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信息交流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01437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信息交流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第二章 信息交流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第二章 信息交流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第二章 信息交流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第二章 信息交流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信息交流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信息交流ppt课件.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信息交流,第二章 信息交流(6学时),一、教学目的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二、教学内容,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三、本章重点,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2栈交流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4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第二章 信息交流,2.1 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2.2 信息交流的模式2.3 信息交流机制2.4 网络信息交流,2.1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2.1.

2、1 信息交流的分类2.1.2 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2.1.3 信息交流行为 2.1.4 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2.1.1 信息交流的分类,信息交流的分类可以有多种标准,必须建立一个多重信息交流分类体系: 按照交流的目的可分为共时和历时信息交流,按照交流的客体可分为社会和非社会信息交流,按照交流的途径可分为直接(非正式)和间接 (正式)信息交流,按照交流的主体可分为个体和组织信息交流,按照交流的方向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或垂直、水平和复合信息交流。,1、按信息交流的客体分类,信息交流与传播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只要宇宙间有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就有相应的信息产生,就会伴随着信息的交流与

3、传播。我们可以将信息交流划分为下列几种形式:,(1)自然信息交流,自然信息交流完全是自然物,包括非生物之间、生物之间以及人与非生物及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作用(影响)。是纯自然的信息交流,亦即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交流。,(2)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半自然、半社会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半意识化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方式除了遵循自然的规则外,也随人的认识而发生改变。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研究是一种以自然规则为主的信息交流,是自然界信息通过人类认识进行归纳和反映的过程。而人的劳动则是在人脑主观意识支配下,人的认识作用于自然物,输入并留下信息的过程。可以说,科学研究是自然物信息到人类主观意识的一

4、种流动,是一种认识过程,而人类劳动则是人的主观信息向自然的流动,是一种改造世界的过程。,(3)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人与人(进而可扩大到组织乃至国家)的社会信息交流过程,是人的主观意识的相互作用。这种交流方式也是最复杂、最高级的信息交流形式,它依赖于交流者双方的意识及双方的行为,而交流行为既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又因循一定的社会规则,同时与社会的其他方面相联系,构成整个社会运行的一个大系统。,2、按信息交流的途径分类,直接信息交流与间接信息交流按照H门泽尔的思想,信息交流划分为信息传递与接收双方直接发生联系的直接(非正式)信息交流和信息传递与接收双方不直接发生联系的间接(正式)信息交流。有学者把信

5、息交流由此分为正式信息交流、非正式信息交流和半正式信息交流三种类型。其中,介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例如,利用灰色文献或网站论坛等进行的信息交流称为半正式信息交流。,直接信息交流,直接信息交流是信息创造者、发现者或持有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直接信息传输和交换,主要包括了个人接触、交谈、面授、书信往来、参观访问、出席会议、演讲报告等方式。在直接信息交流中,信息扩散主要采用了单线式、流言式、偶然式和集束式等方式。,看不见的学院(Invisible college),17世纪初期,欧洲出现了科学发展史上重要的直接信息交流形式看不见的学院(Invisible college),又称无形的集体。它最早由英国

6、科学家波义耳在1646年提出,指的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前身即由十几名杰出科学家组成的科学信息交流的非正式群体。它发源于科学信息交流的人际网络,通常以某些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知名人物(所谓社会计量学的明星)为核心,由对某些学科或专业领域感兴趣的人们组成,主要采用聚会等方式进行。人们就科学实验和哲学论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常被记录下来并以副本形式分发给其他同行。由于参加的人起初并不是什么宫廷或大学的教授,而是大地主、商人、医生、律师和牧师等人,因此,这种群体性活动被称为“看不见的学院”,以示与一般的正规学院或大学的区别。随着科学研究者人数的增加及其社会作用的扩大,“看不见的学院”或者被固定为“科学学会”,或

7、者被固定为“信息交换小组”或“信息网”等正式形式,或者解散。但这种交流思想至今仍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网络时代,各种QQ、BBS和BLOG等新型信息交流方式的兴起,以其交流的率真、快速、激烈、新潮和“马甲化”等特点而再现网络时代的“看不见的学院”或“无形的集体”,并且不再局限于科学信息交流领域。,3、按交流的主体分,个体信息交流与组织信息交流根据社会信息交流的具体特色,并参考传播学的研究成果,按信息交流的范围将信息交流区分为个体信息交流和组织信息交流。个体信息交流就是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组织信息交流就是组织与组织或组织与个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在传

