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12558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高二下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高二下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高二下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高二下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下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检测,论语 饥馑 曾皙 哂 舞雩 铿尔 小相 沂冠者 喟 俟 撰摄 比及 毋 冉,自主学习检测,论语 饥馑 曾皙 哂 舞雩 铿尔 小相 沂冠者 喟 俟 撰摄 比及 毋 冉,ln,jn,x,shn,y,kng,xing,y,gun,ku,s,zhun,sh,b,w,rn,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2.莫春者,春服既成3.唯求则非邦也与:,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2.莫春者,春服既成3.唯求则非邦也与:,希,通“稀”,稀疏,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2.莫春者,春服既成3.唯求则非邦也与:,希,通“稀”,稀疏,莫,通“暮”,暮春,阴

2、历三月,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2.莫春者,春服既成3.唯求则非邦也与:,希,通“稀”,稀疏,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与,通“欤”,语气词,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二、一词多义,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果,如,二、一词多义,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果,至于,如,二、一词多义,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

3、六十。,如果,至于,或者,如,二、一词多义,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果,至于,或者或者,如,二、一词多义,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形,方,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形,纵横,方,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形,纵横,道,是非标

4、准(礼仪),方,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形,纵横,道,是非标准(礼仪),正、才,方,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介词,因为,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介词,因为,动词,认为,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介词,因为,动词,认为,动词,用、做,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介词,因为,动词,认为,动

5、词,用、做,介词,用,以,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遂与外人间隔4.唯求则非邦也与?5.失其所与,不知。,与,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遂与外人间隔4.唯求则非邦也与?5.失其所与,不知。,给予,与,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遂与外人间隔4.唯求则非邦也与?5.失其所与,不知。,给予,赞成,与,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遂与外人间隔4.唯求则非邦也与?5.失其所与,不知。,给予,赞成,跟、和,与,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遂与外人间隔4

6、.唯求则非邦也与?5.失其所与,不知。,给予,赞成,跟、和,“欤”,相当于“吗”,与,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遂与外人间隔4.唯求则非邦也与?5.失其所与,不知。,给予,赞成,跟、和,“欤”,相当于“吗”,结交。(所与:结交的人,即同盟者),与,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乎,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比,乎,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比,在,乎,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比,在,和、跟,乎,1以吾一日长

7、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比,在,和、跟,到、在,乎,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你(们),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你(们),的样子,相当于“然”,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你(们),的样子,相当于“然”,铿的一声,象声词,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你(们),的样子,相当于“然”,铿的一声,象声词,你,尔,1.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

8、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冠者五六人5.浴乎沂,风乎舞雩,(1)名词活用为动词,三、词类的活用,1.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冠者五六人5.浴乎沂,风乎舞雩,(1)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三、词类的活用,1.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冠者五六人5.浴乎沂,风乎舞雩,(1)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弹奏,三、词类的活用,1.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冠者五六人5.浴乎沂,风乎舞雩,(1)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弹奏,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最后出,三、词类的活用,1.如会

9、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冠者五六人5.浴乎沂,风乎舞雩,(1)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弹奏,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最后出,戴帽子,三、词类的活用,1.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冠者五六人5.浴乎沂,风乎舞雩,(1)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弹奏,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最后出,戴帽子,吹风,乘凉,三、词类的活用,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子路率尔而对曰2.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10、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子路率尔而对曰2.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道,是非标准。译成“为人的道理”。,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小的国家,大的国家,(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子路率尔而对曰2.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道,是非标准。译成“为人的道理”。,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小的国家,大的国家,(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子路率尔而对曰2.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回答,(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道,是非标准。译成“为人的道理”。,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小的国家,大的国

