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保护学18ppt课件.pps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01971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S 页数:98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地保护学18ppt课件.pps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草地保护学18ppt课件.pps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草地保护学18ppt课件.pps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草地保护学18ppt课件.pps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草地保护学18ppt课件.pps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地保护学18ppt课件.p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地保护学18ppt课件.pps(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15章 栽培草地害虫治理,2,本章前言栽培的豆科牧草:苜蓿、红豆草、三叶草、沙打旺、草木樨、箭设豌豆、紫云英、百脉根等。豆科牧草的利用:不但营养物质丰富,产草量高,而且还能给土壤固氮,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因此它在人工栽培牧草饲料基地中占有重要地位。,3,豆科草地害虫,按为害的部位,可分为五类:1、叶部害虫:可分为两类:食叶为害(咀嚼式口器害虫):在叶片外部,如,苜蓿叶象、芫菁、夜蛾、蝶类,害状为?潜叶为害(咀嚼式口器害虫):在叶片的上下表皮下,如,豌豆潜叶蝇、桃潜叶蛾,害状为?刺吸为害(刺吸式口器害虫):在植物表面,如,蚜虫、蝽、叶蝉,害状为?2、蛀秆害虫:在茎秆内,沙打旺小食心

2、虫,难以发现,注意排出虫粪,4,3、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和地老虎4大类地下害虫,还有多种根瘤象等。4、花器害虫:主要有盲蝽和蓟马。5、种籽害虫:主要有籽象和苜蓿籽蜂。 后两类,是豆科牧草种子生产的主要害虫。,5,本章内容,第一节 种子和花器害虫一、苜蓿籽蜂二、籽象三、蓟马第二节 叶部害虫四、盲蝽类五、苜蓿蚜虫六、苜蓿叶象七、根瘤象八、豆芫菁,6,第一讲,种子、花器害虫,7,一、苜蓿籽蜂,分类地位:苜蓿籽蜂(Bruchophagus gibbus Boheman)属膜翅目,广肩小蜂科。分布:国外分布于欧洲、美洲各国,伊拉克,中亚细亚、西伯利亚、新西兰、澳大利亚也有分布。我国分布在新疆、甘

3、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等省区。寄主:寄主植物主要有苜蓿、三叶草、草木樨、沙打旺、紫云英、鹰嘴豆、百脉根、骆驼刺等。,8,危害:籽蜂幼虫在种籽内蛀食,对留种苜蓿为害相当严重,据调查,在新疆苜蓿种籽受害率为58%,甘肃河西为27%,内蒙古为26%30%,豆荚被害率40%左右,甘肃环县沙打旺种子被害率高达6070。害状:正常健康的种子籽粒饱满、黄褐色,被害种子变为黄色,表面多皱褶,略鼓起。受害轻者失去发芽能力,重者仅剩一空壳。,9,10,生活习性,越冬:以老熟幼虫在种子内越冬羽化: 成虫羽化时,用口器咬破种皮,再在种荚上咬一羽化圆孔,脱粒的种子,羽化更为容易。产卵:羽化后的成

4、虫立即交配,如能找到产卵寄主,几小时后就可产卵。产卵习性:卵产于种籽胚胎子叶中,而将细小的卵柄留在外。,11,雌蜂能控制在一个种粒中产卵1粒,约有1%的种子内产卵2粒,但两卵寄生者其幼虫均不能化蛹而死亡。雌蜂产卵1565粒。雌蜂选择乳熟或嫩绿的种荚产卵,成虫活动习性:成虫在温度高、湿度小的中午前后最为活跃,多在寄主植物新结荚的顶部飞翔,尤其是在已变为褐色的种荚上爬行。,12,生活史,种荚上产卵 幼虫 取食籽粒 化蛹 从种子内羽化而出 交配产卵幼虫很少转移蛀食其他种籽,在一个种荚内常有 14个种粒被寄生。在很干燥情况下,幼虫在种子内可存活12年,约有40%的越冬幼虫不能化蛹和羽化而死亡。室内贮存

