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纺织产业专项规划(2021-2025).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914191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0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盘水市纺织产业专项规划(2021-20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六盘水市纺织产业专项规划(2021-20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六盘水市纺织产业专项规划(2021-20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六盘水市纺织产业专项规划(2021-20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六盘水市纺织产业专项规划(2021-20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盘水市纺织产业专项规划(2021-20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盘水市纺织产业专项规划(2021-2025).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盘水市纺织产业专项规划(20212025)项目名称:六盘水市纺织产业专项规划(2021-2025)委托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编制单位:郑州宏大纺纱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参加编制人员主要完成人员:孙文田六盘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吴坚张瑞炎蒋剑涛李毅李彦德李丽谢东祖茜夏琦张枝卓钟瑜吕瑞岚李艾华郭松张宏蔡国栋杨艳姓名技术职务签名王伟民工程师王立新博士/教授赵冬兵高级工程师宋瑞萍高级工程师朱进忠博士/教授张文旺高级工程师李书润博士/教授赵兵工程师I刖S“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纺织工业是

2、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生活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生态文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快贵州省六盘水市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充分利用六盘水资源优势,积极承接纺织产业转移。贵州省是矿产资源大省、民族文化大省、旅游资源大省,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贵州地区依托其丰富的矿产能源资源加之劳动力资源较为充足,是承接东南地区纺织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3、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9年本)、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和六盘水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作为20212025年六盘水纺织产业调整的实施方案,并为2030年前纺织产业发展提供指导。第一节纺织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二节纺织产业发展背景第三节纺织产业发展趋势第二章纺织产业发展环境第一节能源优势第二节气候资源优势第三节水资源优势第四节交通区位优势第五节旅游资源优势第六节多民族文化优势第七节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优势第八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九节

4、六盘水市发展纺织产业方向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重点建设领域第四节主要发展目标第四章纺织产业布局规划第一节钟山区纺织产业规划第二节高新区纺织产业规划第四节盘州市纺织产业规划第五节六枝特区纺织产业规划第六节六盘水蚕桑产业发展规划第五章重点任务第一节人才体系建设第二节投资体系建设第三节双循环体系建设第四节品牌和创新能力建设第五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第六章发展保障措施第一节支持政策第二节设立产业发展资金第三节加强金融支持第四节强化目标管理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生态环境现状一、生态环境二、环境质量三、主要生态敏感区域第二节环境影响分析一、规划实施期环境影响分析

5、二、规划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第八章安全生产第一节总体要求第二节实施措施第九章规划依据第一章纺织产业发展状况第一节纺织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纺织十三五工业规划中重新明确了纺织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强调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纺织工业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十三五”末形成纺织行业绿色制造体系,清洁生产技术普遍应用,到2020年,纺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下降2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突破一批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循环利用纺织纤维量占全部纤维加工量比重继续增加

6、。从国内形势来看,纺织工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13亿人口的庞大消费总量决定内需市场只能依靠我国自身纺织产业来满足;纺织工业吸纳了2000万劳动力就业,其中80%来自农村,具有强大的劳动力吸纳作用,纺织生产关系到1亿农民的生计,必须通过纺织工业加以消化。从国际形势来看,纺织工业是我国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之一。在全球纺织贸易市场占有1/3左右的市场份额在全球纺织产业格局中具有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专业分工明确、劳动力成本低等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且在相当长时间里,这种格局不会改变。这也决定纺织工业应当继续担当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第二节纺织产业发展背景我国纺织行业是世界上

7、拥有最完备纺织产业链的行业,具有较强的自主配套能力,具有相对稳定的国际市场地位,内外发展较为均衡。当前国际供应链格局正在重构。为贯彻落实六盘水市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七大产业板块全链条发展的指导意见六盘水府发(2018)9号文件精神,推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集群培育,重点围绕纺织、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旅游装备、现代物流、物联网等七大产业板块,打造上下游联动的全产业链。纺织产业发展规划,围绕纺纱、织布、染整、服装加工等环节,走差别化、多种纤维混纺的特色纺织之路,努力建成西南纺织基地,打造中国西南“纺织之都。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坚持

8、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立足我国纺织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先发优势,推动传统纺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型制造。提升纺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做好纺织产业供应链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纺织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优化纺织产业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推进纺织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纺织产业基础设施体系。第三节纺织产业发展趋势2020年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全球经济风险点增多的复杂局面与国内

