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04278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12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年2010年)目 录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年2010年)2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方案161.北京市学生沙眼防治方案162.北京市学生蛔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193.北京市学生视力不良防治工作方案214.北京市学生口腔保健规划方案255.北京市学生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276.北京市学生营养不良与超重和肥胖防治方案307.北京市学生成人期疾病的早期干预方案338.北京市学校教学与学习生活环境卫生管理方案379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方案39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技术规范451.北京市学生沙眼防治方案技术规范472.北京市学生蛔虫防治方案技

2、术规范513. 北京市学生视力不良防治方案技术规范534.北京市学生口腔保健规划方案技术规范595.北京市学生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技术规范616.北京市营养不良与超重和肥胖防治方案技术规范707.北京市学生成人期疾病早期干预方案技术规范798. 北京市学校教学与学习生活环境卫生管理技术规范869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技术规范95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年2010年)一、背景北京市现有大、中、小学生180余万,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新中国成立50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及卫生保健工作的日趋完善,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呈上升趋势。1955年2000年的45年间,717岁的男女学生身高平均增高了11.48cm和9.83cm,分别提前23个、25个年龄组;体重平均增加了12.80kg和7.77kg,分别提前了34个、23个年龄组。近10年来,各级卫生与教育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学生常见病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到2000年城市、农村蛔虫感染率分别为0.40%和1.10%;沙眼患病率分别为5.14%和7.97%;贫血患病率分别为4.17%和4.03%;龋均分别为0.71和0.30;营养缺乏型营养不良分别为18.21%和12.24%;龋齿充

4、填率分别为40.5%与22.6%。由此可见,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及健康水平已有了显著提高。自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北京市卫生、教育部门为了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做了大量工作,学生疾病防治工作成绩斐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有些常见病如视力不良、肥胖等疾病的发病情况仍居高不下,例如肥胖检出率城乡均有所上升达到16.09%和9.51%。尽管过去那些经常爆发流行,动辄造成大规模死亡的急性传染病,如天花、白喉、百日咳、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脑、乙脑等已被消灭或得到有效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传染病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威胁已消失,例如肺结核的发病率有所回升。此外艾滋病(

5、受害者约70% 为15- 29岁青少年),淋病等性传播疾病正在大幅度蔓延,对我市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有关调查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3.4亿儿童青少年中,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困扰,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问题。同时,一些导致成人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与行为方式在青少年中呈现上升趋势,吸烟、酗酒、少女怀孕、离家出走、暴力等健康危险行为都有日益发展的势态。进入21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学生防病工作任重而道远,学校卫生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规划是在北京市学生防病工作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乃至今后北京市的学生防病工作,制定2006年2010年促进学生健康

6、的规划,在全市各区县卫生、教育部门积极合作下,认真落实各项学生防病措施,使学校卫生与学生防病工作更上一层楼。二、目的1、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卫生行为,提高学生健康技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2、积极实施防病措施,降低学生常见疾病的患病率。3、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三 、目标1、常见病防治表1常见病防治目标疾病指标城近郊区*远郊区县*备注沙眼沙眼患病率控制在5%控制在7%沙眼受治率达100%达100%蛔虫蛔虫感染率控制在1%控制在3%卫生行为形成率达100%达95%以上视力不良视力不良新发病率控制上升趋势以本区县2006年监测数据为依据,同时依据学校物质

7、环境的相应监测指标对视力不良的防治工作进行考核口腔疾病窝沟封闭率(8岁、13岁)50%20%龋均(12岁组)1.01.0中小学生龋齿充填率70%30%指恒牙青少年6区段牙周健康50%50%贫血铁缺乏症患病率低于基线水平低于基线水平以2006年监测数据为依据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控制在%控制在%缺铁性贫血受治率达100%达95%营养不良超重与肥胖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00各年患病率不得超过本区县基线资料中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控制在3%控制在5%各年患病率不得超过本区县基线资料轻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控制在10%控制在15%各年患病率不得超过本区县基线资料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增长水平控制肥胖和超重的增长趋势以2006年

