断和理解,高层领导对于薪酬问题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及对于保持和提高士气、吸引高质量的雇员、降低离职率、改善员工的生产率的种种愿望,和对于改革步伐的快慢的要求等,都会对企业薪酬的水平和薪酬制度的设计产生很大的影响。四、 职工心理承受力和工会的态度 设计薪酬制度的确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因为制度设计的对象是人,是活的动物,是有感情、有思维的高等级动物。因此,设计薪酬制度要考虑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工会将会持有的态度。必要的时候可以吸收职工和工会代表参加。此外,薪酬制度只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

23、一个分支,它还需要与其他系统 相联结。如人事制度改革、劳动合同制度、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如岗位分析、定编定员等等。第三节影响个人个人工资水平提高因素一、 企业方面从企业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 初始工资起点提高初始工资提高是指企业工资等级表中,工资等级最低那部分员工的工资水平提高,一般多是指新参加工作人员的转正定级工资水平提高。根据企业内部原有工资水平比例关系,如果初始工资水平提高,整个序列的工资水平必然要向上延伸,即各个等级的工资水平都要增加,形成一种连锁反应。如1999年下半年中国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大幅度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从表面上看,国家似乎没有给企业提高工资水平下指标,体现的是政府对

24、企业工资的一种间接干预,但对于企业而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际上等于促使企业提高所有人员的工资水平。因为如果最低工资水平提高了,其他人员工资水平不动,就会打乱原来工资等级表中的平衡关系,所以企业为了维护过去长期所形成的平衡关系,必须修订所有人员的工资水平。(二) 物价上涨工资水平的提高必须首先能够弥补由于城镇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提高所造成的名义工资的贬值,使职工实际工资水平不降低。这也是工会组织在进行工资集体谈判时的首要目标,也是人之常情。因此,物价上涨往往推动职工名义工资水平的提升。物价上涨幅度大,则工资提升幅度也大,物价上涨幅度小,则工资上涨幅度也较小。许多人对于中国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

25、中期的工资与物价的轮番上涨记忆犹新(详见图1-2),这一时期的物价大幅上涨曾引起物价与工资的轮番上升,是当时的社会热点与难点问题。图1-2全国工资增长率与消费价格指数增长关系图(1991-1996年)(三) 生活水平提高每个人都有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九十年代职工的生活水平与八十年代的生活水平肯定不一样了,职工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职工基本生活费用支出增加,即劳动力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费用增加,从而会间接推动企业工资水平的增长。(四) 企业效益提高不论企业效益提高与职工是否有直接的联系,如果企业效益提高了,一般的说,职工总能享受其中一部分。这就如同一个人意外得到

26、一笔可观的收入后,总是乐意拿出其中一点请同事或好友上饭馆吃一顿一样,企业效益好,一般也愿意拿那出一部分利润奖励员工。二、 个人方面从个人角度看,增加工资的因素主要有年龄、资历、职务和能力(一) 年龄与资历在许多企业,工资等级是与年龄和资历挂钩的,年龄与资历对于员工来说就是一笔财富。这主要取决于两种假定:一是人的工作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二是职工的生活费用支出或赡养人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二) 职务和能力职物的晋升表明所承担的责任加重,因此工资上升也是理所当然;反之,由于职工不能胜任岗位工作,被调整到其他岗位序列较低的岗位,则工资下调也在情理之中。个人能力提高,又确为企业所倚重,必会委以

27、与之能力相符合的岗位工作,从而获得较高等级的工资序列。第二章 现代企业薪酬制度与案例如果你是人事经理,老板交给你职工的工资分配权,你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将老板允诺的工资额度发给员工。你可以平均分配,让每个员工拿一样多的工资,你也可以让每个人拿不同的工资数额,但不管你如何分配,首先你必须弄明白你是根据什么分配,你这样做是否符合实际,是否会让大多数员工感到满意和公平。所以在做分配方案之前应首先了解现代企业有哪些薪酬制度。从目前看,企业薪酬制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自然人工资体系,它是根据劳动者的潜在劳动或劳动者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决定每个劳动者的工资标准,工资跟着员工走。第二种是岗位工资体系,它是根

28、据每一岗位重要程度确定工资,工资跟着岗位走。第三种是业绩工资体系,以劳动者最终完成的工作成果决定劳动者的工资,工资跟随业绩走。第四种是结构工资体系,它兼有前三种工资体系的特征,博采众家之长,是一种组合工资制度。第一节 自然人工资体系一、 自然人工资体系特征(一) 自然人工资体系的概念自然人工资体系是根据劳动者的潜在劳动,即劳动者自身能力高低支付工资的薪酬制度。年功序列工资制、技术等级工资制等工资制度属自然人工资体系。(二) 劳动者的潜在劳动内容劳动者的潜在劳动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职工的文化程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学士、硕士、博士。一般讲,文化程度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

