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大气环境.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95794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大气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专题二大气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专题二大气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专题二大气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专题二大气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大气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大气环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二 大气环境一、命题分析大气是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环境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它与其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使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大气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气候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二、考点精讲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作用干洁空气氧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氧化作用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有减弱氧化的作用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材料;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有保温效应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 少量紫外线有杀菌作用水汽水汽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

2、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垂直分层 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各层的特点及原因:分层厚度特点运动与人类关系温度变化原因高层大气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5080千米迅速下降;80千米以上迅速上升高空电离层物质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臭氧吸收紫外线故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有纬度和季节上的时空变化(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千米;夏季高些,冬季低些)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

3、米降低0.6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故上冷下热,对流动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类就生存在对流层底部2. 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总结削弱比重作用形式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削弱的波长范围作用特点实例19%吸收臭氧(平流层)、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紫外线、红外线有选择性,对可见光吸收很少,可透射到地面大气成分的比例一般较稳定,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变化不大34%反射尘埃、水滴、云层、较大颗粒尘埃各种波长的辐射同样被反射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云层越厚,反射越强,是最重要的削弱方式阴天,白天的气温一般不高,世界上最高气温不在赤道,而在20N30N沙漠地区散射质点是空气分子,微小尘埃可见

4、光短波(蓝青紫光)向四面八方散射,有选择性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质点是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各种波长同样被散射(2)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保存了热量。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地球外衣”的作用。3. 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特点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方向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高压指向低压,不因风向而变化与气压梯度成正比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大小与物体水平运动的速度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正弦值成正比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与地

5、面状况呈正相关,(山区大于平原,陆地大于海洋)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夹角大小与摩擦力大小成正相关)4. 全球性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的形成及表现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形成因素: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形成及分布:包括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画图说明:近地面表现:近地面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影响:影响全球降水分布,如四个降水带的形成: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影响部分地区气候的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

6、移动。 移动方向: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产生的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受不同的环流控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很多气候类型的形成均与此有关,如: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时间温度气压切断气压带实 际 气压情 况北太平洋亚欧大陆北大西洋7月陆高海低陆低海高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亚速尔高压1月陆低海高陆高海低带极地低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阿留申低压亚洲高压冰岛低压影响:形成季风环流地区风向原因1月7月东亚西北风东南风海

7、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东北风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澳大利亚西北部西北风东南风5. 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1)气团与天气性质分类:暖气团和冷气团;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影响我国气候的气团:夏季:热带海洋气团(太平洋) 东南季风:降水多我国东部地区 赤道气团(印度洋) 西南季风:降水多我国西南地区冬季:极地大陆气团西北季风:降水少(2)锋面系统与天气 冷锋与暖锋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上升情况被迫抬升徐徐爬升图示天气图符号图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

8、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多形成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天气实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的大风、沙暴、寒潮等(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主要类型)我国南方的绵绵春雨雨区位置锋后降水锋前降水识别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雨区位置等准静止锋名称成因影响地区带来天气江淮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长江中下游至日本南部“梅雨”天气昆明准静止锋冷锋南下受到地形阻挡西南贵阳至昆明一带该地区冬季“天无三日晴”(3)气压系统与天气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天气典型事例南北半

9、球位置判断方法北半球南半球气旋低压区逆时针辅合顺时针辅合上升阴雨“台风”“左右手螺旋法”大拇指表示垂直气流运动方向,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气流运动方向,与左手一致的在南半球,相反则位于北半球。反气旋高压区顺时针辅散逆时针辅散下沉晴朗“伏旱”“寒潮”6、气候形成因子(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基本的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是“以温定带”的基础);(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对气候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

10、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是“以水定型”的条件); (3)下垫面(地面状况)则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 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地形地势: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垂直差异。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反射率:新雪冰面裸露地面植被覆盖地面海洋人类活动(4)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7、气候类型 (1)特殊

11、分布: A远离亦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地形迎风坡十沿岸暖流”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那些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四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B赤道地区的

12、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因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相对低,对流不旺盛,降水少,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北风坡” 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13、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2)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总结)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成 因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最冷月大于15度,终年高温全年多雨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非洲,南美洲,

