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村建筑设计规划.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22636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6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北村建筑设计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北村建筑设计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北村建筑设计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北村建筑设计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北村建筑设计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北村建筑设计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北村建筑设计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北村建筑设计规划方案水务班组员:季婷媛,缪梦文李洋,刘昱雯完成时间:2011.07.02目录第一章 绪论1.1 规划设计背景.31.2 地理环境条件.31.3 经济社会条件.41.3.1经济条件.41.3.2社会条件.51.4技术路线.6第二章 规划篇2.1用地规划.72.2道路交通规划.82.3基础设施规划.112.4生态环境规划.12第三章 设计篇3.1空间设计.13 3.1.1江北村南部.14 3.1.2江北村中部.14 3.1.3江北村北部.143.2 道路设计 3.2.1高速公路.15 3.2.2其他道路.15 3.2.3城市道路交通.153.3 景观设计 3.3.1交通性道路景观

2、.17 3.3.2生活性道路景观.18 3.3.3绿化种植的景观路 3.3.4步行商业街景观.18第四章 景观篇 4.1 龙王山风景区公园.19 4.2 十字路口区域.19第五章 对策与建言 5.1 建设方面 5.1.1 南部地区的建设.21 5.1.2 中部地区的建设.21 5.1.3 北部地区的建设.21 5.2 绿化方面 5.2.1 南部地区.21 5.2.2 中部地区.21 5.2.3 北部地区.22 5.3 经济发展方面.22第一章 绪论1.1规划设计背景 南京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以上海市为中心,形成北部以南京为区域中心,南部以杭州为区域中心的长三角核心区域,该区域是中国经

3、济最发达的地区。南京市是该区域向北辐射、推动苏北、鲁南、皖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重要的城市。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可以完善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格局,从而可以带动苏中、皖北、苏北地区的现代化,促进新的区域经济格局形成,实现苏北地区和周边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江北地区在南京市社会经济结构及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只有江北地区良好发展,才会有具竞争力的南京。江北地区整体协调发展,有利于合理布局生产力;有利于尽快构筑面向苏中、苏北、皖北集聚和辐射的平台,实现南京和周边地区的生产力的提升与发展。本案规划区位于南京高新开发区,以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依托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南京的产学研示范区,是南京先进制

4、造业中心,大力发展包括生物制药、电子、汽车城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区是促进江北城市转型的核心地段,是实现江北发展以及跨江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规划区内有轻轨经过,能帮助江北更好的联系南京等城市,同时是树立江北良好形象的重要地区;临近高新区核心发展部分,该地的规划与兴旺能够带动高新区甚至南京未来更好的发展。1.2地理环境条件区位优势:地处盘城镇东南,南面与沿江街道,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相连、东面紧邻南钢集团,华能电厂,六合沿江开发区,属典型的城乡结合村。全村共八个村民小组和一个农民集中区。该村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江北大道、浦淮公路穿村而过,村内已建成灰色化路网;村域内盘龙山庄、鑫庭雅苑、盘锦花

5、园、盘金华府、徐窑花苑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各类建筑错落有致。村民安康富裕,和谐气氛浓郁,2006年全村各项综合实力列南京市第34位,被评为南京市“百强村”。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390.00亩(其中:田140.00亩,地 1,250.00 亩),人均耕地1.07亩,主要种植 玉米 等作物;拥有林地7,50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50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95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梨;杉木等经济林果;草地708.00亩;荒山荒地1,405.00亩,其他面积17,047.00亩。1.3经济社会条件1.3.1经济条件 农业现状: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推进和镇工业集中区的不断开发、扩

6、张,农业人口、村级农田已日渐减少,现只有丁解一组、丁解四组、万家坝组和大狮子王组仍保留部分农田,总计面积为596亩,以蔬菜、观赏花草树木等种植为主。 工业现状:现该村有村级工业26家,2006年实现村级工业产值2.3亿元。工业分布为两大块,一块位于江北大道以东的丁解四组(原砖瓦厂)内,占地300亩,以机械制造为主。另一块位于盘城镇工业集中区。目前该村万家坝组、大狮子王组、东黄庄组和乔庄组已纳入镇工业集中区3.47平方公里规划之中,现登峰桥梁制造二期工程、鑫链金属加工等重点规模企业已落户园区。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9.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3.00万元,占总收入的57;

