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22558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11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基本情况第一节 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市*区位于长江上游的嘉陵江中下游的四川盆地中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527 15,北纬301050至302115。 海拔高程多在280米至350米之间,海拔高程为536.9米,最低点为249米,最大相对高差287.9米。二、水文据气象资料统计,*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93.3 毫米,但年内降雨分配不均,各季的雨量分配是:冬半年(11-4月)为188.8 毫米,占年降雨量的19.0 % ,夏半年(5 -10 月)为804.5 毫米,占年降雨童的81.0 % ;春季(3 5 月)为205.9 毫米,占年降雨量的20.7 % ,夏季(6 8 月)为477.3

2、 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8.1 % ,秋季(9 11 月)为263.7 毫米,占年降雨量的26.5 % ,冬季(12 2 月)为46.4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7 。据四川省水文手册等直线图查得多年平均径流深由东北往西南介于245 200 毫米之间,属径流低值区。全区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260 吨/平方公里,年均输沙量为26.57万吨,详见表1 。 *市*区境内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表表1区域集雨面积(Km2)多年平均输沙模数(t/Km2)平均输沙量(万吨)琼江1021.8526026.57合计1021.8526026.57三、地质地貌(一)、地质我区地质是喜马拉雅山运动的产物,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

3、沉降褶带之川中褶带内。区境内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上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全为陆相粹屑岩建造;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沿琼江河谷分布。出露地层总厚度939.4 米,其中以遂宁组出露齐全。地质构造特点是:地层平缓、倾角为O -5 度,主要构造形迹的展布属南充射洪东西构造带的南缘部份;区境西部呈东西和北东方向展布;东南磨溪附近为龙女寺弧状背斜构造的西段形迹,呈北70 度东方向展布,详见图一。区境内未见大的断裂褶绉平缓,且多为鼻状背斜和箕状向斜。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上升更新世至全新世间,较明显的有四次上升,五次停顿,其垂直上升幅度在100米以上。区境内全部或局部展布的构造有14 个,而出露延

4、伸和影响范围较大的构造有蓬莱镇背斜,河边场向斜、拦江背斜、蟠龙河向斜、龙女寺背斜等五个。(二)地貌我区地处盆中丘陵地貌区,整个地势东部及西部较高,中部至西南部较低,琼江蜿蜒,由北向南流出区境,境内海拨高程多在200米到350 米之间。由于境内地质构造褶皱平缓,丘陵起伏、丘间沟谷纵横、水系发达,落差较小。地面坡度一般为10 度至20 度,谷宽40 米至160 米。多呈“U ”形,亦有极少数呈“V”形。境内出露岩层多为厚泥岩夹薄砂岩和透镜状砂岩与厚泥岩互层或厚砂厚泥岩互层,地形零碎,但水的切割不深。相对高差变幅大多数在50 至100 米之间,因此,地面波状起伏,被密如蜘蛛状的沟谷切割而形成8076

5、 个大小丘坡,平均每平方公里6.42 个,构成群丘林立,槽沟棋布的复合地貌景观。根据地壳物质的变化和地表形态的改变结果,我区各种地貌类型的形成和演变都是受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影响,按地貌形态,特征及其成因,可分为河谷阶地、缓丘平地、浅丘、中丘、高丘等五个地貌类型,详见图二。1 、河谷阶地河谷阶地主要分布于琼江干流两侧的一级阶地(包括河漫滩)和高台阶地上。面积54.97 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4。2 、缓丘平地缓丘平地主要分布在安居、三家至大安一带,海拨高程在300 米左右,相对高差小于20 米,是一种复合的地貌类型,以宽阔丘面为主,地势比较平坦,有“远看一个坝,近看沟卡卡”之称,在平地中有

6、一些起伏平缓的基岩丘包,丘包外形园滑,当砂岩盖顶时,呈现磨盘状形态。面积为96.02 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7.6 。3 、浅丘浅丘地貌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南部,面积为537.25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2.7% ,海拨高程300 到350 米,相对高度20 至50 米,丘陵谷地一般开阔,多在100 至200 米之间,丘陵的形态受岩性的控制强,成台形差,具有串珠状,馒头状的特征,多发育于遂宁组岩层,抗蚀力弱,多形成馒头状或坟状的丘坡,山丘光秃,基岩裸露。4 、中丘中丘地貌主要分部在西、南和东、北及南部。面积为474.34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37.7。相对高度50 至100 米,谷宽40 至100

