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58页).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04219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3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58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58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58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58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58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5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58页).docx(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它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有疲乏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怎样同家庭一道指导儿童劳动你是学生愈是深深地爱上你所教的科目,你这个教师也就愈优秀,在你个人身上育人者和教书者也就愈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力、志向、才干的培养问题,没有教师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直接影响,是不可能解决的。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有志向来培养,才干也只能由才干来培养。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应具备什么品质我的年青朋友!你要

2、明白,只有尝到创造的快乐的儿童,才能用温暖和善良来教育,才能不用叫喊和处罚来教育。怎样使教育者的话进入受教育者的内心要影响学生的头脑。再没有比左右学生的思想更为有力的手段来左右学生的意志了。然而,只有当你在书的世界里享有丰富而充实的生活时,你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要用书籍、智慧与信念控制学生的心灵教育人,就是要培养他们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总是牵着他们的手走路,要让他们独立行走,使他们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怎样教学生自己教育自己1卷首语苏霍姆林斯基经典语录 1名家学苏教学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 闫 学 3教师不写何以教学生写 闫 学 6教育,请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

3、李镇西 9对孩子的爱、尊重和信任 李镇西 11白小学苏从做家长想到的瞎眼娘”的幸福 朱 辉 15在孩子幼小的心里播下关怀他人的种子 王成飞 17评价不是“筛子”而是“泵” 王 芳 19永远的信任 永远的爱 李赛儿 21困 谢叶萍 23研究,就在身边 刘伟苏 24品名书 悟童语 姚 飞 26让自觉使用草稿本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马 莉 27外出培训写在“采涓”工作室参加“西湖有约”主题研讨会后 徐 瑛 29慈溪之行,大开眼界 朱海霞 30走近名师 不虚此行 余 萍 33参加现代与经典有感 童海波 36走近名师,感受经典 唐来燕 37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走得更好 刘群燕 38数学是看到水想到鱼 顾玲玲

4、 392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鲁旭婷 41团队,化不可能为可能 蒋明儿 44临海之行 刘伟苏 46我又做了三天少女 虞惠素 47尹少淳教授讲座 王成飞 49从“教人学会”到“教人会学” 何明璐 51 点击课堂伯牙绝弦赋予我的众多思考 余 萍 52我是这样教字词的回声教学反思 舒南燕 54我多想去看看课后反思 张小燕 56尘埃落定 王红波 57写在计算检测之后 陈最芬 59瞬间的精彩 张秀儿 60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王 芳 61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同课异构有感 陈亚萍 65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 章莉莉 67603我这个迷恋文字的人,读到令人迷恋的文字必定流泪,有时是出于感动,有时是出于惊喜,有时则说

5、不清道不明,眼泪就悄悄地流了下来,似乎唯有眼泪才能流泻出心中的百般感触。那天给一群孩子上读书课,朗读了日本作家有岛武郎的小说一串葡萄,我的眼泪终于流下来的时刻是在读到小说的结尾从此以后,我比以前变好了,不像以前那么害羞了。每逢秋天,葡萄成熟的时候,我总是格外怀念老师,怀念老师那托着葡萄的美丽的手。这是这双托着葡萄的美丽的手,使得那个极为害羞又做了错事被人当场抓住的孩子,永远地怀念、感激。小说中的这个孩子,因为克制不住对同学吉姆那盒漂亮的图画颜料的欲望,终于趁人不注意悄悄地拿走。可是他很快便被抓住了。当羞怕万分的他被送到老师面前,老师面对已经认识到错误的他,没有责备,而是从窗外的葡萄藤上剪下一串

6、葡萄给了他,让他在办公室里平静下来。第二天,当依然羞愧的孩子来上学时,老师又让吉姆成了他的好朋友。两个好朋友一起开心地分吃了一串老师刚刚剪下来的晶莹的葡萄。我也仿佛尝到了那葡萄的甜味,那是一种令人忍不住要流泪的甜味,每一颗向善的心都能够尝到的甜味。而那位托着葡萄出现在孩子面前的女教师,就是一个天使。我想说,这就是真正的教师,真正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够教育人。苏霍姆林斯基讲了一个叫阿纳托利的男孩的故事。阿纳托利没有像有岛武郎笔下的男孩那般幸运。他个性羞涩,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和同学都不曾关心过他内心的苦恼,还冤枉他撕掉了学校图书馆里那本图画书上的彩画,校长命令从 借阅名册上勾掉了他的名字,从