5、的种子中的籽蜂提早羽化,而得不到寄主植物失去繁殖机会。 有世代重叠现象,一年发生3代。,13,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1)轮作:老苜蓿地应及时翻耕;同一块苜蓿地不宜连续2年留种。 (2)将第一茬苜蓿作留种用:在种荚75%呈棕褐色时收割,收割时防止掉粒,尽快脱粒,打场后的一切残屑、秸秆要及时利用或烧毁。 (3)适时早播或播种早熟品种:以提早刈割,减轻虫害。 4.检疫:调运种子时进行检查和处理,防止害虫的蔓延扩散。,14,2.种籽处理 (1)盐水选种:把种子浸泡在15%20%的食盐水中,将上浮的种子清除消毁。选好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后备用。(2)开水烫种:开水烫种30s,可烫死全部幼虫,且有利于种子

6、发芽。用50的热水,烫种30min效果也好。 (3)入库管理:种子入库时,一层种籽一层萘。萘的用量为种子重的1%3%。,15,3.药剂防治一般在苜蓿结荚成虫大量出现时,用80%敌敌畏2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但是,苜蓿籽蜂世代重叠,幼虫又在种子内蛀食,给化学防治造成困难;药剂防治会杀伤传粉昆虫及天敌,影响苜蓿授粉结实,降低种子产量,因此,要慎用药剂防治。,16,二、籽象,重要种类:苜蓿籽象(Tychius medicaginis Bris.)和草木樨籽象(Tychius melilotus Steph.)。分类地位:属鞘翅目,象甲科。为害:以幼虫为害苜蓿和草木樨种子而得名。籽象

7、主要以幼虫蛀食苜蓿、三叶草、草木樨等的种籽,成虫啃食叶肉,为害花蕾和花器。分布:我国分布在新疆、甘肃。,17,Acalyptus sericeus,象甲总科的昆虫通称为象鼻虫,形态特征,苜蓿籽象(Tychius medicaginis Bris.),18,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越冬:以成虫在豆科牧草茬地25cm的土表成虫为害:春季苜蓿萌发后,越冬成虫出蛰取食叶肉,孕蕾后,咬食花蕾和花器,结荚时,成虫自植株下部转至上部,常向其它苜蓿地迁飞。产卵:5月下旬产卵,卵产于幼嫩豆荚内,大多产在外缝上,一荚上产卵14粒,以12粒为多。,19,茶籽象,安徽农业信息网,20,幼虫为害:幼虫孵化后,蛀入种籽内,蛀孔

8、直径0.150.2mm。幼虫在豆荚内可自由爬行,1头可咬食 24粒种子,并以黑色粪便填充其中。 蛹:6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将豆荚壳咬破一孔落入土中作土茧化蛹,也有少数在枯枝落叶下不作土茧化蛹者,蛹期515天。越冬:7月上旬羽化出新一代成虫,仍留在土茧内,直至越冬。一年发生1代。,21,籽象在田间为害,一般贮藏期的种子内较少象甲中还有许多在田间为害,收获后继续为害贮粮,称为贮粮害虫或仓库害虫,如豌豆象、绿豆象、蚕豆象、大豆象,均为豆象科(Bruchus spp.),22,三、蓟马类,主要种类及分类地位豆科牧草及作物的重要蓟马有:豆蓟马(Taeniothrips distalis Karny)花蓟马

9、 (Franklinilla intonsa Trybon)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红豆草蓟马(Odontothrips loti Haliday)苜蓿蓟马(O. phateratus Haliday)属缨翅目、蓟马科。,23,分布与寄主豆蓟马:河北、河南及南方各省,主要为害紫云英、苜蓿、苕子及豌豆、豇豆、蚕豆、花生等。花蓟马:广东、贵州及长江流域以北各省区,寄主植物同豆蓟马。烟蓟马:全国各省区,棉花、烟草、葱、甜菜等外,广泛分布于种植苜蓿的地区。红豆草蓟马:内蒙古、甘肃,红豆草、苜蓿。苜蓿蓟马:内蒙古、宁夏,苜蓿、三叶草、甜菜、羊草、披碱草等。,24,黄蓟马,2

