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 业 论 文题 目 企业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姓 名 伍 倩 文 学 号 201一八375 系 部 经 管 系 专业年级 11 级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指导教师 纪 望 书 20一五年 4 月 一八 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2、 年 月 日摘 要企业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它是新形势下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的有效途径;更是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解放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强化企业新员工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能动性;促进员工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将企业新员工这一研究对象锁定为当代大学毕业生。并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 生涯规划 问题 对策 , ; ; . ; s , ; . . , , , , , , a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 录 1 绪论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职业生涯规划 22.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33.1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33.2推动高校教育机制改革33.3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知识的内容3 4 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 4.1大学生自主规划意识薄弱4 4.2大学生生涯定向模糊44.3大学生规划与行动的脱节64.4大学生规划实施的反馈机制缺乏7 5 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85.1大学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95.2环境变迁因素对大学
4、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一三5.3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14 6 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对策一五6.1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工作体系一五6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五63遵循“主体”原则176.4建立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效机制196.5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机制206.6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机制216.7与家庭、社会整合协调21结论22致谢 23参考文献241 绪论 随着现代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呈现增长趋势,在素质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化的
5、转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当代中国人力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结构失衡,突显矛盾的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的整体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企业在实践性强、技能性高的人才供应方面,存在很大缺口。与此同时在矛盾内部还陷入了大学生“跳巢”热的怪圈,一方面是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却是大学生员工的高流动率带给企业聘用大学生的犹疑;这些都敦促我们深入思考:造成这种现状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我们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做些什么? 面对这一问题,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发200214号: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要求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加强和改进
6、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针对这一形势,我国各高校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应对措施,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大学生更好地从校园过渡到职场,更好地实现就业。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英文“ ”的意译。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主体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
7、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由定义可知,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并且是一个包含了生涯目标的确定、生涯措施的实施及目标实现的长期的、动态的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应具备可行性、适时性、灵活性、和持续性等特征。 2.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全面认识自身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及行动措施以期实现良好的人职匹配,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是涉及内心及行为的一种动态过程,包含确定与实施的整个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相关性、持续性、动态性、前瞻性等特
8、点。主体框架包含6个基本环节,即“测(潜能侧评)、定(职业生涯目标与路线的设定)、学(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方法强化潜能)、干(职业生涯实施)、评(职业生涯评价与反馈)、发(职业生涯发展)”,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着具体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3.1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自觉将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个人志向、国家利益、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形成明确有弹性的职业认知,做出理性的生涯决策与有效的行动;能根据差距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锻炼实用的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责任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3.2推动
9、高校教育机制改革高等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己任,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继承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只重视学生记忆模仿而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以学科为中心的分割教育,忽视整体化知识教育,结果必然导致学生专业单一,知识面窄,适应性差,后劲不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观念、管理体制、教学内容的改革,使高校教育回归生活,以“问题”为中心,贴近学生实际,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现阶段教育体制的缺憾。 3.3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知识的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蕴涵着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