9、结构性等问题仍存。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纺织企业造成内销经济损失也使企业面励卜贸订单流失及国际竞争加剧的情况。具体行业盈利方面,2016-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业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整体趋于下降。2019年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分别为24038.1亿元和1009亿元,同比下降2%和1.1.%20112020年H1.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业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统计情况4万2016年2017 年万万 万 O 3 CM 1收 0 gi企业莒业收入(亿元)企业利润总额(亿元)全球纺织产业与贸易呈现新格局。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正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双重挤压”。发达国家

10、在科技研发和品牌渠道方面优势明显,在高端装备、高性能纤维、智能纺织品服装等领域的制造能力仍将增长。国内外纺织消费市场蕴含新空间。内需扩大和消费升级将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二孩政策全面实施等发展红利和改革红利叠加,将推动升级型纺织品消费增长,预计国内居民服装与家纺消费支出年均增长8%左右。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医疗健康等方面投入稳步增长,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纺织与互联网融合催生新变革。“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设计、生产、营销、物流等环节深入应用,将推动生产模式向柔性化、智能化

11、、精细化转变,由传统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数据、云平台、云制造、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发展将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纺织工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深度融合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对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提出挑战。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环保技术与标准成为发达国家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围绕化学品安全控制、碳排放等内容的技术性壁垒将有所增加。我国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执政理念和国家整体战略层面,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治理要求。从建设生态文明新高度推动纺织工业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纺织经济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局面。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施,为促进纺织

12、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机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特别是引导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将增强中西部纺织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全球纺织分工体系调整和贸易体系变革加快,将促进企业更有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积极主动地走出去,提升纺织工业国际化水平。第二章纺织产业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双循环新常态,纺织工业发展环境和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总体看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积极把握需求增长与消费升级的趋势,利用好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纺织工业将保持中高速发展,加快向中高端迈进。第一节能源优势六盘水市共有火力发电企业6户,总装机功率867万千瓦时。2018年,6户火力电厂累计耗煤2291.51

13、万吨,累计发电380.12亿千瓦时。2018年用水量8114.6万吨,2018年冷却蒸发耗水量5952.19万吨。各电厂取水额度总量9621.89万吨。全市6户火力电厂每小时中压蒸汽产量9011吨、每小时低压蒸汽产量6814.25吨。第二节气候资源优势气候资源优势:市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低纬度高海拔的影响,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境内最高海拔2900.6米,最低海拔586米,立体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夏季平均气温19.7,冬季平均气温3oCo气候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第三节水资源优

14、势水资源优势:年降水量1200至1500毫米,无霜期200至300天。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局部地区气候差异明显。全市总水量约142.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体平均年流量64亿立方米,地下水体年平均流量52.68亿立方米。第四节交通区位优势六盘水地处川滇黔桂结合部,与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南宁五个省会城市的直线距离均在500公里以内,素有“四省立交桥之称。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中,六盘水是66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和196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贵昆、南昆、内昆、水红铁路在此交汇,沪昆高速铁路和沪昆、杭瑞、都香、水盘、盘兴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六盘水月照机场开通了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十

15、多个城市的航线。第五节旅游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瀑布、溶洞、森林、峡谷、湖泊、温泉,比比皆是;山奇、水灵、谷美、石秀,处处成景,是名副其实的山地公园市。近年来,围绕全域旅游着力打造山地大健康旅游产品体系,建成洋舸江湖滨旅游度假区、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乌蒙大草原旅游景区、梅花山旅游景区等10余个重点旅游景区,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还建成了玉舍滑雪场等4个中国纬度最低的滑雪场。第六节多民族文化优势44个少数民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有盘州彝族山歌、盘州布依盘歌、六枝梭戛苗族蜡染技艺、水城南开苗族芦笙技巧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彝族火把节、苗族跳花节、回

16、族开斋节、伤佬族吃新节等丰富多样的节庆文化。建有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六枝梭戛苗族风情生态博物馆、中国第一个彝族文化园海坪彝族文化园、中国最大的布依族铜鼓月亮河布依族铜鼓O第七节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优势为促进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积极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强重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以下简称专项)管理,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合规使用,根据政府投资条例(国务院令第712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5号)、中央预算内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5)525号)等,国务院制定了中西部和东北重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中央预

