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阳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情况的调研.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07147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安阳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情况的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对安阳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情况的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对安阳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情况的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对安阳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情况的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对安阳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情况的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安阳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情况的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安阳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情况的调研.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安阳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情况的调研分析安阳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邵玉洁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接见中外记者时,关于民生问题,他说,“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困难群体。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也一直是我们促进就业工作重点对象,采取特殊措施帮助安置就业。特别是2007年以来,各级政府更加关注和关怀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他们的就业问题也更加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援助。为此,在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框架内,通过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就业岗位,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

2、策,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吸纳“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建立了就业困难人员政策帮扶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实行“随时申报、随时登记、适时帮扶”的就业援助机制,通过政策帮扶、技能帮扶、岗位帮扶、资金帮扶等措施,建立了就业服务承诺、“一对一”结对帮扶、日常援助与集中援助相结合和跟踪回访制度,重点帮扶援助零就业家庭成员、“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于2007年上半年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并实现了“出现一户、安置一户”的动态管理,取得明显成效。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进一步加大就业困难人员的扶持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强化就业援助和服务,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多形

3、式地推动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近日,我们对我市困难人员就业安置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对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工作进行了全面科学的分析。一、我市困难人员就业安置基本状况(一)就业援助的对象随着政策的调整,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对象由最初只对年龄偏大的就业困难人员,不断扩展到长期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等,2009年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规定,就业困难人员援助范畴,结合我市实际,将就业困难人员范围确定为六大类人群。1、距法定退休年龄10年以内的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2、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城镇家庭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备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且无经营性、投资

4、性收入的家庭成员。3、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登记失业一年以上且每季度都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的长期失业人员。4、困难家庭中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享受城镇低保家庭中毕业2年以内且进行失业登记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5、就业困难的被征地农民。6、登记失业的残疾人、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县以上(含县级)劳动模范、军烈属和需要抚养未成年人的单亲家庭成员。(二)我市就业困难人员基本概况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市累计登记失业人员12.65万人,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11.3万人,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的1.34万人,现有“4050”人员4.51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实现就业的“

5、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4.2万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6400人,实现灵活就业人员1.8万人,在各类用人单位就业和实现自主创业的1.31万人,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有4500人,“4050”人员就业率达83%,政策覆盖率达93%。二、就业援助和帮扶主要措施近几年来,我市把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作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来抓,结合安阳实际,五措并举,多方位多渠道帮扶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一)政府出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03年以来,我市已累计开发劳动保障协管、交通协管、行政事业单位后勤岗位和街道社区公益性岗位将近9000个,累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4万人。其中市直机

6、构后勤岗位以及劳动保障协管员、交通协管员等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标准落实岗位补贴,其它社区公益性岗位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标准50%的比例落实,为了方便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接续和缴纳,我市采取财政代扣代缴的方式落实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按企业(用人单位)应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标准落实。有效解决了我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生活问题。今年以来,在做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管理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开发社会服务类公益性岗位,通过“早餐工程”、物业管理等项目,挖掘就业岗位,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给予一定数额的岗位补贴,引导他们在政府扶持下通过市场经营来实现就业,提高就业稳定性。(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促进

7、就业困难人员社区就业。2005以来,我市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作为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提高基层就业服务,推动社区就业的重要措施来抓,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也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一是开展“六送”进社区活动,2005年6月份以来,我市劳动保障部门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温暖、送技能、送项目、送服务的就业再就业 “六送”活动,每月一到两次到街道社区现场召开用工暨项目推介洽谈会,把岗位信息和小的创业项目送到下岗失业人员家门口,提高了再就业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三是创办社区实体开发岗位。围绕创建工作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结合社区居民生活和下岗失业人员的不同情况,积极探索社区就业新