14、大洋洲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多雨湿季干季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等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多雨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北非,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全年少雨全年干旱少雨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最冷月在015度间,冬暖夏热夏季多雨冬温夏热夏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除南极洲外,各洲都有分布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多雨冬温雨夏干热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0大陆东岸亚洲东部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最冷月在0度以下,最热月18读以上夏季多雨

15、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大陆气团控制全年少雨寒夏热干旱少雨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南北美洲西岸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最冷月0度以上分配均匀温和多雨冬8、三类大气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解决措施全球变暖自然原因:气候的变化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毁林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上升膨胀;极地冰雪融化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源,保护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雨林;加强国际合作臭氧层空洞自然原因:太阳活动人为原因:冰箱、空调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

16、氧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加强国际合作,减少氟氯烃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酸雨人为原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自然原因:我国南方地区土壤、大气中灰尘颗粒呈现酸性,南方多山地丘陵,酸性气体不易扩散河湖水酸化,鱼类生长繁殖受影响乃至死亡土壤酸化危害植被和农作物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最根本途径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三【高考题回放】1.(2008年广东卷)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 B

17、.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到的房屋的主要功能是保暖。答案:1.B2.(2008年广东卷)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解析: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无风带主要是盛行上升或下沉气流的地区。南北纬40附近受西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南北纬60附近地区主要盛行西风;南北纬80附近地区主要盛行极地东风。答案:A(2008年上海卷)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3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

18、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4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5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解析:第4题主要要弄清海陆间循环和夏季风环流之间在环流形式上有什么区别;第5题:根据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推知该大陆位于南半球,判断月份则主要根据: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缘故,一月份,无论南半球和北半球,大陆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北凸出;七月份则相反。答案:3D 4C 5A(

19、2008年江苏卷)图6为“某月沿0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6.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7该月份甲地盛行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8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解析:第6题:从图中看出赤道低气压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30-40N,南半球则主要分布在20-30S,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季。第7题:甲地位于10S附近,7月份,该地受东南信风控制。第8题:乙地位于30-40N之间,属于地中海式气候,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答案:6C 7A

20、 8D9.(2008年广东卷)2008年奥运圣火首次照亮世界之巅。综合考虑各自然因素,适宜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季节是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解析:攀登珠穆朗玛峰要综合考虑各种条件,包括气候(气温、降雪、风等)、地质、冰雪分布状况。每年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运动相对平稳,尤其是在印度雨季来临之前,此时该地降水少,大风日数少,是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最佳季节。夏季气候最高,可有效避免冻伤。答案:AC(2008年江苏卷)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图9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0-1

21、1题。10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11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解析:第10题: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25N时,时间是6月份,雨带位于长江流域,此时正值梅雨季节;或者处于雨带南移的9、10月份。第11题:6月份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的时节,而9、10月份又被许多文人墨客描绘成“雨滴梧桐秋夜长”,A、D选项则分别描绘的是春季和冬季,该题有很多学生容易将雨带南移漏选。答

22、案:10BD 11BC 12.(2008年广东卷)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分局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8分)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资料二:见表3。表3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概念与特征形成条件辐射雾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 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 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

23、,水汽积存下来; 有充足的凝结核。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2/s); 大气稳定。(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雾。(1分)(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雾。(1分)(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雾。(1分)(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5分)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现场学习能力和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根据提供的资料和对地理知识的融合起来,具体每一种雾的了

24、解和掌握,生成自己的知识能力,就能很容易地解决地理问题。答案:(1)辐射雾(2)平流雾(3)辐射雾(4)辐射雾成因:位于我国的湿润地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13.(2008江苏卷)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气候特征相同点不同点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 有利影响:

25、 ;不利影响: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3分)解析:东亚和南亚都属于季风气候,但东亚重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两地季风成因、风向、降水量和降水时间都有明显的区别,但两地都因为降水集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答案;强化训练(一) 选择题(14为双项选择题,其他为单项选择题)1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 图1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 )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D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图1 图2为“我国

26、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2在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中( )A. a地的气压比b 地低B. C地附近有冷锋活动C. d地的风力比e 地小D. e地的风向为偏北风图23. a、c、d、e四地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A. a B. e C. d D. c 4.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A臭氧层破坏 B森林被大量砍伐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5四季如春的“春城”最可能出现在( )A高纬度、低海拔地区 B高纬度、高海拔地区C低纬度、低海拔地区 D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读某日某时海平面天气图(图3,单位:百柏),回答67题。6.图4中,此时可能出现降水天气

