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13447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教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散文教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散文教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散文教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散文教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教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教学ppt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散文阅读训练,民众三民学校 谢超兴,教学任务,了解散文的含义及分类。归纳同学们平时训练所遇到的问题。探讨散文阅读的考点分布,并研究相应的答题技巧。进行相关的散文训练。,什么叫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 记叙散文 议论散文,同学们在做题中遇到的问题,对作品所提的问题理解不好,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所在。阅读效率不高。不能在有效时间内筛选出有效信息。作答技巧不足。往往表现为答题不具体,不到位。,散文的考点分布,一、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

2、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尽量用原文词句(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回答;(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二、理脉络(顺序),捕线索,(一)理顺序。考题形式:如:(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 形式(2),原文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过渡性的,一是靠语感;二靠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的搭配。,(2)捕线索,考题形

3、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线索可以是物、事、情,也可以是时间、地点。因此:一要注意文章标题;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联系上下文,推知语境义。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词语的表达作用,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四、重点语句的作用及深层含义,(1)内容上,应从句意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

4、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方面分析(3)哲理性的语句,关键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4)要前后照应、整体观照;要紧扣语境来答题。,五、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六、表达方式的作用,(1)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3)抒情的作

5、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七、发展性考题,(一)仿写 答题要点: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联想要丰富,思维要开阔;要注意语境、句式和修辞。,(二)谈感受,考题形式:(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指点迷津: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或态度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三)续写,题型: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钥匙: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6、,散文的阅读顺序,(一)先看题目(如果有题目的话),题目往往是文章的主题、中心所在。(二)看文章后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围绕文章提出的,先看清楚题目的要求,便能做到心中有底,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更能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效率。,(三)阅读时切忌不分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要围绕题目要求把握关键信息。(四)答题时尽量在文中找答案,力求有针对性,做到一问一答,切忌蜻蜓点水,应做到准确、具体、到位。,范文: 心田上的百合花,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

7、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

8、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

9、,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深圳市2002年中考散文阅读考题),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3分)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段a、b、C哪个位置?(2分) 3、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4分)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分)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

10、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4分),参考答案,1、3分。“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两词各1.5分)这两个词语的表达作用都结合了文段的主题回答的。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借百合花写人的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把花当作人来写,阅读时,可以把百合花当作某类人来理解)。 2、2分。C。这是考顺序的,前一句的“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是选择答案的关键提示语。后句也有很强的提示作用。 3、排比、拟人、反复。(答对其中两个给2分,答对一个给1分)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每个要点1分,共2分。)此

11、考点不是简单的修辞判断,而是考修辞的表达作用,不同修辞,表达作用不同,要积累常见修辞的表达作用。答题时,可以选自己有把握的修辞种类来回答。,4、2分。线索:百合的成长过程。或:百合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1分)写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均可)(1分)。线索是作者选材、组织材料的脉络。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要在于平时积累。 5、3分。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或“百合花的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此题是考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6、4分。第一问:答到“嫉妒、诋毁、心胸狭窄”意思即可。(2

12、分)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否则酌情扣分。(2分)此题是发展性考题。拟人化的手法,其实就是写人的。,小结,散文阅读,考查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阅读问题,更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感悟能力。务必要了解散文的类型以及相应的特点,并掌握好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好与之相关的各种题型、考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散文阅读的方法,加上精当的阅读训练,才能更好地过好散文阅读这一关。,课外练笔, 我在泉州的清源山和福州的于山里,看到了辉煌的石壁榕,才知道比起我家屋后那棵倔强的小榕树所奏出的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来,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 清源山的石壁榕,真是生命的奇迹。这棵雄伟的榕树,生长在足有三层楼高的一块巨岩上,而本身又有两层楼高

13、,观赏它时,非仰视不可。 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它们把整块巨石紧紧拥抱。假如从云端俯瞰下来,大约会看到这棵榕树像巨人伸出手臂,抱住一块天然宝石,企图把它从大地的母腹中拔出。 我很幸运,竟在一次大雾天里见到清源石榕别样的风姿。那时,雾气正像炊烟似地袅袅上升,一阵一阵地掠过岩石,而且一阵比一阵浓烈,最后岩石像沉浸在浩渺的云海中,而榕树,被云岚雾霭所凝聚成的大白盘托住,在迷蒙的烟波中忽隐忽现,好像飘动在云中的神树。更有意思的是,在榕树背后,又隐约可以见到岩石的母山中的一座寺庙,庙宇在云雾缭绕中浮沉,朦朦胧胧地,像是天上的殿堂。见到眼前景象,我竟飘飘忽忽起来,仿佛置身于云中仙山,置身于琼楼玉宇与金木玉树之前,似乎还听到苏东坡的南方口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1、作者观察和描写清源石榕里风姿的顺序是?2、第段通过友人的话,说明形成清源山于山石壁榕生命奇观的条件。作者最着力强调的是?3、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起了怎样的作用?4、石壁生命进行曲的寓意是什么?5、给这篇散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6、阅读下面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再补写两个比喻句,来形容石壁榕的树根。 “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有的像 。有的像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