17、算内投资专项管理暂行办法。推进纺织产业转移,有利于发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土地、劳动力、原料、能源等七缴优势,通过承接纺织和服装制造业转移,发展经济并扩大就业;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地缘广阔、区域经济互补性强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增强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以立足资源、发展边贸、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为原则,抓住西部开发战略机遇,发展棉纺织、丝绸、服装及其他特色产业。利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多、文化多元、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大力发展民族服装服饰、贵州蜡染等特色产业。第八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纺织产业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园区规划欠合理,操作性差;产业配套不足,没有形成产业链效应;园区生活公共设施配套不全;产业发展条

18、件较弱,产业支撑力缺乏;印染业发展是纺织产业园的短板,阻碍园区产业链整体水平提升,政策兑现不及时、园区招工难、纺织原料产业发展不均衡,导致区域产业发展受阻。第九节六盘水市发展纺织产业方向六盘水市发展纺织产业对资源能源利用效陋各会有重大提升,是纺织制造业推进绿色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将对我国纺织工业总体上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问题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建设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六盘水纺织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进纺织工业绿色发展,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产业园区发展应按照下几个方面推进:首先是原

19、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配套完善。其次是交通物流便利,交易成本低。第三是有丰富并且专业的劳动力资源。第四是政策优势且可持续。此外,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配套也成为一项重要指标。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9年本)、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

20、见等有关行业发展的各项精神指示,紧紧把握东南地区纺织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把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就业、助力地区脱贫攻坚作为六盘水地区当前发展的又一个重要任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高举绿色发展大旗,紧紧围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实施绿色纺织制造工程,加快构建六盘水绿色纺织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纺织制造产业,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坚持供应链、产业链发展的思路。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推动六盘水纺织工业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

2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二节基本原则政策引导,市场推动:发挥政府在推进纺织工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优化工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机制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企业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面推进,重点突破:重点建设绿色化纤、绿色染整示范项目,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纺纱、织造、服装、家用纺织品、旅游用纺织品园区建设。绿色发展,严把准入: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原则,严把准入关,防止低水平建设,严禁二手落后淘汰设备产能转入,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和清洁生产要求,高标准处理生产废水、废气、废渣,真正保证原则。集约用地,引领标准:纺纱、织造、染整

22、、服装要聚点成面实行集约化园区建设,形成完整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条。引入的纺织产业、技术等一定要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并将之作为产业的准入标准,引入标准化设备、采用标准化统一管理等,以满足地区在产业在保证高水平发展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经营秩序和社会效益。两化融合,资源循环:纺织产业要在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对生产流程,减少人工干预、准确提供生产数据,实时监督生产进度,减少生产能耗与不必要的浪费,让生产更加绿色、智能、高效。地域特色,品牌建设:发展具有地域特征的民族特色纺织服装,凭借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才1.m民间乡土,大力发

23、展民族特色纺织类产品,例如:旅游纺织品,少数民族服装产品等,形成自身特色的民族特色纺织品产业链,力争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民族特色纺织品加工基地。依托产业集群,积极打造区域品牌。第三节重点建设领域根据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以建立全产业链发展,能源与资源综合利用、梯级利用为原则,规划建设纤维加工、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旅游用纺织品全产业链现代纺织体系。建设绿色纤维素纤维制造产业园、锦纶纤维制造产业园、纺纱产业园、织造产业园、染整产业园、服装产业园、家用纺织品产业园、产业用纺织品产

24、业园、旅游用纺织品产业园,推动六盘水市工业领域的转型升级。建设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从原料、生产、营销、消费到回收再利用的纺织循环体系。建立以纺织服装高等院校为主,职业学校、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重点企业相结合,实用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等多层次人才培养的纺织人才培育体系。第四节主要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30万吨零排放绿色印染示范项目,建成180万锭绿色纺纱项目,建成4500台喷气织机项目,建成3500台喷水织机项目,建成5万吨绿色纤维项目,建成20万吨锦纶纤维项目,建成1600台针织项目(含针织圆楣口经编机),建成高新区纺织品交易中心项目,建成内衣服装园区项目,建成木岗旅游用纺织品园

25、区项目,依托六盘水地区充足能源供应体系,力争通过五年建立六盘水纺织产业体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纺织工业全过程的基本要求,纺织工业绿色发展制基本形成,绿色纺织制造产业成为六盘水市经济增长新的引擎和竞争新优势,纺织工业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电厂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明显。纺织产业所占经济比例显著提升。一、纺织产业基地建设目标1.钟山区汪家寨绿色纺织科技城建设目标(表一)序号项目名称规模建设时间备注1园区服务中心2021-2025年2纺织检测中心2021-2025年3纺织设计中心2021-2025年4纺织咨询中心2021-2025年5纺织培训中心2021-2025年6金融服务中心2021-

