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概述.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03584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行政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公共行政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公共行政概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公共行政概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公共行政概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行政概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行政概述.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行政第一章 公共行政概述(一)公共行政1、公共行政概念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魏洛比:小政府;尼格罗:大政府(美国)古德诺: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二分法)古立克:计划、组织、用人、指挥、协调、报告、预算(POSDCORD七功能说)2、公共行政主体=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成立、具有一定行政权的独立行政机构和法定组织(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行政主体=公共行政主体+授权组织(eg.高等院校具有颁发学位证书的授权) 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a政府b政府行政机关c行政首长d政府普通公务员3、行政客体以范围划分:国家事务、共同事务、地方事务、公民事务。4、公

2、共行政的功能提供公共产品受益上的非排他性消费上/价格上的非竞争性(最主要依据)纯公共产品混合公共产品纯私人产品实现社会公平公平标准:1)贡献标准;2)需求标准; 3)机会均等标准实施管制A社会管制B经济管制9方面,其中:(8)产业政策和振兴科技政策方面的管制,表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a原始创新b集成创新(eg.三网合一)c二次创新(改良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最容易实现的是二次创新。(9)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管制,表现为:生态文明建设(十七大提出)宏观调控9方面,其中:(1)充分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者都能够就业。(2)稳定物价。CPI(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8)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表现为 a东部率先

3、b西部开发c东北振兴d中部崛起(9)控制外部性。外部性是市场交易的负效果。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纠正外部性的途径:a提供公共产品,b一体化,c实施社会制裁。5、公共行政原则:法治、服务、效率、责任6、公共行政管理是一种以全社会为对象的管理类型,这是它区别于其他任何管理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7、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1)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 威尔逊行政研究的文章标志着行政学的诞生发展古典学派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1) 程序学派(法约尔)法约尔跳板-平行沟通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2) 官僚制、科层制(韦伯)3) 科学管理(泰勒)摩登时代把人看成机器,只求效率1) 行为科学

4、学派(梅奥)社会人取代理性人2) 决策理论学派(西蒙)管理就是决策3) 系统理论学派(巴纳德)1) 新公共管理理论2) 政府治理理论3)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8、公共服务提供的方式:1)政府;2)非政府组织NGO、NPO;3)市场方式(二)政府职能(行政职能)1、政府职能含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它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行政管理的本质体现。2、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1)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 2)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 3)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 4)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3、行

5、政职能的特性:执行性、多样性、动态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4、政府职能的发展弱势政府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强势政府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有限政府时期形成与发展守夜人三管国家:军官、警官、税官亚当斯密国富论认为政府是一种恶。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从摇篮到坟墓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代表人物:哈耶克、布坎南特点A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B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A范围大大拓展1)加强宏观调控2)兴办国有企业3)加强企业管制4)政府社会职能加强B方式更加复杂多样A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企业的微观管理B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C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

6、新公共管理趋势)eg.萨切尔夫人、里根5、政府职能体系(1)基本职能(静态职能)1)政治职能(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2)经济职能(政策指导eg.税收政策、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督)3)文化职能(教、科、文、卫)4)社会职能(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环境保护、社会服务)(2)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动态职能)1)计划职能(首要职能):政府为完成某一时期内的任务或某一项任务,制定战略目标,确定实施步骤的管理过程。eg.十二五规划2)组织职能: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把制定的计划方案付诸实践的活动过程。a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规模需要设置专门的新机构,配备新人员。b合理组织原有的机构和人员,

7、承担起计划所涉及的任务。3)领导职能:政府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为有效完成组织目标,对下属人员所采取的各种影响和激励过程。 a指导下属b激励下属(最重要的要素)c协调下属d加强组织内的信息沟通4)控制职能:政府为使组织目标按计划完成而对执行过程进行检查、督促和纠偏的管理活动。a明确控制标准b确定控制幅度c疏通反馈渠道d运用调节手段e有效进行检查、督促(3)政府的层级职能(中央、地方、中央和地方共享) 突出难点:事权和财权不匹配。6、政府角色定位的集中体现是政府职能。(三)政府职能转变1、行政职能关系转变表现为:理顺5种关系(中央-地方;政府-企业;政府-市场;政府-社会;政府内部)2、行政职