7、此他再也没有资格借阅图书,还要蒙受来自同学和教师的羞辱。他一天一天地忍受着折磨,在学校生活的每一天都变成了可怕的受难。后来,阿纳托利终于忍受不住出走了在这个起因相似结果完全不同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教师对孩子心灵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应该指出的是,这不仅仅是一个师爱的问题。我们不能把教育中出现的许多失败笼统地归结到缺乏师爱上,如果教育工作中只要有爱就行了,教师就成了苏霍姆林斯基曾批判过的没有文化的保姆。我们必须把教育中出现的这些复杂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在事情还没有发展到非常严重之前,阿纳托利的老师更看重的是他的学习成绩,一旦他的成绩总是不合格,女教师就对他所有的一切都产生了怀疑。他

8、不喜欢他,不信任他,更不关心他内心的苦闷。她的态度造就班里其他同学也来嘲笑阿纳托利,冷漠地对待阿纳托利。在这样的环境中,阿纳托利把哀怨、惊恐和屈辱深深地埋在心底。终于有一天,他离开了这个对他来说无比冷酷的地方。对于阿纳托利的老师,她最初对这个孩子的不满起因于他的不及格的成绩,进而发展到对这个孩子的全部否定。在她的内心深处,成绩是第一位的,至于其他则是次要的,不值得关注的。那么我们推导下去,在这位教师的心里,教学是主要的,而教育工作中其他的方面,则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应该说,这是她对阿纳托利的教育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对此,苏霍姆林斯基在致阿纳托利所在学校的公开信中,明确表达了一个观点:教学,

9、首先是教育,是人的个性的道德形成,没有什么脱离教育的“纯教学”。也就是说,与教育毫无关系的教学是没有的,也是不可能的,不应当有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让学生领会知识里的思想,它更应该是站在孩子面前的把这些知识和思想带进课堂的教师。他打了一个比方来说明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教学,这不过是广义概念上的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教育中没有主要次要之分,犹如在构成美丽的花朵的许多花瓣之中没有主要花瓣一样。的确,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生涯中,他首先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他甚至从来不给学生大不及格的分数,他对学生所进行的教育工作,首先是关注他的心灵,他把保护孩子免受苦难的煎熬看成是教师最重要的使命。成

10、年人偶尔说出的一句话,或者是一次偶然的沉默,都会像锋利的刀子一样伤害孩子。因此,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些柔弱的心灵是教育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教育这朵花才能开放得鲜活美丽,也只有这样,教育中的那片花瓣教学,才能鲜活美丽。因此,必须改正教育中这种极端功利,片面的认识。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面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学习困难的孩子,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生存,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教育不仅要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与自尊。所

11、以我们必须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究竟有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灵,我们所做的一切究竟能不能帮助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念,让他体验到生活的欢乐和作为人的尊严?甚至我们必须回答:我究竟有没有把这些孩子当做“人”来看待,而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何种程度?朱自清先生当年在春晖中学任教时就已经对这种教育上的短视和功利行为提出了批评。一贯平和、有风度的朱先生,一谈及此,也忍不住内心的愤懑:我总觉得“为学”与“做人”,应当并重,如人的两足应当一样长一般。现在一般号称贤明的教育者,却因为求功利的缘故,太重视学业这一面了,便忽略了那一面;于是便成了跛的教育了。是的,只重“学业”不重“做人”的教育就是“跛的教育”,而“跛的教