26、2025年7数据服务中心2021-2025年8纺织展览中心2023-2025年9纺织交易中心2023-2025年10纤维素纤维项目10.1一期项目5万吨2021-2025年10.2二期项目5万吨10.3三期项目10万吨10.4四期项目20万吨11纺纱项目11.1一期项目10万锭2021-2025年11.2二期项目20万锭2021-2025年11.3三期项目30万锭2021-2025年11.4四期项目40万锭12喷气织机项目12.1一期项目IOO台2021-2025年12.2二期项目200台2021-2025年123三期项目300台2021-2025年12.4四期项目400台2021-2025年

27、12.5最终规模10000台2、钟山区汪家寨绿色纺织科技城建设目标(表二)序号名称规模建设时间备注13有梭织机项目IOo台2021-2025年14剑杆织机项目100台2021-2025年15针织圆机800台15.1一期项目400台20212025年15.2二期项目400台2021-2025年远期预留16经编机16.1一期项目100台2021-2025年16.2二期项目100台2021-2025年远期预留17针织染整17.1一期项目8万吨2021-2025年17.2二期项目10万吨2021-2025年17.3三期项目12万吨18机织染整18.1一期项目5000万米2021-2025年18.2二期

28、项目5000万米2021-2025年18.3三期项目1亿米2021-2025年18.4四期项目8亿米18.5五期项目20亿米3、高新区绿色纺织科技园建设目标(表三)序号名称规模建设时间备注1纺织检测中心2021-2025年2纺织培训中心2021-2025年3纺织展览中心2021-2025年4纺织交易中心2021-2025年5绿色染整项目4万吨2019-2022年6产业用纺织品项目6.1土工布材料项目2021-2025年6.2卫生材料项目2021-2025年6.3包装材料项目2021-2025年7服装项目8纺织机械项目4、水城区发耳织染科技产业园建设目标(表四)序号名称规模建设时间备注1织机项目

29、1.1一期喷气织机项目500台2021-2025年1.2二期喷气织机项目IOOo台2021-2025年1.3三期喷气织机项目1500台1.4远期预留10000台1.5一期喷水织机项目500台2021-2025年1.6二期喷水织机项目IOOo台2021-2025年1.7三期喷水织机项目1500台1.8远期预留IOOOO台2针织圆机2.1一期项目400台2021-2025年2.2二期项目400台2021-2025年2.3远期预留1200台经编机2.4一期项目100台2021-2025年2.5二期项目100台2021-2025年2.6远期预留300台3针织染整3.1一期项目8万吨2021-2025年

30、3.2二期项目12万吨3.3远期预留20万吨4机织染整4.1一期项目5000万米2021-2025年4.2二期项目5000万米2021-2025年4.3最终规模40亿米5、盘州市纺织产业园建设目标(表五)序号名称规模建设时间备注1锦纶纤维项目1.1一期项目5万吨2021-2025年1.2二期项目5万吨20212025年1.3三期项目10万吨2021-2025年1.4四期项目20万吨2纺纱项目2.1一期项目10万锭20212025年2.2二期项目20万锭2021-2025年2.3三期项目30万锭2021-2025年2.4四期项目40万锭3喷气织机项目3.1一期项目IOOO台20212025年3.

31、2项目最终规模10000台4喷水织机项目4.1一期项目IOOo台2021-2025年4.2项目最终规模10000台5服装项目6、六枝特区纺织产业园建设目标(表六)序号名称规模建设时间备注1纺纱项目1.1一期项目10万锭2021-2025年1.2二期项目20万锭2021-2025年1.3三期项目30万锭2021-2025年1.4四期项目40万锭2喷气织断目2.1一期项目IOOO台2021-2025年2.1项目最终规模IOOOO台3喷水织机项目3.1一期项目IOOO台2021-2025年3.2项目最终规模IOOOO台4服装项目5旅游用纺织品项目二、纺织产业预计实现经济目标纺织产业达产后2025年预

32、计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年。203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年。第四章纺织产业布局规划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结合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纺织产业规划布局及建设规模,提高纺织产业项目的可实施性。制定完善纺织园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国际合作。将六盘水由煤炭单一产业结构转型为多元经济结构,加快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煤电行业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园区实行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

