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史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11508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史ppt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风景园林学基础理论 (12 学时),第一节 国外风景园林发展简述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第三节 风景园林三元基本理论第四节 风景园林设计构成要素,章节目录Outline,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特点二、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220年)三、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四、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五、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公元960-1911年),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本节要点,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特点,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园林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

2、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人是不能完全脱离大自然环境的; 城市的出现必然伴随着人与大自然环境的相对隔离; 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可以通过建置园林来接近自然,以此作为补偿。,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特点,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大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造园活动的主流、园林艺术的精华荟萃,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特点,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皇家园林,皇家园林(古籍里称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以显示皇权至尊在不悖于风景式造景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注重皇家气派,规模宏大不断向民间汲取

3、艺术养分不同时期的数量、规模一定程度上反映朝代盛衰魏晋南北朝以后,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又可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特点,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建于城镇的大多为“宅园”,供主人日常游憩、宴乐、会友、读书,规模不大;建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的大多为“别墅园”,供主人避暑、休养或短期居住;不受城市用地限制,规模比宅园大。,苏州园林,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特点,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寺

4、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佛家的参禅修行与道家的修炼都注重场所的清净,所以寺观多建在山明水秀的自然山林中,并对所需场景进行规划和布置,使之具有园林气息,因此宗教建筑与风景建设融为一体,形成寺观园林。,苏州玄妙观,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特点,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四大特点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反映了这四大特点的形成过程,园林的成熟时期也意味着这四大特点的最终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二、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

5、述,生成期即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 这时期的园林发展虽然尚处在比较幼稚的初级阶段,园林的发展极慢,但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出奇的一千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BC11世纪AD220年)。,总体特征: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建筑与其他三个造园要素并无密切关系,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设计经营; 审美意识尚处于低层次,造园活动并未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二、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殷、周 初始阶段贵族

6、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秦、西汉 重要阶段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园林类型,它的“宫”、“苑”两个类别对后世的宫廷造园的影响极大东汉过渡阶段,皇家园林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它继承秦代皇家园林的传统,保持其基本特点而又有所发展、充实,皇家园林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宫、苑代表两种不同的类别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宫”与“苑”浑然一体;也有呈“宫”中有“苑”格局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有呈“苑”中有“宫”格局,汉代长安宫苑,二、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西汉宫廷造园的审美核心皇家气派(雍容华贵之美)规模宏

7、大建筑美轮美奂园林理水与城市供水汉武帝在上林苑开凿昆明池,保证了城市和宫苑的供水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在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史上,是一项开创性的成就之后,历代首都均把皇家园林用水与城市供水结合起来考虑,并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项主要内容。如: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汉长安与昆明池供水工程示意图,二、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汉建章宫复原图,建章宫 是上林苑内的主要十二宫之一,保留着上代的囿、台结合的余绪,具有多种功能。 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西北部开凿大池,名为太液池,堆筑三岛,它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

8、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此后“一池三山”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三、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AD220AD589)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 与生成期相比,这时期的园林规模从大到小,园林造景从过多的神秘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息。,社会背景政治上动乱分裂思想解放人性的觉醒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思想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寄情山水,三、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总体特征: 与生成期相比,园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9、 由再现自然进而发展为表现自然,由单纯的摹仿进而发展为适当地概括、提炼; 建筑与其他三个造园要素关系较为密切;园林规划设计由以前的粗放转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类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 “园林”一词已出现于当时诗文中。寺院园林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三、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曹魏邺城(曹操之时),1)规模形制 邺城平面呈横长方形,共有七个城门。 根据水经注记载,邺城为“东西七里,南北五里”。东西为2400

10、米,南北1500米,面积3.6平方公里) 规模次于当时帝都洛阳的“九六”城。这种差别,体现了诸侯王城与帝都规模的礼制等级差别。,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三、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2)功能布局与规划结构: 功能分区明确; 金明门和迎春门之间的东西大道,分城为南北两区。北区为统治阶级专用地区(政治活动区),南区为居住和经济活动区。 如按城郭之制,北部可视为城,南部可视为郭。,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三、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2)功能布局与规划结构: 功能分区明确; 北区包括宫殿区、戚里(贵族居住区)和铜雀园(王室专用园

11、林)。 靠近西城为粮食武器库。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平时是统治者游宴和阅兵的地方,战时作为瞭望指挥。,三、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2)功能布局与规划结构: 功能分区明确; 其中宫殿区又分为东西二组,西组居北部全城正中,前面为宫廷广场,建有钟鼓楼,后面为文昌殿,是举行封建大典的地方; 东组前面是官署,是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后面是曹操的宫室,体现了“前朝后寝”之制。,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三、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2)功能布局与规划结构: 功能分区明确; 南半部为居住和经济活动区,划分为若干规整的闾里。 内有三市,还有一些手工作坊。,曹