8、能转变的必要性: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2)应对全球化3)宏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4)深化政治体制改革5)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3、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1)社会内部政治、经济变化时政府职能转变的外部动因;2)行政管理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3)技术手段现代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催生婆”。4、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1)社会环境的变迁(外因)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内在动力)3)技术手段的创新(根本保障)信息手段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制约因素)5、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1)外部转移:政府与非政府之间2)系统转移(内部转移):政府内部重新划定职能(我国最多运用)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

9、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5、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政企分开。“政府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6、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小政府大社会。第二章 行政组织与行政体制(一)公共组织1、公共组织的类型划分标准具体内容财务-会计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强制性公共组织(政府)、半强制性公共组织(仲裁委员会、协会)、非强制性公共组织(研究所、院校、医疗机构、咨询机构、文化团体,体现服务性)权威与等级结构古典模型(古立克,倡导效率)、官僚模型(韦伯,功绩制),第三部门行政模型2、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

10、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3、第一部门:政府;第二部门:企业;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二)行政组织1、行政组织的四大要素:物质、精神、环境、目的(灵魂)。组织成员和职位构成行政组织两大最基本的元素,它们是行政组织的基本单位。2、行政组织的目标确立的基本原则:明确、统一、有层次性、范围适中、以社会责任为基础、区别对待、全员参与。3、行政组织的设置原则:命令统一、分工协作、权责一致;精简高效、幅度适中、权变、法制(法治)。 行政组织的设置要因事(公共管理事务)而设,这是行政组织设置的根本前提。4、行政组织的管理原则:职能需要与精简高效相结合;完整统一与分权管理相结合;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结

11、合;职责权利相一致;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5、机构编制管理:(1)领导机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主要任务:(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a职能管理b 机构管理c人员编制管理 6、行政组织的类型依行政组织工作性质和作用划分中枢机关(首脑机关)职能机关辅助机关:综合性、专业性、政务性、事务性幕僚机关(咨询机关、参谋机关)派出机关:行政公署(专员)管委会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强制性公共组织(政府)、半强制性公共组织(仲裁委员会、协会)、非强制性公共组织(研究所、院校、医疗机构、咨询机构、文化团体,体现服务性)这类组织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纵向中央行政机构、地方行政机构横向决策指挥机构、执行运转

12、机构、参谋咨询机构、监督反馈机构7、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的基本问题是确定各层次之间的隶属关系,处理好行政层次与行政幅度的关系。现代行政组织偏向扩大宽度,减少层级(扁平化)8、与行政幅度(行政控制幅度)宽窄有关的5个因素:(管理幅度是指管理数额)1)行政层次(反比)2)管理实务的难易程度(反比)3)组织内权责划分程度(正比)4)组织成员的素质(正比)5)组织机构的合理化程度以及物质设备和技术传送的先进程度(正比)6)组织效率(反比)9、组织结构形式改革新特征:扁平化、团队化10、扁平化:优点缺点1)层次减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提高2)信息通畅3)管理成本降低、效率提高1)造成权力分散2)管理控制减弱

13、11、团队化的特点:目标明确、界限不明、角色分工、规模适中12、行政组织体制划分依据具体类型优点缺点其他行政决策和承担行政责任的人数首长制独任制一长制1) 权力集中、责任明确、2) 指挥有力、迅速3) 避免推诿、减少冲突4) 易于保密1) 精力有限、难易胜任2) 造成滥用职权、贻误决策或独断专行等执行性决策性技术性速决性委员会制合议制1) 民主2) 集思广益3) 防止和克服舞弊职务不清、争功诿过、决策迟缓、行动不力立法性咨询性协调性行政组织上下级职权的大小集权制1) 有利于政令统一、标准一致2) 有利于维护组织整体利益3) 便于命令的贯彻和执行1) 不能因地制宜,缺乏应变能力2) 滋生官僚主义

