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工时效率管理系统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02819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4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员工工时效率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企业员工工时效率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企业员工工时效率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企业员工工时效率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企业员工工时效率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员工工时效率管理系统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员工工时效率管理系统设计.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人机资源是企业里重要的有形资产,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的优劣。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和“民工荒”的出现,迫使企业不得不转变发展策略,由原来的资源粗犷型向集约型过度,使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利用现有的人机资源为企业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人机效率管理则是设计一个能够满足和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人机资源进行日常的管理,提升人机利用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论文首先设计了一套有效的人机效率管理的关键指标,并据此关键指标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的人机效率管理信息系统,并对基于企业生产环节的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

2、,论文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来源、目的和意义,接着分析了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探讨了目前国内、国外人机效率管理的现状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再次,并结合企业现实状况设计和开发了一套人机效率管理方法,并结合现代管理系统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同时建立了人机效率管理的系统模型;最后,论文结合实际分析了C公司人机效率管理的现状,充分采用了上述人机效率管理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需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详细设计和后。在介绍Flash存储器基本操作特点的基础上, 详细讨论一种基于计算机、单片机和Flash存储器的Flash文件管理系

3、统, 包括系统构成、系统功能的实现等。该系统特点为: 将删除文件操作分为逻辑删除和物理删除, 采用块编号为文件分配存储空间, 并能正确存储和读取文件的每个字节。目前, 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电脑袜机控制器中, 调试运行正常, 达到了设计目的。关存储空间在电脑袜机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过程中, 为提高袜机工作效率, 将其控制系统分为3个部分:数据采集部分, 选针器控制部分和电磁阀控制部分。数据采集部分用于实时监控袜机各部分的工作状态, 并为后两部分提供控制时序。而选针器控制部分和电磁阀控制部分则需要根据控制时序从存储器中读取控制数据, 进行相应的运算后将控制信息传达至执行机构。台数据库设计,最终开发完

4、成并上线使用。通过本套方法和系统的推广实施,成功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为企业资源的取得、分配和使用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关键词:人机管理,效率分析,单片机,系统管理IIIAbstractThe resources of manpower and machines are important tangible assets inenter prises ,ar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How to manage the manpower and the machines has a

5、 direct influence to competitive apacity of enterprises .Recently ,with the price increases and the labor shortages,enterprises areenforced to transform development mode from a resource-consuming enterprise to aresource-saving enterprise ,which making enterprises have to face a practice questions,th

6、at is,how to utilize existing manpower and machines to continually create values .Manpower and machines efficient management system is a resourc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at satisfies and adapts to enterpris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 ,manages resources of manpower and machines of enterprises

7、daily ,raises efficiency of utilizing the manpower and machines ,to improve competitive capacity of In this paper ,a key performance index of manpower and machines efficiency management is designed ,a manpower and machines efficienc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EB i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key p

8、erformance index ,and learn and re search internal controlling theory on production in enterprise .Firstly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background ,sourc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elected topic .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zes 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research on internal cont

9、rolling theories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s from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Thirdly ,this paper gives a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method of managing manpower and machines efficiency with the enterprises current situation combined ,and makes an analysis and a design combini

10、ng current management system theory .Last ,this paper actual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npower and machines management in C company by system requirements analyzing ,system overall designing ,functional modules designing,details designing ,backend database designing ,and the system applyi

11、ng, using the method of managing manpower and machines efficiency .The method and the system enhances enterprises market competitive ability ,provides data supports of acquiring ,allocating ,and using enterprise resources. Keywords :Manpower and Machin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alysis ,Internal Cont

12、rolling ,System 目录摘 要1Abstract2第一章绪论41.1论文选题背景41.2国内外研究现状51.3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61.4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7第二章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及管理信息系统72.1企业内部控制72.2管理信息系统102.3本章小结11第三章人机效率管理方法分析123.1机器设备效率管理方法分析123.2直接人力效率管理方法分析13第四章基于单片机的管理系统终端设计144.1 Flash存储器144.2 Flash文件管理系统的构成154.3 Flash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164.3.2 功能的实现16第五章掌握单片机与上位机的通信技术195.1系统基础配置195