29、则工作能力越强。2. 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包括国家认可的专业技术资格,专业证书,上岗证书,技术等级证书。如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工人技术等级分为初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术人员包括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3. 劳动者的工作经历。一般包括从事过什么工作,在某一岗位上工作的年限等。一般说在某一岗位工作时间越长,则在这一岗位的工作经验越丰富。潜在劳动只是在理论上说明劳动者具有某种劳动能力,实际的劳动效率和劳动成果如何,还需要其他外部配套条件,劳动者的实际劳动能力是否与劳动者的潜在劳动相一致,还需要劳动者劳动实践的检验。二、 案例(一) 年功序列工资制1. 年功序

30、列工资制的产生自然人工资体系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年功序列工资制。它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于五十年代初全面形成,是一种年龄愈大,企业工龄越长,进而工资也越高的工资制度。1946年日本电业工会提出了年功系列型工资方案,其主要特点是:一是重视资历,以职工的年龄、本企业工龄和学历等(统称为属人因素)作为决定基本工资的主要因素。二是生活保障的色彩浓厚,从工资构成的比重看,保障职工本人及家属生活需要的部分占65%,鼓励职工发挥积极性的能力工资占25%,其中的5%还和工龄有联系,另外有10%的地区补贴。此方案为资方接受,以后其他企业纷纷仿效,称之为电产型工资体系。在1995年以前,它是日本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31、的工资模式。实行年功序列工资制的依据是,根据以往的工资管理经验发现,员工的年资越长,熟练程度越高,贡献也愈大。所以这种工资制度不是依据工人劳动的工种或工作种类,而是依据工人所具备的广泛的完成任务的能力。工资标准不是按行业或产业决定,而是按企业决定;基本工资按年龄、企业工龄和学历等因素决定;总的看,年功序列工资制中,工资与职工劳动的质量和数量是一种间接关系。在具体执行中,一般情况是起点工资规定较低,工资差别拉得较大,员工随着企业工龄的增长,每年能够定期增加工资。应该说,日本的年功序列工资与终身雇佣制密切相关,它是依据从业人员在本企业就业的工龄、年龄、经历和学历确定工资和职务的制度,它以终生雇佣制

32、为基础,企业几乎是劳动者终生的劳动场所,使企业与职工结成命运共同体,从而形成劳资双方相互约束的稳定的雇佣关系。2. 存在条件一是企业方和职工方面都必须感受到在同一企业内继续保持雇佣关系带来的明显益处。二是与企业活动的变化及随之出现的劳动力需求的变化相适应,工人方面须能顺利地适应于工种变换和工作岗位的调换。三是工人能力应随工龄而提高。3. 具体操作一般把基本工资分为20级,每级又分5档。学校毕业被企业录用后,依据定期提薪制度,工人的工资通常每年按一定数额或一定比率有所增加。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工资明显地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一般说来,这种毕业生的初次薪金在企业之间和工人之间并不存在多大差别。但

33、是,根据每年一次的定期提薪而增加的工资数额,要受到每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每个工人能力提高程度的影响。因此,提薪数额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其结果,工作一定年限后,相同年龄的职工在不同的企业的工资的差距可能较大。4. 工资的构成日本企业工资结构一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三部分。(1) 基本工资一般占全部收入的大约70%左右,它是计算奖金和退职金的基础,是工资的基本项目部分。基本薪金的特点决定整个工资的特点。基本工资通常由下面所列工作项目中的一项或多项构成。由工人的年龄、连续工龄、学历等个人属性因素决定的工资年龄薪金:以年龄为标准决定的工资;工龄薪金:以连续工龄为标准决定的工资;学历薪金:以学历为标准决

34、定的工资。 根据职务或执行职务能力等职务因素决定的工资职务薪金:根据工人从事的职务的价值决定的工资;职能薪金:依据履行职务的能力决定的工资。(2) 奖金。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企业都发放奖金,但大企业奖金多,中小企业奖金少。一般约占年工资的25%左右。日本企业奖金分两部分,一为固定部分,不需评定,每个职工按他的月工资的一定倍数发给,这部分实际上已成为附加工资,企业即使亏损经营一般也不能取消;其次为刺激部分,按工作成绩评定。夏季奖金大约相当于1.6个月的正式工资,冬季奖金大约相当于1.9个月的正式工资。(3) 津贴是补充基本薪金未能补偿的部分。按其性质归类,大体上可归为以下几类: 与工作任务有关的

