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的步骤与方法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16693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6.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阅读的步骤与方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古代诗歌阅读的步骤与方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古代诗歌阅读的步骤与方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古代诗歌阅读的步骤与方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古代诗歌阅读的步骤与方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阅读的步骤与方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阅读的步骤与方法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阅读难点突破,古代诗歌阅读的步骤与方法,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考点分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张水部:即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停:留置。思考: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是什么?深层意思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二、牛刀小试,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

2、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8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9诗歌尾联运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牛刀小试,1原则:冷静占据显性阵地,尽力攻克隐性堡垒,三、掌握原则,2关键:从全篇出发,抓住显性信息;从文字入手,挖掘隐形信息。,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四、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实词推断字形推断、知识迁移、联系上下文。2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3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4整合句

3、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如何明白浅层意思?,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白表层意思:,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人到三十才得个一命官,仕宦的念头快要消磨完。自怜没有什么祖传家业,总不敢嫌弃这微小的官。涧水吞没了采樵的小路,美丽的山花醉倚在药栏。只因为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负这根钓鱼竿。,白话译文,第二步:品味,联想,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

4、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注意诗的题目。2抓住关键词(句)。3注意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时代。(注解)4注意诗的语言特点。5注意诗中的意象。6注意诗的最后两句。,题目信息:关键词(句):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时代:语言特点:主要意象:诗的最后两句:,初授官题高冠

5、草堂 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讨论:就诗歌情感而言,哪些是读的懂的显性信息,哪些是看不懂的隐形信息?,初授官,“始一命”“多欲阑”“耻微官”“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注释提供的信息,“吞”“醉”,“涧水”“山花”,“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

6、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第三步:鉴赏,评价。,首联感慨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机会,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慨这么多年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三十始一命”,“一命”是官秩最低等,从(cng,次要的)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这对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来说太失望了。于是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消磨殆尽。,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

7、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第三步:鉴赏,评价。,但失望归失望,因为家无产业,诗人还是不敢对这来之不易的小小官职有不屑之意。“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在这里,岑参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

8、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第三步:鉴赏,评价。,第三联写景。“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吞”、“醉”。前者写出了涧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后者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从而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留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次诗即

9、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第三步:鉴赏,评价。,尾联“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两句用典。“五斗米”不是指实数,而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张,极言其少,意思是指“俸禄微薄”。这是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此诗结尾二句运用了用典、借代的修辞手法,很生动的写景,同时暗喻诗人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第四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8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

10、(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9诗歌尾联运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第五步:准确作答。8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次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9诗歌尾联运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表达了什

11、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答:第一问:颈联描写了河水涨起淹没彩樵小路,山花怒放醉倚花栏的充满生机、秀丽清幽的山野景象。第二问:表达了诗人对长期隐逸的休闲生活的留恋之情,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答:“五斗米”代指“微薄的俸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可自己为了微薄的俸禄竟然要辜负垂钓隐居的理想,表达了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现实生活、隐居理想而出仕的无奈之情。,五、怎样读懂古代诗歌,1品标题,例1题李世南画扇李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例2(2013年新课标I)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

12、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五、怎样读懂古代诗歌,2知作者,例3(2013年江苏卷)醉眠 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

13、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五、怎样读懂古代诗歌,3读注释,例4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卖花声雨花台 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注)雨花台:即今南京雨花台。词中的白门湾、小长干、大长干均在南京。 朱彝尊(16291709):清初词人。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五、怎样读懂古代诗歌,4析意象,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例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江 上董 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

14、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何妙处?答:,五、怎样读懂古代诗歌,4析意象,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例6( 2013年湖南卷)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1)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五、怎样读懂古代诗歌,4析意象,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例7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

15、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思考: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五、怎样读懂古代诗歌,5明典故,绝句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秋风引 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罢相作 李适之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注】李适之曾于唐天宝元年任左相,至天宝五年被奸相李林甫排挤罢相。为此他写下这首诗。,五、怎样读懂古代诗歌,6看最后两句,例8 壬辰寒食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16、。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思考: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五、怎样读懂古代诗歌,6看最后两句,要鉴赏古代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根据题材对诗歌情感作出较为准确的预判。 人们常按题材把古代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该诗的感情基调。如送别抒怀诗,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情;边塞诗多有想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或描写将士生等情感。,五、怎样读懂古代诗歌,7明题材,初读诗歌,整体感知;看题目和作者;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

17、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表达的感情;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做总体思考。6 明题材,提炼情感主旨。7仔细审读题干,规范答题,诗歌鉴赏的步骤,六、小结,【特别提醒】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3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4诗歌的鉴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把诗句还原成具体的事、景、境的过程。因此,读者必须把自己当成是作者本人,身临其境,才能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主旨、情感。,读诗示例,(201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春日秦国怀古周 朴荒郊一望欲消

18、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答:,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支流,

19、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按以下步骤把握全诗:第一步 细部切入,读懂诗歌1析标题:春日秦国怀古,交代了写作时间(春日)。点明了诗歌题材(怀古)。指出了写作对象(秦国)。,2读注释,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介绍作者情况,作者生活在晚唐时期,暗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点明了写作地点,与标题中的“秦国”照应。,3悟意象,“荒

20、郊”“春草(尽)”“古碑”“积雪”“苍山”“残阳”“绿树(昏)”“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意象,与“春日”形成反差,表达出诗人“不堪回首”的怀古伤今之情。,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4辨句法,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21、(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颈联:“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上半句中的“晚”不是指“苍山”,通过下半句的“残阳”可知,此处的“晚”指天色,意为“天色晚了,云和积雪围绕着苍山”,这里省略了天色;下半句中的“伴”“昏”二字,将“烟”和“绿树”拟人化,写景细致入微。,5明题材,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也可归类为写景抒情诗。目睹一派荒凉凄冷的景象而“思秦原”,蕴含着对秦国由盛而衰的咏叹以及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隐忧。此一类诗,“怀古”的目的是“伤今”。,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荒郊一望欲消魂,

22、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第二步 分析手法,把握情感,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本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借泾水、殆尽的春草、古碑、苍山、残阳、昏沉的绿树、黄沙等凄凉的景物,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

23、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答:表观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可从标题、意象和题材入手解答问题。),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从诗人感情的萌生特点或生发的缘由解题;既要看到细部的情景关系,也要关注整体上的情景关系。 ),多谢聆听,敬请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