7、 米,多发育于蓬莱镇组、遂宁组、沙溪庙组岩层。台形明显,多呈台坎状,多的可达七、八台,从平面上看成鸡爪状延伸,丘间谷地往往比较开阔。5 、深丘深丘地貌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和中部及西部少许。面积为95.62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7.6 % ,相对高度100 至200 米,高丘多呈脉状延伸,丘脊连续分布,两侧丘坡陡峭,多呈屋脊形,丘间谷地较深狭,形态成因主要是遂宁组上段砂岩和蓬莱镇组下段砂岩比例大,盖于丘顶,抗风蚀能力强,能保持陡峭的谷坡,而丘坡的下部为遂宁组下段厚泥岩,易被水向下切割,侵蚀所致。四、气候*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早、夏长、秋短、冬不寒,气候温和,雨热同季,热量

8、丰富,雨水充沛,但季节分配悬殊,故旱涝灾害出现频率比较大。(一)、气温据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17.4 ,最高年18.0 ,最低年16.7 ,高低年相差1.3 。最热月为7月,月均温27.4 ,最冷月为1月,月气温6.4 ,年温差21.0 ,详见表2 。极端最高温39.3 ,极端最低温-3.8 ,10 的积温5627.1 。年平均地面温度19.5, 5 厘米深地温为19.1 ,10厘米深地温为19.1 ,15厘米深地温为19.2 ,20 厘米深地温为19.1 ,40厘来深地温为19.6 ,80厘米深地温为19.7, 极端最高地面温度68.9 , 极端最低地面温度4.3 。 *市*区多年各月平均气

9、温表表2月份1234567平均气温()6.48.513.218.121.924.827.4月份89101112年均平均气温()27.322.617.712.88.317.4(二)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333.4 小时,最多年1620.5 小时(1978 年),最少年988.8 小时(1976 年)。日照百分率多年平均为30 。1 至8 月日照逐月增多,9 至12 月日照逐月减少,8 月最多、12 月最少。春季(3 至5 月)平均日照时数382.0 小时,占总日照时数的28.6 % ;夏季(6 至8 月)平均日照时数538.6 小时,占总日照时数的40.4 % ;秋季(9 至11 月)平均日

10、照时数242.3 小时,占总日照时数的18.2 % ;冬季( 12 至2 月)平均日照时数170.5 小时,占总日照时数的12.8 。平均年太阳辐射量87.1 千卡cm2。多年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详见表3 。(三)、降雨多年平均降雨量993.3毫米,最多年1443.3 毫米(1938 年),最少年736.7 毫米(1976 年)。3 至7 月雨量逐月增加,8至2月雨量逐月减少,最大7月雨量达438.7 毫米(1955 年7 月), *市*区多年各月平均日照时数及百分率表表3月份1234567日照时数(小时)56.762.3111.3137.1133.6134.2197.6日照百分率(%)18203

11、036323246月份89101112全年日照时数(小时)206.8111.571.659.251.51333.4日照百分率(%)533020191630最小2 月雨量为1.6 毫米(1969 年2 月),多年2月平均降雨量15毫米,多年7月平均降雨量201.5毫米,多年平均79月降雨量达501.3毫米,占全年降雨总量的50.5 % ,各月降雨量详见表4 。最大一日降雨量279.2毫米(1950年7月3日),最大三日降雨量306.0毫米。年平均雨日142.3天,最多年177天(1957年),最少年115天(1950 、1969年),雨日占全年天数的39.0 % ,其中10毫米雨日数188天,1

12、0 至25毫米雨日数26.5天,20至50 毫米雨日数9.6天,50 至100毫米雨日数3 天,100毫米雨日数0.3天。 *市*区多年各月平均雨量表表4月份1234567雨量(mm)15.71527.680.298.1122.1201.5月份89101112全年雨量(mm)153.7146.183.434.215.8993.3由于我区幅员辽阔,因而降雨的地域变化也较大,白马、拦江年雨量800 毫米,是我区雨量最少的区域,三家、大安年雨量850 毫米左右,比白马、拦江略多,其它区域年雨量为900多毫米,最多的是安居,年雨量达998.9 毫米,比最少年雨量的白马(736.9 毫米)多260.0

