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模板.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22968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模板.docx(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目 录I第一章 总则51.1 规划背景51.2评价目的与内容71.3评价依据81.3.1有关法律、法规81.3.2评价技术规范91.3.3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101.4环境保护目标101.4.1规划区域内环境敏感对象101.4.2规划区域环境保护目标101.5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121.5.1生态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121.5.2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121.5.3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131.5.4声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131.5.5评价时段131.6评价标准131.6.1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131.6.2 排放标准141.6.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151.7评价方法及评价工作程序161.7.1

2、 评价方法161.7.2、评价工作程序17第二章 规划概述182.1规划范围182.2规划目标192.3 规划主要内容192.3.1 水资源规划202.3.2 节水规划212.3.3 防洪规划222.3.4 水电开发规划232.3.5 水资源保护规划232.3.6 水土保持规划24第三章 规划区域环境概况263.1地理位置、社会经济与交通263.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263.1.2 社会经济263.1.3 交通273.2自然环境概况273.2.1 地形地貌273.2.2 地质283.2.3 地震283.2.4 土壤283.2.5 水土流失293.2.6 气候293.3水环境293.3.1

3、河流水文293.3.2 泥沙303.3.2 水质313.3.3 水资源利用现状313.4生态环境323.4.1 植物323.4.1 陆生动物363.4.3 水生生物363.5大气与声环境363.6社会环境363.6.1 经济状况363.6.2 旅游资源、文物古迹373.6.3 人群健康373.7规划区内主要环境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373.7.1 主要环境问题373.7.2 规划区不受规划影响前提下的环境发展趋势38第四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04.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404.1.1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与分析404.1.1.1对陆生植物的影响预测与分析404.1.1.2对陆生动物的影响预测与分

4、析404.1.1.3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预测与分析414.1.2运行期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与分析424.1.2.1对陆生植物的影响预测与分析424.1.2.2对陆生动物的影响预测与分析434.1.2.3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预测与分析434.1.2.4工程运营对电站下游生态环境影响444.1.3对区域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影响预测和分析444.2水环境影响评价454.2.1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454.2.1.1施工期对地表水质影响预测与分析454.2.1.2施工期对水文影响预测与分析464.2.2运营期对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464.2.2.1运营期对地表水质影响预测与分析464.2.2.2运

5、营期对水文影响预测与分析474.2.3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484.3水土流失的影响评价494.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04.5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04.6 固态废弃物影响评价514.6.1施工期影响514.6.2运营期影响524.7地质环境影响评价524.7.1库岸稳定524.7.2水库渗漏534.7.3诱发地震534.8社会环境影响评价534.9人群健康影响评价54第五章 环境保护措施565.1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目标565.2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565.2.1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565.2.2地表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575.2.3水土流失减缓措施575.2.4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58

6、5.2.5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585.2.6固态废弃物影响减缓措施585.2.7人群健康影响减缓措施59第六章 公众参与606.1 公众参与概况606.1.1公众参与的方式、范围、内容606.1.2公众参与的调查结果及说明616.2 调查统计结果616.3 对公众意见的落实情况64第七章 监测与跟踪评价677.1 对规划具体项目的环评要求677.2 监测计划677.2.1施工期水质监测计划687.2.2运营期水质监测计划687.3 跟踪评价计划69第八章 评价结论与建议708.1 评价结论708.2 建议71第一章 总则1.1 规划背景XX河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境内,为内陆河,属柴达木河水系,发源于

7、鄂拉山西南的约根涌,源头海拔5092m,由东南流向西北,最后汇入柴达木河。流域内地形条件复杂多变,中上游位于高山峡谷中,两岸均为荒山秃岭,地面坡度在40-45之间,植被覆盖率很低,水土流失严重,河床宽度20-50m,出山后进入XX山前倾斜平原,河水至此分散多股,与夏日哈河汇合变为潜流汇入柴达木河。XX河总河长123km,平均坡降12.6。流域属于温带荒漠区,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少雨干燥,蒸发强烈。XX河多年平均径流量5.156m3/s,年径流总量16260万m3。XX河流经XX镇、热水乡和夏日哈镇。XX镇内的万亩灌区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灌区渠系建筑物利用系数不高,大量已耕种多年的土地由于

8、灌溉困难,产量增长不明显,还有部分耕地因表土盐分聚集过多而弃荒。热水乡沟深缺水,草原偏远,缺乏骨干水利工程,缺水严重。夏日哈镇是农牧结合的镇,有丰富的水力和矿产资源,境内农田由于长期漫灌盐渍化程度较大,需要进行灌溉改良;由于长期使用和管理不善,渠道设施系统紊乱,农田用水无一定规则,村民各自为用,渠系建筑物破坏严重。跨渠排洪涵洞数量少,遇到大雨,山洪常冲毁渠道。随着乡镇的发展,人为的生态破坏日趋严重。总体来讲,XX河流域面临的问题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突出,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洪灾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等。出现上述问题,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为了解决及遏制这些问