10、的载体和新的平台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功能。4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大学生自主规划意识薄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个体在自我意识地引导下来认识和调控自己,由此在环境中获得动态平衡,求得自身发展和自我实现。因此,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至关重要。但当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在应用上缺乏自主规划意识,不能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就业过程中也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整体规划。 4.2大学生生涯定向模糊对大学生而言,生涯设计与定向关系着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与学习的重点。生涯不确定的大学生经常会出现焦虑、目标与兴趣模糊不定、缺
11、乏求学动机,学生角色投入不足、学业成绩偏低等现象,进而不能适应今后的发展。据全国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显示,92万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择业困惑,仅有8万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没有困惑,而其中,有过三成的大学生在大一开始困惑,而过五成的学生源自不明白自己所适合的职业。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生涯规划定向模糊的情形较为普遍和严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清楚、明确的生涯及职业发展方向,甚至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感到陌生和困难。心理学家从自我认定的角度,依据面对的选择危机和专注定向,将青年的自我认定归纳为四种不同的形态,就生涯认定维度而言,四种自我认定形态分别为:自我定向者、提早定向者、延迟定向者、茫然失措者。中国
12、金树人博士将大学生生涯定向情形归类五种类型:自主决定型、他主决定性、迷失方向型、探索性未定向型、焦虑未定向型。根据安徽省部分高校进行的一项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您是否清楚认知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时,认为“很清楚”的应届毕业生占 19.28%; 64.76%的应届毕业生“了解一点”;回答“不清楚”的比例为一五.96%。可以看出,能够很清楚认知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的大学生不到 20%。在“是否关注过您喜欢职业的变化趋势”的调查中,64.65%的应届毕业生回答 “有”;其余的学生都表示没有关注过。这些都表明,大学生还是比较重视自己的职业前途的,只是可
13、能因为对自身认识不足甚至不准确,并且缺乏对周围生活及社会环境的分析,导致自信心不高,学习的目标性、针对性不强。另外,在调查确定自己未来方向时,认为“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后,现已确定”的大学毕业生仅为 11.39%;另有 21.36%的大学生认为“目前还不需要对未来进行计划”,选择以后再说;其余大学生表现出择业目标模糊,对未来认识不清,很难确定将来的职业方向,面对职业选择常感到困惑,或者直接选择照着亲友、师长的期待去发展,其中“认识不清,因而对将来的职业选择感到困惑” 的比例最高,比例占到 30.66%。在回答“对自己职业选择最有影响的人”时,“父母”为37.19%;“专业老师”为 36.25%;仅
14、 11.23%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是“职业生涯指导人员”。以上调查表明,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是很明确,学生的价值取向不明确甚至偏颇,没有认清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择业目标模糊。 4.3大学生规划与行动的脱节虽然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了解,也有了初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许多人也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认真按规划执行,自我激励和自觉行动,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而是规划完就了事,把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束之高阁。歌德曾经说过:“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应用;仅有愿望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行动。”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是关键的环节。行动是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
15、主要包括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培养职业生涯决策能力和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系统把握职业素质结构。目前在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学生不能合理的分解和有机衔接总体目标与分目标,导致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计划制定操作性不强,行动不够的状态。比如有的学生只有总体计划,没有阶段性计划;又或者是有阶段性计划,但是没有具体细化,没有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缺乏遇到挫折的灵活应急措施,常出现“当一天和尚撞天钟”,或者是只当“和尚”不撞“钟”,上课是为了点到而到,课余时间就是东走走、西串串,唠家常;或者是在寝室里上网沉迷在虚拟的世界中;或者是经常遇事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一拖再拖往往坐失良机而导致失败;又或
16、者对危险和失败担心过度,由于过分小心而影响了行动。很多学生存在着“如果万事俱备,我肯定会去做”的普遍心理,过于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有些学生对经济学上讲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津津乐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最佳规划”上,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在做规划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在行动中又不愿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就不知所措,不会灵活采取调整措施,忽略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性特征。其实,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缩小差距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的在行动中分析现实情况与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知识、能力、观念等方面的差距,才能扬长补短,缩小差距,这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4大学生规划实施的反馈
17、机制缺乏事物都是处在运动变化中的,由于大学生自身及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职业生涯规划也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大学生正处在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之中,自身的价值观也处于形成时期,加上不可测因素的存在,原来的职业选择、生涯路线以及制定的职业生涯目标可能会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实施措施与计划强度不高等,这就需要大学生实行“镜像检验”,在目标实施中根据目标要求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分析,及时把握目标实施的进度、质量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对规划做出调整与变更,加强自我控制,从而保证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在这个环节中,大学生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一部分大学生根本就没有反馈修正这个步骤,每天晚上没有评估自己的计划执
18、行情况,布置第二天的任务。甚至没有在一段时期阶段性的回顾自己的行为,检验自己的目标。其实,大学生应该坚持在每天晚上反省一天的行为,在实施过程中每一阶段将预期目标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不能将这部分内容简单化或者省略化。第二,计划与备用方案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很多大学生认为备选方案应多多益善,忽略前面的种种分析,又是准备考公务员,又是准备考研,又参加不同职业的岗位招聘,看起来似乎很保险,实际上是浪费时间。因为,公务员要求知识涉猎要广,而考研要求专业知识要深,至于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求就更不一样了,所以大学生应根据自我发展变化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与时俱进,灵活调整,不断修正,优化职业