13、毫米,详见表5 。*市*区年降雨量地域变化表表5地名大安横山西眉三家安居栏江东禅白马雨量(mm)852.7963.1955.5886.7998.9759.7997.5736.9(四)、蒸发全区多年平均蒸发量991.4 毫米,最多年1201.9 毫米(1964 年),最少年598.2 毫米(1952 年), l 至7月蒸发逐月增多,8 至12 月蒸发逐月减少,详见表6。*市*区多年各月平均蒸发量表表6月份1234567蒸发量(mm)29.936.373.199.4125.3123.9150.5月份89101112全年蒸发量(mm)150.496.448.234.024.0991.4(五)空气相对

14、湿度*区多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82 % ,最大年84 % ,最小年79 % ,有97的年份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年际变化较稳定,月平均相对湿度3 至5 月在80%以下,其它月份均在80 %以上。详见表7 。*市*区多年各月平均相对湿度表表7月份123456789101112年平均相对湿度(%)84827877778082808487868682(六)霜冻平均初霜期多在12月13日,最早初霜期11月18日,最迟终霜期3 月19 日。平均霜期69天,最长霜期87天,平均无霜期296天,最长无霜期341天,最短无霜期242天。五、成土母质与土壤类型(一)成土母质按四川省地层表区划,我区属四川盆地

15、分区的南充小区的一部份。区境内成土母质类型为中、上侏罗系红层广布,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出露上沙溪庙组(J2S)、遂宁组(J3Sn )、蓬莱镇组(J3P1)残积,坡积母质和第四系老冲积母质(Q3)、新冲积母质(Q4)类型。(二)土壤类型我区主要土壤类型为水稻土、紫色土和冲积土。水稻土包括紫色水稻土、冲积水稻土,紫色土包括灰棕紫泥土、红棕紫泥土及棕紫泥土,冲积土包括冲积黄土和冲积潮土。水稻土大多分布在缓丘平地、丘间谷地和部分河谷阶地,紫色土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老冲积土零星分布于琼江两岸的2至5级阶地上,新冲积土则主要分布在琼江沿岸的一级阶地上。土壤质地方面:全区壤土、粘土多,沙土较少,分布现状为西部、

16、北部轻壤土、中壤土较多,东部、中部和南部中壤土、重壤(粘土)较多,丘岗顶部一般为轻壤土(沙土),中部多为中壤土,下部一、二台土上,缓坡低台位土多为重壤土和轻粘土。全区大部分地区土壤发育不深,土层浅薄,透水性弱,持水力差,土壤质地受母岩组合的支配和制约,土壤母质性强,碳酸盐反映剧烈,土性偏沙,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中等偏下。第二节 资源状况一、土地资源我区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土地面积仅有2.34亩,人均耕地面积1.5亩。全区土地总面积为1258.2平方公里,折合188.73万亩,其中:(以下面积均为量算面积)耕地120.4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3.8% ,林地42.96万亩,占土地总

17、面积的22.8% ,荒山荒坡11.2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7% ,水域6.4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4% ,非生产用地7.6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5% ,详见附表3 。二、水资源 ( 一)水系*区境内溪河棋布,大小河流均属长江二级支流的涪江水系。有大小河流37条,总长438.2公里,集雨面积1282.1平方公里,其中:集雨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条,50-100平方公里有1条,属常年性流水,20-40平方公里的有9条,冬春有较小的流水,3-10平方公里的河流14条,小于3平方公里的河流3条,为深短流量小的季节性河流,冬春自动干涸。琼江是长江三级支流(涪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涪沱

18、分水岭以东的乐至三星场金马寺,安居以上名白安河,经拦江、白马、安居、三家、大坡至大安场下半边山出区境,经潼南至铜梁安居镇汇入涪江。干流总长235 公里,汇水面积4329 平方公里,区境内干流长116.6 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47,汇流面积1021.85 平方公里,占全区幅员面积的81.2% ,洪枯流量差异极大,枯水时断流,最大洪峰流量可达2370 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9.73 立方米秒。蟠龙河发源于乐至县,自西南分水镇入境,在安居镇与琼江汇合,境内干流长28.9公里,集雨面积138.2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为0.7,多年平均流量为4.35立方米/秒。(二)地表水资源全区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大