11、家,(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子路率尔而对曰2.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回答,使富足,(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道,是非标准。译成“为人的道理”。,3.则何以哉,(1)宾语前置,四、特殊句式倒装句,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1)宾语前置,四、特殊句式倒装句,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则何以哉,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1)宾语前置,四、特殊句式倒装句,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则何以哉,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12、,宾语前置。,(1)宾语前置,寻找规律和方法1.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四、特殊句式倒装句,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2、异乎三子者之撰。,(2)介宾状语后置,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以吾一日长乎尔,2、异乎三子者之撰。,(2)介宾状语后置,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以吾一日长乎尔,2、异乎三子者之撰。,(2)介宾状语后置,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以吾一日长乎尔,2、异乎三子者之撰。,(2)介宾状语后置,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以吾一日长乎尔,2、异乎三子者之撰。,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2)介宾状语后置

13、,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以吾一日长乎尔,2、异乎三子者之撰。,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2)介宾状语后置,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以吾一日长乎尔,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整体感知】,孔子_志,【整体感知】,(1),孔子_志,弟子_志,【整体感知】,(1),(2-12),孔子_志,弟子_志,孔子_志,【整体感知】,(1),(2-12),(13-16),孔子_志,弟子_志,孔子_志,四位弟子“志向”、性格怎样?,【整体感知】,(1),(2-12),(13-16),孔子的“志”是什么?,“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

14、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孔子的“志”是什么?,【课文疏理】,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你们就不说了)。你们平日就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一、孔子向学生文“志”。,子曰:“以吾一日长乎(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

15、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3.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子路率尔而(表修饰)对曰:“千乘(sh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加到上)之以师旅,因之以(用)饥馑;由也(句中语气词)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n)之。,子

16、路轻率急忙地回答说:“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有别国的军队来犯,接着又遇饥荒,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国人勇敢善战,而且懂得是非正道。”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那修明礼乐,只好来等待君子了。”,“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治理国家),愿学焉(语气词)。宗庙之事,如会同,端(名作动)章甫(名作动),愿为小相焉(语气词)。”,孔子又问:“公西赤

17、,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胜任,只是愿意学习。或者诸侯宗庙祭祀的事务,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官啊。”,“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表顺承)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将弹瑟的声音逐渐变稀疏,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干不同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妨害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

18、成曾点的想法啊。”,二、四个学生分别讲自己的志向。,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gu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风乎舞雩(y),咏而(表修饰)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子路(仲由),志:,性格:,子路(仲由),志:,性格:,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子路(仲由),志:,性格:,侧重强国,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子路(仲由),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志:,性格:,侧重强国,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

19、,志:,性格:,冉有(求),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志:,性格:,冉有(求),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志:,性格:,侧重富民,冉有(求),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志:,性格:,侧重富民,冉有(求),志:,性格:,公西华(赤),志:,性格:,公西华(赤),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志:,性格:,侧重以礼治邦,公西华(赤),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志:,性格:,侧重以礼治邦,公西华(赤),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

20、个“小相”。,子路:侧重强国冉有:侧重富民公西华:侧重以礼治邦,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 都是参加政治.,志向虽各有侧重,子路:侧重强国冉有:侧重富民公西华:侧重以礼治邦,志:,性格:,曾皙(点),志:,性格:,曾皙(点),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志:,性格:,春游图,曾皙(点),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志:,性格:,春游图,曾皙(点),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

21、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 子,曾皙,子路,冉有,公西华,(仲由),(点),(求),(赤),孔 子,曾皙,子路,冉有,公西华,(仲由),(点),(求),(赤),哂,孔 子,曾皙,子路,冉有,公西华,(仲由),(点),(求),(赤),哂,赞,孔 子,曾皙,子路,冉有,公西华,(仲由),(点),(求),(赤),哂,赞,惜,孔 子,曾皙,子路,冉有,公西华,(仲由),(点),(求),(赤),哂,与,赞,惜,孔 子,曾皙,子路,冉有,公西华,(仲由),(点),(求),(赤),哂,与,赞,惜,礼,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点留在后

22、面。曾点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用礼治理国家,他说话却不谦让,所以我笑他。,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难道冉求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官,那么谁能做大事呢?”,三、写孔子对三人的评价。,唯(句首语气词)求则非邦与(欤)?安见方六