12、育”又如何能够走远呢?教育中的功利虽然不能完全剔除,但是教育应该有超乎功利的追求,那就是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朱自清先生就是用自己的一生真正践行了这一信仰。他不仅用自身的学养和才华教给学生怎样求知,他更用自己的人格和气节教育了学生怎样做人。其实,苏霍姆林斯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不仅凭借着渊博的知识给孩子以营养,他更用自己高尚的道德风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也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教师,他本身就是一个大写的人。我极爱苏霍姆林斯基遗留下来的不多的几张照片。我爱看那双眼睛,那双眼睛也在凝视着我,那么深邃,满含这慈爱、理解、同情、悲悯读苏霍姆林斯基浩如烟海的著作,你绝不会感到厌倦。因为那一

13、个个感人的教育故事总能击中每一颗存在善意的心灵,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深的悲悯总是让人感到温暖、纯净,那一幅幅生动的童话般的教育场景又总是那么让人心驰神往,感慨万分。这一切,使这些文字完全超越了一般的教育理论著作,我们从中更看到了大写的、活生生的人,看到了人是怎样在真善美的环境里接受着真善美的教育。而抒写这一切的,是一直流淌着爱意和虔诚的笔,是一颗始终在跳动着的、充满了智慧与真情的心。作为一个对文字极端敏感和挑剔的人,我极爱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笔。这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这些著作的译者。阅读这些堪称美好的文字,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他同时又是一个极为出色的作家和诗人。

14、我们从那一个个感人至深又深受启发的教育故事中,不仅可以看到超人的教育智慧和伟大的悲悯之心,也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非凡的笔力。为了对不同阶段、不同境遇的孩子进行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给孩子们推荐阅读乌克兰、俄罗斯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还亲自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小说。这些作品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一颗颗种子,那是美好与善意,是智慧与创造,是意志与信念我是多么迷恋这样的情景:四月的清晨,当古老的山岗在雾气中若影若现地颤动,村子隐没在果园里,田野一望无际,山峦和林带变成了迷人的蓝色,苏霍姆林斯基和孩子们一起来到田野,听云雀歌唱。空气变得格外清澈洁净,地面上飘荡着银白色的蛛丝,远处响起云雀银铃般的歌唱苏

15、霍姆林斯基给孩子们朗诵了自己创作的关于云雀的童话。孩子们听得那么入神,他们很赞成眼前这位大朋友的新奇想象: “云雀,它是太阳的孩子”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快乐学校”的孩子们一起进行文学创作的情景。苏霍姆林斯基以自己的创作来引导孩子怎样用恰当的、美好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认为这样做事非常必要的。他对一些语文教师所教的孩子不会写作文感到遗憾。他批评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做法:要么给学生一些从教学法参考书里抄来的现成的范文;要么就要求学生完全独立地写作文。他认为这样教学,当然是毫无结果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因为这样的语文教师自己从来没有试着写过一篇描写春天的雷雨或者正月的

16、暴风雪之类的作文,学生也从来没有听到他谈过自己的切身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让他们用最完善的教学方法教上七年,也不会有任何效果。想起了汪曾祺先生回忆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他们写作的情景。沈从文先生教写作,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有关创作的问题,往往是见解精到,文笔讲究。这样的读后感有时竟比原作还长,学生读了自然受益匪浅。沈从文以自己对创作的理解和经验教学生写作,可谓现身说法,极有说服力;同时又能极其准确地指出每个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这是不会写作的教师很难做到的。汪曾祺本人就在这样的教诲中获得了创作的某些真谛。对此著名学者商友敬先生

17、甚至有过这样一番评价:沈从文对汪曾祺的影响太大了,甚至可以说,没有沈从文就不可能出现汪曾祺,汪曾祺晚年的辉煌有着沈从文的影子,而到了辉煌时期的汪曾祺还不忘写文章回忆他的恩师沈从文。其实,教师以身示范是一种非朴素的教学方法,意在强调教师的一次示范,其作用胜于多次口头说教。虽然这种方法不见得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但却说明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将会对学生产生根本影响。一个不会写文章的教师,他必然不知道该怎样帮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因为他既看不出文章的“好”也判断不出文章的“差”,更难找到解决“差”的方法。天长日久,他的学生也必然丧失了发现“好”,改变“差”的能力。作为一个喜欢涂抹文字的人,面对当下学生写作面