8、播学研究中把传播区分为四种类型:内向传播,即“主我(I)”同“客我(Me)”之间的传播活动;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组织传播,即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组织与群体之间的传播活动;大众传播,即有组织的多数人利用有组织的媒介对广大的无法预知的多数人传播信息的活动。,个体信息交流,个体信息交流:面对面的,利用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如手势和表情等身体语言、呻吟等类语言、人际距离和衣着等静态方式)信息交流的方式。两种方式经常互相补充而交替使用。国外研究成果认为,个体信息交流中语言传播占7,面部表情占38,行为举止占55。个体信息交流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最有效的方式是直接信息交流。因此,时空的接近

9、、共同的认知是个体信息交流有效实现的外在条件。个体信息交流随意性比较大,偶发因素比较多。例如,两个人谈话的主题、表达方式、开始和结束时间、内容的真实性都可能不明确或固定,而且角色互换明显,甚至可能随对方的反应和情绪进行修正。,组织信息交流,组织信息交流中参加交流的人数相对较多、范围较广,因而经常利用各种体外信息载体进行信息传播,如文件、命令、告示、刊物、报纸、广播、电视等。对于组织信息交流而言,直接信息交流和间接信息交流的方式都需要采用,但间接信息交流易于广泛存储和传播信息的功能使其成为组织信息交流的最有效方式。组织信息交流中信息交流双方同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组织整体目标和行为规范的约束

10、。因此,组织信息交流通常是比较规范的,偶发因素较少,传播路线一般是比较明确的。在组织信息交流中,由于条件的改变和有意识的强化,交流双方的交互性得到强化,双方的基本状态依然是基本固定的,角色互换并不明显。其中的信息流向主要是从一方向另一方流动,并接收信息反馈。,2.1.2 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信息交流定义、信息交流的特性、信息交流的功能4、传统信息交流5、不同时间层面的信息交流6、信息交流过程,交流与信息交流,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语Communis,意即共同分享。“交”即接触和贯通,交流即通过传递使之贯通,交流更强调结果的相互贯通和相互作用,即双向性;( Exchange Co

11、mmunication);“播”即传扬和分布,传播即通过传递使之分布,传播更加强调结果的广泛接受和分布状态,即目的性,(DisseminationTransmissionSpread).,交流( communication, exchange, interflow, interchange等),其核心意思不外乎:交换、互通、沟通、通讯、混合、交替等。交流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通常关于交流的定义是指除了物质交流以外的一切交流。信交流是信息管理的基本方式和运动基础,是一切人类交流的实质,也是信息管理的基础。,1、信息交流定义,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

12、息的过程。信息交流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从本质上讲,信息交流是相互影响的双向性信息传播,即信息在时空中的移动和变化。,2、信息交流的特性,第一,物质性。信息交流具有特定的“需求一满足”相对应的交流机制或称为“契约关系”,其符号系统和传递通道往往结合得非常紧密。第二,实义性。在信息交流中,载体的交流是信息交流的外在躯壳,内涵的交流才是其实质。第三,双向性。信息交流如果抛开一切具体类型和过程来看,其实质是信息的传输和交换,即信息从某一特定时空向另一特定时空的流动和位移。第四,目的性。信息交流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过程和

13、方式本身,而是通过具体的过程方式极大地促进信息的利用和再生。,3、信息交流的功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了解社会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系统开放传播现代社会文明提供文化精神娱乐发展知识信息共享巩固社会发展秩序引导社会舆论取,4、传统信息交流,传统上理解的信息交流是在同一时间平面上实现的,是一种横向交流或共时交流,亦即此时此地或此时彼地的交流。举例:()图书馆、信息中心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大众媒介向读者或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同事、朋友之间的直接交流;()利用电话、电报、信函、互联网等手段来完成的信息交换。,5、不同时间层面的信息交流,()共时信息交流共时信息交流,也