14、,挫伤下级积极性3) 工作效率低总体而言,分权效率低,但集权事事请示的话效率低。分权制1) 因地制宜,应变能力强2) 克服权力集中,发挥下级积极性1) 权力分散、政令不统一、指挥失灵2) 各自为政,形成本位主义同一层次上的各个行政组织所受上级指挥和控制的异同完整制集约制一元统属1) 权力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步调一致2) 统筹全局、全面规划3) 易于沟通1) 缺乏监督制约机制2) 上级产生官僚主义,下级失去积极性分离制独立制多元统属防止专断,发挥下级积极性政出多门,相互推诿美国行政组织内部各机构功能与性质层级制分级制直线制科层制1) 结构简单2) 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政令统一3) 联系简洁

15、、决策迅速1) 主管事务繁多,难以胜任2) 下级接受命令多,疲于应付3) 层次太多造成信息失真以层级制为基础的直线职能制职能制分职制分部制1) 业务专一、责任明确2) 形成有效的工作秩序,提高效率多头领导,各自为政矩阵(项目、专案)组织体制以完成某项任务为目的政府内临时办公机构立体多维组织跨国公司和巨型公司12、行政组织冲突类型产生冲突的原因或表现解决冲突的方式个人冲突1) 个人价值观不同2) 个人之间信息沟通不畅3) 个人认识上的偏差4) 个人本位主义思想5) 个人的心理行为习惯差异6) 工作竞争1) 面对问题或解决问题2) 润滑双方分歧3) 强迫执行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冲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

16、间的冲突团体之间的冲突1) 参与决策的需要2) 目标差异3) 团体间认识上的差异4) 团体间权责不明、划分不清引发冲突5) 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和不良的团体作风引发冲突13、利益冲突、角色冲突、权力冲突、责任冲突。第三章 行政领导(一)行政领导1、行政领导要素特点活动内容作用构成A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B权力,对人的认识与理解,与组织和群体成员的联系,领导风格。统一性、权威性、服务性、综合性或者法定性权威性政治性协同性法约尔提出: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协调调整导向(行政领导的首要作用是决定方向、目标)指挥督导协同说法一:权力、责任、服务。说法二:职务、责任、职权说法三:职位、职权、职责职权是领导者

17、履行责任的保证。责任履行的好坏是衡量领导者的主要标志。服务是现代领导者的基本精神。2、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1)是行政管理活动协调统一的保证。2)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决策、用人时领导者的根本职责。)3)是行政成败的关键。3、领导者影响他人的方式职务权力个人权力合法的权力奖励和报酬强迫决策信息的控制专家权个人魅力良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品格创新的精神4、职务+责任=职位 职位+职权=领导者 职务+责任+职权=领导者5、领导者的职位要素特点权威基础职务职责1) 以事为中心2) 设置有数量规定3) 本身具有相对稳定性领导职位是职权和职责的统一1) 韦伯的克里斯玛型权威(魅力型权威):个人崇拜2

18、) 传统型权威:皇帝3) 法理型权威:依法行政、按章办事6、行政领导者职权的内容:A法定权力、奖励权力、专家权力(自然领导权)、示范权力(归属权) B事务决策权、人事权、物权、财权、组织权7、职权和职位的关系:1)职权是由职位衍生出来的,职位的性质决定职权的性质,职权和职位均与个人因素无关2)职权和职位有对称关系,职权的大小与职位的高低相适应3)职权是法律认可与确认的权力4)行政职权是有限度的权力“有所为有所不为”8、行政领导者的职责: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工作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 (联系行政问责制)9、行政领导和管理理论伟人(特质)论阶段:领导者是天生的行为论阶段:既关系工作又关心下属权