18、临的普遍困难,我经常思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诚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阅读量少,生活单调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另一个往往被人忽视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学生把写作看成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有的教师可能给学生推荐了一些文学作品或者是作文选中的习作让学生去读,但教师却忘了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基本的道理: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与学生谈创作,去谈那些好的文章是如何构思直至成文,谈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构思的角度,用词的比较、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与体会,这将远远胜过学生一个人面对那一篇篇现成的范文。这将是一种更为鲜活、生动的体验,是一种更为真切、有益的引导。而在这个过程中,教

19、师还会有意外的收获:他作为教师的“权威”就这样确立起来了。我们来看看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引导下,那些只有六岁的学龄前儿童的创作:夜里降下了露珠,落进银白色的蛛网。琥珀色的珠粒,颤抖起来了,战栗起来了这是拉丽萨和尤拉创作的诗:太阳喝了露珠,不见了银白色的蛛网,笑了笑琥珀色的珠粒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创作,他被孩子们深深感染,脱口而出。近年来,有不少地方组织教师进行“下水文”写作比赛,请老师根据教材中的作文题目也来写一写。我认为这是一种极好的考察与督促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尝试。一方面,教师通过这样的“下水”写作。对如何审题、构思、立意,乃至如何遣词造句,都有了更多的思考,能够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某些启示,

20、以便应用于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这样的“下水”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督促,若自身写作能力不提高,将无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是的,教师该与学生一起写;教师写得好,学生更有了写好的可能。说起对新世纪教育的眺望,我却忽然想起了2000多年前,孔子与其学生的一次聊天 当孔子问及学生们的志向时,子路等人踌躇满志地大谈安邦治国之理想,孔子却不以为然。随后他问曾点:“点,尔如何?”曾点从容不迫地应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五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的意思是说,在暮春三月的时候,穿上春天的服装,相约上五六个成年人,五六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

21、路唱着歌儿走回来。比起子路等人,曾点的志向似乎并不“崇高”,但他的话立即引起了孔子的共鸣,孔子情不自禁长叹一声说:“吾与点也!”(“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我是大学时第一次从论语中读到这段对话的,当时颇感困惑:曾点的话,毫无半点雄心壮志可言,不过表明了他是一个“耍哥”而已,为什么竟然博得孔子的赞赏呢?后来,我成了一名教师,再读这段对话时,我渐渐明白了一点点,或者干脆说我开始“理解”孔子了从他对曾点的赞赏,我间接地感受到了孔子所追求的一种教育模式(境界?),这就是人与人(师生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我甚至想像到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光明媚的原野上,孔子和他的学生们或席地而坐谈经论道,或迎风

22、而跑歌咏舞蹈,他们的歌声在春风和阳光之中闪烁,他们的笑声蓝天和白云之间飘荡 这么一幅令人神往的教育图景,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来说,真是一种奢望。我决非感叹教育的“今不如昔”无论是从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形式,我们今天的教育当然远比孔夫子时代进步;但如果从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看,今天的孩子已经越来越成为笼中的金丝鸟。50年代的孩子还可以惬意地划着小船沐浴“迎面吹来凉爽的风”,而今天的孩子只能从老师教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曲中去羡慕他们的爷爷奶奶的童年了! 我不想在此抽象地论证大自然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作用,我只想说明这样一种可怕的教育现实:当我们的孩子能够熟练地操作电脑时,或者能够在小小年纪就取得钢琴、小提琴

23、以及其他什么乐器的“十级证书”时,或者能够一口气背下圆周率后多少多少位小数时,或者能够在国际数理化奥林匹克比赛中拿会金牌时他们可能已经被畸形的教育异化了!据有关专家调查,现在相当多的城市孩子不知什么是东南西北,晚上看不见远处的东西,也听不到远处的声音,不会和别人一起玩。专家们指出,孩子们没有自然空间的生存体验,当然也就不会产生识别方向、远声音听取等需求。这就如同在动物园长大的野生动物一样,失去了自然的生存条件,就会失去很多天性和能力。其实,即使不用专家们提醒,几乎每一个教育者(当然包括孩子家长)都可以从自己身边的孩子身上看到“退化”的征兆前年,我和学生一起到野外徒步旅行,结果我那些处于青春期的

