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CAI创设体验式教学环境.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04005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CAI创设体验式教学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利用CAI创设体验式教学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利用CAI创设体验式教学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利用CAI创设体验式教学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利用CAI创设体验式教学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CAI创设体验式教学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CAI创设体验式教学环境.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利用CAI创设体验式教学环境 浙江省湖州中学 朱瑞锋 在美国,当消费者走进“雨林咖啡厅”时,首先听到滋滋的声音,然后会看到迷雾从岩石中升起,皮肤就会感觉到雾的柔软、冰凉,最后消费者可以闻到热带的气息,尝到鲜味,内心被打动。“雨林咖啡厅”是连续使用五种感官刺激的成功例子。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绝大多数学生没有面对艺术原作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上有限的素材也只能浮光掠影地反映作品的概貌,加之艺术作品创作年代与现实环境之间巨大的差异性以及画家的表现手段和欣赏者自身审美习惯的不同,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从而很难调动起欣赏者的热情。在这种被动的环境下,教师的知识越丰富,教学热忱越高,

2、就越容易陷入自说自唱的困境。要摆脱这种困境,就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努力为欣赏者营造一种可以亲近作品的环境,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自主地通过体验和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地获得知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手段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参与学习过程的可能性和广阔的体验空间。多媒体技术打破了纯粹以视觉为媒介的单一欣赏途径,为学习者提供多感官、多视角、多渠道参与、体验艺术作品的广阔空间,它所展示的时空变幻、丰富信息和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学习者有如身临其境,有利于唤起欣赏者的兴趣,增进理解,强化记忆,加速学习者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以往一些需要教师反复讲解的内容,现在通过一些活泼的画

3、面,栩栩如生的描述得以实现,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视觉、听觉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在美术教学中利用CAI创设体验式教学环境的途径:一、 利用CAI创设多视角比较体验的环境多媒体工具的形式新,功能多,容量大,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在作品比较中获得新的体验。1、作品的横向比较A、 文化背景下的比较:每一件美术作品的创作完成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与当时当地文化背景中的各类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作品中的物象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往往具有不同的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如,“羊”在基督教里是温顺的象征(上帝的羔羊),在中国古代则是尊严和权威的象征(四羊方尊右图)。B、 艺术种类间的比较:美术

4、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与社会意识形态中其他的艺术有着一定的联系,“通感”现象就说明了艺术之间是息息相通的。在欣赏某些作品时,我们大可联系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语言和形象构成的规律加以比较分析,利用“通感”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C、 风格流派间的比较:在美术史的长廊中,各种各样的风格流派异彩纷呈、丰富多姿。不同的风格流派其造型形式和技巧各有特色,有时用语言文字难以描述,学生也很难理解。但,如果将这些作品放在一起形成比较,则易于区分开来,学生也容易理解和接受。D、 艺术家之间的比较:艺术家由于各自生活体验、所受教育、时代背景等的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的艺术观念,反映在创作上则是各有千秋。把不

5、同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比较,那是一件有益且有趣的事情。比如,同是画圣母子,15世纪法国的富盖由于处在政治、宗教动乱和英国入侵时期,因而画面以严格多变的几何形和色彩的抽象化来体现自己的担忧和关注,画中的圣母注视基督,表情麻木略带忧郁;而16世纪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前期画的圣母是美丽的平民妇女形象,在她身上体现出慈爱、善良、温顺的高尚品质,引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画面洋溢着明净的色彩、柔和的光线和宁静而优雅的节奏感(右图)。这样的比较,相映成趣,对于学生理解欣赏作品大有裨益。2、 作品的纵向比较纵向比较是在欣赏过程中对作品有关的事物作时间性纵向的比较分析。每一种艺术,每一个流派,每一位艺术家乃至每一

6、件作品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在比较分析中把握这些特征,有助于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A、 艺术种类不同发展阶段的纵向比较。如青铜器、油画的发展演变等。B、 艺术流派不同发展时期的纵向比较。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C、 艺术家不同成长阶段的纵向比较。如毕加索不同发展时期的风格变化等。创作草图最终作品D、 作品创作过程中各阶段的纵向比较。如席里柯对梅杜萨之筏(下图)的创作等。3、 作品的求同比较和反差比较A、求同比较:旨在不同作品间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其相同点,并借助这个比较分析的过程及结果促进欣赏活动中的再创作,以达到理解欣赏作品的目的。在选择作品时,要注意选择“同”的