14、称横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 ()历时信息交流历时信息交流或纵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填补过去和现在的鸿沟,将古代与现代联系起来,为继承和发展提供条件。,()共时信息交流和历时信息交流的功能及手段,共时信息交流或横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而历时信息交流或纵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填补过去和现在的鸿沟,将古代与现代联系起来,为继承和发展提供条件。,共时信息交流与历时信息交流的关系,函信,文献,面谈,电话、互联网,档案记录、文物,共时信息交流,历时信息交流,时间轴,空间轴,6、 信息

15、交流过程,(1)信息交流过程的构成信息传递者(Sender,简称S) 他是信息的初始来源,实际上是信息生产者。信息接收者(Receiver,简称R) 他实际上是信息的最终利用者。信息传递者与信息接收者的关系 他们可以是同时代而不同空间点上的认知主体,如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可以是不同时代且不同空间点上的认知主体,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思想通过文献的存贮被后人吸收,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后代科学家接受。信息交流对象 无论在哪种条件下,交流的对象都是认知主体所拥有的信息。,(2)信息交流过程的类型,直接信息交流过程信息交流过程可以是直接的,如同时对面交流间接信息交流过程信息交流过程

16、可以是间接的,如非同时、非对面交流。 信息链对于间接交流,至少应该有一个“多人参与”的环节,将这种信息传递称为信息链。 信息链的节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由人生成、传递的文献或其他形式,还可以是几种形式的混合,如爱因斯坦或牛顿的思想可以先通过文献(出版商、销售商、图书馆)途径传递给一些学者,这些学者又以讲课方式向外传播,于是构成了信息链。,(3)信息交流过程的特征,单向传递性信息交流实质上是一种单向传递。时间不可逆性当我们分析交流过程时会发现,信息的流动永远是S流向R,是一种时间不可逆过程。例如A与B之间的信息交流,首先A为B提供信息,然后B又为A提供信息,它们是两个相反的信息流过程,即AB和BA

17、两种流向。信息交流主观信息与客观信息的转化信息交流既然规定交流双方都是具有认知能力的人,那么,信息的来源(对于信息接受者而言)必须是他人头脑(S)所提供的信息,而不是直接从自然或社会观察而获得信息。将本体论层次的信息称为客观信息,那么信息交流的信息就全部都是从客观信息转换生成而来,生成转换器就是大脑,它是S认识的结果,属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即主观信息,它是一种间接信息。信息交流传递者与接收者的目的一致性信息交流还必须是交流双方的目的行为,即S与R均是故意要传递与接收信息。若仅有一方故意,则不属于信息交流行为。也就是说,R有信息需求,S有目的地提供。,(4)信息交流过程与认识过程的关系,2.1.3

18、 信息交流行为,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信息交流行为又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行为 信息交流过程涉及的都是人的主观信息,对于信息发送者S和接受者R而言,都有一个主观信息客观化、客观信息主观化的过程。认知过程,这是信息获取和生成的前提,任何人都是通过客观信息来认识世界的,其主观信息是客观信息的映射或反映。信息输出(表出)过程,即人脑内部的信息通过人的行为转化为外部信息。,人的行为划分:,根据人的行为目的性的特点,可以将人的行为分为目的行为和非目的行为,目的行为又可依其与信息交流的相关性分为信息行为和非信息行为。信息行为包括言语、书写、身势等,非信息行为包括如体力劳动、机器操作等。,信息交流的

19、实现依赖于交流双方的信息行为一方面,S必须是为传递信息而传递信息,是一种目的行为。另一方面,R也必须是为获取信息而产生的信息行为。对R而言,其行为同样也包括目的行为和非目的行为两种。目的行为也可分为信息行为和非信息行为,如听、读、触、味、嗅等过程均和信息吸收密切相关,是信息行为;体力劳动、机器操作等虽然与信息有关,但不是以吸收信息为目的,所以称为非信息行为。,S、R的信息交流行为关系,信息交流过程涉及的都是人的主观信息,对于信息发送者S和接受者R而言,都有一个主观信息客观化、客观信息主观化的过程。综合S、R的信息交流行为,可以得出下列关系:,2.1.4 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信息交流是一种社会