19、气降水,降雨就成为地表径流的主要来源,降雨量的年际、年内变化幅度大,在地域分布上也由西而东递增,因而地表径流亦与降雨量一样,呈同步发展变化规律。全区多年平均径流深214.5毫米,径流系数0.2288,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为21.45万立方米,多年平均产水量为2.70亿立方米,全区人平拥有量仅335立方米,耕地亩平拥有量为393立方米,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径流在年内分配不均。按中水年P 50 频率计算,年径流总量2.19亿立方米,略多于中水年,详见表8 。*市*区地表水资源(径流量)表表8典型年P=20%P=50%P=75%P=95%多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4.052.191.200.39

20、2.70(三)地下水资源我区境内的除琼江分布有少许第四纪松散层空隙水外,其余均为侏罗系风化带裂隙水,具有分布广,埋藏浅,属低矿化淡水宜于开采的特点。全区地下水天然水资源量为0.88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0.32亿立方米。第四系松散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琼江沿岸的一级阶地与河滩上,面积48平方公里,占全区幅员面积的3.8%,埋深一般为三至五米,水位变幅一般为一至三米,估算每平方公里每年有水3050万立方米,天然资源为0.2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0.1亿立方米,是我区唯一的富水地段。我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砂砾石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分布广泛,主要附存于砂泥岩风化带中,受降水的渗入补给,径流畅通,就近排

21、泄,经计算得知,全区基岩裂隙天然水资源量为0.4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0.16亿立方米。(四)过江客水琼江从县外进入区境内的客水量极为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73立方米/秒,年均过江客水总量为3.06亿立方米,为当地径流和可开发地下水总量的33.7倍,但由于水低地高,受时令和经济条件限制,目前除水能部分利用外,其他利用程度很低。(五)全区水资源总量综上所述,全区水资源总量为104.11亿立方米(详见表9 ),现已开发利用2.10亿立方米。目前,我区在农业灌溉用水中,主要以水利工程进行蓄、引、拦等方式进行利用,利用过境地表水资源占已开发利用总量的23.8 。利用地表水资源占71.9% ,利用地

22、下水资源占4.3 。 *市*区水资源总量与开发利用表表9项目总量(亿m3)可利用量(亿m3)利用率%占可利用量比例%江河过境地表水资源100.570.500.523.8地表水资源2.661.5256.771.9地下水资源0.870.0910.44.3合计104.112.112.0100三、植被资源(一)林业植被资源的历史及现状我区历史上曾是林木葱郁、群山积翠、桑柏连阡的农区,具有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的田园风光,森林覆盖率较高。据县志记载: “何处长松寺,雨花云外台,山从百曲转,路入九关回。老松成龙尽,残柯借鹤来,人间斤斧乱,风壑夜声哀。”、“出城数里即青山,路入青松白云间,只合步行寻曲径,不宜呵唱

23、入松关”。“森林松柏填云谷,隐隐楼台入翠薇”及 “环舍皆山,虚谷深邃,无市井之嚣,有云林之静、鸟语花香、月白风清,青山青不老,雨洗山更好”均是我区生态良好的佐证,“林木苍翠,浓阴覆被,青溪流水”的生态环境到处可见。但是,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生产活动的日渐频繁,毁林开荒、陡坡耕作等不合理的生产开发建设活动无序发展,导致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由1957 年的13.7%下降到1980 年的2.78% (包括竹林5.15%) , 2003 年,全区林业用地面积42.96万亩,占幅员面积的22.8% ,有林地面积9.32万亩,经济果木林10.48万亩,疏幼林23.16万亩,宜林荒山荒坡11.27

24、万亩,林木覆盖率为22.76。我区属四川盆中的典型农区,区境内从丘脚到丘顶,基本全被开垦,用作农田,正如群众说:“下面种齐水边边,上面种齐坡尖尖”。区境内原生森林植被已基本不复存在,现有林主要为近十年来营造的人工林,以及自生的灌丛和草丛。据不完全统计,境内分布的乔木、灌木、竹类有40个科,4亚科、1 派、73 属、96种之多,乔木以柏树为主,还有马尾松、千丈、苦拣、香椿、麻柳、桉树、泡桐、法桐、桤木、刺槐、香樟和臭椿。灌本有马桑、黄荆、盐肤木、胡颓子、酸枣刺、救军粮等。主要草本有芭茅、白茅、地瓜藤、野棉花、铁线草、葛藤等,竹类主要有慈竹、黄竹、芦竹、斑竹、刺竹等。经济果木有油桐、鸟桕、女贞、核