10、5,为害为害部位:牧草的叶、芽和花等部位。害状:嫩叶被害后呈现斑点,卷曲以至枯死;生长点被害后发黄、凋萎,导致顶芽不能继续生长和开花;花期为害最重,在花内取食,捣散花粉,破坏柱头,吸收花器营养,造成落花落荚。,26,在内蒙古,苜蓿由于蓟马的为害,造成干草产量损失14.9%,粗蛋白含量下降8.76%11.56%,粗脂肪下降约32.84%,胡萝卜素下降18.74%,钙减少53.85%70%,磷减少15.79%,受害植株氨基酸总量下降 36.35%,而粗纤维最高增加了12.18%。,27,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豆蓟马成虫和若虫怕强光,白天多潜藏在叶背、花内。成虫在花萼和花梗组织内产卵,若虫孵出后在花器中

11、为害,老龄若虫钻入5l0mm深的土中,脱皮变为伪蛹,经1周左右羽化为成虫。江西、福建一年发生 67代,多以成虫在紫云英、油菜等作物的叶背、茎皮裂缝中越冬。,28,花蓟马成虫以清晨和傍晚取食最烈,阴天隐藏在叶背面。成虫行动活泼,怕阳光,产卵于花梗、花瓣等组织中,每雌可产80粒左右。在我国南方,一年约发生1114代,以成虫越冬;北方以伪蛹在5 l0cm土中越冬。,29,烟蓟马成虫飞翔力强,怕阳光,白天潜叶背面,产卵多在花器中或叶表皮下、叶脉内。每雌产20100粒。东北一年34代,山东610代。越冬虫态各地不同,河北、湖北、江西主要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及葱、蒜叶鞘内越冬,少数以伪蛹在土表层内越冬;新疆以

12、伪蛹越冬为主;东北以成虫越冬。,30,红豆草蓟马4月中旬气温在8以上羽化,7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10月中旬气温7以下开始化伪蛹越冬。室内饲养观察,成虫寿命 6.312.2天,卵期78天,若虫期10.329.8天。雌虫在花穗轴组织内或花蕾中产卵,若虫在花内生活。在内蒙古一年发生5代,以伪蛹在510cm土层中越冬。,31,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豆蓟马:温暖干旱季节有利于大发生,高温多雨对其发生不利。据江西报道,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春暖季节,平均气温在2025、持续5天以上,有利于其大发生。清明前后低矮的开花植物多,食料丰富,常有利其猖獗;大雨、阵雨对发生有抑制作用。花蓟马:在中温高湿条件下繁殖快、为

13、害重,57三个月,阴雨连绵,为害加重;夏季高温干燥,不利其发生。,32,烟蓟马:多发生于较干旱年份,据陕西泾阳17年的资料,6月上旬气温为2225,相对湿度 44%70%有利于其发生,气温为2728C时有抑制作用。红豆草蓟马:在甘肃留种苜蓿地上,7月上旬旬平均气温为18.9,相对湿度47%时,虫口密度为241.3头m2,苜蓿结荚的中、后期至成熟,发生数量锐减。,33,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为害初期可用如下药剂:40%乐果乳油每亩60ml对水喷雾;50%甲萘威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喷雾;90%敌百虫原粉每亩用药50克加水75公斤喷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2030克;70%艾美乐水分

14、散粒剂每亩2克。2、生物防治,利用蜘蛛和捕食性蓟马天敌,防治蓟马。3、 农业防治:选育、选用抗虫品种。,34,天敌昆虫,35,36,第二节 刺吸为害 叶部害虫 啃食为害,37,刺吸为害的害虫(刺吸式口器)半翅目蝽象同翅目 蚜虫飞虱叶蝉木虱,38,四、盲蝽类,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常见的有: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fasiaticollis Reuter)苜蓿盲蝽(A. lineolatus Goeze)中黑盲蝽(A. suturalis Jackson)牧草盲蝽(L. pratensis Linnaeus),39,分布绿盲蝽:

15、遍布全国各地。三点盲蝽:分布华北、西北、辽宁等地,新疆和长江流域较少。苜蓿盲蝽: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及湖南的北部等地区,属偏北方种类。中黑盲蝽:为偏北种类,黑龙江以南、甘肃以东、湖,南以北及沿海各省(区)均有分布。牧草盲蝽:分布西北、华北、东北各省区。,40,中黑盲蝽,41,为害盲蝽是一类多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十分广泛,除为害各种豆科牧草外,还有禾本科牧草、棉花、蔬菜和油料等作物。成虫和幼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嫩茎叶、花蕾、子房的汁液,受害部逐渐凋萎、变黄、枯干而脱落,影响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及种子生产。,42,生活史和习性,越冬北纬32以北,如冀、鲁、豫、陕,一年发生34代,