20、性过程,它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要素:、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交流通道、符号体系、知识信息库、支持条件,、信息发送者也称信息传递者或信息生产者。它是信息的初始来源,是信息传递链上的初始环节,一般不是指信息机构、图书馆、文献中心等信息传递的中继站。、信息接收者或称受信者。它是信息的最后接受者或利用者。、交流通道交流通道是信息达到受信者所经过的渠道。无论是何种渠道,也无论这些渠道所采用的技术如何先进和发达,对于S和R而言,他们发送和接受信息的基本通道仍是交流双方的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其他通道或技术系统仅仅是这些感官通道的扩展、延伸或变换。,、符号体系它是信息传递交流时依

21、附的载体。它包括语言、文字、手势、表情、信物、烽火狼烟、旗语、计算机语言等,同时还包括这些符号体系内部各符号元素之间互相联系与组织的方式及规则。、知识信息库它是人脑知识信息的总称,包括人所创造的各种知识或信息,是信息交流的最根本来源和最终极的归宿。,6、支持条件,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的保障。它包括:自然条件,如光、声、电、空气在传导信息时的作用;技术条件,包括各种通讯技术、存贮、处理技术等等;社会条件,即信息交流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法律、政策、经济条件、信息机构及相关组织的建立。,2.2 信息交流的模式,通过模型研究可以用简明、具体、科学、明晰的方式来展示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其基本研究手段是用图像形式

22、、文字形式或数字形式对某一项或实体进行有意简化的描述,通过对事物发展的次要因素的有意识的忽视,梳理事物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脉络。信息交流模式:用简洁的语言、图形或程式描述信息交流现象,以揭示信息交流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和价值、有效促进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有重要的作用,一、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型,1。拉斯韦尔5W模式2。香农的通信系统模型3。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4。维克利的S-C-R信息交流一般模式,1、拉斯韦尔模式 政治学领域 (5W公式),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 拉斯韦尔提出著名命题: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拉斯韦尔的这个经典模型建立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框

23、架,为传播学的研究内容提供了简明的五分法,几乎主宰了过去数十年的传播学研究,在该模型中,信源发出信息,经过发射器,将信息转变成信号,信号在传递过程中会受到噪音的影响,经过接收器,将信号在还原为信息,传递给信宿,通讯的数学模型 通讯领域(无线电通讯,机器控制) 香农,韦弗1949年在贝尔电话实验室提出,信 源,编码器,解码器,信 宿,信 道,噪声,2、香农的通信系统模型,3、香农的通信系统模型 ,1949年香浓的通信系统模型比较全面的达成了对单向传播的结构和要素的解析,是信息通信过程的直观反映,为精确研究传播过程提供了基础方法论。他提出的关于信息通过发射装置转变成信号,然后又还原为信息的技术性环

24、节和信道中噪音的干扰问题在当时是极富创见性的。这个模型的提出可以说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但是香农的通信系统模型主要针对物理意义上的信息交流和传播而言的,显然缺乏对人的能动性的考虑。即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与信息发生着联系。这个模型的基本路线都是单向的,所以它没有重视信息交流本身的内涵。,3.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的特点1、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是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2、该模式的重点不是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与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的阶段都依次扮演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这些角

25、色。,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的缺陷1、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平等的关系中,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合。2、该模式体现了人际传播的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合大众传播的过程。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的优势1.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德循环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2.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3.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4.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4. 维克利的S-C-R信息交流一般模式(信息学领域),我们提出的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是基于以下基本观点形成的:A、信息交流的一般模式可以用阐述信息交

26、流的一般过程,即能够对信息交流的一般过程进行结构解析。B、信息交流的一般模式特别需要考虑信息交流的双向性问题、 信息交流的环境问题、信息交流本身的结 构问题,信息交流中噪音的多向干 扰问题和信息接受者的能动性问题。,社会信息环境(E)中 在各种信息噪音(N)干扰下信息源(S)-信息渠道(C)-信息用户(R)三者的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E(N)SCR模式),E(N)SCU 意义:,1、阐述了信息交流的一般过程2、借助大众传播模式研究成果,强调信息交流的结 构性和双向性;3、强调信息交流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性,尤其是 信息干扰的多向性;4、强调信息接受者的能动性,例如:,假定推销