24、少年们的体力远远不如我这个“聊发少年狂”的“老夫”!我曾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过一篇题为城市的孩子在退化的报道,说的是记者暑假在山东某少年军校的见闻。记者记叙了这样一件事 午夜,一阵警报声把少年军校的小学员们从睡梦里紧急集合到了军校的操场上。 下面要进行的是夜间观察和潜听的训练。孩子们兴奋起来,他们一个个新奇地把小眼睛瞪得溜圆,小耳朵支楞着,极力地去捕捉夜幕中传来的光影和声响。 “听到什么声音了吗?”教官问。 “没有!”孩子们齐声回答。 教官:“大家往远处听。”三公里外,拖拉机的“突突”声虽很微弱却清晰入耳,在场的大人都听到了,但孩子们还是说什么也没听见。 教官急了:“大家集中精力,有一辆拖拉机,

25、听到没有?”这回没人吭声了。在些在城市喧嚣里长大的孩子,也许从来就没有过听远方声音的体验,因此也就没有远听觉的意识。后来经过教官的一再引导,大部分孩子开始能听到远方的声音了,但是仍有一些孩子没有远听觉的能力。然而在10年以前,孩子们的远听觉通常能达到五公里。 记者感慨万千:“一个月的少年军校活动,我们感受到城市里的孩子的退化: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调节降低离开了空调的孩子,一动就大量出汗;例举性思维下降” 大话套话会说具体的事例不会说;创造兴趣降低学了三种打绳结的方法,你让他们由此去发明第四种打绳结的方法,他们很可能告诉你我不会我没想起来。如今的孩子们过多地生活在了电视、VCD、电子游戏机、音

26、响、电脑等制造出来的虚拟空间里。孩子没有自然空间的生存体验,当然也就不会产生识别方向、远声音听取等需求。这就如同在动物园长大的野生动物一样,失去了自然的生存条件,就会失去很多天性和能力。人类的某些天性只能在儿童时期形成,错过了这一时期,就可能成为终生的残疾。”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人们总是对教育寄予太多的厚望。但是,教育在随着科学发展而进步的同时,却远离了大自然,而远离大自然的教育无疑不是完整而健全的教育。教育的这种畸形发展,早就引起了教育家们的忧虑。当年,陶行知先生曾这样大声疾呼:“ 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

27、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读到这段话,我真是心痛为现在的孩子们心痛!现在的孩子远远没有享受“六大解放”,相反他们正遭受着“六大束缚”!民主与科学的教育不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要具体落实在学生的“六大解放”上;否则,无论怎么高喊“素质教育”都不过是叶公好龙而已。 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叙述他和学生们的野外生活:“每当

28、学年一结束,我就跟孩子们一道去远足旅行,去田野、森林、河边旅行。跟孩子们一起在南方晴朗的星空下宿营,架锅煮饭,述说图书内容,讲传说和童话故事,这些对我来讲,是一种幸福。”他还曾这样说道:“让孩子们在没有打开书本去按音节读第一个词之前,先读几页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大自然这本书。到田野、到公园去吧,要从源泉中汲取思想,那溶有生命活力的水会使你的学生成为聪慧的探索者,成为寻求真知、勤于治学的人,成为诗人。我千百次地说,缺少了诗意和美感的涌动,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儿童思想的本性就要求有诗的创作。美与活跃的思想犹如阳光与花朵一般,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诗的创作始于目睹美。大自然的美能锐化知觉,激发

29、创造性思维,使言语成为个人体验所充实。” 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千年,孔子、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所向往的教育境界仍然应该是我们的追求。让我们的课堂吹进大自然的煦煦清风,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在青山绿水之间强健体魄、飞翔心灵、解放个性,这是我对新世纪教育的企盼。 是的,无论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还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无论是朝阳初升时小草上的一颗露珠还是暮色降临时原野的一缕炊烟,都能使我们和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冰心:繁星)重新打量我的学生从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中,我最先感受到的,是他那一颗极富人情味的爱心和童心。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他这样写道:“教育,