23、七十,如五六十而非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为何“哂”子路?,为何“哂”子路?,赞赏坦率发言,委婉批评,孔子所哂是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孔子在乎的是“礼”。礼记曲礼上说:“侍于君子(长者),不顾而对,非礼也。”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也说:“四子以子路为年长,自当先对,但亦当顾望,不得急遽先三人也。”孔子自己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和长者打交道所忌有三:不该你说却说了叫急躁,该你说却不说叫隐匿,不看长者脸色而率性直说叫做睁眼瞎。子路错不在欲治理“千乘之国”,错在 “躁”与“瞽

24、”,因而被孔子“哂”了。,孔子为什么“哂由”呢?,孔子为何与点呢?,【合作探究】,为何“与”曾点?,三 还是在讲治国,二 不想做官,逍遥生活,一 太平盛世的缩影,以礼治国,孔子为什么“与点”呢?,孔子“与点”,历来有争议。从积极方面理解,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而曾皙说的是礼治下的太平盛世的图景。从消极方面理解,曾皙有避乱世而洁身自好的想法。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便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用之则行,去之则藏” ,曾皙的说法与他的想法相合拍。其实,曾皙的处世态度,是孔子礼治于国的积极反映,并非一味消极。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与点”呢?,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你觉得孔子是怎

25、样的一位老师?,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你觉得孔子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孔子是一位爱护学生,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循循善诱的老师。,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孔子的四位学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孔子的四位学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子路:自信而率真,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孔子的四位学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子路:自信而率真,冉有:谦恭有力,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孔子的四位学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子路:自信而率真,冉有:谦恭有力,公西华:谦虚谨慎,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孔子的四位学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子路:自信而率真,冉有:谦恭有力,公西华:

26、谦虚谨慎,曾晳:从容有礼,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复述曾晳的一段话。,暮春时节,微风习习,吹动我轻薄的衣裳,我要邀约五六位情投意合的朋友,带上六七个童子,去一路领略春天的气息。我们将去沂(y)水中洗去尘土,到舞雩(y)台上临风起舞,兴尽时放歌而归。,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复述曾晳的一段话。,请你谈谈曾晳这种生活理想的魅力在哪里。,这种生活理想勾勒了一幅“太平盛世图”民风淳朴,民德归厚,天下太平。它与儒家以“礼乐(yu)”治理天下的理想相吻合。也可把它理解为超脱现实、逍遥闲适、回归自然的人生图景它远离尘世喧嚣,与自然冥合为一,追求一种精神的清洁和灵魂的自由。,请你谈谈曾晳这种生活理想的魅力在哪里。,理

27、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本文突出地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当时,弟子们一旁侍坐,曾皙鼓瑟(乐以教和)。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便展开了有关志向的心灵的对话。,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先扫除弟子因年龄带来的心理障碍;接着引导出青年怕不为人知而壮志难酬的心病;随后假设“如或知尔”的情境,启发弟子各言其志。子路志在强国,冉有志在足民,公西华志在司仪,都多少阐发了儒家的理想;但他们的回答似乎都还少了点什么。孔子并不即刻指正,只是微笑。曾点初有顾虑,孔子亲切引导:“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激励曾点说出不同意见。最后一一评析,指出儒家的核心是礼乐教化。, 读者评孔子在我的眼中,孔子永远是那个穿着布袍,拄着拐杖,头顶有丘的老头;永远是那个性格沉稳,天资聪颖,坚强固执的思想家。但是他的灵魂却穿越了亘古的长空,向我们诉说着“是谓大同”的理念。每次我读到“是谓大同”,就会想起柏拉图的理想国,但孔子与柏拉图毕竟是不同的。我想引用于丹的一句话:“孔子没有色彩,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在我看来就是适合一切的色彩。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你能够想象没有这位失去色彩的哲人的世界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