27、员S在外地进行产品推销,为了向销售经理M说明情况,S以书信方式汇报,经理M利用电话对S作了指示,于是推销员S和经理M实现了信息交流过程。,S通过书信(电话)给M的信息传递过程,纸张为载体、文字符号形式的信息,脑电符号(脑语言)形式的信息,光波粒子为载体,光波为符号形式的信息,电流为载体、电流信号为符号形式的信息,脑电符号(脑语言)形式的信息,信息经载体变换和符号转换传递,用信息载体模式作如下解释:,S通过书信给M的传递过程:S大脑中的脑电符号(脑语言)形式的信息经载体变换和符号转换传递到书信中,以纸张为载体、以文字为符号而存在。书信状态下的信息经过载体位移(由邮政系统实现)和符号保持,在M视读

28、时经载体变换和符号转换,形成光波粒子为载体,光波为符号形式的信息,再经过载体变换与符号转换进入M的大脑。M通过电话给S的传递过程:M大脑中的脑电符号信息经载体变换和符号转换传递到空气载体中以声波形式表现,然后又通过话筒实现载体变换与符号转换,形成以电流为载体、电流信号为符号形式的信息,再经过载体位移(电流流动或电波波动)与符号保持(电流或电波信号的连续传递),达到收信者S,形成脑电信号形式下以大脑为载体的信息。,5.米哈伊洛夫的科学交流系统模式,依据:美国社会学家.门泽尔提出的“正式”过程和“非正式”过程(社会学领域).米哈依洛夫的科学交流模式提出了科学交流的9项基本过程,并将这些基本过程区分

29、为非正式过程和正式过程。(情报学领域),广义的科学交流系统,正式交流,是借助科学技术文献进行科学情报交流的过程优点:信息可靠性高;查准率查全率高;超越时空限制缺点:传递不及时;文献查找技术性强,非正式交流,是由科学家和专家本人完成的,是通过个人接触进行的科学交流过程优点:信息间隔时间短信息选择性针对性强传递信息反馈迅速易于理解,评价恰当缺点:可靠性、准确性难以检验参与者人数的限制不能为以后加工进行情报积累,组织信息流指的是组织内成员与成员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或组织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我们将组织信息交流,分为垂直流和水平流。 垂直流。 水平流。,13,二、组织信息流,大众信息流指的是社会信息

30、的大量复制和大规模传播过程。如果发送者的人数为m,接受者的人数为n,那么,mn。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人们通常将大众信息流称之为大众传播。韦特利麦克林模型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沟通社会联系。引导社会舆论。维系社会工作生活。,14,三、大众信息流,1. 虚拟空间的概念虚拟空间,也叫赛百空间(Cyberspace)。1984年由美国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在他的一本精神漫游者(Neuromancer)书中提出。当时,它仅仅作为电脑或电脑网络内的数据存储。自然是我们在现实中无法用肉眼看不见,它只有通过(借助)计算机及其设备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四、虚拟空间的信息交流,2. 虚拟空间的交流方式 (1)“人”与“人

31、”交流模型,(2)“人”与机器的交流模型,(3)机器与机器的交流模型,17,(4)人机局部复合交流模型,(5)人机整体复合交流模型,优点:突破时空限制,存储量大,传输速度快, 表现形式多样,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缺点:信息质量,网络安全,检索难度,知识产权问题,5、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2.3 信息交流机制,2.3.1社会信息流的形成2.3.2 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 2.3.3 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2.3.4 信息传递模式 2.3.5信息交流中的交换过程,2.3.1 社会信息流的形成,社会信息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信息现象,是信息从生产者S,经过或不经过其他社会环节,最终转移到利用者R的流动过程。文

32、字产生之前的口语时代,人类只能在看得着、听得见的有限范围内面对面地交流。文字和各类符号的出现,信息存贮技术和传输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人类的信息需求和利用不断趋向社会化、综合化、多样化,社会信息流变得越来越复杂。,2.3.2 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2.3.2.1 信息链的构成 2.3.2.2 信息栈的概念,2.3.2.1 信息链的构成,一个信息链:从著者到读者信息流,、著者到读者的信息流,在社会信息流中,除了S和R之外,在S和R之间还有数量不等的中介环节的介入,如编辑部、出版社、书店、图书馆、信息中心、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对知识信息的传播,或是其他社会组织、行政机构对信息指令的