8、模式,通过兴办手工作坊等各种投资少、见效快、短平快项目增加就业岗位,因地制宜,开发了“三保”(保安、保绿、保洁)、“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等就业岗位,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已创办社区就业实体242个,涉及到卫生保健服务、家政服务、便民餐馆、便民商店、便民理发、物业管理、送水送气、卫生保洁等各个社区服务项目,通过兴办的各类社区就业实体,全市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752人。四是开展特色就业服务。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所、站都开设了就业再就业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为求职者设立政策宣传栏、服务指南、办事须知、服务监督电话等,对于在服务型、商贸型企业实现

9、就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及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由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所及时为他们办理保险补贴等有关手续,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就业。(三)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是帮助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通过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的参保方式,采取灵活实用的补贴办法,累计帮助6万多人享受了社会保险补贴,落实补贴资金2.78亿元。1、鼓励各类企业吸纳“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对于就业困难人员在各类企业(单位)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照企业(单位)应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金额给予补贴。2、对于实现灵活就业的就业困

10、难人员,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最低缴费标准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金额2/3的标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3、社会保险补贴期限一般为3年;对于距退休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社会保险补贴的,补贴期限可延长至退休;对于正在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期间年龄跨入距退休5年以内的阶段,补贴期限满3年后可以继续延长2年。(四)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集中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每年元旦、春节期间,我市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省厅安排,在全市开展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活动通过摸底调查,走访援助对象,制定援助方案,宣传各项政策,落实政策,通过组织专

11、场就业洽谈会,社区招聘会等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岗位援助、技能援助,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就业援助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稳定就业,(五)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长效帮扶机制。2006年以来,我市把帮助零就业家庭为主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在对全市零就业家庭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就业帮扶援助长效机制的通知(安政办200798号)、安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在全市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安政办2075号)以及安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方案(安劳社就业20077号)等一

12、系列文件,全面推进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通过开展“实现就业一人,帮助解困全家”为主题的零就业家庭解困行动,于2007年上半年在全市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并实现了“产生一户,安置一户”的动态管理为零的工作目标。全市对促进零就业家庭稳定就业,建立和完善了一个目标、两项机制、三项制度和四项措施。一个目标即实行就业服务承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为零的目标;两项机制即失业保险、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和帮扶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的长效机制;三项制度即申报登记认定制度、动态管理制度、“一帮一”援助制度;四项措施即实施岗位帮扶、政策帮扶、技能帮扶、资金帮扶。三、就业群体就业难的原因(一)多种因素造成就

13、业困难人员就业“难”。一是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缺乏劳动技能,没有适合的岗位。初中以下文化的占了54.6%。失业人员中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3.45%,初级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也仅占8.10%,88.45%的都是普通工人和无职称人员。二是人数较多,所占比重较大,我市“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占就业人口比例近50%,并逐年上升。四是就业观念薄弱,就业能力不高,择业条件多,学习新技能的愿望不强,形成了“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尴尬局面。(二)公益性岗位开发数量趋于饱和。公益性岗位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为解决我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

14、我市市直公益性岗位开发总量将近4700个,每月需要支付的岗位补贴250万元,社会保险补贴一五0万元,全年用于支付公益性岗位两项补贴资金近5000万元,占全年市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的70%,无论从岗位开发的领域和数量上,还是从资金支撑能力上都趋于饱和状态,没有更大的拓展空间。(三)就业困难人员多数就业稳定性差。就业困难人员由于技能单一、年龄偏大、创业愿望不强、新职业适应能力差等因素在市场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尽管出台了很多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招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提高他们的稳定性,但是在实际运作用,很多用人单位还是青睐于较年轻的就业群体,而就业困难人员大多从事收入低

15、、技术含量低、稳定性差的工作。再加上大多数就业困难人员都缺乏职业发展意识,就业主动性不强,不注重职业能力的学习和提高,造成工作不稳定。从我市情况看,我市就业困难人员中70%通过灵活就业的形式实现就业,他们常常处于就业与失业的边缘,就业不充分,家庭负担又重,生活得不到保障,缺乏安全感。(三)对就业困难人员援助缺乏有效的部门联动机制。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针对性的、有效的、适时的帮扶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随着促进就业工作不断深化,推动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体系进一步拓展,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发挥各方面政策优势,在城镇化建设、城中村改造