25、桃、皂荚、棕榈、桃、李、杏、梅、梨、柑、桔、柚等。以上品种多为乡土植物,适应性强,生长快,为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营造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果木林、四旁树,种草奠定了基础和选择的余地。据调查,全区现有用材林活立木蓄积量为4.80万立方米。(二)人工栽培种植植被我区人工栽培种植植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红苕、花生、小麦、棉花、油菜、大麦、高梁、海椒、豆类及蔬菜等,其被复能力,随生长季节和间作等栽培方式而异,一般而言,在三熟制的栽培方式下,种植植被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而在两熟制的栽培方式下,种植植被对地面覆盖率达70 以上能起到防护作用的时间,仅占全年雨季的一半。四、矿产资源我区矿产资源较为缺乏,除了有较

26、为丰富的条石、板石、石油、天燃气、食盐、砂金、石灰石外,至今尚未发现其他矿藏。五、能源资源我区现有能源资源主要有水电、天燃气、薪柴、农作物秸杆等。江河与水库共蕴藏水能6500千瓦,可供开发利用4500千瓦,占水能贮量的69.2 % ,2003 年底已建成水电装机13处, 26台, 3900千瓦。第三节 社会经济一、行政区划*市*区原属*市市中区,是2003年1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行政区,全区幅员面积1258.2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498个村委会,4460 个村民小组。详见图三。二、人口劳力据2003年统计资料,全区总人口80.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0.17万人,城镇人口1

27、0.48万人,农业人口密度为558 人/平方公里,农村劳动力34.64万人。三、经济状况据2003年统计资料,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价,下同)为37.37亿元,第一产业产值为236971.21万元,(农业产值为170656.93万元,林业产值4599.58万元,牧业产值54881.04万元,其他产值 6833.67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14%;第二产业产值58484.05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65%;第三产业生产总值78244.74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21%;农业人均纯收入2026 元。全区2003年,粮食总产量477681.2吨,粮食亩产392 公斤,农业人均产粮

28、681公斤,棉花总产4541 吨,棉花亩产56 公斤,油料总产24807吨,油料亩产130 奋斤,蚕茧总产537 吨,水果总产4307 吨,水产品总产4184 吨。全区2003 年生猪存栏520973头,饲养牛9546头,饲养羊27526头,饲养家禽4102407只。第二章 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第一节 水土流失现状与分布一、水土流失的历史我区地处川中盆地,宋唐以前植被良好,生态调和。随着人为活动频繁,水土流失逐渐加剧。据县志记载:顺治三年(1646 年)时“县城民不满百家”, “五年(1648 年)7 月虎食人,至壬寅岁(1662 )满城荆棘虎,鹿游其中。”可见当时战乱不息,市井荒凉,森林茂

29、密,人口较少。后移民入川,历清康熙、乾隆年间(1819 年),全县仅有耕地30万余亩,8.4万多人,民以米为食,茶、糖、桑、盐等副业兴旺,水土流失较少。后人口增多,到民国18 年( 1929 年)已达44.5万人,垦种耕地至63.2万亩,到民国33 年(1944 年)大旱,县政府的报告中说:“民国以来,林业不振,水利失修,牛山之木滥伐殆尽,灌灌童山,触目皆是,气候不能调和,水源无由涵养,雨阳失若,即呈旱象”。可见当时植被已开始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已较严重,到1949 年全区人口37.69万,耕地52.42万亩,建国后经连续植树造林,1957 年时,全县森林面积也还有25.5万亩。但因人口迅速增长

30、,资源贫泛,土地负荷沉重,长期以来过度垦植,坡耕地增多,植被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由1957 年的13.7 下降到1980 年的2.78% (包括竹林5.15) ,加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土地资源掠夺式经营,因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调查:1980 年全县(原市中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477.47 平方公里(其中*区989.9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78.9% ,比1957 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968.67 平方公里增加了508.80 平方公里,据四川省遥感资料,全区(1985 年将原遂宁县改为原*市市中区)1987 年水土流失面积为1330.80 平方公里(其中*区891.6

31、3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71.04% ,年均流失泥沙总量达1161.58万吨(其中*区778.25万吨),年平均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8728.4 吨,属极强度侵蚀区。1989 年全面实施“长治”工程以来,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治进行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据省遥感资料,全中区1998 年水土流失面积为1031.83平方公里(其中*区706.95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56.2% ,比实施“长治”工程前减少了184.68 平方公里,减少20.7% ,年流失泥沙总量为279.42万吨,年均土壤侵性模数为每平方公里3952吨。二、水土流失的类型与分布*市*区的水土流失类型大体可分为片性、沟性和