33、。园区实施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行资源价格机制,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构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以煤炭火电为能源基础,规划布局六盘水纺织产业体系,以火电厂为能源基础布局加工制造园区,以物流交通便利地区布局纺织品贸易园区,以人员相对集中区域布局服装家纺园区,以旅游景区相对密集地区布局旅游用纺织品园区。最终形成纤维加工、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旅游用纺织品的全产业链纺织产业体系布局。第一节钟山区纺织产业规划钟山汪家寨绿色纺织科技城以汪家寨-大河以煤电综合利用为基础的绿色纺织科技城,以大唐贵州野马寨发电有限公司3200MW和3670th超高压中间再热

34、自然循环固态排渣锅炉为能源中心,实施电、蒸汽热水、压缩空气、冷媒五联共。以高质量、绿色化、无废化、资源化为指导思想。1、产业链流程规划产业链1: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短纤)-一纺纱一一喷气织机一一机织染整一一服装、家纺一纺织服装商城;产业链2: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短纤)-一纺纱-一针织圆机-一绿色针织染整-一服装-一纺织服装商城;产业链3: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长丝)-一针织-一绿色针织染整-一服装一一纺织服装商城。2、能源梯级利用链流程规划能源梯级利用链1:煤一T锅炉一T蒸汽一T发电一一中压蒸汽一一定型机一T低压蒸汽一一染缸一T高温水-染整前处理一T低温废水一T水处理一一回用;能源梯级利用链2:

35、煤T锅炉-蒸汽T发电一T中压蒸汽一一空压机一T压缩空气一一喷气织机动力;能源梯级利用链3:煤一T锅炉-一蒸汽-T发电-一低压蒸汽一T浆纱机一一冷凝水一T发电厂锅炉;能源梯级利用链4:煤一一锅炉一蒸汽-发电中压蒸汽T纤维素纤维设备一一冷凝水一一发电厂锅炉。3、纺织科技城服务流程规划园区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政企对接服务。纺织检测中心:提供产品检测、产品标准服务。纺织设计中心:提供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服务。纺织咨询中心:提佛亍业、技术、诊断、管理服务。纺织培训中心:提供人才引进、技术培训服务。金融服务中心:提供融资租赁、资产评估、金融服务。数据服务中心:提供设备管理、能源管理、人工管理、原材料

36、管理、仓库管理、销售管理等信息化服务。纺织展览中心:提供产品展示、参加各种会展服务。纺织交易中心:提供设备、原材料、产品交易服务。4、纺织科技城建设规划钟山绿色纺织科技城绿色纤维一期项目,重点建设5万吨绿色纤维素纤维生产示范基地技术来源以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支撑,主要能源为蒸汽、电力、压缩空气、水和冷冻水由大唐贵州野马寨发电有限公司提供,园区按模块化设计,园区最终规模按40万吨预留,生活区和生产区要留有适当的距离。钟山绿色纺织科技城纺纱一期项目,建设纺纱示范基地,纺纱车间按照每个模块5万锭设计,按照4层工业厂房设计,车间空调设计应充分考虑利用六盘水特有的气候条件夏季减少对冷源的使用,在满足生

37、产工艺前提下减少空调用水量。每个模块年产能6000吨纱线。40万锭年产能为4.8万吨纱线,原料以纤维素和天然纤维为主。主要能源为电力、压缩空气、水和冷冻水。纺纱园区最终规模按100万锭预留。钟山绿色纺织科技城织造一期项目,建设喷气织机生产示范基地,织机车间按照每个模块100台设计,按照4层工业厂房设计,准备车间和整理车间可在3楼和4楼,2楼布置周转仓库,浆纱车间单独布置。压缩空气由电厂提供,每台织机压缩空气按每分钟1.r3设计,空调设计应充分考虑利用六盘水特有的气候条件夏季减少对冷源的使用,每个模块年产能750万米机织面料,面料以服装和家纺面料为主。IoOO台喷气织机示范基地年产能为7500万

38、米机织面料,原料以纤维素纱线和纯棉纱线为主。主要产品为服装面料和家纺面料坯布。建设200台有梭剑杆织机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麻棉机织布为传承贵州蜡染提供坯布,产品主要用于蜡染布,织机幅宽可以征求蜡染传承者和工艺品制造商。织机车间按照每个模块100台设计,按照4层工业厂房设计,准备车间和整理车间可在3楼和4楼,2楼布置周转仓库,浆纱车间单独布置。园区最终规模按1万台织机预留。钟山绿色纺织科技城针织一期项目,建设针织圆机和经编生产示范基地,针织车间按照每个模块400台针织圆机或200台经编机设计,按照4层工业厂房设计车间空调按照恒温恒湿设计,设计应充分考虑利用六盘水特有的气候条件,每个模块年产能2.4