30、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经常交流。”“如果我跟孩子们没有共同的兴趣、喜好和追求,那么我那通向孩子心灵的通道将会永远堵死。”“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读者这些话,我会很自然的扪心自问:我和孩子有没有“精神上的经常交流”和“共同的兴趣、喜好和追求”?我对孩子有没有“依恋之情”?于是,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我每一天的教育活动,重新打量我的每一个学生。有段时间,初84级(1)班的男同学酷爱“斗鸡”,无疑,这是很危险的游戏,于是我下令禁止:“首先对你们正在发育的身体不利,其次在教室里、校园里一蹦一跳实在不雅”在我看来,学生们应理解我的一片好心,况且我已晓之以理,但在学生看

31、来,我是专横地剥夺了他们的自由,于是,“斗鸡”由公开转入地下,这意味着师生之间已产生了不信任。不久,我们班来到通江河滩郊游,我发现,在我宣布自由活动后,一些男同学互递眼色,像在商量什么,但又不好意思说。我看了一下柔软的沙滩,忽然明白了,便大声宣布:“来,请男同学组织一支敢死队,与我斗鸡!”孩子们在惊喜中雀跃起来。当男生们一蹦一跳的地向我轮番进攻,最后把我击倒在沙滩上时,我感到很舒畅:同学们已理解我了,因为我并未扼杀他们的童心。如果在过去,我会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固然应平易近人,但不可过分显得“孩子气”,免得丧失起码的尊严感。我现在却认为,只要注意环境、场合,只要把握准学生的情感,教师的任何“过分

32、”的亲切、幽默、嬉戏都不会是多余的,这只会让学生感到:“这老师真有趣!他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因此,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师爱,首先应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于是,我对学生开始有了抑制不住的真诚的依恋之情。记得有一段时间,每到星期六下午放学后,我都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难受想到要等到下周一才能和学生们见面,便感到那是多么漫长的一个周末啊!所以,我会经常在周末乃至其他节假日,邀约上一拨学生,带上一壶水、一包干粮,一起来到郊外,一处山坡、一块草坪、一条小溪、一片树林,都会成为我们的乐园。在欢声笑语、追逐打闹中我和学生们一起捉迷藏,一起“丢手绢”,

33、一起打水仗,一起放风筝那的确是一种享受。善待透明的露珠教师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依恋感,有时会产生连教师本人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永远也忘不了1983年11月16日上午第四节课,那天,我即将去医院治疗一周,但班上的情况使我气愤之极:课堂纪律差,教室卫生差,不少人对集体漠不关心,一个鸡毛掸子不知被谁弄断了却无人过问上课开始时,我压住气愤,似乎很悲哀地说:“同学们,我对你们太失望了我呕心沥血,换来的却是”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同学都难过地低下了头,大部分同学竟伏在桌上哭了起来,教室里一片抽泣声。我也流泪了。我并未批评哪一个同学,甚至连一句发火的话也没说,可是每一位同学都感到,是自己让老师伤心了,于

34、是他们也伤心地哭了。一周之后,我回到班上,看到教室已被粉刷一新,三个鸡毛掸子插在讲桌上,科任老师反映学生纪律很好(外语老师还不知道这个班有一周时间没有班主任),每天读报课,文娱委员便组织大家练歌,准备学校的“129”歌咏比赛这令我欣喜的变化,与其说是靠教育,不如说靠的是师生之间的依恋之情。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著作中不厌其烦地论述教育者爱护学生自尊心的重要性:“年轻的朋友,请记住,这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的露珠。要培养自尊心,只能用温柔细致的教育手段。自尊心是不允许采用粗暴的、强有力的、凭意

35、志的手段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当时我的教训多余经验。我曾多次苦恼过:为什么我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孩子们,可一些学生还是对我很冷淡呢?我和一个学生的某此邂逅,使我找到了答案。那天,我在校园内碰到了我刚刚教的初中毕业考上本校高中的小晴。她在我班时,我曾为她花费了大量精力:谈心、补课,不止一次地冒着烈日去她家家访。她呢。也很关心我,初一时,她曾悄悄地把治咽喉病的药塞进我的寝室门。不料,在那次相逢中,她对我相当冷淡,从仅有的几句交谈中,我分明感到了她对我的反感。最后她以火山爆发般的口气直言道:“是的,我对你就是恨你自以为你是为我好,但是你伤过我的自尊心。你还记得初三时我写的那张大