8、监测数据为依据* 城近郊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远郊区县:昌平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平谷区、顺义区、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2、其它监测表2其它监测目标项目城近郊区远郊区县备注名称指标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高危学生建档率达100%达100%高危学生干预措施和指标监测的实施率达100%达100%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高危学生:(1)肥胖学生;(2)血压年龄血压标准第90百分位数的中学生。学校教学与学习生活环境卫生管理学校建档率达100%达100%学校自查率达100%达100%课桌椅符合率85%55%各年合格率以本区县2006年基线资料

9、为依据,应逐年提高。教室人均面积、黑板指标合格率上升5%上升5%以2006年监测数据为依据教室照明、环境噪声、微小气候指标合格率上升10%上升10%学生健康档案管理软件使用率达100%达100%1、 学生健康信息反馈率100%;2、 学生的健康信息形成文字性的分析总结报告;3、实现市、区(县)、学校三级卫生防病信息垂直管理。正确使用率达100%达100%档案管理资料完整资料完整学生行为危险因素学校基线资料的建立建立疾病监测学校基线资料以2006年基线调查数据为依据详见中国青少年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方案细则。监测体系的建立区县建立监测体系心理健康根据基线调查结果另行制定* 城近郊区:东城区、西城区、

10、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远郊区县:昌平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平谷区、顺义区、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四、 目标人群本规划将由承担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的医疗及预防保健机构负责实施,提供的卫生保健服务将使622岁的在校学生受益。五、 规划时限规划时限为2006-2010年。其中2006年为规划基线调查阶段(包括市、区基线资料的采集)。中期考评时间为2008年,终期考评时间为2010年,考核细则另行通知。表3 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时限活动内容 时间200620072008200920101规划的启动与分级培训2市、区基线资料的采集与汇总分析3监测与干预4监督

11、与指导5中期考核6方案修订与培训7终期考评总结六、组织结构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是在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提高学生的健康技能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学生的疾病患病水平,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在原北京市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爱卫会的基础上增加北京市妇联共同组成。为了保证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专家咨询组,防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北京市卫生局,由北

12、京市卫生局疾病控制处、北京市教委体育美育处、北京市爱国卫生委员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北京市牙病防治所等组成,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与管理。北京市卫生局负责防病规划的总体设计实施、质量控制、评估与总结表彰,北京市卫生局与北京市教委共同负责组织实施。专家咨询组由防病、健康教育、营养与慢病、儿少卫生、儿童心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为常见病领导小组提供技术支持,对基层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区(县)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的机构与职能参照市级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设置。防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依据辖区学生健康信息制定年度防病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开展防病工作,保障防病措施的实施,带领

13、专家咨询组实施技术指导与质量控制,采集学生防病信息,监测防病动态,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总结评估辖区内的学生防病工作,共同完成校医培训。根据规划,学校积极做好各项防病工作。为确保防病工作的有效实施,各区县应对学生防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组织结构图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卫生局疾控处、市教委体美处)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县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区县卫生局防保科、区县教育局体卫科)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学校 社区, 学生, 家长区县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七、 防治策略与防治方案

14、1、防治策略1.1多部门参与,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分工明确,分级管理的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网络。1.2以多种层面、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有效预防学生疾病的发生。1.3建立健全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和疾病信息监测体系。定期的收集信息,为学生防病计划与政策的制定,干预措施的评估以及卫生与教育部门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及服务提供依据。1.4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全体学生应用预防为主的方法,对重点人群、高危人群采用个性化的方法,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2、防治方案2.1学生常见病2.1.1学生沙眼与蛔虫以农村及寄宿制学校为重点,实施

