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doc.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02654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doc.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第二册人教版 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新课标高一地理同步测试(6)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YCY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下列关于人地关系历史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

2、化和科学化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及替代品再生速度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人类向环境排放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A B C D3下图为“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示意图,数码表示的含义依次是 ( )生产规模适当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生产活动符合自然规律A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口增长速度适中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B人口增长速度适中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C人口增长速度适中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不断发展D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

3、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人口增长速度适中4下列哪项属于生态破坏 ( )A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层空洞 B洛杉矶出现的光化学烟雾C飞机起飞时产生的噪声 D土壤污染5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在乡村比在城市明显 B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严重C在乡村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D在城市中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是水源枯竭6所谓“全球性环境问题”其真正含义是 ( )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环境问题 已经出现了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已经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A B C D7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 )A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 B文化教育和

4、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C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8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有 ( )A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B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C国际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D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9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错误的是 ( )A公平性联合国推广“人与生物圈计划” B持续性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C共同性拯救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D共同性创立环保全球同盟10“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11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 ( )A公平性原则

5、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协调性原则12制订全国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俄罗斯13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B人均资源占有量大C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D我国的森林树种丰富,但覆盖率低14关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中国的环境污染仍在蔓延 我国的可持续性的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出现的 中国的生态破坏已得到全面控制A B C D15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为防治生态破坏,农业生产采用间种、套种等方式,发展立体农业

6、 成功实施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前提是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做到公众参与 依靠科技进步,开发环境无害技术,扶植环保产业的发展 工业污染防治实行由全过程控制向末端治理为主转变A B C D16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B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C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D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17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在世界可持续发展上应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B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和环境危机使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C经济高速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18

7、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人均寿命由62岁下降到47岁,其主要原因是( )A粮食短缺 B毒品泛滥C艾滋病的影响 D水资源紧张19人类正确对待环境的态度是 ( )A停止和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C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D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20下列能促进环境良性发展的做法是 ( )A把农田改为建筑用地,扩大居住面积,改善生活环境B把现有林地、草地改为耕地,提高粮食总产量,解决粮食问题C增加城市车辆数量,解决乘车难问题 D植树造林,绿化大地21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

8、的是: ( )A.我国城市以大气、水体污染为重点的环境生态破坏仍在发展B环境问题应该在发展中产生,同样应该在发展中解决C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落后,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少D环境问题总是随经济发展而日益严重22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自身做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参与环保活动 B等工作后再接受环保教育C学生与可持续发展没有关系 D积极购买非生态标志产品 “牧童经济”是英国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2325

9、题:23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温室效应 D森林火灾24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刀耕火种,毁林开荒南水北调,发展生产围湖造田,开垦荒山发展工业,随意排污A B C D2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物业 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 ,共计24分)26右面是中国部分生态环境脆弱形势和危急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2分) (1)该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的 部。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

10、东南 (2)图中几类生态环境危急区中,面积最大的是 。 (3)图示区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4)试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27读“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因果关系推理,将下列各项内容前的代表字母写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每一项内容限填一次)。A饲料加工厂 B食品加工厂 C沼气池 D初级生产者 E初级消费者 (2)该村建设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 (3)留民营村的农业属于 农业,我国大力发展该农业,以实现 经济。三、思维拓展与探究学习(本题共2小题 ,共计26分)28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回答:(12分)猪圈厕所市场沼气池池暖房照明灯日光温

11、室农户粪水粪水二氧化碳沼气沼液、沼渣液沼渣沼气 材料一:山西省交城县城西的安蔬菜定村积极推广使用“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生态农业模式流程图如上:材料二: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经济效益分析表(单位:元)无沼气的温室有沼气的温室增收或节约蔬菜产值580080002200燃煤用电1400140有机肥料投入3500350化肥投入360100260农药投入300100200饲料投入750060001500 (1)日光温室中CO2浓度的增加,有利于蔬菜产量的提高,这是因为:CO2具有保温作用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CO2能防止病虫害 CO

12、2可增加土壤肥力,其中正确的是 、 。 (2)安定村的蔬菜投放市场,虽然价格较高,但仍深受城市居民的欢迎,你认为其主 要原因是什么? 。 (3)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有什么好处? 。 29据国家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1.5亿吨,目前大多数城市处 理垃圾的方法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据材料回答(14分) (1)城市垃圾主要来自_和_。 (2)目前,多数城市采用的处理垃圾的方法对保护环境是否有利_。其原因是:_ _ _参考答案说明:卷面评分的注意事项1客观题参照所给答案和赋分标准给分。主观题参照所给答案,允许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不足则酌情扣分。一、单项选择

13、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D 2A 3B 4A 5B 6C 7C 8D 9C 10B11A 12C 13B 14A 15B 16C 17B 18C 19D 20D21B 22A 23D 24B 25D二、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 ,共计24分)26(12分)(1)B(2分) (2)危急区(2分) (3)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漠化);环境污染 ;森林锐减;湿地破坏等(4分。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或两点以上得满分。答得合理即可得分) (4)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放牧、不合理采挖、工业排放有害物质等(4分。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

14、或两点以上得满分。答得合理即可得分) 27(12分)(1)A(1分) B(1分) D(1分) E (1分)C(1分) (2)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1分);实行综合循环利用(1分);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1分) (3)生态(2分) 循环(2分)三、思维拓展与探究学习(本题共2小题 ,共计26分)28(12分)(1) (每空2分) (2)绿色蔬菜(农药化肥使用量小)(2分。答得合理即可得分) (3)可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新能源;经济效益高,增加收入;保护环境;农产品质量好等(6分。答对一点得2分,三点或三点以上得满分。答得合理即可得分)29(14分)(1)(4分)工业“三废”排放居民生活垃圾(2)(10分)不利占用大量土地,甚至耕地。有毒成分随地表下渗,造成地下水污染。有害成分对土地造成破坏。焚烧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