12、魏邺城复原想象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2)功能布局与规划结构: 中轴线鲜明; 南垣正中的雍阳门大道正对宫殿区文昌殿,形成城市的南北中轴线。 中轴线向北正对一组矩形封建典礼的宫殿建筑和广场。,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三、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2)功能布局与规划结构: 道路规整分布均衡; 城市道路采用传统的经纬涂制,分布颇为均衡,呈方格网形。 东西向主干道通向西城门金明门和东城门迎春门。,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三、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2)功能布局与规划结构: 道路规整且分布较均衡; 南北向

13、主干道有三条:中间一条是全城中轴线,由南门雍阳门通向北部宫殿建筑群,以北城墙正中的齐斗楼(北阙)为终点。 西面一条干道,由铜雀园大门通至凤阳门;东面一条干道,由军政中心的司马门通至广阳门,两旁也有一些官署。,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三、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四、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隋唐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隋唐园林不仅发扬了秦汉的大气磅礴的闳放态度,又在精致的艺术经营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观

14、赏植物栽培的园林艺术有了很大进步。,四、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总体特征:皇家园林皇家气派完全形成,这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皇家园林在隋唐三大园林类型中的地位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更为重要,出现了像西苑、华清宫、九成宫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就园林性质来看,已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私家园林艺术性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和局部的细致处理;园林山水景物赋予诗画的情趣;通过山水景物诱发联想活动、意境的塑造初见端倪。,四、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第二

15、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中隐”思想与士流园林的发展文人参与造园活动,把士流园林推向文人化境地,促进文人园林兴起,形成文人的园林观;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深化。寺观园林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城市寺观园林:发挥城市公共园林职能郊野寺观园林:寺观成为点缀风景的手段,促进原始旅游发展,保护了郊野生态环境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山岳风景名胜区的普遍开发)公共园林与城市绿化公共园林更多的见于文献记载长安、洛阳尤其重视城市绿化,四、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风景式园林的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跨入新境界:置石:肯定石的美学价值,置石比较普遍;筑山:“

16、假山”开始作为筑山称谓,既有土山又有石山(土石山),以土山居多;但都能表现“有若自然”的气氛;理水:皇家园林水体广大,并与城市供水结合;植物:题材更为丰富;建筑:种类繁多(大到华丽的殿堂楼阁,小到朴素的茅舍草堂);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丰富多样;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互相渗透,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意境的涵蕴尚处在朦胧状态,影响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四、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大明宫,大明宫位于太极宫东北面禁苑内的龙首原高地上,平面呈梯形,周围共7.6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唐长安大明宫平面布局示

17、意图,四、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大明宫以南部居中的丹凤门为正门,北面正对含元殿。含元殿建在龙首原南坡上,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重大的庆典和朝会,多在此举行; 含元殿正北分别是宣正殿和紫宸殿,三者在一条南北轴线上。宣正殿是常朝之处,紫宸殿则是内朝的正殿。,唐长安大明宫平面布局示意图,四、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在大明宫的西侧,是麟德殿,分为前、中、后三大殿,以中殿为主殿,是宫内举行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 在龙首原的北坡,是著名的太液池和蓬莱山,一直到北面的玄武门,为大明宫的风景园林区。,唐长安

18、大明宫平面布局示意图,五、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总体特征: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士大夫造园活动大为开展,文人园林大为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文人园林几乎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冲淡了皇家气派,规模变小,但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步文人化大多寺观园林被文人园林的风格涵盖公共园林更加活跃、普遍一些私家、皇家园林亦发挥公共园林职能,定期向社会开放,五、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造园四要素叠石、置石显

19、示高超技艺;理水已能够缩移摹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观赏植物由于园艺技术发达而具有丰富的品种;园林建筑已经具备后世所见的几乎全部形象;建筑小品、建筑细部、家具陈设更加精美园林艺术受到文人、画家的青睐。园林创作唐代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于南宋时大体完成向写意的转化;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艺术与景题、匾联的运用,体现了园林的诗画情趣,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到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五、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明清北京城包括宫城、皇城、京城三重城; 其中,京城有包括内城和外城;,明清北京城的结构与布局,五、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第二节

20、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宫城 宫城即紫禁城,亦即今天的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代的主要宫殿区; 宫城仍建在元代太液池东侧,基址较元代宫殿稍向南移南墙南移近400米,北墙南移近500米; 宫城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60米;,五、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宫城 宫城仍采用“前朝后寝”之制; 前朝三大殿奉天殿(即皇极殿,清太和殿)、华盖殿(即中极殿,清中和殿)、谨身殿(即建极殿,清保和殿); 内廷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再往北为御花园; 这六大殿都布置在南北的中轴线上;,五、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宫城 宫城六大殿的两侧还有文华殿、

21、武英殿、西六宫、东六宫等多组宫殿建筑,也都严格遵守着左右对称的排列方式; 宫城开四门:南曰午门,北曰玄武门,西曰西华门,东曰东华门; 四角各建有华丽的角楼; 宫城周围又挖了一道护城河,全部用条石砌岸,俗称筒子河;,五、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五、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五、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从清康熙开始,历雍乾两代,前后130多年,相继在京城西北郊营建若干皇家园林,即所谓“三山五园”(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北京城的园林建设,五、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第二节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述,苏州园林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