7、畜牧业收入28.50万元,占总收入的2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806 头,肉牛27头,肉羊205头);林业收入24.00万元,占总收入的19;第二、三产业收入3.50万元,占总收入的2.7;工资性收入11.50万元,占总收入的8.9。农民人均纯收入1,005.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0.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89人(占劳动力的25.3%),在省内务工 115人,到省外务工74人。1.3.2社会条件 该行政村隶属 永善县青胜乡,地处青胜乡北边,距青胜乡政府所在地10.00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76公里。东邻绥江,南邻青胜村,西邻民胜村

8、,北邻民胜村。辖马家坪、元福 、万坪等1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95户,有乡村人口1283人,其中农业人口1283人,劳动力74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48人。 全村国土面积18.70平方公里,海拔971.00米,年平均气温10.00,年降水量666.50毫米,适合种植 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390.00 亩,人均耕地 1.1亩,林地7,500.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12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005.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124户通自来水,

9、有161户饮用井水,有1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3.4%)。有286户通电,有2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7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7%、7.8%和5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0户(分别占总数的2.4%和23.7 %)。 该村到乡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 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0.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0.00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2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40.00亩,有效灌溉率为1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4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1亩。 到2006年底,全村有3个

10、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3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有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8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0 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核桃;板栗,主要销售往县内。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73.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6.7。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核桃竹木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竹木产业。1.4技术路线 本次规划在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分析、国内同类高新区的比较研究,以及对南京高新区近年来的发展历程的分析,对规划区进行

11、科学定位和预测,确立了具有良好弹性的规划框架。问题分析思路构想问题解决背景环境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地区功能定位空间发展导向规划实施保障空间规划时序内部功能分区相关规划评价发展现状分析技术路线示意图第二章 规划篇2.1用地规划 根据产业发展导向,结合高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在规划布局上将形成“一轴一心三片区的”的空间总体布局结构:“一轴”为长约三千米的主干道;“一心”为:面积为 的商业中心;“三片区”是围绕一心和一轴形成的不同档次的居住区。用地类型面积(km2)百分比(%)居住用地113.9437.59公共设施用地51.2416.90道路广场用地36.7812.13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410.14绿地

12、100.7533.24总计303.12100规划用地汇总表江北村居住用地分为四个居住区,如图所示,分布于在规划区的两个端口处。位于龙山北路以南,宁六公路以西,火炬路以东,该居住用地为三类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面积约为27.33km2,可容纳居住人口约为7080人,配套有一所幼儿园以及其他休闲游憩绿地。该块居住区由于位于宁六公路旁,且与盘城镇的交界处,居住环境较差,规划为先期建设的拆迁安置小区,建筑密度较大。位于火炬路以西,龙王山以东,该居住用地为二类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面积约为17.91 km2,可容纳居住人口约为2940人,配套有一所幼儿园、各类边界的公共设施及绿地。该块居住区一边位于龙王

13、山脚下,自然生态环境好,交通便利,可建设成为居住质量较高的小区。江北村居住区分布状况位于龙王山脚下,永新路以北,该居住用地为一类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的面积约为22.59 km2,可容纳居住人口约为160人,有大片的休闲与景观绿地。该居住区在龙王山脚下,龙王山环绕于其周围,居住区中都以低层的小别墅为主,结合龙王山的生态绿化,将该居住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高品质房地产开发项目。位于学府路以北,宁六公路以东,该居住用地为二类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的面积约为46.11 km2,可容纳居住人口约为7300人,配套有两所幼儿园以及一个医疗服务站。2.2道路交通规划 一、现状概况规划区内主要道路为宁六高速、