13、.2人机效率管理系统应用195.3系统应用效果分析195.4本章小结20第六章 结论20参考文献21致 谢22第一章绪论1.1论文选题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开始慢慢走出国门,走上了国际化发展的快车道,在同同行业的佼佼者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企业又不得不面对激烈的国际化竞争。而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低成本的战略,因为她最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可选择低成本战略就意味着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时所消耗的资源就必需是最少的,或者说比竞争对手少用或者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战胜对手。所以,在企业中人员的效率管理和设备的使用效率就成了管理中的重中

14、之重了。自2006年开始,我国沿海地区逐渐地出现了“民工荒”问题,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这一现象暂时消失,但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媒体又开始广泛报道“用工荒”;虽然在2010年春节之后稍有缓解,但仍比往年严重。工人在资本家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如何利用员工及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成了当前的一大课题。在我国最低工资规定中提出,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但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为减轻企业负担,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稳定就业岗位。故09年中国各地都暂停了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但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2010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确定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随后,浙江、

15、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山西、山东等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还有一些省份超过20%。其中在深圳的富士康公司在2010年6月1日首先将工人的工资从900元提高到1200元,一次增加了30%;同年,又在同年10月1日率先将工资由1200元调高到了2000元,调薪之速度与幅度之大,另同行大跌眼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透露,今年还将有20个省份计划调整工资标准。同时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要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

16、断提高。这说明在未来的五年甚至更长远的未来,中国都将一如既往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工人的工资只会逐年的增加,并不会下降。这对企业来说又是一重重要的压力,但企业要想在现有的状况下获利,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随之借助技术进步来加快企业的转型。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势必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其发企业可以过MIS系统找出其在当前发展阶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高层核心管理人员,使他们了解当前工作发展的进展或不足。同时也完善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内部控制由内部牵制发展到了由系统做内部管理的时代。所以在内部控制的理论下,如何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人员、设备、

17、物料的控管就成了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1.2国内外研究现状20世纪初,在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的美国引入了泰勒(F.W.Taylor)等的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专门化的综合技术,其容日益广泛。于1908年在美国宾州大学首次开设了工业工程课程,后来又成立了工业工程系,在1917年,美国成立了工业工程师协会。此后有人主张把当时从事动作研究、时间研究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各种研究工作,从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由懂得工程技术的人员去进行,逐步形成了一批将工程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工业工程工程师。二战期间和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工作研究(包括时间研究与方法研究)、质量控制、人事评价与选择、工厂布置、

18、生产计划等都已正式成为工业工程的内容。进入21世纪,随着工业工程逐步在中国企业中被广泛应用,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工程理念(Chinese Industrial Engineering,CIE),中国工业工程(CIE)是应用分析、设计、控制和评价等工程技术手段来解决多种产业部门的效率、质量及成本等管理问题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即CIE是用工程方法解决管理竞争力问题。中国工业工程基本功能与内容包括6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衡量劳动生产率时,主要考核订单履行率和交货率,极少企业根据其自身生产特点建立生产效率评价指标。其指标设置主要集中在交货及时率、作业效率、资源利用率等几个方面:1.交货及时性方

19、面:部件生产周期、订单完成周期、交货及时率等;2.作业效率方面:对于手工作业、机器作业、流水线作业,多采用标准工时,OEE(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流水线平衡率等指标;3.资源利用方面:场地利用率、设备利用率、仓储空间利用率等;4.财务指标方面:库存周转率、材料周转周期等;我国制造业生产运作效率管理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1.指标定义不准确,概念不清晰,容易引起误解。2.指标设置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没有分层分级,指标之间缺乏因果、矛盾和影响关系以及长期与短期分析,效率指标缺乏与企业高层指标比如财务、客户满意度指标等联系关系分析。3.在收集数据方面,收