27、的地区是( )A.山东半岛B.长江三角洲C.云贵高原D.台湾岛图37.下列城市中,月平均气温和相应月降水量符合图4所示季节的是( )A.巴黎3 ,35 mmB.旧金山14 ,51 mmC.莫斯科 ,75 mmD.孟买28 ,6 mm8图 4 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 )图4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9与图 4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 )A长沙 B宜昌 C太原 D合肥 图1是

28、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和海口(2002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读图5回答10-12题。 图510、甲图中能反映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的曲线是( )A、 B、C、 D、11、乙图中代表重庆、拉萨日照年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12、四城市中气温曲线与日照曲线组合正确的是 ( )A、 B、 C、 D、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6,回答1314题。图613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 ) A B C D14地位于( )A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C副热带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图7是“半球

29、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16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17.读图1,回答(1)(3)题。图1(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A.TB.QC.RD.S(2)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A.TB.QC.RD.S(3)在图2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图2A.B.C.D.18. 读图3,回答(1)(2)题。(1)图示地区主要属于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D热带季风(2)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

30、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 B洋流C地形 D大气环流19. 图4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图中 b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20图5显示了2001年至2005年格陵兰岛某冰川末端不断消融后退的“足迹”。读图4回答:图5若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极地高压增强 B.沿海平原扩大C.陆地淡水减少 D.植被类型增多21图6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 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D两地纬度差异大22 图7示意某一等

31、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3)题。(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或 B.或 C.或 D.或图7(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或 B.或 C.或 D.或(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A.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23. 图8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9是“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

32、图”,读图回答(1)(2)题。图8(1)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最合适的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 A.东北方 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2)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图9 A50米 B75米 C100米 D150米答案 选择题1、BD 2、CD 3、AD 4、BC 5、D 6、A 7、C 8、A 9、C 10、C 11、C 12、D 13、B 14、D 15、B 16A17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气候知识。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定位法)判断四地中:R为澳大利亚东南的亚热带湿润气候,P为澳大利亚大陆内部的热带沙漠气候,Q为澳大利亚西南的地中海气候,而S则为新西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33、。 答案: (1)C、(2)B、(3)A 点评:结合气候的分布图准确掌握各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征是解答此问题的关键。18 解析:通过利用经纬网和海陆以及特殊事物的定位,可以确定此地为东非高原,该地虽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上升气流的势力减弱,降水减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1)B(2)C 点评:此处为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的典型事例,类似的特殊分布应该关注。19解析:该图为北半球的俯视图,而b气压带处的纬度约在30左右,所以只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答案:A 点评:对大气环流形成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应掌握气压带的名称、成因和位置;风带的名称风向和形成。20解析:全球冰川

34、大规模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沿海平原被淹,面积减小。冰川是陆地的主要来源之一,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淡水资源的减少。A、D与题目关系不大。答案:C 点评:大气环境问题为当今人地关系的热点,也必将是高考的焦点之一。21解析:由经伟网定位可知图示区域为我国的西北新疆南部地区甲地应在塔里木盆地,而乙应在其以南的昆仑山区或青藏高原地区答案:B w.w.w.k.s.5.u.c.o.m图6 点评:气候的形成四个因子是形成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分析各地气候差异原因的重要依据。22解析:此题目考查大气水平运动形成中,三个力的大小、风向、影响以及在近地面和高空形成的风。(1)题中,M为高压,N为低压,如在高空,风向和等

35、压线平行风向应为,如在近地面,风向受三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风向为;w.w.w.k.s.5.u.c.o.m(2)题为高空情况,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在北半球为,如在南半球则为;(3)题为近地面情况,三力合力为零,任两力合力应和第三力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因此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合力应和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答案:(1)A (2)C (3 )D 点评:大气环境知识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灵活运用,以调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3解析:(1)通过读风向频率图可知该地的最小风频为西南风,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即西南方向;(2)题四图反映该地区逆温最厚达100米,故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高于100米,以利于污染物向高空扩散。答案:(1)B(2)C w.w.w.k.s.5.u.c.o.m 点评:大气的水平运动对污染物有输送作用,要规划好工业企业和居住区的位置关系;大气的垂直运动利于污染物向高空的扩散,逆温则抑制空气的上升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