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观看《高山清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十二).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919290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干部观看《高山清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十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层干部观看《高山清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十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层干部观看《高山清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十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层干部观看《高山清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十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干部观看《高山清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十二).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观看高山清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一感悟“高山清渠”背后的“一世情怀”近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当代愚公”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黄大发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让当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当代愚公”黄大发看齐,读懂“高山清渠”背后的“一世情怀”,砥砺初心、奋发有为、倾情奉献,走好新时代的奋进之路。“一根筋”绝壁凿天渠。36年漫长坚守,36年初心不改。草王坝村曾是贵州遵义市大山深处的一个常年缺水的

2、小村落,为了改变家乡贫困缺水的面貌,村支书黄大发带领全村人绝壁凿天渠。没有开山工具,黄大发就带领乡亲们用最原始的钢钎、锄头和铁锤,一寸一寸、一尺一尺地进行人工开凿。历经千难万险,不分寒来暑往、不惧悬崖峭壁,凭着一股韧劲,靠着“一根筋”的执着,黄大发带领群众创造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人间奇迹,书写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篇章。广大党员干部要感悟黄大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豪情,汲取其身上“一根筋”的坚守与执着,不断激发“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激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劲头,在矛盾面前迎难而上、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橹起袖子加油干。“一颗心”永远跟党走。“我在23岁的时候

3、就在大队当大队长,在24岁的时候我就入党。我入了党过后,我心头,本身是共产党员,要下决心把这个水弄到草王坝来,让我们老百姓吃上大米饭。”思想入党一生一世,几十年年来,黄大发以“心向人民心向党”的情怀与担当,挺身而出、攻坚克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的决心,用一辈子的奋斗与坚持诠释初心,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和担当情怀。在黄大发的带领下,经过不懈的努力,草王坝村彻底改变了“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的缺水艰苦贫穷的面貌。“当代愚公”黄大发之所以成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集“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等多种殊荣于一身,源于他“风雨如磐不动摇”的坚定信念,“烈火丹心铸忠诚”的担当情怀

4、,这种强大的信念信仰和矢志担当,亦当砥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一条渠”兑现为民心。人生在世,能有几个36年?在最富有朝气和干劲的年纪,黄大发一直为梦想跋涉、砥砺前行、无怨无悔。从28岁当上村长的那天开始,黄大发就一直想着“给村里通水”这件“大事”,为了项目审批,黄大发冒雨行走两天两夜共200里路;为给水渠工程筹款,借了女儿婆家彩礼凑份子;为避免水泥被偷,在工地上和衣而卧;为不耽误工期,以个人名义贷款买炸药;为不影响工程进度,手骨骨折也没休息这一干就是36年,从青丝到白发,从风华正茂到花甲老人。共产党员黄大发用36年的艰苦奋斗践行了矢志为民的初心,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豪迈誓言。一生的勇于担当、持续不息的不懈奋斗、倾力倾情的无私奉献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黄大发同志为标杆,在乡村振兴战场上、在基层治理一线中,聚焦民心所向、民情所需做好惠民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