20、集途径不顺畅,可获得性差,数据来源不够全面。在数据处理方面缺乏数理统计方法应用,指标可信度差,指标性不高,很难得到业务部门的认同。4.在指标分析与发布方面,缺乏系统的、例行化的效率指标分析、改进和发布机制,对流程优化、技术提升和管理改进牵引不足。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随着外部竞争的加剧和内部强化管理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纵观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1.内部牵制阶段;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3.会计控制管理控制阶段(1)内部会计控制,(2)内部管理控制;4.内部控制结构阶段;5.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6.风险管理框架阶段。其中在风险管理中,人机管理是非

21、常重要的一环,许多企业都试图通过人机效率管理来控制人机投资风险。以企业为基础和主体的工业及产业经济系统面临着资源利用率低、质量和效益不高、产品等综合结构不合理、环境适应性较差、国际竞争力及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以及战略管理和内部管理弱化、技术与管理脱节、特色化缺乏、产品、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企业与市场和政府及其他企业间关系欠规范、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和困境。现代工业工程是企业和整个产业经济摆脱困境、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武器。1.3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正面临着人员费用的增加、原材料的涨价和人民币的升值,而产品价格却趋于下降。“三涨一跌”,使企业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和生

22、存的危机。企业纷纷寻找妙方良药,消化成本的增加,即研究如何提高企业效率与效益的管理,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曾加企业的竞争力。1.3.1论文研究的目的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如下:1、为企业设定人机效率管理指标;因为目前在国内许多企业的生产效率管理指标定义不准确,概念不清晰。2、为企业搭建人机效率管理系统;能使企业系统、全面的分析人机效率各项指标,从而能分层分级管理,确定指标之间缺乏因果、矛盾和影响关系以及长期与短期分析,从而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3、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的执行提供系统性帮助,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内部稽核成本,使管理工作制度化,并将管理制度有效传承,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1

23、.3.2论文研究的意义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如下:1、企业有了明确的人机效率管理指标,使管理变得有条理,容易明确各自的责任,使企业运转更加顺畅,有利于提升产品品质,提升客户的满意度。2、有了人机效率控制系统,可以准确的取到管理层需要的信息,快捷并准确,同时大大地减少了人力作业,也使管理层能快速的做出决策,能对事态的发展有更精准的控制,使意外的发生降到最低。3、控制好人机效率可以同时控制好资源的分配,从而使企业使用很少的资源制造出符合客户的产品,从而使成本控制的比竞争对手低,能快速抢占市场,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争取到主动。1.4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论文通过对企业人机效率管理系统进行研究,设立了企业人机效

24、率管理系统的各项指标定义,通过各项指标的收集及系统化,实现了企业内部对人机的控管,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第二章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及管理信息系统2.1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会计法中也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要求,并提出会计工作中职务分离、重大事项决策与执行程序、财产清查和定期内部审计等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从其实质内容来讲,就是要加强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其目

25、的在于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并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达到兴利除弊的目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同时规范单位会计行为,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

26、cial Reporting)内部控制框架认为,部控制系统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要素组成,它们取决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融入管理过程本身,其相互关系可以用下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的基调、氛围,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控制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发动机,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包括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企业的权责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可以说人及其人进行的活动是任何企业的核心,是构成控制环境的重要要素,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识别、分析相关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

27、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每个企业都面临着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影响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设立一个机制来识别、分析和管理影响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并适时加以管理。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指那些有助于管理层决策顺利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是针对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它们包括诸如批准、授权、查证、核对、复核经营业绩、资产保护和职责分工等活动。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所需信息必须被识别、获得并以一定形式及时传递,以便员工履行职责。信息不仅包括内部产生的信息,还包括与企业经营决策和对外报告相关的外部信息。畅通的沟通渠道和机制使企业的员工能及时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监控是