16、以卵在苜蓿、苕子、蒿类等茎表皮组织中越冬;32附近地区卵及成虫均有,一年发生45代;长江流域以南,多以成虫在残茬中越冬。,1.绿盲蝽,43,生活史在山西,越冬卵4月初孵出,4月末羽化为第一代成虫,主要集中在苜蓿田内为害;第一代成虫5月上旬产卵,5月中旬孵出,6月初羽化。第三代在 7月初孵出,第四代8月中旬孵出,10月上、中旬,成虫于苜蓿根茬内产卵。在适宜年份,9月上旬还可孵出第五代若虫。为害严重期在6月中旬。,44,各虫态历期在30定温条件下,卵期68天,若虫期915天。成虫寿命一般 3550天,产卵前期67天,产卵期第一代3040天。产卵习性:卵产于寄主的嫩叶主脉、花蕾、嫩茎内,23粒排成一

17、列。,45,在河南,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杨、柳等树干上有疤痕的树皮内越冬。越冬卵4月下旬孵化,初孵若虫借风力迁入苜蓿、豆类等作物田为害。 雌虫多在夜间产卵,单产。每雌产卵第一代4080枚,其他各代2025枚。第一二代卵多产在苜蓿或棉株茎叶交叉处。,2.三点盲蝽,46,以卵在苜蓿茎内越冬。 新疆莎车和北京一年3代,山西、河南、陕西34代,南京45代。在新疆莎车越冬卵4月上旬孵出第一代若虫,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第二代若虫6月上旬出现,第三代若虫7月下旬孵出,8月中、下旬羽化,9月中旬产卵越冬。,3.苜蓿盲蝽,47,习性多在夜间产卵,在寄主植物上用喙每刺一孔产卵1粒于其中,卵粒成排,每排78枚,卵

18、垂直或倾斜插入组织中,卵盖微露。夏季第一二代多在苜蓿株高20 40cm处成虫产卵 ;秋季第三代成虫则常产在茎秆下部近根处。雌虫第一代产卵量最多,约为 78200粒,第三代最少,仅2044粒。,48,越冬:均以成虫在苜蓿地、田边杂草中越冬。 发生世代:山西一年23代,陕西34代,新疆库尔勒、莎车4代。生活史:山西越冬成虫4月初在返青的苜蓿地活动、产卵,4月底开始孵化,5月中旬当苜蓿成熟后,成虫即转入棉田、蔬菜、果树上,6月,中、下旬第二代若虫孵化时,棉花已现蕾,为害最重。8月中旬第三代若虫羽化,大部转到苜蓿、蔬菜上为害。10月初成虫开始越冬。,4.牧草盲蝽,49,各虫态历期:在新疆莎车卵期第一代

19、11.4天,第二代8.3天,第三代7.8天,第四代9.2天。若虫期各代依次为18.2,11,12.3,23天。成虫寿命,第一代23天,第二代 17.6天,第三代24天,越冬代3350天。产卵前期45天,产卵期1218天。,50,发生与温、湿度的关系,温度苜蓿盲蝽和三点盲蝽的适宜温度为2035,最适宜温度前者为2330,后者为25左右。绿盲蝽适宜温度范围更广一些。春季低温盲蝽越冬卵延迟孵化,夏季高温在45以上时,成、若虫大量死亡。,51,湿度盲蝽类是喜湿昆虫,越冬卵一般在相对湿度60%以上才能孵化。一般68月降雨偏多年份,有利其发生。据陕西关中观察,6、7、8三个月,每月降雨量超过l00mm,特

20、别达200mm时,发生重,降雨量都达不到l00mm时,则发生轻微。,52,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法 (1)烧茬:晚秋或早春苜蓿尚未萌发前,用火烧茬,消灭在枯茬中的越冬卵。 (2)早割或低割:饲用苜蓿开花率达10%时收割,可减少为害和降低若虫的羽化数量。低割,特别是第二三茬苜蓿,可大量割去在茎秆中的卵,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3)设置诱虫带:收割时,先从苜蓿田的四周开始刈割,中央留下不收割的条带地块,害虫集聚到这里用药杀灭。,53,2.药剂防治药剂防治若虫最有利,可用: (1)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 (2)50%马拉硫磷10001500倍液; (3)诱虫带用90%敌百虫1500倍液;