33、上传下达,这些中介环节构成了信息交流和传播必不可少的条件。,著者到读者信息链,图中,表示信息流,表示信息链的节点。,S,R,2.3.2.2 信息栈的概念,将可以进行信息的存贮、转换、处理、传递的节点,点称为“信息栈”,是信息从S向R流动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零栈交流S与R的直接交流则可称之为“零栈交流”。、栈交流其余有信息栈参与的社会信息传播过程可以称之为“栈交流”。,信息传播的栈模式,S,W1,W2,W3,R,零栈交流,栈交流,3、信息栈的特征和职能,根据信息栈W的功能特征将其分为时间栈和空间栈。时间栈:主要实现信息的时间传递,有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献中心等;空间栈:主要实现信

34、息的远距离传递,有新闻、报纸、互联网、邮政系统、广播电视等。,栈的职能,不论是时间栈还是空间栈,它们都具有两方面的职能: ()从S或前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转换、存贮、积累和选择; ()对R或后栈传递信息。信息栈虽然经常被R当成直接信息源,但实质上它仅仅是信息交流中的一个节点,其真正的信息来源是分散于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信息生产者S,他们是社会信息的初始来源。信息中心、图书馆、数据中心等的职能只是信息传递的社会机制。,、信息栈的传递机制,()信息栈在信息传递中易误认为信息源 信息栈经常被R当成直接信息源,但实质上信息栈仅仅是信息交流中的一个节点,其真正的信息来源是分散于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信

35、息生产者S,他们是社会信息的初始来源。 信息中心、图书馆、数据中心等信息栈的职能就同古代军事上的烽火台或驿站相似,是信息传递的社会机制。 ()信息栈是信息交流的中介 信息栈是信息交流的中介,但对某些信息栈而言,它们一方面传递信息一方面又使用这些信息。,、“信息栈”理论的意义,()“信息栈”理论将常义上的用户所认为的信息源追溯到信息生产者,有利于我们了解信息系统和信息机构的功能。 ()“信息栈”理论有助于我们突破不同学科的界限,在一般意义上理解信息交流传播的基本机制,为信息管理提供理论方法支持。,2.3.3 直接交流与间接交流,信息交流分为直接交流(零栈交流)与间接交流(栈交流),直接交流是由S

36、、R直接完成信息传递。而间接交流由于交流者双方(S,R) 无法直接实现,信息交流需要在人与人之间完成。 信息交流中的社会代理(或中介)是指信息交流双方(S或R)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由于无法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R或S),于是将信息交流行为转移到社会中的信息栈,由信息栈代理S或R来传递交流信息,从而完成信息交流。信息栈被称为代理者(A),栈交流被称为社会代理交流。,、信息栈的社会代理现象,在间接交流中,由于交流者双方(S,R)存在种种阻碍,很多交流过程无法直接实现,或者是R无法找到S,或者是S无法直接找到R,而信息交流需要在人与人之间完成,于是出现了信息栈的社会代理现象。,、信息栈的社会代理概念,

37、信息交流中的社会代理(或中介)是指信息交流双方(S或R)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由于无法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R或S),于是将信息交流行为转移到社会中的信息栈,由信息栈代理S或R来传递交流信息,从而完成信息交流。信息栈被称为代理者(A),栈交流被称为社会代理交流。A既可代理S也可代理R来完成信息交流。代理信息生产者S如书商、技术交易商接受著者或技术发明人委托,协助他们传播信息,达成交易;代理信息利用者R如图书馆、信息机构接受用户(R)委托代为检索文献或数据。,、直接交流与社会代理交流的区别,直接交流与社会代理交流(间接交流、栈交流)是两种不同形式的信息交换形式,其特征也完全不同:()媒介系统的差异(

38、)信息沟通方式的差异()信息交流类别不同()信息交流参与者的关联不同()多级代理与直接交流在表述一致时的内涵差异,()媒介系统的差异,直接交流是SR的直接联系,它的媒介系统是纯自然的和客观的,没有社会因素的介入。如SR的直接谈话、参观实验室、产品展示、实验数据或实验报告的提供等,而社会代理交流则是借助于社会系统的介入才完成的交流,如图书馆、信息中心等。直接交流生动、直观、反馈迅速、时间间隔短,而社会代理交流则没有这些特征。,()信息沟通方式的差异,直接交流中,源信息(即S提供的信息)或需求信息(R提出的信息)是直接沟通的,是S或R的直接联系,其信息内容不会受到社会系统的干预和控制,如面谈等。而

