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919082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根据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我市产业基础,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坚持市域统筹推动和县域主体推进并行、优化存量和扩大增量并重、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并举,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产业生态,加强载体建设,强化示范引领,优化发展环境,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二)发展目标。到2022年,制造业总量规模、产业结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初步形成以智能制造为引领、高端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3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o到2025年,培育形成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6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实现全市8大重点产业集群总量超过五千亿规模力争培育8-10个百亿企业。二、主要任务(-)做强主导产业,提升集群产业链。就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及医疗器械、装备制造、现代家居八个重点产业链,建立以市级领导为链长的工作机制,健全六个一培育机制,制定支持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开展稳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增强产业链韧性。编制新一轮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

3、制,鼓励探索飞地经济模式,通过完善要素供给、全面赋能企业二次创业,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1 .农副产品加工。巩固农副产品加工优势才隹动食品、面粉加工、油料加工、肉类加工、果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冷链和休闲食品,打造千亿级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2 .精细化工。重点依托精细化工园区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支持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千亿级现代化工基地。3 .汽车及零部件。巩固汽车整车集成优势,发展汽车部件、汽饰、电装等汽车零部件产业企业打造500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4 .装备制造。发挥空分、仪表、阀门等特殊装备优势,发展农机、预应力产业,支持培育重科、空分、仪表等龙头企业,打造500亿级装备制造产业

4、集群。5 .纺织服装。发挥棉纺产业优势,培育皮革、服装加工等产业,支持纺织、皮革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打造500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6 .现代家居。支持板材加工、家具制造等产业扩大规模,布局智能家居产业项目,支持培育涂料、木业、石材等龙头企业,打造500亿级现代家居产业集群。7 .新材料新能源。发展铝型材产业,加快建设铝型材加工、集散基地,发展碳纳米材料,推进石墨烯、碳纳米管、石墨晶须等产品研发,发展超硬材料制品,加快聚甲醛、新型耐火材料、新型研磨材料等产品研发,支持培育新材、铝业新能源等龙头企业,打造500亿级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8 .医药及医疗器械。发展特色原料药、高端仿制药和现代中药,

5、加快原料药、重大疾病防治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等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扩大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等产业规模,支持培育制药、药业、医疗等龙头企业,打造500亿级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二)加快企业培育,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健全四个50企业培育机制,务实推进专员(首席服务官)派驻工作,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做精做优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小微企业上规模,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实施企业家培训提升工程,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引进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机t勾,选树一批质量标杆企业。加强注册商标培育和保护,建设商标品牌示范基地,培育品牌产业集群。支持企

6、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实施三大改造,加快转型升级。加快企业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力争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建成一批智能化园区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和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到2022年、2025年,力争建成4个、6个国家级绿色工厂。分行业制定智能化改造指南、选树标杆企业,每年培育8-10个智能工厂(车间)。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到2022年、2025年,全市上云企业分别达到2200家、3000家。(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支持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

7、产品应用,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强化企业主体培育,到2022年、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新增50家、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260家、400家。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力争通过3至5年建成1家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技术创新合作到2022年、2025年,分别建成40家、50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推进产业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和基础设施共建。到2022年、2025年,全市融合企业分别新增2家、4家。(五)提升数字赋能,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5G产业布局,做大5G产业规模,以我市龙头企业为抓手,重点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形成一批产业优势明显、创新能力

8、突出的5G产业集聚区;注重产业间的协调和带动发展,实现引一个项目,聚一批人才,兴一方产业,强一市经济的发展目标。引进5G智能终端配套产业,做强基于5G标准的无线政务专网智能终端设备,持续引进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备、可穿戴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或重点项目。积极支持中原数据湖、大学软件学院双创基地发挥作用,导入相关产业生态资源,推进我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5G产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集5G研发创新、应用体验、产业发展等多领域于一体的5G综合智能科技示范园区。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入融合,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培育1一2家智能化示范园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

9、度融合,发展新型制造模式,培育1一2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数据服务、标准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六)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县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大都市区战略规划,全面推进双创走廊、经济带等重点产业带建设,做好汽车产业、产学研对接,打造以项目为中心、骨干企业为主体、工业园区为载体、集群化发展为目标的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各县区立足自身禀赋优势,定准2-3个特色主导产业,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建立重大制造业项目优先落地保障机制,加快产业及配套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落实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开展县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推动县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要素保障(-)强

10、化财政引导。建立健全财政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制造业的奖励和补助力度。充分发挥国家、省级、市级各类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支持企业实施智能、绿色、技术改造和智能制造生态构建、创新平台建设、首台(套)产品应用、工业互联发展应用。(二)保障制造业用地。建立工业项目优先落地保障机制,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推广混合用地、标准地出让等模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统筹用好工业配套用地,统筹布局公共服务和生活设施,研究制定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三)强化金融支持。鼓励银行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稳步扩大和提升制造业贷款规模和比重。开展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行动,推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办银行机制。建立制造业

11、高质量发展企业白名单和重大项目库,鼓励金融机构对入单(库)企业优先给予融资支持。支持企业上市(挂牌),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四)加强人才支撑。大力实施汴梁英才计划,加大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发挥重点产业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实施新工科建设计划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推进产教融合,推行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优先推荐制造业领域人才申报国家、省级各类表彰奖励,并在市级表彰奖励中给予适当倾斜。(五)强化数据应用。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建设一批数据应用示范场景,加大制造业数据归集和开放力度。(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做好清理拖欠

12、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落实减轻企业负担各项措施。建立环保监管正面清单制度,实施差异化管控,避免一刀切。强化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大国工匠精神和新时代汴商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四、组织实施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建立市级领导分包重点企业和重大制造业项目工作机制,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工作台账,组织观摩点评,督导工作落实。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各县(区)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强化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督导考核,完善统计监测机制,将制造业发展相关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对排名靠前的地方给予土地指标、环境容量、政策资金等方面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