35、津贴,称为工作薪金性津贴。包括职位津贴、技能津贴、全勤津贴、成绩津贴、勤务津贴等,主要是为了弥补职务工资的不足或使短期内的工作成绩反映在工资上而支付的津贴; 保障职工生活的津贴。包括家属津贴、住宅津贴、交通津贴等; 其他津贴。主要是特殊劳动条件下的津贴及其他补助,如年度有薪休假津贴等法定津贴,以及旨在纠正因变换工资体系而出现的临时性不平衡的调整津贴。这些津贴中,企业使用较多的津贴是交通津贴、职务津贴、家属津贴、全勤津贴等项。表21 日本民间企业基本工资的典型模式5. 简单评述年功序列工资制是配合终身雇佣制而实行的,它能最大限度地稳定企业职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职工的凝聚力,鼓励职工安心本

36、职工作,钻研业务技术,以达到尽可能高的熟练程度。是否实行年功序列工资制或以年功为特征的工资制度,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针对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在宏观层次上,目前我国劳动力使用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以流动为手段的合理配置机制,而不是流动过度,因而,以稳定劳动力为目标的年功序列工作制不可能成为当前的战略选择。在微观层次上,又确实存在着某些企业、工种、岗位需要稳定劳动力的内在要求,因此,可以设想根据企业实际,在基本工资制度中加入体现年功因素的成分,因为,不可否认,职工的经验与其技术素质、劳动质量毕竟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但是,年功序列工资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一是年功序列工资不太讲究能力,而重资历,不利于人才潜能

37、特别是青年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二是年功工资对职工劳动的量化评价不够,工资决定的基础过于模糊,企业员工不可能通过工资体系的奖励重点来感知企业对自己所期待的工作行为。所以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日本各大企业开始引入欧美等国的岗位工资制和绩效工资制,重视提高职务和绩效工资在工资总额中的比重。一部分企业甚至在管理人员中废除了以年功序列型为主的工资制度,而采用职务能力工资制,员工的工资也完全根据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完成工作的情况确定。(二) 能力工资1. 能力工资的含义能力工资体系属自然人工资体系中的一种。它是以劳动者自身条件(技术、业务水平、工作经验、体质、智力、文化程度等)为主来反映劳动质量差别的一种薪资等级制

38、度的形式。通过对职工综合能力的评价确定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它只是按职工本身具有的能力付酬,而不管这种能力是否得到了发挥,是否为企业创造了效益。它认为那是人事管理与调配所管的事情。如几年前我曾到过东方汽轮机厂,这是一个生产发电设备的国家大型企业,其所生产的设备技术含量很高,所以对职工本身的素质要求也很高,要求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为了鼓励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在其工资制度中明文规定:“凡经考试,取得高一个技术等级资格,即在原岗位系数基础上提高0.1,以此类推。”这样,假设初级工拿到了高级工的技术等级,但还在初级工的岗位,那么职工的工资照样能增加,而这在岗位工资中一般是不存在的,

39、岗位工资是对岗不对人的一种工资制度,是六亲不认的。虽然从表面上看,职工所从事的岗位工作没有发生变化,企业支付的工资总量增加了,企业似乎是吃亏了,但从长远看,企业却是用较小的资本投入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本总量,使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提高,产品质量也会随着职工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这笔财富又是无穷的。当然,实行能力工资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严把能力认定关,职工的能力提高应是实实在在的,而不要掺杂水份,如果掺杂了水份,那么就会葬送掉能力工资制度。我前些日子到一个企业,主管人事经理向我谈起他们企业工资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能力资格证明书中水份太多。这个企业有一个司机,技术职称是高级技师,其证书还是上

40、级主管部门颁发的,企业不得不承认。高级技师是一个很难达到的技术等级,他需要职工既要有较深的理论造诣,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全国,高级技师的数量也是屈指可数的。但此职工的实际技术水平却是连初级技师的水平都不够,只是靠走后门弄了一个高级技师的技术等级证书。这个企业由于实行的是能力工资,工资对人不对岗,这个职工拿的是高级技师等级的工资,直接结果造成其他岗位职工的怨声载道,认为分配制度不公平,企业对这一职工多支付工资从成本角度讲并不会给企业造成太大负担,但其所起的负效应应很大。它会严重影响周边职工积极性发挥,这一点,是我们的许多企业应该吸取的。2. 能力工资案例:技术等级工资制技术等级工资制是能力工