9、题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流域防洪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管理的能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和保护,加快开发当地水能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青海省海西州水务局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了XX河流域综合规划。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XX水文站的水文资料,全面准确地评价XX河流域的水资源条件和特点,系统评价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能量、可利用量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预测、节水、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做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确保水资源供需动态平衡;提出流域防洪规划,建立包括各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内,以乡镇为中心

10、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依靠防洪工程确保中心乡镇、人口聚集地和主要粮食生产区的防洪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非工程措施主要是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来规避洪灾风险;提出流域水电开发利用规划,建议建设3个水电站,合理开发水能以替代煤和生物能,既减轻农民负担,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最后提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规划。XX河流域的水污染主要来自城镇生活污水、农田施肥污染以及部分工矿企业的生产用水,源头区主要为水土流失污染水源。因此要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还要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提高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加强城镇排水管网建设,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管理,防止垃圾倾

11、倒河岸污染水资源;推广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合理施用农药,要逐步控制农作物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有机磷农药品种;积极营造各种防护林体系以及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减少水土流失。规划实施后将有利于流域水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生态环境的改善、水污染防治、防洪以及水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贯彻国家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相关政策,需要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利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以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此,2010年2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受海西州水务局的委托,承担了XX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任务后,评价单位与规划编制人员、委托单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12、和探讨,并积极开展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公众参与等工作,较为系统地掌握了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状况。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规范和导则,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和评价,编制完成青海省海西州XX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2评价目的与内容为缓解近年来XX河流域面临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确保流域内城镇和主要粮食生产区的防洪安全并促进下游的生态平衡,海西州水务局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并完成了XX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拟通过各项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强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一体化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XX河流域属于生态脆弱

13、区,规划实施后可能会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以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前提,遵循早期介入、整体性、公众参与、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充分论证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与区域环境和相关规划的协调性,提出规划方案可能涉及的环境敏感问题,及时纠正规划缺陷,完善规划方案,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XX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如下:1. 根据规划方案,结合规划流域段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现状,分析该规划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2. 针对规划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的程度

14、和范围,提出减缓和避免不良影响的防治对策;3. 根据规划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对规划内具体项目环境评价的要求,制定监测和跟踪计划;4.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该规划的可行性作出明确结论,为上级主管部门决策、规划内具体项目的设计以及企业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3评价依据1.3.1有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修订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修订5.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修订6.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修订7.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1年1月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1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8月修订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月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2月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年9月17.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8年12月18. 国家重点保护野

16、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国务院1999年19.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评函20064号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函2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函200611号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22.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6月22号)23. 其它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性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1.3.2评价技术规范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2.1-93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3

1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评价HJ/T19-97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93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征求意见稿)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95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9.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1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1.3.3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1. XX河流域综合规划;2. 都兰县XX河流域自然、社会现状详细资料3. 都兰县XX河流域水文(包括地下水)监测数据4.

18、 都兰县XX河流域植被退化、沙漠化等环境变化的资料1.4环境保护目标1.4.1规划区域内环境敏感对象XX河流域综合规划在发电、防洪等方面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将给建设工程施工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根据工程特点和影响区环境特征,XX河流域综合规划评价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但是位于XX河畔的热水古墓属于历史文物遗址,热水古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热水墓群有大小古墓2000余座。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其中织锦袜、丝织品极为珍贵,是我国1996年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这墓葬群中的血渭1号大墓系全国十大古墓之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XX河北岸

19、山前洪积扇平台上,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大墓结构风格独特,为我国考古发觉中绝无仅有。XX河流域综合规划中的水电工程处在热水古墓的保护范围之内。热水古墓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并进行原址保护,确保工程施工不对文物造成损害。1.4.2规划区域环境保护目标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XX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防止XX河下游的泉集河柴达木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退化。2. 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目标合理确定

20、XX河流域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维持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供补平衡,确保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持和保护河流(湖、库)和地下水的环境功能。3. 水土流失对规划实施可能对规划区域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综合防治,改善水土流失状况。主要保护对象是库区及库周围区土地、防洪堤、水电站主体建筑物及道路施工区土地及渣场范围内土地。要求合理调配工程永久性占地和施工临时性用地,尽可能减少对耕地和经济林地的占用和影响,在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4. 声环境与空气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XX河流域综合规划实施的规划区内声环境现状为城市区域环