21、 (4)2.5%敌百虫粉剂,每公顷用30kg。,54,五、苜蓿蚜虫,分类地位:蚜虫属同翅目,前二种为蚜科,后者为斑蚜科。 主要种类: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 Koch)豆无网长管蚜 (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苜蓿斑翅蚜(Thmioaphis maculata Buckton),55,56,分布苜蓿蚜分布于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湖北、广西、广东;豆无网长管蚜分布全国各地;苜蓿斑翅蚜分布甘肃、北京、吉林、辽宁、山西、河南、云南。,57,寄主蚜虫是一种暴发性害虫,为害的植物有苜蓿、红豆草、三叶草、紫云英、紫穗槐、豆类作物等。为

22、害1、多群集于植株的嫩茎、幼芽、花器各部上,吸食其汁液,造成植株生长矮小,叶子卷缩、变黄、落蕾,豆荚停滞发育,发生严重,植株成片死亡。,58,2、蚜虫还能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污染牧草3、传播病毒病。1968年内蒙的伊盟摩林地区的苜蓿田发生蚜虫为害,产量损失达60%以上,且越冬后苜蓿大面积枯黄,不能返青,全部翻耕改种其他牧草。,59,无网长管蚜,60,生活史和习性,苜蓿蚜发生世代:一年发生数代至20余代。越冬:山东主要以无翅成蚜和若蚜在苜蓿、野豌豆等植物的心叶及根茎处越冬,少数以卵越冬。新疆、甘肃以卵在豆科牧草根茎处、枯叶土表、干裂的荚壳内越冬。 生活史:在甘肃苜蓿蚜4月中旬苜蓿返青后,越冬卵

23、孵化繁殖为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扩散蔓延。10月下旬交尾产卵越冬。,61,豆无网长管蚜和苜蓿斑翅蚜在北方一年发生数代,以卵越冬。据甘肃调查,两种蚜虫在4月上旬气温10左右,苜蓿返青时卵孵化,5月上旬苜蓿分枝期蚜量猛增,6月上旬为害最盛。7月上旬苜蓿进入结荚期,叶渐枯老,田间出现大量有翅蚜向外迁飞,苜蓿地蚜虫数量逐渐减少。,62,发生与环境的关系,1.温度:温度是影响蚜虫繁殖和活动的重要因素。苜蓿蚜繁殖的适宜温度1623(最适1922),低于15或高于25,繁殖受到抑制。在北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7,完成一代的有效积温为136日度 。耐低温能力较强,越冬无翅若蚜在 1214下持续12h,当日均温回

24、升到 4时,又复活动。无翅成蚜在日均温2.6时,少数个体仍能繁殖。,63,2.降雨和湿度:大气湿度和降雨是决定蚜虫种群数量变动的主导因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相对湿度在60%70%时,有利于大量繁殖,高于80%或低于50%时,对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64,在山东莱阳,45月份相对湿度稳定在50%80%之间,苜蓿蚜则大发生,6月湿度如相继偏低,则发生猖獗,如6月降雨较多,则蚜量少,为害轻。在新疆玛纳斯,5月多雨,抑制苜蓿蚜繁殖,6月多雨则适宜其繁殖,但高温暴雨不利其发生。因此,如5月和6月的气候条件抑制繁殖,当年为害极轻;5月适宜,6月抑制,为害短而轻;5月抑制,6月适宜,则蚜害晚;若5月和6

25、月均适宜,则为害早而严重。,65,3.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蜘蛛等。在自然条件下,天敌比蚜虫发生晚,但中、后期数量增多,对蚜虫大发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66,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天敌的保护和利用。2、农业防治:选育抗蚜苜蓿品种;应尽快提前收割。,67,4、药剂防治:一般在冬季12月施农药一次,然后在开春后4月左右施一次,可以起到好的防治效果。可用如下药剂: (1) 5%凯速达乳油每亩30毫升喷雾; (2)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 (3)1.8%阿巴丁乳油10001500倍液2000倍液; (4)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30毫升喷雾; (5)灰敌合剂,草木灰