15、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措施。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蛔虫防治和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 2.1.2学生视力不良视力不良的防治是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要实施综合防治,即宣传教育、近视眼矫正、家庭和学校物质环境改善相结合。2.1.3学生口腔疾病为了有效预防龋齿,各区县应把“窝沟封闭”作为首选的防龋方法。同时,积极开展治疗工作,提高龋齿充填率;积极倡导定期牙周洁治,保持牙周健康;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有效刷牙率。积极推广保健牙刷及低氟地区使用含氟牙膏。2.1.4学生贫血、营养不良、超重与肥胖以宣传营养知识为主要手段,采用多种宣传教育形式,改变学生不良的饮食行为,合理安排膳食,提高学

16、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在群体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对高危学生,进行个体行为矫正及膳食指导。2.2学生成年期疾病以筛查、监测和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采用针对全体学生和高危学生不同的干预方式,改变学生不良的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重点控制高危学生的肥胖发生、发展。2.3学校教学与学习生活环境卫生通过加强学校的自身管理和卫生部门的监测与技术指导,确保学校建筑设备和周围环境的卫生与安全。2.4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行为建立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建立监测系统,了解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行为危险因素,对进一步开展政府、学校、社区多部门参与的综合健康促进是十分必要的。2.5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完成市级机构、区级机

17、构、学校的学生健康信息垂直管理。2010年底,北京市100%的中小学校应用计算机软件对学生健康信息进行管理及反馈。2.6心理健康促进良好的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方案应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机制,搭建学生心理服务平台,采用多种形式对学校教职员工、家长和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创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八 、评估1、评估方法学生防病规划评估工作是采用分级评估的方法,在各区县进行自评的基础上,由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规划及方案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2

18、、数据来源2.1 疾病防治样本:19个区县所有6-22岁在校学生。2.2 疾病监测样本:n=400(1-p)/pp=5%:以贫血的患病率5%为依据。北京市监测样本为16000人,每个区县抽取监测样本量750-800人。2.3 监测学校的确定:由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在不同时期于各区县随机抽取一中、一小两所学校作为规划监测学校。2.4 各区县依照抽样原则抽取本区的监测样本量。使各区县的监测样本具有代表性。具体抽样原则见技术方案。以2006年各区县学校卫生防病资料为基线; 对各干预方案的终期效果评估以监测点的数据为依据。3、评估指标:评估采取知识与行为监测、人群疾病监测、疾病防治措施实施与

19、机构建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3.1中期评估(2008年)中期评估以项目启动,组织机构建立、基线资料获取及档案管理为主。即依据2006-2010年总体规划将学校卫生工作模式建立起来,完成信息储备,完善档案管理。表4具体考核指标:1依据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的结构,区县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的情况。2区县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的活动记录。3区县疾控中心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及年度工作小结的完成情况。4学校校医对规划的培训率和合格率。5学生防病防治方案启动的及时性。6辖区内学校开展2006年学生常见病基线资料收集和整理汇总工作的百分率。7辖区内学生患病和高危学生的管理(档案的建立)。8学生行为

20、危险因素的基线资料和监测体系。9辖区内学生健康档案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10辖区内学校开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情况。3.2开展终期评估(2010年)终期考核以最终的疾病防治指标为主,目的在于验证干预措施的效果和效率。3.2.1常见病防治样本的考核指标表5常见病防治样本的考核指标项目干预措施干预学校覆盖率备注疾病城近郊区*远郊区县*沙眼沙眼患病筛查达100%达100%沙眼治疗达100%达100%蛔虫健康教育及卫生行为监测达100%达100%视力不良视力不良筛查达100%达100%同时依据学校物质环境的相应监测指标对视力不良的防治工作进行考核口腔疾病窝沟封闭100%80%龋齿检查达100%达10