39、社会代理交流的源信息和需求信息均需由A代理,由于表述与转换因而常常发生变化,如表达语言、表述方式、重点都受A的影响。另一方面,许多专职的社会代理信息机构(如出版社、编辑部、文摘杂志社、信息系统)对信息的传播具有监督和评价功能,比较严谨,直接交流则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信息交流类别不同,SR直接交流时,都是共时交流,而社会代理交流中,既有共时交流,又有历时交流,历时交流又有回溯式和未来式两种,其信息传递的时间范围及空间范围都比较大,且能有效地对S、R进行匹配,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信息交流参与者的关联不同,直接交流是SR关系,社会代理是SAR关系,但SAR关系可以转换成为SR关系,因为A是

40、代理者。对R而言,它代理S,所以有SAR=A(S)R;而对S而言,它又代理R,所以有SAR=SA(R)。SA(R)、A(S)R关系与SR关系一样,是一种直接联系。,()多级代理与直接交流在表述一致时的内涵差异,当A出现多级代理时,根据其传递性特点,可以将与其直接联系的一次代理视为全部代理。例如,S的信息首先传递给出版商,由出版商代理,而出版商的书籍又由书店系统代理,书店的书又由图书馆代理,因此,对R而言,图书馆可以作为社会代理的整体代理,即对R而言,他可以将信息流视为:A(S)R。同样,对S而言,他可以将出版商作为其信息传递的整体代理,即:SA(R)。这里,虽然信息流的表述格式一致,但内涵决然

41、不同。,2.3.4 信息传递模式,、信息的传递模式()多向主动传递()单向主动传递()多向被动传递()单向被动传递、信息传递模式之间的关系、信息传递模式的特点比较,()多向主动传递,这种方式是S或A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收者(R),如书商关于新书新刊目录的传播与分发,信息中心对二次文献(或信息)的选择报道,网站对信息的选择发送等等。多向主动传递已经发展成为专业信息服务的基本形式,面对浩如烟海的一次信息,用户(R)不仅难于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部分,即使获得后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阅读、选择、评价、分析和吸收,专业信息服务机构(A)通过对大量一次信息的

42、加工整理,以“浓缩”后的二次信息向R提供,大大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单向主动传递,这种方式是S或A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R),这是专业信息服务中的高级阶段,所传递的信息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能充分发挥其效用。这种方式一般是S或A与R之间有固定的和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S、A了解R的信息需求,从而能够准确、及时地提供信息。这种信息传递方式至今尚未形成比较固定的模式。,()多向被动传递,这种方式事先也没有确定的接收者,是A面向整个社会开展的信息服务,如图书馆、信息中心的书刊资料阅览和借阅服务,网站信息服务等。在这里,来到信息中心或图书馆的用户、点击网站信息的用户是主动的,而信息传递本身是

43、被动的,故也称为无向被动传递。网络信息服务实质上是网站通过对大量信息进行选择、评价、整理之后存贮于相应的网站主页或栏目中,给用户提供导航、搜索服务;阅览、借阅同样是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存贮之后,按照检索语言的要求,上架存放,或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供R前来借阅和查寻。这已经成为信息传递的一种固定模式。,()单向被动传递,这种方式主要指由S或A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S或A往往不了解R是谁,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而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信息资源接受R的咨询。咨询的问题可能涉及各个方面,如获得某一信息的线索,某一具体数据或事实,要求能得到圆满的解答。咨询是由R提出问题,对S或A来说

44、是被动的,而信息传递的对象又是特定的咨询者(R),所以这种信息传递称为单向被动传递,也称为有向被动传递。,、信息传递模式之间的关系,在专业信息服务中,上述四种信息传递模式是相互补充、互不取代、协调一致的关系。多向传递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单向传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信息交流的最后目的;单向传递的基础是多向传递,有了多向传递,才能使单向传递成为有源之流。,、信息传递模式的特点比较,多向主动传递是专业信息服务开展的各种信息传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它构成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理工作诸环节的核心,以它为中心环节,形成信息管理的工作流程。要进行多向主动传递,必然要同时完成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和检索等各个环节的