14、学府路,其余没有规划比较好的道路,特别在冯家墩子一带,道路情况复杂,人行和车行存在困难。二、规划原则1、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统一。 2、在尊重现状情况下,量体裁衣,合理规划,节约资金。 3、协调为主,完善为辅,优化布局,提高城市道路及各项基础设施运行效能。 4、努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城市品质。 三、道路规划1、高速公路江北村外通过宁六高速公路承担上下公路的交通。将可以满足快速机动化发展带来的不断增长的交通量。2、其它公路随着高新区的发展,104国道城区段(浦泗路)以及宁连公路城区段(江北大道)的城市道路功能日益重要。3、城市道路交通乡村客运交通发展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了

15、满足居民出行需要,真正确立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做到高效、便捷、准点、舒适。具体而言,要做到:高密度、高效率、高速度、高频率、高质量、高科技。应积极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辅的高质量、覆盖面广的公共交通体系。2、合理对待自行车交通自行车交通是乡村客运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自行车交通的合理发展,对乡村整体发展有利。具体来说,以实现机非分流、改善交通秩序、方便市民出行为目的,完善城市支路网络,继续发挥其在乡村客运交通中的优势作用。同时配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在公交站点根据客流量增设自行车停车场,使自行车成为公共交通的衔接补充,进而改善交通结构。3、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

16、近期,根据国家宏观政策要求,鼓励发展小汽车;远期,应根据城市的路网容量、静态交通设施容量和环境容量调整城市交通政策,满足乡村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道路网络道路网络布局高新区江北村道路按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主干路为江北村内部各组团提供交通联系,是各组团之间的主要交通通道,红线宽度为40-50米。次干路对主干路路网骨架进行补充,分流主干路的交通流量,直接服务于各组团内部,承担内部较短距离的交通,红线宽度为24-35米。支路组团内交通联系道路,是居民步行、自行车交通及公交出行的主要空间。支路间距200-300米,红线宽度为18-24米。道路交叉口平面交叉口处道路缘石和红线转弯半

17、径,快速路分别按25米、20米控制,主干路分别按20米、15米控制,次干路分别按15米、10米控制。交叉口用地范围按红线转弯半径和停车视距三角形双控制,快速路停车视距为60米,次干道停车视距为40米,支路停车视距为30米。公共交通常规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体系构建两级公共交通体系,两级公交网络与轨道交通之间的客流转换将通过换乘枢纽来解决:第一级为干线公交网络,主要行驶在乡村主干路上,以快速和大容量作为其运营特色,主要承担组团间的客运联系。为了体现快速的特色,干线公交网络采用较大站距。第二级为支线公交网络,行驶在生活性干路和支路上,并且尽量进入居民区、商业区等主要人流集散区域的内部,以提供“门到门”

18、服务为特色,主要承担组团内部以及组团与轨道站点的接驳交通联系。公共停车场 公共停车场规划区内停车场分为大型公共停车场和小型公共停车场,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和换乘点、公路客运站等对外交通枢纽布置大型公共停车场。在城市的商业中心、行政中心、文体、卫生设施、居住区等人流车流集散点处分散布置服务半径200300米的小型公共停车场。 配建停车场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地是城市停车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建筑物停车泊位标准进行设置,同时鼓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对外开放。2.3基础设施规划 一、规划区域人文环境现状分析本案规划区是南京高新区的一个重要组团;满足高新区的生活服务需要;是重要的教育

19、基地;是江北与南京联系的重要纽带。(一)人口概况 规划区域内人口约为5000人左右,区内流动人口比较大,南京大学附近的冯家墩子外来人口很多。(二)社会公共基础服务设施1、教育基础设施落后规划区中有一所幼儿园,没有小学、中学。规划区附近的沿江街道设有中小学。在高新区设有一所中学(晓庄附中),学校教育条件较差,教学设施比较落后。2、居住改造难度较高、城市服务设施量少质低目前规划范围内,没有成型居住区,“城中村”与村庄是居住的主要形式。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这类用地属于重点改造用地,需要投入较大成本。由于没有成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明显不足,难以集聚人气。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是南京大学,而提供

20、社会服务配套的量则明显不足,而且配套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城市生活需求。根据本次规划调查分析来看,文体设施最为缺乏。而目前极需加快建设的则是商业、服务业设施。商业方面,主要以小摊贩为主,没有较大型的购物超市;医疗方面,临近的永丰有一家医院,在高新区宁六公路边,有一家高新医院,但其中设施和药品都比较落后。下图为在南京大学及其附近进行的最需要公共设施调查问卷结果。最需要公共设施调查图2.4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它是以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地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为指导,研究与把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系统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