21、0%龋齿充填达100%达80%牙周健康检查达100%达100%仅监测学校15岁年龄组贫血血红蛋白检测健康教育及个体行为指导达100%达100%达100%达100%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患病筛查达100%达100%超重和肥胖筛查达100%达100%成人慢性疾病高危学生筛查达100%达100%高危学生干预措施和指标监测(血压)达100%达100%*城近郊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远郊区县:昌平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平谷区、顺义区、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3.2.2常见病防治监测样本的考核指标表6监测样本的考核指标疾病指标城近郊区*远郊区县*备

22、注沙眼沙眼患病率控制在5%控制在7%沙眼受治率100%100%蛔虫蛔虫感染率控制在1%控制在3%卫生行为形成率达100%达95%以上视力不良视力不良新发病率控制上升趋势以2006年监测数据为依据同时依据学校物质环境的相应监测指标对视力不良的防治工作进行考核口腔疾病窝沟封闭率(8岁、13岁)50%20%龋均(12岁组)1.01.0中小学生龋齿充填率70%30%恒牙青少年6区段牙周健康(15岁)50%50%贫血铁缺乏症患病率低于基线水平低于基线水平以2006年监测数据为依据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控制在5%控制在5%缺铁性贫血受治率达100%达95%营养不良超重与肥胖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00各年患病率不得超

23、过本区县基线资料中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控制在3%控制在5%各年患病率不得超过本区县基线资料轻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控制在10%控制在15%各年患病率不得超过本区县基线资料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的增长水平控制肥胖和超重的增长趋势以2006年监测数据为依据* 城近郊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远郊区县:昌平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平谷区、顺义区、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3.2.3其它监测指标表7其它监测指标名称指标城近郊区*远郊区县*备注成人慢性疾病高危学生建档率达100%达100%高危学生干预措施和指标监测的实施率达100%达100%学校教学与学习生活

24、环境卫生管理学校建档率达100%达100%学校自查率达100%达100%课桌椅符合率上升85%上升55%教室人均面积、黑板指标合格率上升5%上升5%以2005年监测数据为依据教室照明、环境噪声、微小气候指标合格率上升10%上升10%新改扩建学校(2005年后)相关指标合格率达100%达100%学生健康档案管理软件使用率达100%达100%1、学生健康信息反馈率100%;2、以学生的健康信息形成文字性的分析总结;3、实现市、区(县)、学校三级卫生防病信息垂直管理。正确使用率达100%达100%档案管理资料完整资料完整学生行为危险因素学校基线资料的建立完整以2006年基线调查数据为依据详见中国青少

25、年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方案细则。监测体系的建立完善有效心理健康 根据基线调查结果另行制定* 城近郊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远郊区县:昌平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平谷区、顺义区、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方案1.北京市学生沙眼防治方案1.1 背景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沙眼患病率非常高,平均约60%,农村高达75%以上,是致盲的第一位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沙眼的防治工作,提出各种防治沙眼的要求,落实各项措施,使沙眼患病率不断下降。沙眼是学生常见病,也是学生常

26、见病中防治效果最为显著的疾病之一。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资料表明,我国学生沙眼患病率平均为21.28%。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全国爱国卫生委员会于1992年9月发布了全国学生沙眼综合防治方案,要求加强全国学生沙眼防治工作。北京市按照中央的指示,加强了北京市学生沙眼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991年北京市学生沙眼患病率为16.81%,经过9年努力,2000年沙眼患病率已下降到5.14%(城市)和7.97%(乡村),基本达到了三部委的要求。沙眼感染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较易流行、蔓延,造成危害。沙眼第3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倒睫,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27、。感染沙眼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卫生习惯引起病原体的传播。由于农村学生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农村学校缺少必要的卫生设施,农村家庭内无必要的卫生保障,使得农村学生沙眼的患病率较高。考虑到乡村的环境资源比较薄弱,乡村中小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尚需不断巩固和加强,因此在中小学校沙眼防治工作中,仍应以较大力度投入农村。1.2 目标以区(县)为单位,以沙眼患病率及沙眼受治率为指标。到2010年,中小学生沙眼患病率,城近郊区控制在5%以下,远郊区县控制在7%以下;沙眼受治率达到100%。1.3 策略与措施:1.3.1 策略以农村为重点,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有计划地逐步改