28、对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进行评估的过程,可以通过持续性监控、独立评估或两者的结合来实现对内控系统的监控。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间的配合和联系,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灵活地随条件变化而变化。但各要素之间并非是一项要素影响下一项要素的顺序过程,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影响其他要素,例如对风险的评估不仅仅影响控制活动,还可能影响信息和沟通、监控行为等。内控体系五要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理解为:企业的核心是人,人的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胜任能力构成了企业的控制环境,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为了目标的实现,必须分析影响因素,即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活动来控制和减少风险。

29、同时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相关的信息应及时被获取、加工整理,并在企业内部传递,这就是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系统围绕在控制活动周围,反映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运转情况。为了保证内控体系的正常运转,还需要对整个内控过程进行第二章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及管理信息系统8监控。在内部控制作业级别的控制活动可以分为8大循环:1.销货与收款2.采购与付款3.生产循环4.薪工循环5.融资循环6.固定资产7.投资循环8.研发循环在本论文中主要涉及到了生产循环中的人力管理部分和固定资产循环。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研究和运用内部控制的各种方法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

30、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以下为企业内部控制分类:一、组织规划控制组织规划是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企业组织机构有两个层面:一是法人的治理结构问题,涉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设置及相关关系,二是管理部门设置及其关系,对财务管理来说,就是如何确定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由此产生集权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组织模式。二、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是指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所谓一般授权是指对办理常规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授权时效性较长;而特殊授权是对办理例外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其时效性较短。不

31、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批准方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其中包括:(1)授权批准的范围,通常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应纳入其范围。(2)授权批准的层次,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亦有责。(3)授权批准的责任,应当明确被授权者在履行权力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应避免责任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又难咎其责的情况发生。(4)授权批准的程序,应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以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三、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

32、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四、全面预算控制全面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体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讲,全面预算也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规划的授权批准。五、财产保全控制财产保全控制包括:(1)限制直接接触,限制直接接触主要指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实物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限制直接接触的对象包括限制接触现金、其他易变现资产与存货。(2)定期盘点,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并保证盘点时资产的安全性。(3)记录保护

33、,应对企业各种文件资料(尤其是资产、财务、会计等资料)妥善保管,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的可能。(4)财产保险,通过对资产投保(如火灾险、盗窃险、责任险或一切险)增加实物受损补偿机会,从而保护实物的安全。(5)财产记录监控,对企业要建资产个体档案,资产增减变动应及时全面予以记录。加强财产所有权证的管理,改革现有低值易耗品等核销模式,减少备查簿的形式,使其价值纳入财务报表体系内,从而保证账实的一致性。六、人力资源控制对于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的企业而言,人力资源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忠诚、向心力和创造力,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活力和强大推动力所在。因此,如何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

34、、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七、风险防范控制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风险。风险控制要求单位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八、内部报告控制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全面反映经济活动,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内部报告体系的建立应体现:反映部门经管责任,符合例外管理的要求,报告形式和内容简明易懂,并要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内部报告要根据管理层次设计报告频率和内容详简。通常,高层管理者报告时间间

35、隔时间长,内容从重、从简;反之,报告时间间隔短,内从全、从详。常用的内部报告有:(1)资金分析报告,包括资金日报、借还款进度表、贷款担保抵押表、银行账户及印鉴管理表等。(2)经营分析报告。(3)费用分析报告。(4)资产分析报告。(5)投资分析报告。(6)财务分析报告等。九、管理信息系统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利用计算机从事经营管理方式手段越来越普遍,除了会计电算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购销储运都离不开计算机。为此必须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控制,包括:系统组织和管理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文件资料控制

36、、系统设备、数据、程序、网络安全的控制以及日常应用的控制。另一方面,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十、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内容十分广泛,按其目的可分为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总之,在将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在内部控制结构中,控制环境、资讯与沟通、风险评枯三足鼎立,是内部控制中同等重要的因素,占据