39、万吨针织面料,面料以内衣、童装、体恤、女装面料为主。800台针织圆机和200台经编针织基地年产能为7.2万吨针织面料坯布。钟山绿色纺织科技城针织染整一期项目,建设针织染整生产示范基地,采用针织布前处理连续退煮漂零排放工艺技术(国家鉴定成熟技术),染色可采用数码印花技术和无水染色工艺,定型整理热源采用电厂中压蒸汽,冷凝水和低压蒸汽用于前处理连续退煮漂设备,定型机排放VOCs处理采用有机物回收和热能回收技术后达标排放(应满足国家行业地方最新标准)。染整车间按照每个模块每年2万吨产能设计,按照4层工业厂房设计。针织染整示范基地年产能为8万吨针织面料。园区最终规模按30万吨针织染整面料预留。钟山区绿色

40、纺织科技城机织染整一期项目,建设机织染整生产示范基地,采用前处理连续退煮漂零排放工艺技术(国家鉴定成熟技术),染色可采用数码印花技术和无水染色工艺,定型整理热源采用电厂中压蒸汽,冷凝水和低压蒸汽用于前处理连续退煮漂设备,定型机排放VOCs处理采用有机物回收和热能回收技术后达标排放(应满足国家行业地方最新标准)。染整车间按照每个模块每年5000万米产能设计,按照4层工业厂房设计。机织染整示范基地年产能为1亿米机织面料。园区最终规模按30亿米机织面料预留。第二节高新区纺织产业规划高新区绿色纺织科技园重点建设绿色染整示范中心,纺织机械制造中心,时尚服装设计中心鲂织人才培训中心,纺织技术服务中心纺织贸

41、易物流中心,服装加工园区。1、产业链流程规划产业链1:针织品一T绿色针织染整一T服装制造一一服装商贸;产业链2:服装设计一T服装制造一T服装商贸;产业链3:纺机设计一一纺机制造一T纺织工厂-一纺织生产;产业链4:无纺布制造一卫生材料一一防疫防护用品生产;产业链5:无纺布制造-一包装材料一T包装用品生产;产业链6:无纺布制造-一土工材料-一建筑防护用品生产。2、绿色纺织科技园服务流程规划纺织检测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产品检测、产品标准服务。纺织培训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引进、技术培训服务。纺织展览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产品展示、参加各种会展服务。纺织交易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设备、原材料、产品交易服

42、务。3、绿色纺织科技园建设规划高新区绿色针织染整示范项目,建设4万吨零排放针织染整生产示范项目,前处理采用连续退煮漂零排放工艺技术,染色采用泡沫染色工艺,定型整理采用多层节能工艺,定型机排放VOCs处理采用有机物回收和热能回收技术后达标排放(应满足国家行业地方最新标准)。示范工程建成后制定科学的验收标准,应尽快对项目进行验收,总结经验适时在六盘水纺织产业园区进行推广。高新区产业用纺织品示范项目,建设无纺布产业园,加快发展卫生防护用品、防护口罩、防护服、一次性手术衣、一次性手术铺单、功能性医用床单(垫)、病员服等医用纺织品。发展建筑用非织造布基防水材料、纤维吸音、隔音、防霉材料,建筑用膜结构材料

43、。发展土工布、土工格栅等土工材料,积极发展带有光纤传感器和监控系统,集土壤加固、结构安全监控和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土工织物。发展多功能篷盖材料、车用纺织品、农田水利用纺织品等产业用纺织品。加强技术创新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品质,积极推动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拓展终端应用市场。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企业向工程务延伸,向用户提供工程设计、施工与安装、维护保养和废旧回收服务等综合性解决方案。高新区纺织品贸易示范项目,商贸物流因素是制约六盘水地区纺织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商贸物流体系对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有很强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所以加快建设配套物流体系和公高速交通网络体系,对六盘水地区所有行业的发展都有积极推动作用。发展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提高纺织服装企业电子商务水平,建设服务于纺织服装业的原料、辅料和纺织机械设备零配件等的电子商务渠道,成为西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联通的重要贸易物流枢纽。高新区服装产业示范园区重点面向本地及周边市场,积极发展校服、制服、行业职业装、团体工装等服装产品,以及面向采矿、钢铁、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行业的特种功能性职业装.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民族服装服饰,巩固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