32、母质侵蚀三大类型。这三大侵蚀类型之间,既有独特的分布发展规律,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三大侵性类型之间的分布发展规律详见图四。从图四看出,水土流失的发生,是在具有产生土壤侵蚀潜在因素的山丘地面上,由于降水而产生的径流作用,首先造成片蚀。片蚀类型中,由于自然地理差异和人为利用的不同,又引起了隐匿片蚀、旱地片蚀和鳞状片蚀三种片蚀现象,隐匿片蚀主要分布于沟槽、水稻田内,旱地片蚀分布于大于5o 的坡耕地内,鳞状片蚀主要分布于荒山荒坡。随着径流加强,片蚀进一步发展到沟蚀,沟蚀中又可分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又名连续漏斗状沟蚀)和冲沟侵蚀等四个阶段,细沟和浅沟侵性有时同时出现,均可直接进入切沟(即连续漏

33、斗状沟蚀)侵蚀阶段。细沟侵蚀仍发生在坡耕地上,由于沟纹细窄,易被耕犁消失,人们不太重视,但其危害程度是十分严重的,浅沟侵蚀是细沟侵蚀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呈浅槽形,特别是顺坡开行种植的坡耕地和埂坎上最容易出现。切沟侵蚀(漏斗状沟蚀)是我区一种独特的沟蚀现象,漏斗状侵蚀沟,在厚泥岩薄升岩地区的地角、沟中、山洪集中排泄的陡壁弯道之处,十分活跃。冲沟侵蚀是切沟侵蚀发展的结果。母质侵蚀是盆中丘陵极为严重的一种侵蚀现象,据遂宁水保站测定,遂宁组地层的荒山母质侵蚀年侵蚀深度可达6 21毫米,每公顷侵蚀基面上,年侵蚀量高达81 一282 吨,母质侵蚀的发生和发展有着独特规律,引起和加速母质侵蚀的原因,不仅受降雨

34、径流的机械作用,而且还受冷热和干湿交替,以及母质本身等多种理化因子的影响。因此,它是一种独特侵蚀类型。三、小流域的划分为了便于小流域实施规划,将全区划分为 33条小流域,详见图五和表10 。*市*区小流域划分情况表表10编号小流域名流域面积流失面积编号小流域名流域面积流失面积(Km2)(Km2)占流域面积%(Km2)(Km2)占流域面积%1 斑竹园30.78 21.82 70.89 23 三家场42.82 21.41 50.00 2 常理河34.45 18.16 52.71 24 大坡场28.13 13.73 48.81 3 横山41.54 26.93 64.83 25 月亮坝45.85 22

35、.56 49.20 4 白马场44.07 22.20 50.426 狮子湾15.23 7.80 51.21 5 莲花41.09 28.64 69.70 27 宝石24.20 12.44 51.40 6 拦江49.91 34.83 69.79 28 护村庙47.79 24.28 50.81 7 步云41.71 29.03 69.60 29 太平场27.00 13.93 51.59 8 中兴场41.04 28.48 69.40 30 马家店36.43 18.73 51.41 9 平宁36.14 25.19 69.70 31 东岳庙32.98 17.25 52.30 10 石洞桥49.59 34.6

36、1 69.79 32 富果寺25.53 13.20 51.70 11 观音场34.11 23.57 69.10 33 水井26.80 13.94 52.01 12 席家堰24.02 16.53 68.82 13 保山39.47 27.31 69.19 14 黄桷47.05 24.33 51.71 15 聚贤49.67 25.83 52.00 16 安居坝43.16 27.06 62.70 17 玉丰42.35 9.55 22.5518 分水36.31 22.12 60.92 19 东禅45.43 22.49 49.50 20 三联53.28 26.32 49.40 21 谭家坝37.67 10

37、.87 28.8622 磨溪河42.60 21.81 51.20 合计1258.20 706.95 56.19四、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划分据省遥感资料,全区2003 年水土流失面积为706.95 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56.19 % ,其中:轻度流失面积214.44 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30.33 % ,中度流失面积278.80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39.44 % ,强度流失面积202.88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28.70% ,极强度流失面积10.83 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1.53 % ,各种强度的流失量详见表11。*市*区水土流失分级表表11流失强度代号流失面积占总面积占流失面积侵蚀模数流