21、发展变化趋势,提出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可行性措施的一种科学理论和方法。实质上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生态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包括环境调查与评价、环境预测、环境区划、环境目标、环境规划设计、环境规划方案选择、实施环境规划的支持与保证等。 生态环境规划任务 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项目建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现状,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各项工程措施,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现状:山体保护不够,生态用地需要维护。现状用地中留有龙王山及规划范围周边一些山体,高新区的自然特色已不太明显。维护好生态

22、环境,不仅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使南京高新区的建设更具有地区风景特色。第三章 设计篇3.1 空间设计 江北村空间布局大致分为六个部分,最南边是低级住宅和工厂厂房,中西部为山林保护区和农田保护区,中东部为公共设施和中级住宅,西北部为龙王山公园,东北部为行政区域和高级住宅区,中北部位商业区。3.1.1江北村南部:主要为低级住宅和工厂厂房,工厂靠近宁六路,经过现堪发现,学府路以北2-3层地居住用房颇多,并且楼房建筑用时不久,较为牢固,排布整齐,没有可拆性,所以这块区域仍然作为低级住宅。但是,其内部环境杂乱,绿化水平不高,道路修整程度不好,并且在最南部有一条水沟水质状况和环境不佳,急需整治,所

23、以我组认为这一区域的规划重点在于社区绿化,道路修整,建设小型的公共设施,建立良好的垃圾处理和废品回收集中点。工业区域位于学府路和宁六路交汇口,此地交通便利,车流量大,利于工业的经济发展。3.1.2江北村中部:中西部分为两个区域,靠近龙王山的是山林保护区,山林保护区的东边是农田保护区,经过现堪,我组认为此地有利于农林经济发展,可以适度的部分开发龙王山东坡,这样就能很好的利用了龙王山天然的自然资源。江北村周围务农人口较多,此地可以一部分用来私人种植,一部分用来作为农业试验田,可以作为农业发展的一部分经济来源。江北村的中东部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作为公共设施区域,其中包括,医院,广场,健身设施,花园

24、,停车场,银行,邮局,各种营业厅等等,因其位置介于低级住宅区和中级住宅区中间,为两边的群众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服务。北部作为中级住宅区,这个区域远离了工厂,靠近了龙王山景区,是一个适合中层收入者居住的绝佳位置。 3.1.3江北村北部: 江北村北部又分为西东两个部分,西部为龙王山风景区公园,此地借用了龙王山原有的风景资源和湖泊资源,稍加改造与建设,就能成为龙王山一大风景特色,从而改变了人们原有的“龙王山就是墓地”的印象,东边分为行政、教育区域和高级住宅区域,中轴线以北是商业区,高级住宅区靠近商业区和行政区,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3.2 道路设计中轴线位于江北村规划图中的一条横穿南北的主干道路,并且在

25、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条横向的道路,方便了其内部的交通,经过现堪,发现宁六路两边有小水渠,要做好水渠的治理工作,并且在道路两旁增加植物的种植数量,做好道路与住宅区的隔音工作和绿化工作。 3.2.1高速公路江北村外通过宁六高速公路承担上下公路的交通。将可以满足快速机动化发展带来的不断增长的交通量。3.2.2其它公路随着高新区的发展,104国道城区段(浦泗路)以及宁连公路城区段(江北大道)的城市道路功能日益重要。3.2.3城市道路交通乡村客运交通发展a.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了满足居民出行需要,真正确立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做到高效、便捷、准点、舒适。具体而言,要做到:高密度、高效率、高速度、高频率、

26、高质量、高科技。应积极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辅的高质量、覆盖面广的公共交通体系。b.合理对待自行车交通自行车交通是乡村客运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自行车交通的合理发展,对乡村整体发展有利。具体来说,以实现机非分流、改善交通秩序、方便市民出行为目的,完善城市支路网络,继续发挥其在乡村客运交通中的优势作用。同时配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在公交站点根据客流量增设自行车停车场,使自行车成为公共交通的衔接补充,进而改善交通结构。c.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近期,根据国家宏观政策要求,鼓励发展小汽车;远期,应根据城市的路网容量、静态交通设施容量和环境容量调整城市交通政策,满足乡村交通的