37、着主导地位,应在内部控制架构中并行的三大平台和三大主体。同时,在需要统一指挥和保持相对稳定领域保留一定的硬控制活动,软硬结合,以软控制为主,纳入非正式组织和非正式制度,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对内部控制的要求。第二章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及管理信息系统2.2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的系统性边缘学科,是依赖于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主要功能包括经营管理、资产管理、生产管理、

38、行政管理和系统维护等。纵观管理信息系统从产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要追溯到1946年。这一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了,地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主要是用来进行科学计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需要,计算机的应用渐渐地由科学计算发展到了过程控制,到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的薪金,计算机开始应用到了数据处理领域,这就产生了最早的管理软件,即最简单的信息系统,计算机至此被用到了企业信息管理之中。自此以后,西方的很多国家开始着手信息系统的开发。到60年代末计算机用于企业信息管理在西方逐步普及。发展到目前计算机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已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到了电子商务。管

39、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单项数据处理阶段,也称电子数据处理(EDP)阶段。这是电子计算机在管理领域应用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集中式的批处理。第二阶段:综合数据处理阶段,也称事务处理系统(TPS)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多用户的分时系统,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第三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阶段。这个阶段是在企业中全面的使用计算机把各种管理子系统的功能集中起来,构成了计算机化的全方位的信息系统,即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有以下四种方法:生命周期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下面将从各方法的特点以及优缺点方面进行逐一介绍。生命周期法。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

40、展、成熟、消亡的过程,信息系统也不例外。当系统不再适应用户需求时就要被淘汰,就要由新系统代替老系统,这种周期循环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运用生命周期的概念进行系统开发的方法称为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常用方法,它具有如下特点:1、采用系统的观点与系统工程的方法,自上而下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并且自下而上进行系统的实施。2、开发过程阶段清楚,任务明确,文档齐全,并要求标准化分析报告、流程图、说明文本等阶段性文档资料及书面审定记录,使得整个开发过程便于管理和控制。3、适用于大型的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开发。4、生命周期法中常见的分析技术是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这种方法易于系统实施,便于

41、系统维护。生命周期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用户进入系统开发第二章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深度不够,系统需求难以准确确定;开发周期长、文档过多;各阶段的审批工作困难。结构化方法。结构化方法是生命周期法的继承和发展,是生命周期法与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的结合。结构化方法的特点是:1、强调用户是MIS开发的起点和最终归宿,因此用户的参与程度及满意与否是衡量系统是否成功的关键。2、自顶向下的分析、设计与自底向上的系统实施相结合。3、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分别进行。4、严格划分系统阶段。5、结构化、模块化。6、开发过程的工程化。结构化方法的优点是易于实现,有利于应用软件总体结构的优化,实现的系统

42、具有较好的维护性。但它起点太低,所使用的工具落后,致使系统开发的周期过长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面向对象方法。所谓“面向对象”,是指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世界观,从结构组织角度模拟客观世界的一种方法论。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特征是继承性、封装性和多态性,它的优点如下:正确性和效率高,系统开发个阶段工作平滑,加快了开发进程,技术中的各种概念和特性使软件的一致性、模块的独立性大大提高。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必须依靠一定的软件技术支持,在大型项目的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型法。原型法是一种先建立待制系统模型,再与用户分析修改模型,最终使用户满意的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有以下特征:1、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的方法更多的遵

43、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因而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掌握。2、强调用户的参与,将模拟手段引入系统分析的初期阶段,强调用户的主导作用。3、强调开发工具的使用,使得时间、效率和质量等各方面都大大提高。4、原型法实际上是将传统的系统调查、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合二为一,使用户一开始就能看到系统开发后是什么样子。原型法的优点是开发周期短,能增加用户的满意度;降低了系统开发中的风险,易学易用。它的缺点是开发过程管理困难,对系统的修订会产生无休止的反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技术问题,又涉及社会问题。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掌握系统开发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以做好开发前准备,并在此基础上