38、失量(Km2)(%)(%)(t/Km2.年)(万吨)微度流失551.25 43.81 轻度流失214.44 17.05 30.33150032.17 中度流失278.80 22.16 39.44 3750104.55 强度流失202.88 16.12 28.70 6500131.87 极强度流失10.83 0.86 1.531000010.83 剧烈流失0.00 0.00 0.00 200000.00 -合计1258.20 100.00 -合计706.95 56.19 100.00 3952279.42 五、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一)类型区划分原则1 、同一类型区内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基本相同

39、。2 、同一类型区内的人口密度、人均耕地、劳力、土地利用现状,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基本一致。3 、同一类型区内水土流失类型、分布、流失强度和可能发展趋势大体相似。4 、类型区界以保持小流域界限的完整性。(二)类型区划分方法我区采用常规区划法,在综合调查水土流失的基础上,将地貌、岩性、土壤、水土流失作为主要控制因素,以地貌为一级控制、岩性、水土流失作二级控制,将全区划分为三个水土流失类型区四个亚区。(三)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划分与范围1 、类型区的划分根据上述原则和方法、采用地理位置加地貌类型和水上流失程度的三段命名法,将我区原三个水土流失类型区调整补充为三个类型区四个亚区,详见表12 。*市*区水土流

40、失类型区划分表表12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流失类型亚区代号类型区名称面积代号类型区名称面积东北部中高丘中强度流失区106.771东北部中高丘中度流失亚区106.772东北部高中丘强度流失亚区0中西部高中丘中度流失区583.331中西部高中丘中度流失亚区401.102中部高中丘中度流失亚区182.23东南部中浅丘轻度流失区568.101东南部中浅丘中度流失亚区568.102东部中丘强度流失区0合 计1258.20合 计1258.202 、类型区划分范围水土流失类型区以保持小流域界限的完整性,区包括3 条小流域,幅员面积106.77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8.49 % , 区包括14 条小流域,幅员面积

41、583.33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6.36% , 区包括16条小流域,幅员面积568.10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5.15 % ,详见表13 和图六。*市*区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范围及面积表表13水土流失类型区小流域名面积所在乡镇水土流失类型区小流域名面积所在乡镇区代号亚区代号区代号亚区代号1斑竹园30.78横山小计182.23常理河34.45常理 龙头合计583.33横山41.54横山(云峰) 1分水36.31分水小计106.77东禅45.43东禅合计106.77三联53.28东禅 安居1白马场44.07白马谭家坝37.72西眉莲花41.09莲花磨溪河42.60磨溪拦江49.91拦江三家场4

42、2.82三家步云41.71步云大坡场28.13三家(大坡)中兴场41.04中兴月亮坝45.85大安平宁36.14白马 东禅狮子湾15.23磨溪石洞桥49.54石洞宝石24.20宝石观音场34.11观音护村庙47.79安居(护村)席家堰24.02云峰太平场27.00三家(太平)保山39.47会龙 石洞马家店36.43马家小计401.10东岳庙32.98西眉2黄桷47.05横山(黄桷)富果寺26.53西眉(富果)聚贤49.67聚贤水井26.80宝石(水井)安居坝43.16安居小计568.10玉丰42.35玉丰合计568.10全区总计1258.20(四)类型区典型小流域的选定分别根据三个水土流失类型

43、区的地貌、岩性、水土流失强度、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方式、经济收入水平等六个方面,选定各类型区的典型小流域。1 、区共3条小流域,均已进行实施初步治理,各种数据均采用验收数据进行调整,故不选定典型小流域。2 、 区的1亚区10 条小流域,选定观音小流域为该亚区的典型小流域,小流域面积为401.10平方公里。2亚区共4条小流域,并已实施治理,采用验收数据加以调整,故不需选定典型小流域。3 、区的1亚区共16条小流域,并已实施治理,各种数据采用验收数据作以调整,不需典型小流域。将各类型区选定的典型小流域进行典型规划,并用典型规划得出的各种指标,分别扩大计算各类型区的各种数据。(五)分区概述1 、东北部中高丘中强度流失区(区) ( 1 )基本情况该类型区位于我区的东北部,幅员面积106.77平方公里,辖常理乡(镇)全部和横山镇的一部份。包括3条小流域。出露地层以株罗系上统遂宁组为主,地貌类型以中丘、高丘为主,主要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