19、生涯规划,主动适应各种变化,及时纠正最终职业目标与阶段目标的偏差,达到发展的阶段性与终身性的统一。 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大学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表现: (一)学校教育与社会期求脱节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仍旧是以继承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这种教育的教育思想,升学考试制度、学生评价标准、注入式的授课方式都偏重对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性的练习,而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教育评估标准的单一化“学而优则仕”,这种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每个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要拿奖学金,要成为学生
20、干部,要入团入党等等,只有这样以后才能有一份好的工作。因此传统的教育就是以“三好”为标准,这种单一的标准忽视了青少年发展的多样性,“三好”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各科理论成绩优秀就是大学的全部收获,就可以在未来的事业中高枕无忧了。这就使得这部分大学生理论性很强,实践性差,不能客观的认识自身的个性特点和所具备的资源优势,不能与社会需求相衔接。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 1、课程设置不规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主渠道是不可或缺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高校立足本校资源,把研究心理学的、创造学的和学生工作干部以及资深校友串在一块,形成了“大拼盘”现象,造成了课程设
21、置内容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课程设置缺乏稳定性,没有形成固定的课程体系:二是辅导内容重复,不仅与就业指导课内容重复,同时与相关专业课的内容也有较多重复,造成资源的浪费;三是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社会专业机构针对企业员工的研究模板用到大学生身上,未能反映大学生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必然导致规划实效性的发挥。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就业和成才的灵丹妙药,它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身体力行去实践。而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很多高校都是只给毕业班学生举办讲座或者在大四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学生大一、大二时却没有相关职业教育安排,而教育形式还是停留在传统的
22、“你讲我听”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授课时间明显滞后。这种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形同虚设,根本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2、职业辅导缺乏专业有效的个性辅导 在高校还没有建立专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情况下,高校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这对大学生了解、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好的途径,但是仅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成功企业家的讲座、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未来职业世界只有笼统的、模糊的感性认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难免有不足之处,只有加强面向个体、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对大学生在面对人生多重选择时
23、所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适应,特别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咨询有机结合起来的个别咨询辅导。而目前较多高校职业心理辅导严重缺位,未能给学生提供专业有效的个性化辅导,使得中国大学生在人生选择的最重要阶段完全“跟着感觉走”,在择业竞争中表现出种种适应不良。(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1、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缺失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成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支持理念。由于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多数为学校学工处或招生就业处的一个部门,其关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很难得到重视和配合;学生教育、教学部门与就业部门的沟通不够,不能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学生培养与指导;现在的就业指导部门更多的在
24、行使就业管理的职能,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没有把大学生职业生涯服务作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导致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2、机构缺乏本土化、科学规范的职业测试工具 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自我认识和分析来确定职业发展,自我分析需要借助一些科学的测评方法与工具。在全国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中,30%的大学生认为职业测评非常重要;54%的大学生认为很重要;认为一般的占一五0k,仅有10k的人
25、认为不重要。大学生对职业测评在职业规划中的作用有很充足的认知,这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将要走向成熟的信号。但目前,大多高校的职业测评主要是引进了欧美职业测试工具。比如自我定向探索、职业偏好量表、成人导向、技能信心问卷、16项人格因素等专业量表测试工具大多是由美国研制开发出来的,量表的被试验者都取材于西方高校大学生,反映的是西方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加上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西方存在着差异,国情、政治制度、思想观念、教育模式及社会需要都与西方不尽相同。 因此,这种直接照搬应用的“引进”,在我国实际应用效果不是很理想。引进先进的测评工具,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进行本土化的修订,才能代表中国的整体趋
26、势,也才能作为我国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重要标准。3、专业教师匾乏 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指导,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操作技巧,因此很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业测评、职业辅导等专业性强的工作。据北森测评、新浪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在20一三年6月28日到7月7日共同组织了关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以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中心提供的职业发展服务的满意度的大型调查。其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中对就业中心及老师水平满意的不到20%,30%的学生不了解就业中心,仅5.20k(文章还有这样的情况
27、的话,自己找出来改正,我就不标了)的学生接受过相关职业生涯指导服务。另有40%的大学生在调查中表示不愿意从事与自己专业相一致的工作,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放弃自己的专业需要承担非常大的机会成本,同时也会带来心理、家庭等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融合需要专业职业发展人员系统的服务。4、管理体制不规范 职业生涯规划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各种发展因素是缺一不可的。目前,多数高校没有设置独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单位,大多数高校实行混合建制,由于学校教学管理机制缺乏柔性,导致学生在专业调整及课程选修上的自主性明显不足,很难满足学生生涯的发展需要。此外,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学校对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老师