28、善学校卫生设施和条件;根据当地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发生沙眼应及时积极治疗,并严防愈后重复感染。1.3.2 措施1.3.2.1健康教育:沙眼是一种传染性眼病,沙眼衣原体存在于患者的眼分泌物中,患者的手、毛巾、手帕、洗脸用水和洗脸用具都可以通过分泌物的污染而成为散播沙眼的媒介,因此,要开展对学生、家长的沙眼防治知识宣传,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以控制沙眼传播的各个环节。在试点学校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学生的不卫生行为,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1.3.2.2改善卫生条件: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设施,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在有条件的学校,要做到学生在校有流动水洗手,其它学校应解决洗手设施

29、。加强对校内理发室、浴室、宿舍等卫生管理,在学校和家庭中,都提倡一人一巾一盆,用流动水洗手、洗脸,避免交叉感染。毛巾用后定期晾晒消毒并保持干燥。摒弃用手揉眼的习惯.1.3.2.3治疗:定期治疗,观察疗效。在普查的基础上,对沙眼患者组织集体治疗;各区、县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应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1.3.2.4监测:监测指标为沙眼患病率及沙眼受治率。各区、县应以2006年的数据作为基线资料。1.4 本方案的有关技术问题见技术规范,考核要求见考核细则。2.北京市学生蛔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2.1 背景肠道蛔虫感染是我国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普遍

30、存在的健康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北京市城乡中小学生蛔虫感染率高达70%90%。自1991年卫生部、国家教委下发了全国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后,北京市卫生、教育两系统共同努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防治工作,使蛔虫感染率迅速大幅度下降。90年代城市蛔虫感染率为4.58%,较20世纪80年代的24.96%下降了81.65%。90年代后仍逐年下降,至2000年城乡蛔虫感染率分别降至0.40%和1.10%。蛔虫病是与卫生习惯密切相关的肠道寄生虫病。虽然北京市在蛔虫防治工作中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并没有彻底消灭。只要有传染源存在,忽略卫生习惯的培养,就有被感染的可能。尤其在农村,卫生设施相对较差

31、,中小学生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尚未完全建立,将会导致蛔虫感染率回升。因此,今后蛔虫防治重点应放在农村。2.2 目标以区(县)为单位,以蛔虫感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为指标。至2010年蛔虫感染率,城近郊区控制在1%以下,远郊区县控制在3%以下;卫生行为形成率城近郊区达100%,远郊区县达95%以上。2.3 策略和措施2.3.1 策略2.3.1.1以农村为重点,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及家长传授蛔虫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2.3.1.2有计划地改善农村学校卫生饮用水供水条件;改善学校环境卫生及公厕的卫生设施。2.3.2 措施2.3.2.1将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利用课堂讲课

32、、黑板报、知识竞赛、广播、展览、文艺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2.3.2.2改善学校卫生设施。针对现有校舍,学校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饮用水;设置流动水洗手,保证每个教学班有一个完好的水龙头;厕所应做到无臭、无蝇蛆孳生,粪池要加盖。2.3.2.3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卫生监督和技术指导。2.3.2.4监测2006年各区县建立基线资料。于2008年和2010年各进行一次蛔虫感染率的监测,监测指标为蛔虫感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2.4本方案的有关技术问题见技术规范,考核问题见考核细则。3.北京市学生视力不良防治工作方案3.1 背景建国以来,党和各级政府一直重视保护学生视力、预防近视眼的工作。

33、据统计,由国务院、国家教委(教育部)、卫生部等单位下发的涉及保护学生视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近30个,专门为保护学生视力工作发布的文件有13个。为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各级政府给予了大量的投入。1989、1990两年,北京市政府拨卫生保健专项经费140万元,用于改善学校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等教育环境。多年来,学校卫生工作者,在预防近视眼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长期坚持对学生视力进行监测,对假性近视和边缘视力的学生,给予预防性治疗。长期以来,各级学校坚持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健康教育课和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采取多种综合防治措施开展防病工作。最近报道,我国近视眼的患病率已由世界的第三位上