27、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道路网络道路网络布局高新区江北村道路按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主干路为江北村内部各组团提供交通联系,是各组团之间的主要交通通道,红线宽度为40-50米。次干路对主干路路网骨架进行补充,分流主干路的交通流量,直接服务于各组团内部,承担内部较短距离的交通,红线宽度为24-35米。支路组团内交通联系道路,是居民步行、自行车交通及公交出行的主要空间。支路间距200-300米,红线宽度为18-24米。道路交叉口平面交叉口处道路缘石和红线转弯半径,快速路分别按25米、20米控制,主干路分别按20米、15米控制,次干路分别按15米、10米控制。交叉口用地范围按红线转弯半径和

28、停车视距三角形双控制,快速路停车视距为60米,次干道停车视距为40米,支路停车视距为30米。3.3 景观设计 江北村的一大自然景观特色就是龙王山,要对龙王山适度的进行开发与修整,让其生态价值发挥到最大。景观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江北村多为务农人口,所以景观的设计应该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主,只需要稍加整顿就好,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持龙王山当地的特色。住宅区内部的景观就以简单的绿地和花坛为主。街道两旁主要种植常绿的植物,和一些季节性的植物。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三大原则。可是,近年来,有些“城市美化运动”明显违反上述原则。无论在北方大都市还是南方小镇,无论是迁址新

29、建的小城,还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城,都毫无例外开始城市美化运动。有的不惜耗费数千万元巨资修建“人造景观”,不顾居民的生活休闲和活动的需要。更有甚者,推平乡土的自然山头改成奇花异木的“公园”;伐去蜿蜒河流两岸的林木,铲掉自然的野生植物群落,代之以水泥护岸等。这些轰轰烈烈的城市美化,不但没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也与建 设可持续、生态安全与健康的城市相去甚远。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她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融合了工程与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髓。景观设计学在国外已有百年发展历史,可在我国这一理念还刚刚引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还没有相应

30、的名称和科目设置。姗姗来迟的工业化进程,还来不及培植中国现代景观设计专业。因此,我们与国外在设计思想和人才上的差距是明显的:城市建设品位不高,先进的设计思想得不到体现;景观设计学的人才极度匮乏,相关的教育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量农民进城,一批暴发户出现,其中有相当一些人是地产开发商。其最大特点是经济实力与文化、品位不相称,这就使得城市建设在暴发户与小农意识的支配下发展,难以避免出现城市美化中大种花草的庄稼意识和广场金玉堆砌、建筑镀金琉璃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基于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价值取向和以贵为美的暴发户价值取向。我认为应当融城市和景观设计前沿理论、现代技术及传

31、统文化于一体,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让祖国大地园林化。当务之急是要转变观念,要为现代城市的主人服务。农业时代的主人是神、帝王;工业时代的主人是机器、厂房;今天的城市是放大了的家园,城市的主人是人。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城市的居民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空间。加入WTO之后,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景观设计方面更是如此。我们不要自我封闭,更不要崇洋媚外。作为中国人,要更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风俗民情,更好地创造出中国人喜好的生活环境和空间。真正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破坏自然、破坏生态,也不是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而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本色,达到与

32、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3.3.1 交通性道路景观 交通性道路景观设计有较宽的完整的绿化,非常醒目的交通性标志和信号系统。有时道路两侧有建筑物,一边比较简洁,强调轮廓线和节奏感,没有多余装饰,偶尔有一点雕塑或标志物得出现将起到丰富景观的作用。3.3.2 生活性道路景观 生活性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因以居民为主体,重点突出空间景观的整体效应,对景观要素巧妙构思且精心设计,以增加景观形象的文化内涵、延续它的观赏性和可读性。3.3.3 绿化种植的景观路 景观种植的密林式,一般有很宽的种植宽度。以绿化种植为主,其他设施如路灯、护栏、电话亭、坐凳各种指示牌、地面铺装为点缀进行景观设计。道路绿地的带