45、工作。以此为基础,其他几种类型的信息传递才得以进行。此外对于用户来说,有了信息机构的多向主动传递,才具有了解和获得各类信息的基础。多向传递一般较单向传递容易,因为单向传递具有特定的目标,需要A花许多精力和时间去了解特定用户的需求,难度自然增加。与被动传递比较,主动传递较为容易,因为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准备。有向传递是信息服务的理想目标,只有定向,才能将信息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效用。其中有向主动传递是信息服务的高级形式,但不易做到。有向传递中最大量的是有向被动传递,有向被动传递开展以多向主动传递为基础,反过来,又可发现多向主动传递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从而加以改进,使信息传

46、递过程中各个环节 不断地改进和完善。,2.4 网络信息交流,2.4.1 网络信息交流的形成2.4.2 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2.4.3 网络信息交流的方式2.4.4 网络信息交流的模式,2.4.1网络信息交流的形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15日在北京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增至31.8%。,互联网信息渠道的代表性应用网络新闻和搜索引擎的网民使用比例已达3/4(76.3)。即时通信和电子邮件是沟通工具功能的代表性应用,这两种应用的使用率也比较高,7成(69.8%)的网民都使用即时通信功能,超过一半(55.4%)的网

47、民使用电子邮件。,报告中还全面分析了互联网的应用情况,发现互联网的获取信息、娱乐和沟通功能被普遍使用,但生活助手功能使用率较低。,互联网的生活助手功能使用率不高:我国仅有15%的网民通过网络找工作, 25.5%的网民使用网络购物,仅有3.9%的人进行网上旅行预订。,互联网娱乐功能的三项代表性应用网络音乐、网络影视和网络游戏使用率都很高。,2.4.2 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优点: 突破时空限制,存储量大,传输速度快, 表现形式多样,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缺点: 信息质量,网络安全,检索难度, 知识产权问题,2.4.3 网络信息交流的方式,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Int

48、ernet上用来传送文件的协议。是为了我们能够在Internet上互相传送文件而制定的文件传送标准,规定了Internet上文件如何传送。通过FTP协议,我们可以跟Internet上的FTP服务器进行文件的上传(upload)和下载(download)等动作登录方式:注册,匿名,Email,E-mail即电子邮件,它为每个注册用户分配一个存储器空间,用户可以用自己的计算机通过信函系统收发邮件,发送的信函直接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存放在收件人的存储空间,收件人可随时从自己的存储空间中调出阅读。E-mail系统还可以提供逐次阅读不同的信函、将信件传给第三者、删除信函、打印信函、信函归档等功能。E-mai

49、l除了为用户提供基本的电子邮件服务,还可以给电子邮件组(Mailing List)中的每个注册成员分发邮件以及提供电子期刊。E-mail是Intemet上重要的信息服务方式,它提供了高速度、低费用、多用途、超文本、可定制的信息交流方式。,ICQ,ICQ是最早出现的即时通信软件之一,ICQ 是英文“I Seek You的谐音。ICQ目前已经不仅是一款网络即时信息传呼软件,而且成为网络传呼机或网络聊天的代名词。ICQ支持在Internet上聊天,并具有发送消息、网址和文件等功能,还可以与朋友玩小游戏或者进行可视通信。ICQ使用了点对点的方式,因此,任何登录ICQ服务器的用户,尽管国籍、肤色、文化背

50、景、宗教信仰不同,但都能够在网上即时沟通,使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及时和方便。任何人只要拥有ICQ号码,就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做朋友。ICQ的互动性是Web网页、虚拟社区和电子邮件所无法媲美的。,BBS,BBS是英文Bulletin B0ard system的缩写,即“电子布告栏系统”或“电子公告牌系统”。它向用户提供了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早期的BBS由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管理,现在多数网站上都建立了自己的BBS系统,供Internet用户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BBS具有便捷、快速、讨论的自由性、知识的新颖性、联系的交互性和信息的多样性等特征,成为人们了解社会舆情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