16、以及社会建设规划中,将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援助纳入工作总体规划,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或生产资料,将被动的就业援助变为一种良性工作机制。四、对进一步做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帮扶的几点建议(一)建立全市统一的就业困难人员基础台账和信息资源库。依托街道社区在认定、登记、帮扶的基础上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台账,统一格式,统一要求,对就业困难对象要发放就业援助卡,实行实名制,分类登记,分类指导,分类制定计划,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就业援助,建立跟踪问效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二)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积极提供就业援助。要加强综合协调,充分发挥就业工作联席会议作用,要求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援助方案,有针对性地为

17、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例如:残联每年可以帮扶援助一定数量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妇联每年可以帮扶一定数量单亲女性和女性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工会每年可以帮扶一定数量困难职工实现就业;民政部门也可以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生活和家庭情况,对符合条件的要尽快落实低保政策;工商、税务部门每年也要重点对就业困难人员落实政策,扶持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财政部门要合理安排资金,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形成全社会关注、帮助就业困难的人员就业的整体联动运的工作格局。对复转军人要加强引导,积极与有关部门结合组织培训,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帮助他们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三)拓宽岗位开发领域,发挥市场作用。针对

18、目前开发行政事业单位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趋于饱和的现状,在总结我市开发社会服务类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良好成效基础上,加强岗位调查登记,建立工作机制,对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岗位开发为公益性岗位,按照每人每月200元标准给予岗位补贴,按照企业应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总额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为三年,既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规范用工行为,提高就业稳定性,同时也扩宽了岗位开发领域,提高了就业资金使用效率。街道社区要充分利用辖区内的闲置地或路段,与市政、交通等部门进行协调,提供给就业困难人员开办成小菜市、小摊点等便民利民项目,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供

19、他们免费使用。引导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建立劳务服务组织,将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组织起来,针对他们的技能、年龄等特点组成不同的人员,开发引进手工编织、家政服务家庭服务项目,与辖区内学校、企业、实体等用人单位相结合,以劳务派遣或承包经营的形式,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四)引导和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去年以来,我市推动全民创业,创建创业型城市,出台了一系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惠及各行各业。要鼓励就业困难人员转变观念,在政策扶持和帮助下自主创业。对于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积极引导其参加创业培训,提供项目评估、开业指导、经营管理等后续服务。对于资金困难的优先

20、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并结合实际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对于从事个体经营的的三年内给予税收优惠并免收登记类、管理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结合我市创业园区建设经验,为就业困难人员设立适合他们自主创业的社区服务业等项目,帮助他们创业,改变目前生存型帮扶为发展型帮扶。(五)完善就业服务功能,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建立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和职业介绍、指导援助制度。要在保持稳定有效的用工信息来源的基础上,建立特困就业人员就业意向资源库,掌握其就业需求和就业动态变化,并将就业招聘信息网络延伸至街道、社区,在街道社区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方便、快捷、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援

21、助,全力打造援助服务直通。组织就业困难人员进行集中政策讲解,针对他们的就业情况帮助落实扶持政策,实现政策直通;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实现服务直通;对有培训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培训信息,帮助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现培训直通;四是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特点,提供岗位信息,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安置的专场洽谈会,确保他们不挑不拣一周内上岗,实现岗位直通;对有创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要对他们进行创业指导、项目评估,小额担保贷款,帮助成功创业,实现项目直通。完善灵活就业规范用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工作机制,鼓励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要充分发挥以市场就业的调控机制,加强劳动保障机制建设,转变就业观念,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市场就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促进就业困难对象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灵活就业。12.25.202202:2602:26:2722.12.252时26分2时26分27秒12月. 25, 2225 十二月 20222:26:27 上午02:26:272022年12月25日星期日02:26: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