33、状或块状绿化的线性可以使城市绿地连成一个整体,可以美化街景,衬托改善城市面貌。3.3.4 步行商业街景观a.通过道路空间的形式体现步行街的景观性。b.通过道路建筑物风格的协调或对比,塑造步行商业街景观的个性c.道路设施要精心设计d.地面铺装个性化设计e.绿化个性化设计f.雕塑艺术的个性化设计第四章 景观篇江北村的景观中心,一个是龙王山风景区公园,一个是位于村中的十字路口区域。城市景观包括城市的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三个大的方面,而这三方面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的基本骨架,也是设计师进行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要对象。4.1 龙王山风景区公园:整个江北村几乎位于龙王山的东坡,龙王

34、山是一个非常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所以龙王山公园是江北村的一大风景特色。4.2 十字路口区域此区域是一个其他各种功能区域的交叉地带,北靠风景区,商业区和高级住宅区,南靠农业区和中级住宅区,此地人流量大,车流量大,交通繁华,其南北的高级住宅和中级住宅促进了其商业地带的经济发展,其西部的风景区促进了它的交通发展,所以作为一个中心区域,它的发展是持续的,并且增长相对较快的。景观规划是景观管理的基本手段,它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应用领域也很广泛,景观规划主要特点体现在规划思想上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性、宏观性及开放性,景观规划原理是对各种设计思想兼收并蓄基础上形成的,地理学的格局研究与生态学的过程研究相

35、结合作为原理的核心,吸收园林及建筑美学思想,综合考虑各种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文化人类学等因素,并强调规划设计的动态调整。 景观规划应注重规划客体的价值多重性及空间分异,人地矛盾使这两点更显突出。不少自然景观(森林、湿地等)都具有生态保护、旅游及经济开发等多重价值。同时,不少人类管理景观,如农业景观等除提供农产品外也具有生态保护及旅游观光等多种潜在价值。但在同一时空条件下,这些价值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如何考虑规划客体的空间分异规律,寻求缓解、协调这些价值冲突的空间解决途径,使景观最大程度发挥其具有多重价值的功能及潜力,这正是景观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 景观规划的共同目标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时空

36、结合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即建立生态可持续的景观。因此,景观规划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经济规划、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的结合,使区域开发、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相衔接与配合,生产建设、生活建设与生态建设相适应,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总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这一景观规划的最终目的。对策与建言5.1 建设方面5.1.1 南部地区的建设:注重道路交通和修整 ,工厂厂房的建设要注重增大土地利用面积率,减少空地和遗弃地的产生,还有工厂与工厂、工厂与道路之间的交通建设。 5.1.2 中部地区的建设:其西部的山林保护区要注意不要过度开发,注意开发地与山林地的交接区段。对于

37、农田区域,要注重鱼塘的保护。其东部的公共设施区域,公共设备一定要齐全,其内部的交通和连接南北的交通一定要顺畅,并且在公共区域和工厂区域的交接区段做好绿化工作,防止工厂排放出的有害气体和污染水源排放至中部地区。 5.1.3北部地区建设:北部地区有两个中心点,一个是龙王山风景区,一个是商业区段,要注意商业区与行政区、高级住宅区的交通建设,在商业区段内,有一条重要的商业街步行道,因其周围的车流量较大,所以停车场的安排位置和其面积大小一定要合理,不能造成道路拥挤。5.2 绿化方面5.2.1南部地区:南部地区环境混乱,靠近工厂而空气质量不佳,所以要加大绿化力度,学府路以北的水沟急需水污处理,组织恶臭气体散出从而污染空气。工厂区内部绿化工作一定要做足,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气体的外溢。5.2.2中部地区:做好宁六路与住宅区之间的绿化带隔离,还有中部住宅区和公共设施区域内部的绿化工作和景观设计工作。5.2.3北部地区:做好商业区和风景公园之间的绿化隔离带,还有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噪音隔离带,还有高级住宅区内部的绿化工作和景观设计工作。5.3 经济发展方面 江北村的经济增长点集中在两个区域,一个是商业区,一个是风景区,所以要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