28、只有教学要求没有科研要求,在教学上又是只有量的要求,缺乏质的制约,职称评聘也没有此方面的要求,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兼职教师缺乏资格准入制度和培训提高机制。5、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平台的构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因此,目前各高校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从事社会兼职工作,开展职业实践活动。但由于缺乏对大学生实践性活动的科学指导,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方向不够清晰,带有较大的盲目性。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大学生做兼职、家教、业务员等,这些实践活动不是没有必要,而是具有盲目性,缺乏职业方向性,只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专业
29、的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基地,还可利用学校相关的活动中心、协会及团体组织有专业性的职业训练,安排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到相关岗位上锻炼。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才能有针对性的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有利于锻炼其实践能力,帮助大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自我认识,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信心。 5.2环境变迁因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各种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很大。所以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
30、了解,才能做到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环境因素很多,既有宏观上的,如政治、经济、文化,全球的、国家的、地区,又有微观上的,如职业、组织、家庭等。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很多环境因素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可以被利用、被选择的。适者生存,只有适应环境,确定适宜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根据各种因素的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作出适当的调整,才能顺利发展职业生涯。5.3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家庭因素息息相关,把握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平衡,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大部分的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
31、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受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将考大学作为自己准一的奋斗目标,在选取专业时也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倾向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而是容易盲目听从家长或朋友的意见,进入大学之后,相当多的大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的胜利后难以及时转换角色,不能对大学生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容易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放松自己,从而陷入无聊和盲目之中。家庭对职业生涯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工作与家庭间潜在的冲突对职业生活的影响甚至超过个人发展目标对职业的影响。因此,弄清工作与家庭间的关系,构建工作家庭平衡计划,对大学生个人发
32、展有重要的影响。 6 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对策6.1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层次上具有统一性、功能作用上具有互补性、在内容原则上具有交叉性,在实际工作中,异曲同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成才和价值实现是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和首要需求,而职业生涯规划抓住了这一根本利益,是新形势下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有效形式。因此,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可以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方向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
33、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广大干部和群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努力奋斗。思想政治教育能根据社会的需求通过学校有意识地、系统地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6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端正人生态度;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理想的客观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按照社会的需求通过学校及社会有意识地、系统地、长期地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树立
34、明确的职业理想,将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能积极地通过开展辩论赛,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思辨中摆正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关系;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获取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个人与社会矛盾,自觉抵制市场经济中的拜金主义和来自网络或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诱惑。(二)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帮助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市场经济残酷的竞争增加了就业的困难,特别是在中国加入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要面临的是适应国际化的竞争,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
35、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使其正确对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又能引导学生认清发展道路上的曲折,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比如,正确对待择业挫折的心理素质和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心理素质。在职业生涯规划时,我们要指导大学生根据职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具体要求,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这要求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它要强化学习目标教育,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将社会需求纳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另一方面,要努力做好专业思想教育,
36、稳定大学生的专业思想;在进行学习目的、专业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因势利导,加强专业系列讲座和就业指导课的教育。(三)通过加强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帮助大学生实现独立性与合作性的有效统一。国际教育局局长泰得斯在论及教学方法时强调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他指出:“社会无论在其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还是在其文化领域,现在都越来越需要合作、协调,思想沟通和接受批评。”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时要求学生具备独立的思想,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创设各种环境条件让学生自主思想,自觉设计规划职业生涯;又要防止大学生单方面强调主体性的个人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能加强培养实践能力,