19、变论阶段:把环境因素考虑在内最新领导理论1)四分图理论:关心组织、关心人 斯多基尔、沙特尔2)领导方格理论:管理方格81方格 罗伯特布莱克、简莫顿3)PM型领导模式理论:团体动力学PM领导模式 卡莱特、詹德4)领导系统模式:利克特提出,专制独裁模式、温和独裁模式、协商式领导、参与式民主领导5)领导作风理论:借鉴心理学勒温提出,专制型、民主型(参与型)、放任型领导风格(都是美国的)1)领导行为连续带理论2)菲德勒模式:个人特质和领导情境相“匹配”领导成员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三种情境)3)目标-路径理论:走一条让下属和组织都满意的道路A领导行为:指令型、支持型、成就定向型、参与型B下属表现:

20、工作满足、对领导者的认可、努力4) 领导-参与模型:领导在什么时候让下属参与决策5) 不成熟-成熟理论:下属分心理成熟和不成熟两种6)领导生命周期理论1)巴斯:变革型领导理论2)豪斯:个人魅力领导理论(二)行政领导体制1、行政领导体制的2个重要方面:领导权责关系、行政首脑制度2、行政领导体制的层次:1)根本上制约行政活动的制度安排(根本领导制度)2)足以保障领导者个人可以与组织协调行动的制度(行政领导制度)3)足以保证日常行政领导活动顺畅开展的制度性措施(日常的行政领导制度)3、民主集中制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和根本组织制度。 民主集中制更侧重于民主。4、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我国的行政领导制度,是一

21、种集体领导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5、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体制处理行政领导者与行政活动参与者(群众)关系的制度:是民主原则最主要、最直接的体现上下级行政领导者之间联系的制度协调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制度1) 接待日制度2) 对话制度3) 咨询制度4) 信访制度5) 通报制度6) 评议制度1) 通报征询制度2) 请示报告制度3) 检查反馈制度1) 办公会议制度2) 集体学习制度3) 民主生活会6、行政领导体制类型:划分依据具体内容行政决策和承担行政责任的人数首长制、委员制、混合制上下级行政组织享有的职权大小集权制、分权制、均权制机关业务性质及其管辖范围层级

22、制(直线制、分级制、系统制)、职能制(分职制、机能制、幕僚制)同一层次上的各个行政组织所受上级指挥和控制的异同完整制(集约制、一元统属制、一元化领导)、分离制(独立制、多元统属制、多元化领导)(三)行政领导方式1、行政领导方式划分标准具体内容行政领导的主体首长负责制、合议制行政领导的取向任务取向、人员取向(任务取向和人员取向要相结合)权力运用和控制程度集权式、分权式、放任式决策指挥方式强制式、说服式、激励式、示范式对人对工作不同态度重事、重人、人事兼重式2、行政首长的领导类型:独断型、放任型、民主型(参与型)(四)行政领导的素质、技能、艺术1、素质是指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后天经历、修养

23、形成的气质的总和。2、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内在基本条件:自身基础条件:品格、知识、性格、体魄;能力条件和应该达到的水平:工作所需才能、组织制定的干部标准和要求3、行政领导者个人素质结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力居于基本素质的核心地位。4、领导素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5、行政领导者素质的特点:时代性、层次性6、领导者的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专业业务能力)、人事技能(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观念技能(分析和决策能力),即THC技能。(罗伯茨卡特提出) 领导层次观念技能;领导层次技术技能7、行政领导者的一般能力:(1)创新能力:洞察力、预见力、决断力、推动力、

24、应变力;(2)综合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利益整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8、党中央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提高5种能力: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9、领导者的艺术:授权、用人、处事、用人的艺术。10、领导艺术运用原则: 1)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2)全力抓大事。 3)专心本职工作。 4)注重抓关键。 5)善于用人、授权、激励、监督。11、领导者的艺术领导者自身的行为方式说服、示范、命令被领导者所承受的结果奖赏、惩罚12、授权的类型:刚性授权、柔性授权、惰性授权、模糊授权。13、授权的原则:1)因事择人,视能授权 2)明确权责