26、50kg加水200kg浸泡24h,过滤,每50kg滤液加晶体敌百虫 4kg,配成母液,300倍液喷雾,对天敌杀伤小。,68,咀嚼口器害虫啃食为害,苜蓿叶象根瘤象豆芫菁,69,六、苜蓿叶象,分类地位:苜蓿叶象alfalfa weevil, (Hypera postica Gyllenhal)属鞘翅目,象甲科。寄主和为害:是苜蓿和三叶草的主要害虫,取食苜蓿叶片而得名。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但以幼虫为害第一茬苜蓿最严重。分布:我国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甘肃等地区。1983年,内蒙古呼盟地区发生苜蓿象甲,5060%的苜蓿受害枯死,造成严重减产。,70,71,72,73,生活史:一般一年发生1代,有的地区发

27、生2代。越冬:虫态各地不同,多以成虫在苜蓿地残株落叶下或土表裂缝中越冬,也有以卵,或者以成虫和卵同时越冬。在以卵越冬的情况下,秋季成虫取食不久即在苜蓿茎内产卵越冬。温湿习性:越冬代成虫对春季气温的变化极为敏锐,当气温上升到1112 时,便出土活动。成虫活动的最适温度为20左右,2425时,便潜藏于荫凉之处。夏季温度高于2425时,成虫便进入滞育状态。,74,产卵习性:雌虫多产卵于茎秆中,用喙在茎上咬出一小洞,产卵其中,一洞少时仅产1粒,多时 3040粒,一般为10粒左右。产卵完毕后用排泄物封闭洞口,在茎上留一小黑疤。越冬代成虫在第一茬苜蓿上,多在茎秆下部离地面l0cm处产卵,第一代成虫在第二茬

28、苜蓿上产卵的部位,随植株的生长,逐渐转移到中、上部。一雌能产卵400粒,多时达800粒,甚至2500粒。,75,幼虫脱皮3次。从茎秆中孵出的幼虫部分钻入嫩枝、叶芽和花芽中为害,多数在茎内蛀食为害,使茎内形成黑色隧道。3龄以上幼虫在叶上暴露取食,啃食叶肉,仅剩叶脉,造成子房干枯,花蕾脱落,严重影响苜蓿干草和种子的产量。在苜蓿孕蕾期与成虫大量产卵期相一致的地区,苜蓿受害最为严重。,76,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法 (1)疏松土壤:春季苜蓿再生萌发前耙地,可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加速苜蓿的生长。 (2)轮作:作干草用与留种用苜蓿应交替进行。一般将第二茬苜蓿作留种用,可减少受害。 (3)早割:受害严重

29、时,可提早收割并低割,留茬不超过45cm。割下的苜蓿尽快运出田外,以消灭幼虫和卵。,77,2.化学防治 防治指标:据国外资料,幼虫,每昆虫网810头,或植株的芽和叶片受害率达 25%30%时,应采取防治措施。杀虫剂种类和剂量:50%马拉硫磷15002000倍液;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50%可湿性西维因400倍液。但注意天敌昆虫和传粉昆虫 可在早春成虫出蛰尚未产卵,天敌还未活动之前施药;或秋后最后一茬苜蓿收割后,在茬地上施药,以降低越冬虫口。应避免在花期喷药;或者在早上6h前,晚上传粉昆虫不活动的时间施药。,78,3.生物防治苜蓿叶象幼虫的主要天敌有苜蓿叶象姬蜂(Bathyplete

30、s curculionis Thomson),自然寄生率达37.5%,姬蜂产卵于象虫幼虫体内,并完成其发育,被寄生的幼虫仍能吐丝作茧,但不能化蛹。,79,七、根瘤象类,分类地位:该类害虫约15种以上,重要的有:驴豆根瘤象(Sitona callosus Gyll.)和条纹根瘤象(Sitona lineatus L.) Sitona liheatus Linnaeus ,属鞘翅目,象虫科。分布: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各国种植豆科牧草及作物的地区。我国已知分布新疆、甘肃。,80,驴豆根瘤象,81,条纹根瘤象,82,为害:成虫为害幼苗的叶子和生长点,抑制植物生长或引起植株死亡;以幼虫为害根和根瘤而得