21、境噪声标准的1类标准,保护目标为规划区域内的居民点以及规划实施建设时的施工人员。规划河段沿线空气质量现状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保护目标为规划区域内居民点以及施工人员。5. 社会经济促进XX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防洪安全;保障城镇生产、生活供水安全;合理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优化电能供应。1.5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1.5.1生态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拟建工程建设影响范围小于50km2且大于20 km2,在建设期和水库蓄水期,工程影响区生态环境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主要生态影响判别如下:生物量减少50%,物种变化不大,认为异质性程度降低不大,相对同质变化不大,物种的多样性减少50%,不会导致珍稀濒危

22、物种消失,绿地数量减少50%、分布不均,连通性变差,不会造成荒漠化,根据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中等级确定原则,本次生态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生态因子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划定本次生态环境评价的范围为:1 水库淹没区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区域和水库迎水坡地段。2 施工区水电站坝址所在的河谷两岸以及坝址下游区域,包括施工工地、弃碴场、场内新增交通公路、施工人员办公和生活区等。3 坝址下游区规划的各级电站库区范围及可能引起的减脱水河段。1.5.2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5.156m3/s,属小河,XX河干流水体现状环境功能为类,该工程建成

23、运行后污水排放量很小,只在施工期间有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是悬浮物浓度较高的砂石料加工废水)和少量生活污水排放,根据HJ/T2.393中的分级判据,该工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评价范围为规划的各级电站库区范围及可能引起的减脱水河段。1.5.3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该工程运行本身无大气污染物排放,只在施工期施工场地与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建设、道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粉尘与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少量废气,施工人员的生活炉灶有少量的烟尘、SO2等污染物排放,污染物等标排放量远小于2.5108m3/h,工程所在区为山区,属于复杂地形。根据HJ/T2.293中分级判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

24、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为以施工区为中心边长为2km3km的范围内。1.5.4声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该工程在运行期不排放噪声,施工期间山石钻孔、爆破、混凝土拌和、车辆运输等活动将产生噪声污染,但多为间歇性和暂时性的。工程施工区包括:水库、防洪堤、水电站主体建筑物及道路施工区。施工区声环境现状功能为1类区,根据HJ/T2.41995中的分级依据,该规划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简评。评价范围为施工区边界外1km范围内。1.5.5评价时段XX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段为:施工期及运行期。1.6评价标准1.6.1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见表1-1。表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

25、浓度限值浓度单位备 注SO2日均值0.15mg/Nm3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1小时平均0.50TSP日均值0.30mg/Nm3NO2日均值0.08mg/Nm31小时平均0.12环境噪声质量标准见表1-2。表1-2 环境噪声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时段标准限值单位备 注昼间55dB(A)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夜间45dB(A)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见表1-3。表1-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 目浓度限值单 位备 注PH值69无量纲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悬浮物(SS)25mg/L高锰酸盐指数4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3mg/L总砷0.05

26、mg/L总磷(以P计)0.1mg/L总氮(以N计)0.5mg/L氟化物(以F-计)1mg/L硫化物0.1mg/L1.6.2 排放标准规划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6297-1996。由于水电项目和防洪堤产生的大气污染属于无组织污染,因此,按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废气排放标准值见表1-4。表1-4 废气排放标准污染物单 位标准值备 注二氧化硫mg/m30.40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二氧化氮mg/m30.12颗粒物mg/m3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见表1-5。表1-5 污水排放标准项 目浓度限值单 位备 注PH值69无量纲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

27、标准一级悬浮物70mg/LCOD100mg/LBOD520mg/L石油类5mg/L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II类;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执行标准见表1-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见表1-7。表1-6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LeqdB(A)标 准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65表1-7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评价时段标准限值单位备 注昼间60dB(A)GB

28、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夜间50dB(A)该规划评价主要执行上述标准。对目前暂无评价标准的环境因子进行评价时,有公认阈值的,按公认阈值进行评价;对既无公认阈值又无参照标准的环境因子,拟相对于现状作影响分析。1.6.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评价区水土流失执行SL190-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见表1-8。表1-8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级别侵蚀模数t/(km2a)微度侵蚀(无明显侵蚀)500轻度侵蚀5002500中度侵蚀25005000强度侵蚀50008000极强度侵蚀800015000剧烈侵蚀15000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按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一级标准,各项指标限