25、,适度授权 3)授权留责,监督控制 4)防止反向授权14、授权的方式: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弹性授权、制约授权。15、用人的艺术: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用人所长;敢用新秀。用养结合、合理激励、奖惩有度。(五)领导集体1、行政领导集体的结构:1)静态结构:年龄、文化知识、能力、性格气质 2)动态结构:合力关系和合力状态2、结构优化的原则: 1)个体要素有效 2)群体互补 3)经常调整流动第三章 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的特征:政治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强制性与合法性的统一。功能:规范和导向,控制和协调,管理和发展。(龟岛空调理发)2、公共政策的类型标准分类范围大小元政策(科学发展观)

26、、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个别政策决策主体党的政策、人大政策、行政决策纵向结构中央(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横向结构(社会内容)政治政策(首要)、经济政策(基础)、社会政策、文化政策、对外政策(a构建和谐社会b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涉及问题的规模和影响战略政策、战役政策、战术政策决策条件和决策对象所处的状态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决策3、公共政策的主体:国家公共法权主体(直接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构、执政党、领袖人物社会政治法权主体(间接主体)在野党、参政党;见诸于公众的利益集团(工青妇、协会等);个体选民社会非法权主体(间接主体)处于幕后的、不见诸于公众的利益团体;大

27、众传媒机构4、公共政策客体:事(物)的方面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政策问题第一个层面:政策制定与实施所要改变的与期望不想符合的现实状态(各种设施)第二个层面:政策所要直接作用的政策标的物(设施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第三个层面: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所要运用的实体性因素(政府的财力和物力)人的方面目标群体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组合的统计群体由于利益相同而产生出来的相互联系的临时性团体组织严密的利益集团5、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首要环节,是全部政策系统的神经中枢,是政策成败的基础。6、公共政策制定的特点:权威性、选择性、主导性。7、公共政策制定者包括5个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执政党)、利益集团、公民

28、。无司法 立法机关是最重要的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制定者包括5种模式:议会决策模式、精英决策模式(托马斯戴伊提出)、政党决策模式、团体决策模式、公民决策模式。8、公共政策制定程序:从宏观上看从微观上看宏观和微观结合看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就是把社会上各种利益要求输入政策制定系统之中并将其转化为政策输出的过程,是一个政策信息、政策资源、政策行为的输入、加工、输出、反馈的过程。(1)界定和确认政策问题是起点(2)确定政策目标(3)拟定多种政策方案以供选择(4)优选决定方案(5)经过一定程序采纳并公布方案三个基本环节:(1)政策议程的建立(2)政策规划(3)政策合法化9、导致政策议程建立的因素:1)政治领

29、导人的倡议2)突发性的或危机性的事件(最常见)3)广泛的民意4)大众传媒10、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决策)的2个重要环节:制定公共政策方案,对方案进行选择和决定。11、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模式:思维模式过程模式决策方式经验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科学决策模式):西蒙 5点假设:确定、准确、最优化非理性决策模式渐进决策模式:林德布洛姆综视决策模式(理性+渐进):埃奇奥尼政治系统决策模式(戴维伊斯顿)功能过程决策模式(哈罗德拉斯韦尔)制度程序决策模式公共选择决策模式(布坎南)追踪决策模式一票否决规则(全体一致)多数规则(1)简单多数(2)孔多塞标准:两两对比(3)博尔达计数:偏好次序表决(4)赞成投票

30、制:同意表决(5)淘汰投票制:否决表决(6)正负表决法:要么支持要么反对,算最高分过半数规则等级决定规则:先讨论,后由代表决定12、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体制(首要),制定者,客体,技术。13、公共政策的执行者有:政府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组织、利益集团、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并非唯一)14、公共政策执行原则:坚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事求是与创造性相结合,强制执行和宣传教育相结合,注重整体性原则。15、公共政策执行的3个环节:1)为执行做准备。基层公务员最重要的是,为执行做准备。2)正式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活动(宣传解释、组织协调、监督反馈)。3)执行活动的善后工作(验收总结、解决执

31、行后的遗留问题、研究新情况)。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政策本身的缺陷,人的因素,体制的因素,客体因素,执行监控不力。16、公共政策的运行规律:效力作用规律利益调控规律(最常使用)生命周期规律正效力规律负效力规律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化规律主导群体优先规律损益补偿规律多数满意规律(最重要)单项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政策现象运行的生命周期17、公共政策评价是对政策执行的效果、效益、效应加以考察、判断和评定。公共政策评价是判断政策正确与否的最基本依据。评价主体:政策评价人员、政策评价组织。比较: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执行主体、评价主体。18、公共政策评价标准:一般标准特殊标准主观标准政治标准生产力标准(最根本的