36、字检查吗?”哦,我想起来了,初三时,她违反了学校纪律,我也过于严格要求,责令她写了一份检查,并用大字抄写公开张贴。当时我觉得这样做效果很好,因为班上违反学校纪律的人明显少了,没想到现在“也许你李老师是对的,严格要求嘛,维护集体荣誉嘛,可是,我却因此而出名了,小晴,全校都晓得了!”“当时你为什么不对我说出你的不满呢?”“要毕业了,我怕你所以,心里不服还是假装勤恳,写了检查”我想起从那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小晴每次碰到我都不搭理。我不怪她,甚至还感谢她,因为通过她,我得到了一个有益的启示:如果我们在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伤害着学生的自尊感,那么,这就好比我们一方面热心播撒师生感情的种

37、子,一方面又在粗暴摧残师生感情的幼芽。有时教育者的“悲剧”正在于此!后来我教初87级(1)班的时候,又一次,一个叫文欢的男生撒谎了。气愤之中,我把他叫到讲台上,当着全班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好多天,这个学生都闷闷不乐,我猛然意识到,我在“杀一儆百”的同时,又刺伤了一个孩子的心灵,我真是“本性难改”!于是,我及时找他谈心,并诚恳道歉。可是,过了不久,文欢又欺骗老师、家长,他感到自己不可饶恕,李老师将会从严处理,可是我既没有“痛心疾首”地呵斥他,更没有在班上公开批评他,而是和蔼严肃地找他个别谈心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操场一边一边散步一边推心置腹地聊,最后我对他说:“相信你会改正。”果然,这以后他表现得很

38、出色,不仅没有再撒谎,而且多次要求当班干部,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有能力当好班干部,请同学们不要小看我!”我想:假如他第二次撒谎时,我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开批评他,那么他是绝对不会有现在这种自信乐观、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的。看来,“爱”并不能代替一切。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包含“尊重和信任”,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的一点。特别是对待一些特殊学生,我们的爱也应该有一种艺术的表达。初87级(1)班的小兰最让我感到棘手。她从小失去父母,家庭教养很差,而且脾气很怪,对什么都很冷淡,集体观念也差。我找她谈了几次,她明显地很反感,于是我决定营造一种集体的爱的氛围,通过同学来影响她。一次,她在学校里随地扔果

39、皮,被罚扫校园,我没有批评她,而是悄悄叫艳阳,小勤几个同学去帮她扫地,以此感化她。我还叫组长多接近她,首先是和她建立感情,然后再引导她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帮班上出黑板报,为同学的壁报画插图等。到后来,她对同学、对集体以及对我这个老师都有了明显的感情。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一文中,有一段话特别震撼我的心灵,以致我在后来的文章中多次引用:“ 在学校里对儿童、少年和青年进行的几十年工作,使我得到一条深刻的信念: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又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界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我们有权利说他是无论干什么都不行的人。共

40、产主义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于:要在每一个人(毫无例外的是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人的充分的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给教师的建议)我对小方的教育充分证明了这的确是一条真理。小方是我教过的84级(1)班的学生。在初一、初二年级时,他让许多老师头疼:课堂纪律较差,常常说话打闹,当然也有安静的时候打瞌睡;学习更是懒散,我多次留他补作业,直到天黑;他的成绩当然很差。我多次找他谈心,阐述学习的重要性,不厌其烦