34、升到第二位,仅次于日本。1988、1991年两次全国中小学生健康监测表明,我国学生视力不良率城市为18%50%,农村为11%34%。在全部视力不良中,近视约占70%,如小学生中近视占5060%(其他主要为生理性远视),中学生占70%90%,大学生占90%以上,且有随年龄增大而逐步升高的趋势。据2000年北京市学生常见病终期考评结果显示,北京城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分别为39.29%和8.43%,较1996年的32.60%和7.51%分别上升了20.52%和12.2%;农村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分别为28.28%和9.06,较1996年的22.33%和6.11%,分别上升了26.64%和48.

35、28%。良好的视力是学生今后从事某些专业工作的先决条件,当前学生中视力不良患病率的逐年上升,使更多的学生被限制了升学录取、专业选择的机会,如北京市1996年因视力不良限报专业的人数达总限报人数的75.82%,比1982年的59.20%上升了28.07%。由于视力不良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因此视力不良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和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采取积极有效的科学防控措施,才有可能控制学生中视力不良的发生和发展。3.2 目标3.2.1 以区(县)为单位,以2006年监测资料为基线,控制学生视力不良、新发病上升趋势。3.2.2 同时依据学校物质环境的相应监测指标对视力不

36、良的防治工作进行考核。3.3策略和措施3.3.1策略3.3.1.1全方位地开展保护学生视力的宣传教育、使保护视力工作成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3.3.1.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不断提高认识,做好保护学生视力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端正办学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3.3.2措施3.3.2.1加强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1)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眼球发育的特点,发生近视眼的原因、近视眼的危害、近视眼的预防和矫治等方面的卫生知识,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各有侧重的进行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2)教师都要懂得防治近视眼的知识,熟悉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措施,人人

37、担负起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用眼卫生习惯的责任。学校应将此作为奖励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3)加强宣传工作,使全社会特别是家庭广泛地重视保护学生视力的工作。建议将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作为“保护学生视力宣传周”,深入开展保护视力的宣传活动。3.3.2.2制度的制定与实施。(1)每学期进行视力监测,并将检查结果通知家长。认真做好患病率、发病率、恢复率等各类情况的统计分析,进行分档管理。(2)定期进行用眼卫生检查,随时纠正学生读写姿势以及与家长取得联系,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使他们自觉的注意用眼卫生习惯。(3)依据教育过程卫生的原则,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好课程与活动。(4)采取多

38、种形式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保证每周3学时体育课不能随意占用。(5)对教学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建立定期检修照明设备,定期粉刷墙壁,刷黑黑板,规定板书要求(字体大小、整齐等),定期轮换学生座位的制度。3.3.2.3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学习环境条件。(1)按照学校卫生标准的要求,努力改善校舍环境及教室的采光照明条件。(2)逐步配齐和调整符合标准的课桌椅。3.3.2.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视力监测和技术指导(1)根据国家疾病控制报表的要求,做好定点监测及报表的汇总、分析、上报和反馈等工作。(2)定期监测与评估学校对学生视力不良的预防干预工作。3.3.2.5卫生监督部门

39、加强监督与指导。(见北京市学校教学与学习生活环境卫生管理方案)3.4本方案的有关技术问题见技术规范,考核问题见考核细则。4.北京市学生口腔保健规划方案4.1背景目前,北京市市青少年中恒牙龋病居高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12岁年龄组龋齿患病率为45.12%,平均每人有0.97颗龋齿;15岁年龄组龋齿患病率为54%,平均每人有1.47颗龋齿;18岁年龄组龋齿患病率为59%,平均每人有1.81颗龋齿。城市高于农村。尽管龋病如此严重,但由于各种原因,青少年中龋齿的治疗率很低,北京市龋齿充填率12岁组仅为18%,15岁组为27%,18岁组为35%,大量的龋齿没有得到有效的、及时的治疗。北