44、选用合适的设计方式和正确的设计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一般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适应性原则;(2)效益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规范化原则;(5)递进性原则。一般来说,较小的系统可采用原型法或面向对象法或者两者的结合;较大的系统以结构化方法为主,结合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尤其是在系统实现阶段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为了保证系统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应根据所开发系统的实际情况,明确开发任务,掌握开发原则,采用行之有效的开发方法,以达到管理信息系开第二章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及管理信息系统发设计的有效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的目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的交叉学科,它面向管理,综合

45、运用系统的观点、信息决策的方法和应用计算机的管理三大要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又丰富的科学内涵,在实践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方法已不同程度的投入到系统的开发实践中,但至今还没有一种适合各种情况的理想方法,新的方法在不断的出现中。可以设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管理理念的出现又将产生新的管理软件。2.3本章小结本章研究了内部控制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以及目前所处的阶段和将来的发展方向,为本论文的书写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人机效率管理方法分析在企业中,人、机和料是构成生产的主要因素,且人机的有效管理会对物料的消耗起到决定性作用,故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要对人机的效率

46、管理进行研究。要提高人机效率管理,首要的是要先选择合理的指标来衡量。企业在指标设置过程中,可选择的指标可能非常多,指标涵盖的范围非常大。在实际运用中,通常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来选择指标:1.标杆基准法:企业将自身的关键业绩行为与最强的竞争企业或那些在行业中领先的企业生产效率作为基准进行评价和比较。通过选择业界最佳企业生产效率作为基准,来牵引本企业提高生产效率。2.成功关键分析法:分析企业生产系统历史成功经验和关键因素,提炼出导致成功的生产系统关键业绩模块,通过层层分解得到关键要素,进行指标体系设定和监控。3.战略-目标-指标分解法: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目标,根据目标制定出涉及财务、产出数

47、量等一系列衡量指标,从而帮助管理层对所有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做全方位的思考。企业生产系统效率指标体系设置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简洁、完备性原则。企业生产系统效率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反映生产系统效率的情况,但指标数目尽可能地少,各指标之间不应有强相关性。2、客观、可考核原则:指标设定过程尽量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数据来源要真实可靠以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可考核性。3、可扩充原则。应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要求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增加和删除,并可根据具体情况将效率指标进一步具体化。3.1机器设备效率管理方法分析目前,机器设备的使用状况大都通过产能的达成来衡量其利用率的高低,还有很少的企业会采用OEE的指标来综合

48、衡量设备的使用状况。为了更好的进行机器设备的管理,我们先来对设备的时间进行分析,从而能找到衡量设备效率管理的最佳指标。3.1.1设备时间研究纵观设备使用整个过程,其时间结构包含以下部分:计划停机时间、故障停机时间、速度损失时间和生产合格产品时间。第三章人机效率管理方法分析设备投入时间我们统一按照月历天数乘以每天小时数计算,若一个月有30天,每天按24小时计,则本月的投入工时为720小时(30 x 24);计划停机时间一般为法定的节假日(目前中国的法定节假日除周末外,共有15天),固定的设备保养,每月的白夜班轮换等;故障停机时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设备硬件故障或软件问题导致的停机时间,另一部分为管理停机时间。故障停机时间为设备突然的故障导致的停机,管理停机时间为不同机种切换时间,白夜班交接时间等;速度损失时间为机器没有按正常的生产速度生产导致的时间损失,或一些很小的调试时间;不良品损失时间为因机器参数或人为操作机器不当导致生产出来的不合格产品所消耗的时间。故要想充分地利用设备,其方法有如下三点:第一、减少设备空闲和故障时间;第二、提高人机配合度,提升设备的效率;第三、提升设备的产出良率。3.1.2设备使用状况指标设计通过上述时间研究分析,并结合在国际上目前衡量设备利用率OEE(Over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