41、地家访,这些都收效甚微。但我发现他有个很可贵的品质:劳动极为踏实,从不耍滑头。于是我多次在班上表扬他这个优点,同时又惋惜地对他说:“哎,要是你在学习上也敢于吃苦就好了。”另外,他爱好无线电,但他家里人极为反对,不准他定中学科技。我对他说:“我支持你爱好无线电,中学科技就订在我这里吧。但是,你的学习很差,肯定会影响你这个爱好”这一切,显然触动了小方的心灵,渐渐地,在学习上他明显地刻苦起来,早起晚睡的学习,课堂纪律也进步了,最后,竟令人惊讶地考上了重点高中。他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巨大变化,是足以说明学生是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战胜自己的缺点的。对孩子的爱、尊重和信任,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最珍贵的“见面

42、礼”。这个学期,我新加的头衔还真不少,不但当了班主任,还新当了家长。虽说这个家长已经当了3年了(幼儿园3年),毕竟是很省心的,就每天早晨送去,晚上接回家,不用我操心女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也不用担心她的学习。我想只能算属于保姆级别的家长。可现在女儿一上小学,这家长两个字的分量就重了,她在学校的表现,学习的态度,成绩的好坏,一下子都找上我了。说真的,我是一个很有私心的家长,一个典型的“瞎眼娘”。在我的眼里,女儿是最好的,最出色的。虽然有时候也因为女儿的调皮而生气,为女儿的不听话而恼火,可在心底深处,总觉得自家囡囡是最好的。我也知道我的那个心态是,瞎眼娘看癞头儿子,横看竖看都欢喜。咱就当当那个瞎眼娘。

43、你说说,如果连做妈的都不认为自家的孩子是最好的,那你还能奢望有谁来肯定孩子。(所以当大家在看到阿笨朱自我陶醉在说宝贝囡囡的时候,也跟着陶醉下哈。)在囡囡犯错误的时候,在她显得笨笨的时候,我总是鼓励又鼓励,赏识再赏识。再不够还要加上拥抱,总之,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她的老师偶尔表现出对咱囡囡的不满,咱心里还嘀咕,才多大的孩子啊,要求就这么严。就不能鼓励下吗?怎么就不能这样做,那样做呢?然后心里猛地一怔,我也是老师啊,我的学生的家长是不是也在这么想呢?当我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发号司令的时候,有没有站在一个母亲的立场上为我的学生考虑过呢?想到这里,我真的很惶恐。我是一个母亲,我还是一个老师。平心而论,我对

44、我的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爱,可这种爱是恨铁不成钢的爱,在披着这个爱字的外衣下,我又是怎么做的呢?呵斥?责骂?还是耐心的对待,我很惭愧地说,前者占了大多数。我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可他们我的学生也是母亲的孩子啊,他们在自己母亲的眼里,在“瞎眼娘”的眼里,也都是横看竖看都欢喜的!凭什么我就能责骂、呵斥粗暴地对待呢?好几个在我们教育制度下出来的后进生了,它们考试考不好,经常犯错误,然后就是经常被我批评的孩子,他们有没有得到我的温柔地对待呢?我有没有用一个母亲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呢?如果他她是我的孩子,我还会不会这样对待他们呢?阿笨朱反省中,其实从女儿一上学,我就在反省和学习中。反省自己能不能向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45、对待我的学生。特别是班级里有几个特别调皮的孩子,比如子涵,她是个女孩子,可调皮起来就跟个男孩子一样,跑到小树林去捉虫子,还放到别的女孩子的身上,真的叫人头疼。在将要发火的时候,我想我家女儿不是也跟她一样调皮的啊!一上学,就拿铅笔在桌子上乱画乱写,老师提醒了一次还不改正,第二次继续画,我担心她早饭没吃饱,给她带了牛奶,她竟然在上数学课的时候拿出来偷偷的喝,要喝了也还好,估计是做贼心虚,把牛奶倒翻(因为孩子他爸出差,我上班早,就让她自己在家吃早饭,小家伙怕迟到,没吃我给她准备的早饭就上学去了,第二天我就在她的杯子里装了牛奶,叫她渴的时候当水喝)当我知道这个事情后,批评了女儿下,提醒她下次不能这么做,然后心里还不是窃窃地想:“孩子毕竟还真是孩子啊”我的孩子毕竟是孩子,我能原谅自己的孩子,可别人家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吗?我为什么要对他们有这么高的要求呢?非要把他们当一个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