40、京与上海同一年龄组的龋齿充填率比较,上海12岁组为41%,15岁组为43.5%,18岁组为43.3%,两市相比有较大的差距。80%的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青春期牙龈炎和不洁性牙龈炎)。牙病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牙齿不仅具有咀嚼功能,还具有发音功能和保持面部正常形态及美观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将会越来越关注牙齿的健康问题,口腔健康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口腔健康是整个健康体系的一部分。4.2 目标4.2.1 通过学生口腔保健规划的实施,建立起学校口腔保健常规工作制度,增强学生口腔保健意识与自我口腔保健能力,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口腔保

41、健的目标。4.2.2 具体目标4.2.2.1 窝沟封闭率:重点是6-9年龄组的第一恒磨牙和11-14年龄组的第二恒磨牙。8岁和13岁年龄组窝沟封闭率城近郊区为50%,远郊区县20%。4.2.2.2 龋均:12岁年龄组龋均控制在1.0以下。4.2.2.3 龋齿充填率:重点人群是12岁、15岁、18岁青少年。恒牙龋齿充填率城近郊区为70%,远郊区县达到30%;4.2.2.4 牙周健康区段:重点人群是15岁年龄组,6个牙周健康区段者应达到50-60%;4.2.2.5 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重点人群是小学1、4年级;初中和高中及大学的1年级。自2006年开始,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应始终保持在90%以上。4

42、.3 防治策略和措施4.3.1 各级牙病防治所、疾控中心和中小学保健所要相互配合,在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实施规划中要加强协调,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各区县应将学生口腔保健工作纳入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围绕全市防治规划,制定各自的防治目标,各学校应该协助落实防治措施。4.3.2 每年至少要有一次口腔卫生讲座,教会孩子从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卫生习惯。4.3.3 各区县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统一组织领导的前提下,明确牙病防治工作分工,培训有关专业人员,推广安全、有效的牙病防治措施。4.3.4 注重牙病防治工作的实际效果。选择和推广牙病防治适宜技术,特别是优先选择窝沟封闭技

43、术,严格规范和执行局部氟防龋操作规程。4.3.5 监测牙病流行趋势,及时评价与提出对策。4.3.6 业务骨干培训班,举办牙防技术人员培训班;并在中期和终期分别进行考评和工作总结表彰。4.4 本方案的有关技术规范问题见技术规范。5.北京市学生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5.1背景缺铁性贫血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症,全球约有2亿多人受其影响,WHO已将缺铁性贫血作为世界范围内需要重点防治的公共卫生疾病。 缺铁性贫血也是我国学生的常见病之一。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表明,北京市城市和农村学生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为4.17%和4.03%。 缺铁性贫血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

44、的影响极为明显,除使身体耐力下降外,还可降低儿童青少年的认知能力,损害智力发展,出现行为问题,同时,还会降低机体免疫能力,使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引起机体铁缺乏的原因很多,除与我国以植物性为主的膳食结构有关外,还与以下3 方面原因有关:生长快,对铁的需要量相对增加;青春期女生经期失血,对铁的需求增加;营养知识匮乏,饮食习惯不良,如偏食、挑食等,导致膳食铁摄入不足。国内外近来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即使是隐性贫血,即体内仅出现铁储存的减少,血清铁蛋白浓度降低,尚未出现血红蛋白等必需铁化合物减少,也会导致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在儿童青少年中表现更为明显。尽管此时并无血红蛋白的变化,但人体已感觉疲乏、学习效率降低,记忆力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应在学生中进行“铁缺乏症”的调查,而非仅限于“缺铁性贫血”的调查。 5.2目标监测指标为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受治率和疾病监测学校的铁缺乏症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