32、标准)公共利益标准社会实践标准(最终标准)成本标准效果标准或效能标准效率标准效益标准(它是指政策实施后所产生的正效果与正价值。)另一种说法:标准有1)政策投入2)政策效益3)政策效率4)政策回应程度。19、公共政策评价方法:(1)比较分析法:前后,投射实施后,有无,控制对象实验对象。(2)整体评价方法(系统方法)(3)成本效益分析方法(4)过程对比法:分析对象的选择,功能分析和功能评价,制定和实施改进方案20、公共政策的评价应当具有公正性和合理性。制约因素包括:1)政策评价主体自身因素(主要原因)2)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3)政策资源的混合4)政策评价资源的稀缺性5)政策评价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因素2

33、1、导致政策终结的原因:目标实现;政策失效。22、政策总结对象:功能、组织、政策、计划。23、政策终结的方式:替代、合并、分解、缩减。24、推动政策终结的力量:反对政策者、明智领导者、锐意改革者、政策评估者。25、阻碍政策终结的力量: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政策受益者。26、政策终结的障碍:心理、组织惯性、利益集团、成本上的障碍。27、顺利完成政策的策略有:(1)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2)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4)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5)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6)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28、公共政策调控主要是利益调控。29、公共政

34、策的合法性是指人们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产生的认可和接受程度。30、公众所期待的政府形象主要是:诚信形象、服务形象、责任形象。第五章 行政执行(一)行政执行1、行政执行是依据政策目标,充分调动人财物,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运作机制实施政策的过程。是管理过程的一环,是行政决策的后继,是联系整个行政过程的中心,包含了从决策实施到完成目标的全过程。它是政府工作中最经常、最普遍、最广泛存在的一种行政行为。2、行政执行基本特征:综合性、现实性、具体性、灵活性、强制性。 或者,目标性、实务性、时效性、强制性。3、行政执行的原则:忠实执行与灵活运用相统一,果断迅速与注重效益相统一,发扬民主与强调集中相统一。忠

35、于决策目标是行政执行的根本原则。4、行政执行的作用1)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是检验决策是否正确的根据3)是使原决策得到修正、补充和完善的根本途径4)是形成新的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5、行政执行过程: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计划准备物质准备(财务准备、物资准备)思想、组织、人力准备沟通、协调、监控或者,指挥与授权、沟通与协调、监督与控制6、行政执行的制约因素:环境、执行人员、执行对象、政策、法规和指令本身、资源7、行政执行的障碍:1)决策规范不完善,标准不统一2)行政执行人员对决策和指令缺乏认同感和执行的动力3)行政执行资源不充分4)执行对象的抵制和不与合作8、行政执行是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唯

36、一途径。(二)依法行政1、依法行政(行政管理法制化、行政法治)的涵义 1)是一种民主宪政原则 2)是一种行政管理模式 3)法律规范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依法行政的精髓所在2、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1)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2)行政职权的法定化3)行政编制的法定化4)行政程序的法定化5)行政责任的法定化3、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4、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5、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1)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2)完善政府行政决策机制。eg.推进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建立重

37、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制度。3)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三)行政决策1、决策的一般特征或属性:预见性、主观性、选择性。选择性是决策的灵魂,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包括目标选择和方案选择。2、决策类型划分依据具体形式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决策目标的多寡单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决策条件(自然条件)的可控程度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非确定性决策(很少用)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个人决策、全体决策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原始决策、追踪决策追踪决策的基本特征: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障碍。决策影响时间的长短长期决策(1年以上)、中期决策、短期决策3、行政决策不同于其他决策的特点