31、名,减少氮在根和土壤中的含量,降低土壤肥力,当根瘤受害 28%91%时,植物根中含氮量降低9%36%左右。由于根和根瘤被害,病原微生物易于入侵,引起植物病害,影响其越冬。,83,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发生世代: 一年发生1代。越冬:以成虫在多年生豆科植物下或土表枯枝落叶下越冬。在4月上旬苜蓿萌发时出土活动,取食23天后开始交配产卵,产卵盛期在5月份。4月下旬卵开始孵化,孵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84,生活习性1、成虫具假死性,一遇惊动就落地。2、主要在夜间取食。4月上旬苜蓿的被害率极高,随气温的升高,食量加大,温度在1520时最贪食。3、产卵习性:气温在10左右时,开始交配产卵,产卵的适宜温度为2

32、125,一雌能产卵 258粒左右。卵散生,多产于靠近苜蓿根颈处土表或落叶上,有时产在植株的叶片上,卵粒变黑后落到地面上。4、蛀食习性:幼虫从卵中孵出后,很快离开地面,钻入植物根部,主要以根瘤为食,将内部蛀食一空,也咬食根毛和主根,在主根上咬成凹陷或纵沟,有时还能钻入髓部,或将根全部穿透。,85,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法 (1)隔离种植:在轮作规划时,一年生豆科作物与多年生豆科牧草远离,以减少成虫在早期向一年生作物地迁移为害。 (2)早播:适当提前一年生豆科作物的播种期,早播可使其在被害前壮苗。一年生作物收割后,应尽快翻耕,以消灭地下的幼虫和蛹。,86,(3)施肥:播种前耕地时施磷钾肥料,能增加

33、根瘤数目。据试验,施磷钾肥料 (135kghm2),以三叶草为食的根瘤象体重减轻40%50%,雌虫产卵量降低29% 42%(对照组产卵量186粒)。2.药剂防治 参看苜蓿叶象。,87,八、豆芫菁,分类:属鞘翅目,芫菁科。豆芫菁(Epicauta gorhami Marseul)红头黑芫菁(E. sibirica Pallas)黑头黑芫菁(E. dubia Fabricus)中华芫菁(E. chinensis Laporte)红头芫菁(E. erythrocephala Pallas)绿芫菁(Lytta caraganae Pallas)等。分布:东北、内蒙古、陕西、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西

34、、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区。,88,豆芫菁,89,红头黑芫菁,90,Epicauta mannerheimi 似毛胫豆芫菁,91,Epicauta pennsylvanica,92,Epicauta maclini,93,Black blister beetle,94,为害:主要为害苜蓿、三叶草、沙打旺、草木樨、柠条锦鸡儿、豌豆、甜菜等。开花期受害最重,成虫咬食叶片成缺刻,或仅剩叶脉,猖獗时可吃光全株叶片,导致植株不能开花,严重影响产量。1978年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苜蓿地发生芫菁为害,减产30%以上。,95,96,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发生世代: 在华北、河南一年发生1代,湖北发生2代越冬:均以5龄

35、幼虫在土中越冬。 生活习性:1、群集性。成虫羽化后于清晨出土,白天活动,性好斗,有群集取食习性,食量颇大,1头每天可吃46片大豆叶。2、假死性。受惊或遇敌时,即坠地或脱逃,也可从腿节末端分泌含有芫菁素的黄色液体,能刺激皮肤红肿发泡。3、产卵习性。成虫羽化后45天开始交尾,雄虫可交尾34次,雌虫一生仅产卵1次,先用口器或前足挖一深5cm左右的土穴,每穴产卵70150粒,卵产完毕用足拨土封穴。,97,4、肉食性。幼虫孵出后,以蝗卵及土蜂幼虫为食,如没有蝗卵供食,10天左右可死亡。一块蝗卵只供1头幼虫生活,如幼虫多时,则相互残杀。14龄食量逐渐增加,56龄不需取食,一生约食蝗卵45104粒,是蝗虫的重要天敌。,98,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秋冬耕翻土地,可消灭越冬幼虫。 2.药剂防治 90%敌百虫1000倍液,每公顷用药液1100kg。2.5%敌百虫粉剂,清晨喷粉,每公顷22.537.5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