7、因素十分明显的作品,或是题材相同,或是整体气氛相同,或是构图组织模式相同,或是风格相同,或是创作时代相同,或是作者相同,这种同的方面构成了比较的基础,既可归纳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又能清楚地看见不同作者在诸多方面表现出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如,戈雅的1808年5月3日的屠杀(左图)、马奈的枪毙马克西米连皇帝和毕加索的在朝鲜的屠杀这三幅作品,其最大的相同性在于构思的模式上画面的左边均是被枪杀者,右边均是枪杀的执行者,且都是横构图。这种比较,使欣赏者将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不同作品联系起来,看到了构图模式的通用性,以及不同时代的艺术家相互间的有意借鉴或偶然的巧合。 B、反差比较:反差比较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对相

8、关的作品或现象进行差异性的比较,找出不同之处,以促进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这种求异的比较更易吸引欣赏者积极主动地对作品进行深入观察和剖析,从而使欣赏者的鉴赏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比如,前面所述的三件作品,在题材上,戈雅和毕加索的作品都表现了对侵略者屠杀人民的愤怒和控诉,但这之间还存在差异,戈雅作品中被屠杀的是奋起反抗的义民志士,毕加索作品中被屠杀的则是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与这两件作品不同,马奈的作品中被枪毙的乃是墨西哥的傀儡皇帝;在表现风格上,戈雅和马奈取写实的手法,毕加索则用立体主义的手法。此外,在色彩、整体气氛等方面,也存在差别。二、 利用CAI创设多向度交叉体验的环境有些作品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

9、代背景,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下图左)、达利的内战的预感(下图中)和珂勒惠支的面包(下图右)等,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从创作背景、表现风格、作品感染力等方面做多向度的深入思考。从创作背景上看,格尔尼卡创作于二战期间,源于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野蛮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内战的预感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之前;面包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是画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痛苦经历的写照。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影视资料,让学生目睹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增加对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民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的认识,学生有了欣赏作品的情绪基础,才会有深刻的情感体验。三、 利用CAI创设多感官综合体验的环境 声音

10、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适当地利用音乐有助于渲染环境,营造气氛,丰富信息。对于一些单纯用语言难于表达的作品,可以借助音乐的处理丰富学习者的感官,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如分析印象主义的美术作品,就可以先让学生体验一些印象主义的音乐,再来体验作品。美术欣赏教学强调的是欣赏,但,适当的动手体验也是不可或缺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欣赏任务,又给学生留出动手的机会,实在太难。利用电脑则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事先在课件中设置一定的创作情节和要求,并在电脑中安装简单的绘画软件(画图板等),学生便可根据要求创作简单的美术作品,体验一下当大师的感觉而又省去了准备画具的烦恼。虽然CAI在现代教学中表现出诸多

11、的优越性,但使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所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要盲目地追求热闹,把美术欣赏课变为放映课。有些作品叙事性较强,需要了解相关的背景才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可以播放一些历史资料,但要有所选择,目的性要强。不适当的感官刺激,会分散学生对作品应有的视觉注意力。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在美术欣赏中,看才是主要方式,听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二、不要生搬硬套背景音乐,忽视了艺术风格的一致性。有些美术作品的音乐辅助资料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常常出现音乐与作品内容相去甚远的现象。比如,在制作课件中国古代山水画时,要表现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超然宁静、飘逸高远等意境,最好选择中国的古筝等乐

12、曲作主题和背景音乐,如果选择节奏快、动感强的斗牛士等,就会显得风马牛不相及。试想,学生欣赏时,眼里看到的是极具东方传统神韵的中国画,耳里听到的却是来自异域文化的铿锵乐声,心里会有何感受。三、不要被电脑束缚了手脚,成为多媒体教学的奴隶。许多教师容易沉浸在多媒体的使用中,忽略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更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许多人都这样认为,运用CAI教学,不用说,不用写,只须动动手指头,多轻松自在。因此,有些老师尽量将课件制作得详细些,将要达到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要举的例子,要说的话都详尽地制作在课件上。课堂上,师生皆围绕电脑而转,成了电脑的奴隶。但一节课下来,总觉得还欠缺些什么,这便是作品对观者的感染不够深。若在制作课件时,留些时间、空间作讨论、交流,或指导学生画画、比比、评评,或是教师现场演示,效果则会更好。主要参考资料:1、教学真实化与教学电脑化的理论 邱贵发2、新概念 新方法 新探索 孙景尧3、美术及其教育 尹少淳4、关注快速发展的美术欣赏教学 周 楷5、中国美术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6、外国美术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