41、资制度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按照工人所达到的技术等级标准确定工资等级,并按照确定的等级工资标准计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制度。它适用于技术复杂程度较高,工人劳动差别较大、分工较粗及工作物不固定的工种。一般由工资标准、工资等级表和技术等级标准三个基本因素组成。如1985年原劳动人事部拟定了国营大中型企业工人工资标准表作为各地区、各部门在企业工资改革中审批国营大中型企业工资标准的参考。国营大中型企业工人工资标准,按原国家机关十一类工资区划分,每类工资区按三类产业或工种交叉使用五种工资标准。以北京所在的六类工资区为例,一般使用第二种至第六种标准。其中,一类产业(工种)包括钢铁冶炼、煤矿井下等,使用第4、5、6

42、三种工资标准;二类产业(工种)包括机械、建筑、纺织等使用第3、4、5三种工资标准;三类产业(工种)包括农业、商业等,使用第2、3、4三种工资标准。每个公司等级对应一种技术等级,这是典型的技术等级工资制(详见表2-2)。第二节岗位工资体系一、 岗位工资的定义岗位工资是指以岗位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评价要素确定的岗位系数为支付工资报酬的根据,工资多少以岗位为转移,岗位成为发放工资的唯一或主要标准的一种工资支付制度。它主要的特点是对岗不对人。岗位工资制有多种形式,主要有岗位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但不论哪种工资制,只要称为岗位工资制,岗位工资的比重一般都应该占到整个工资收入的

43、60%以上。实行岗位工资,要在岗位测评的基础上,引进市场机制参照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价格情况加以合理确定。二、 岗位工资的起源工资是劳动的报酬。若要确定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多少,首先要计量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因此,劳动的量化是工资方案设计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按劳分配没有能够真正贯彻执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找到能够比较准确衡量劳动量的标准。不同的劳动者,在相同劳动时间内的劳动,不仅有数量的差距,还有质的不同。若要实现按劳分配,就必须把各种各样不同质的劳动转化为可以相互比较和衡量的劳动,首先要统一“度量衡”。这就需要把不同质的劳动按照不同的系数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标准劳动。对不同质的劳动的

44、量化,就要找出各种具体劳动的共性。从劳动力的劳动耗费上看,具体劳动的差别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劳动复杂程度;二是劳动强度;三是劳动责任;四是劳动环境。工业革命有三大特征:即机械设备的发展;人与机械的联系;工厂的建立,劳动专业化大大提高。随着生产设计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分工越来越趋于复杂化,劳动岗位成为生产过程的基本单元,不同劳动岗位的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差别很大。因此,对劳动的评价可以用岗位评价代替。劳动四要素可以通过岗位劳动复杂程度,岗位劳动强度,岗位劳动责任,岗位劳动环境所体现。运用岗位评价方法对四个要素进行测评。岗位劳动评价的前提是岗位划分比较明确。如果岗位划分与设定不科学,最终的工资分配

45、关系必然也是扭曲的。另外,企业还需要根据岗位划分结果及企业的生产条件、生产方向、产品方案,确定岗位定员标准和定额标准。预先规定必要劳动消耗量。三、 建立岗位工资制度的目的建立岗位工资系统的目的是确定企业中每一种工作的货币价值即基本工资率,为了建立这样一个系统,一般需要借助四个基本手段:工作分析和工作说明、工作评价计划、工资调查和工资结构。当然,具体的工资水平还取决于市场条件包括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国家立法、协商谈判及高层领导班子的态度和企业的支付能力。四、 岗位工资的具体做法实行岗位工资制的一般做法是:按各岗位系数从低向高排列,把系数相近者进行归并,从低向高可以将岗位划分为一类岗、二类岗、三

46、类岗、四类岗,根据本单位的岗位状况确定最高岗位。岗位等级越多,则越有利于体现岗位间的劳动差别,但相应的管理难度也会加大。岗位系数是确定工资差别的依据,最低系数和最高系数的差距是工资倍数的依据。五、 岗位工资案例介绍(一) 岗位等级工资制1. 定义岗位等级工资制是指将岗位按重要程度划类归级,然后进行排序,最后确定工资等级的制度。2. 岗位等级工资制的两种形式岗位等级工资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岗一薪制,另一种是一岗数薪制。一岗一薪制是指一个工资标准,凡在同一岗位上工作的员工都执行同一工资标准,岗位工资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组成一个统一的岗位工资标准体系,它反映的只是不同岗位之间的工资差别,不反映内部的劳动差别和工资差别。一岗一薪制,岗内不升级,新工人上岗采取“试用期”或“熟练期”办法,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即可执行岗位工资标准。一岗一薪制,适用于专业化、自动化程度较高,流水作业、工种技术比较单一,工作物等级比较固定的工种。 一岗数薪制,是指在一个岗位内设置几个工资标准,以反映岗位内部不同职工之间的劳动差别。由于企业岗位比较多,有的有上千个甚至上万个岗位、工种,从管理成本角度看,不可能有多少个岗位就设多少个岗位工资标准,只能采取将相近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