37、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通过举办集体活动、课堂分组讨论等方式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四)开展先导性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观教育,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向现代职业人的转变。面对当今出现的一些诚信缺失现象,有必要开展先导性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观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就业指导课,使学生初步了解作为未来的职业人的道德要求,使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时不仅具有知识技能的准备,也有职业道德规范的心理准备,使他们能以正确价值观对待自己的职业;同时使学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与纪律,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合法致富。63遵循“主体”原则 所谓主体原则,是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将受教育者视为教育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
38、体地位,注重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估等需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者以参与者,探讨者,商量者的姿态与大学生做平等互动的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让学生自觉的修正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优势;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保持“要求个体”和“满足个体”之间必要张力;即教育者一方应根据社会需求、教育的顺序进行和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来对大学生提出必要的行为要求,确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在此前提下,又应最大程度地尊重、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兴趣、需要和意愿来规划职业生涯。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是为了新时期培养各类型、各层次的人才
39、需要,根据大学生求知、求新、求真、求个性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因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自尊、人格的发展很难用“先进”与“落后”的界限来划分;这些特点,使他们在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上呈现出复杂的个性和差异性,因此它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因根据学生个性有所不同,也因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有所不同。6.4建立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效机制 高校要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取得实效,必须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系统性、持续性和制度化,从制度层面上明晰工作机制、建立配套的管理机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的管理,是调控大学生
40、职业生涯规划各环节、各要素顺畅运行的重要机制,也是增强其科学性、实效性的重要保证。(一)实现目标管理从学生一入校,我们就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目标公布于众,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进行目标设计规划,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规划目标。这样,提高了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做到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同时进行“全程化”追踪指导,贯穿大学生涯生活。1、实施导师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从二年级起就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职业目标成立许多相应科研小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我设计试验,自我实施实验,独立写出科技论文,既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又培养
41、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2、 加强职业技能实施学校根据学生所设计的职业目标,学院积极与外界合作,联合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为大学生提供多种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并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到职业目标相关单位调研、实践,既培养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实践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3、 建立激励机制为了促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学校应当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更好的成绩,建立大学生发展奖励体系和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学习绩效评价系统。4、 建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学校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政策规定,建
42、立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并实现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6.5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机制(一)组织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学校应从组织上加以保障,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中,各高校要形成由校领导牵头,学生工作、就业指导和教务等部门具体实施,辅导员、校内外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工作格局。 (二)经费投入与硬件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离不开必要的投入,资金投入是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的物质保障。学校应该提供经费、场地、必要的硬件设备与软件支持。高等学校应设立职业发展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开设课程、购
43、置或研发系列的性格测试题库及软件,图书馆采购相关书籍,人员培训、调查研究和业务工作等各方面的支出。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机构要有专门的工作场所,专职机构要有工作所需的个别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多媒体教室和信息资料室,配备充足的职业发展教育书籍、教材、培训工具、进行心理测量需要的计算机、各种测量软件以及其他测试仪器。(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教学200316号文件强调:高校要尽快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所以,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师资队伍作保障。一方面引进长期从事职业规划开发的国内外专家,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进修的方式,着重培养自己的专业师资队伍,通过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咨询专业技术水平认证,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形成学生辅导员、职业发展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专职教师的三级服务梯队,切实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四)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