29、值表见表1-9。表1-9 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标 准指 标一级标准施工建设期试运行期1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52土壤流失控制比1.51.23拦渣率()95954扰动土地整治率()*955林草覆盖率()*256植被恢复系数*98注:1、表内“*”表示:指标值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实施进度,通过动态监测获得,并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2、一级标准,系指依法划定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及省级预防保护区。1.7评价方法及评价工作程序1.7.1 评价方法在现场勘查、环境监测、专家咨询、基础资料收集等基础上,初步确定规划区的环境现状。结合规划项目的特点及环境特征

30、,确定预测评价的重点,对不同的环境要素分别采取对应的预测评价方法,具体如下:1. 规划区域环境背景调查分析(1)生态环境:A、陆生植被: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与样地调查相结合;B、陆生动物:收集资料进行分析;C、水生生物:收集资料进行分析;(2)水环境利用规划内项目已有的水资源论证报告,结合现场调查和监测资料;(3)环境空气及声环境采用现场踏勘,结合资料收集等方法。(4)规划区社会经济收集规划涉及到的XX镇、热水乡和夏日哈镇的社会经济资料。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识别采取情景分析法识别规划对规划区域周边环境的影响。3. 规划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采取情景分析法、类比分析法等,对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

31、预测与评价。4. 公众参与通过座谈会和调查表法收集公众个人和社会团体对该规划的意见,统计整理后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中。1.7.2、评价工作程序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下图:放弃规划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采纳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案评价结论规划分析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评价指标对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针对规划方案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编写报告书、篇章或说明实施监测与跟踪评价公众参与图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第二章 规划概述2.1规划范围XX河流域综合规划的范围是整个XX河流域,地处柴达木盆地边沿,为盆地与高原交接地带,流域涉及热水

32、乡、XX镇和夏日哈镇。XX河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为柴达木盆地第六条大河,发源于昆仑山脉的独龙山,河源海拔5092m,由东南流向西北,进入盆地与夏日哈河汇合后,以潜流的形式注入柴达木河,最后流入北霍布逊湖。河长152km,集水面积4434 km2,河道平均比降12.58 ,河宽2050m,河床为沙砾石。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多年平均流量5.156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16260万m3。图2-1 XX河流域图夏日哈河是XX河的一级支流,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都兰县境内,发源于哈次谱山西侧,河源海拔4720m。上游干流自东南流向西北,河源一带河床较窄,为时令河;中游流经南戈滩,流向转为从东向西,河水

33、潜入地下,潜流至南戈泉后,以泉的形式溢出地面,出山口后,河道转为从东北向西南,与XX河汇合后潜入戈壁滩,与香日德河汇成柴达木河,最终流入北霍布逊湖。河长80km,集水面积973 km2,河道平均比降19.4 ,河宽1020m,河床为沙砾石。河流以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多年平均径流量3873万m3。XX河流域见图2-1。2.2规划目标提出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方案,和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XX河流域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改善,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案提出的规划目标见表2-1。表2-1 XX河

34、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目标水平年规划目标2015年2030年水资源配置确定流域水资源总量预测社会经济生活用水量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节水2015年,改善灌溉面积为6.6万亩2030年改善灌溉面积9.3万亩水电建设在XX河上规划建设2座水电站在夏日哈河上规划建设1座水电站防洪目标要以乡镇和局部重要地区防洪为重点“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以草原水利建设为契机,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加大人工种草造林,休牧还草,封山育林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水资源保护工业废污水全部处理达标处理好城乡垃圾,防止垃圾污染水资源推广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合理施用农

35、药,防止面源水污染2.3 规划主要内容XX河流域综合规划在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对社会经济生活用水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节水规划、水电开发规划、防洪规划、水资源保护及水土保持规划。2.3.1 水资源规划据XX站19562000年45年实测径流资料统计分析,XX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应为1.626亿m3,水资源总量为2.5255亿m3(包含支流夏日哈河)。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经济生活用水进行了预测,对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由预测结果看,XX河流域规划水平年国民经济需水增长迅速,以现状用水水平,不考虑采取节水措施,预计2015年和2030年需水将分别达到13818.1万m3和16

36、647.7万m3,新增7008.6万m3。以目前节水投入水平,采取节水措施,则2015年和2030年需水将分别达到11497.74万m3和11923.97万m3,新增2284.8万m3,比不节水方案需水量减少4723.7万m3,见表2-2。 表2-2 XX河流域国民经济需水总量 单位:万m3项目现状需水量不考虑节水方案规划基本方案2015203020152030生活用水城镇生活41.2552.3170.4858.5978.94农牧生活36.5562.38119.9362.38119.93牲畜32.8956.5111256.51112小计110.69171.2302.41177.48310.87