38、:主体的特定性,内容的广泛性,权威性。4、行政决策系统:信息、参谋(官方、半官方、民间、跨国)、决断、监控子系统5、行政决策程序阶段主要方法问题界定目标确定综合指标法、主要目标列举法、目标排序法、综合评分法、逐步淘汰法方案设计头脑风暴(自由思考法):小型会议-自由发言-思想共振对演法:辩论或预演综摄法(比喻法、集思广益法):情感结合理性或变陌生为熟悉哥顿法:问题只有主持人知道后果预测德尔斐法(函询法)会议法时间序列法:以惯性原则推测回归分析法:函数模型趋势外推法:找发展规律方案抉择经验判断法决策树技术:树状图-计算期望收益值试验法:先试点模拟法:构建模型6、行政决策的抉择规则:一票否决规则(全

39、体一致)多数规则(1)简单多数(2)孔多塞标准:两两对比(3)博尔达计数:偏好次序表决(4)赞成投票制:同意表决(5)淘汰投票制:否决表决(6)正负表决法:要么支持要么反对,算最高分过半数规则等级决定规则:先讨论,后由代表决定7、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四)行政沟通1、行政沟通含义理论基础功能种类方式模型行政沟通是指行政组织中,单位与单位之间、工作人员之间,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用语言、文字、图片、动作等形式交换有关问题的内心感受、观念、意见、事实与信息,以期获得相互了解并产生一致行为的过程。(1)民主参与理论(2)决策理论(西蒙:情报、设计、选择)(3)能动组织

40、理论(巴纳德:人是组织中最基本的元素)(4)人格尊重理论收集维持革新监控协调正式沟通(上、平、下行)非正式沟通(以行政人员交往关系为基础)以视为媒介以听为媒介以视听为媒介聚联式单联式互联式2、沟通的优缺点:优点缺点正式沟通正式、严肃、约束力强、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速度慢、刻板非正式沟通1) 弥补正式沟通渠道的不足2) 减轻正式沟通的负荷量3) 有效地引导非正式沟通,可使之为正式沟通服务1) 随意性大,信息会被歪曲和误传2) 可靠性有限,会造成谣言四起,小道消息泛滥,导致正式沟通的威信削弱3、正式沟通种类:上行沟通的方式平行沟通的目的下行沟通的目的1) 建立对话和申述制度2) 确立建议制度3)

41、 实行公开、开放制度4) 倡导正当的娱乐活动5) 举行工作汇报或座谈会1) 增加横向联系,寻求部门合作2) 减少层级节制法约尔最早倡导平行沟通1) 增进了解2) 促进参与感4、行政沟通的结构模式模式特征优点缺点聚联式轮型存在一个沟通中心,沟通中心可以和任何其他沟通点联系,其他各点只与沟通中心发生联系,彼此间无相互的沟通渠道1)信息失落低、速度快;2)有利于形成组织权威,建立起强有力的领导,取得高效管理。1)信息垄断造成行政垄断;2)不利于发挥公共组织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单联式环型各个信息沟通点的地位平等,每个点只能与相邻两点沟通,而与其他点不发生联系便于掌握信息沟通幅度,容易控制;1)沟通有

42、限,不利于形成组织权威;2)滋生公文旅行、办事拖拉的官僚主义现象。互联式全通道型(沟通努力方向)每个沟通点与其他所有点发生关系,各类信息可互相沟通,没有信息中心听证会1)信息沟通的深度和广度大;2)全员了解决策全过程,增加透明度,促进民主管理。1)沟通渠道杂乱,信息流失严重;2)沟通速度缓慢,贻误时机;3)不利于信息管理,容易泄漏机密。分联式链型三层次的单线沟通,上下信息的传递采取上层与底层无直接联系,通过中间层进行沟通信息分流,有中间层处理部分信息,减轻上层压力,改变行政专断现象。信息传递经过筛选层,容易信息失真,也可能使上级不能了解下级的真实情况,下级不能了解上级的真实意图5、行政沟通的障碍:1)心理2)语言符号3)认识和理解4)意识形态和身份地位5)组织规模、层级与专业化6)非语言符号的模糊性其中,语言符号上的障碍(标识不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