37、工业需水172.1398.6632.2239.16442.5农业灌溉农田灌溉7086.38729.59551.17301.56575.1林草灌溉22704518.861623779.64595.5合计9639.113818.116647.711497.7411923.97XX河流域实际工程可供水量9000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6447.2万m3,地下水供水2552.8万m3;与现状年相比缺水600万m3。在来水频率为多年平均、P=50、P=75和P=95时,地表水供水量分别为15800万m3、14700万m3、10300万m3和5700万m3;XX河流域现状水平需水量9600万m3,其中农业需

38、水9400万m3,工业和生活需水 200万m3;缺水量分别为-6200万m3、-5100万m3、-700万m3和3900万m3,流域水资源利用率分别为41%、43.9%、63%。见表2-32-5。表2-3 2005年水资源供需平衡 单位:万m3现状水平年(2005年)工业生活需水农业需水小计供水量缺水多年平均282.799356.39639.19000639.150%282.799356.39639.19000639.175%282.799356.39639.19000639.195%282.799356.39639.157003939.1表2-4 2015年水资源供需平衡 单位:万m3不考虑

39、节水方案(2015年)工业生活需水农业需水小计供水量缺水多年平均569.813248.313818.190004818.350%569.813248.313818.190004818.375%569.813248.313818.190004818.395%569.813248.313818.157008118.1表2-5 2030年水资源供需平衡 单位:万m3不考虑节水方案(2030年)工业生活需水农业需水小计供水量缺水多年平均934.6115713.116647.790007647.7150%934.6115731.116647.790007647.7175%934.6115713.1166

40、47.790007647.7195%934.6115713.116647.7570010947.7从缺水部门分析,其中农业用水最为短缺。根据缺水类型的划分标准,现状XX河流域为工程型缺水。因此,解决XX河流域的缺水问题,需要在节水、再生水回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前提下,兴修水利蓄水工程,加大取水力度。2.3.2 节水规划XX河流域水资源相对短缺,供需矛盾突出,而现状用水效率较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和城镇生活需水量将呈快速上升态势。因此,要大力推广节水措施,建立节水型社会,立足当地资源,在节水中求发展。农业节水: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

41、范(SL20798)和正在实施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的要求,对于现有灌区,2030年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35提高到0.51;对于已基本报废新发展的灌区,要求灌区节水设施与灌区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灌溉水利用系数至少在0.6以上。2015年前首先对万亩以上灌区进行节水改造,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6万亩; 2030年,节水面积达到9.3万亩,使现有灌区全部改造一遍,达到节水标准。在搞好节水工程措施的同时,必须采取配套的农业措施和管理措施等非工程节水措施。工业节水:全面实施节水改造,2015年重点提高工业用水效率,重复用水利用率由现状的零提高到4050,2030年加

42、大工艺技术革新和工业设备改造,重复用水利用率达到7580,接近2000年国内先进地区用水水平。 城镇生活节水:积极推广节水器具普及率,加快乡镇供水管网改造和建设,降低管网漏失率。2015年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供水管网漏失率控制在15以下;2030年供水管网漏失率控制在10%以下。按照上述节水措施,2015年和2030年规划节水量分别达到2320.4万m3和4723.7万m3。2.3.3 防洪规划规划主要以乡镇和局部重要地区为防洪保护对象,重点保护对象是XX镇和夏日哈镇河段,防洪河道长度约100 km(干支流河长)。2000年以前,XX河干支流沿河两岸基本无防洪设施,沿河的一小部分防洪设施是

43、交通部门为保护公路和桥梁安全而修建的护岸工程;另外存在少数的防洪设施为在险工险段临时修建的防洪设施,基本没有什么工程标准。在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不宜也难以普遍提高的情况下,规划在XX河干支流沿岸修建以下防洪工程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田,如表2-6所示。XX河流域防洪规划应与城镇总体规划相协调,城镇防洪工程布局应考虑到城镇发展的要求。表2-6 XX河流域防洪规划表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工程类型建设效益建设规模备注察苏东山根新建五等小(二)保障240多人生命安全和2100亩农田修建防洪堤8公里282.4万元XX河(XX镇)新建五等小(二)保障16000多人生命安全和2.3万亩农田修建防洪堤20公里704.1万元夏日哈河新建四等小(一)保障2000多人生命安全和0.5万亩农田修建防洪堤18公里634.5万元夏日哈河新建四等小(一)保障2000多人生命安全和0.3万亩农田修建防洪堤9公里360万元XX河新建四等小(一)保障20000多人生命安全和4万亩农田修建防洪堤18公里560万元宜发生水土流失区的中小河流经常挟带大量泥沙,加强水土保持以及水土流失高发地区的监测预报是中小河流防洪减灾的有效措施。宜发水土流失中小河流治理要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