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14.燥剂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23143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14.燥剂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14.燥剂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14.燥剂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14.燥剂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14.燥剂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14.燥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14.燥剂ppt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12/26,方剂学,治 燥 剂,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类专业本科教学课件,方剂学教研室,2022/12/26,方剂学,一、概念: 组成: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的药物为主; 作用: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 治证:燥证。* 燥邪致病的特点: 1、干涩伤津 2、燥易伤肺,治燥剂,2022/12/26,方剂学,温燥(热) 因初秋感受燥热邪气而致。 头痛身热、干咳少痰,或气逆而喘, 口渴鼻燥、舌边尖 红,苔薄白而干; 凉燥(寒) 因深秋感受风寒燥邪而致。 “次寒”、“小寒”。 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 苔薄白。 上燥(肺) 干咳、少痰,口燥咽干,咯血; 中燥(胃) 多食易饥,肌肉消瘦,口渴干呕;

2、 下燥(肾) 消渴,便秘。,外燥,内燥,*燥证,治燥剂,2022/12/26,方剂学,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1、轻宣外燥 凉燥或温燥 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2、滋阴润燥 脏腑津伤液耗的内燥证 养阴清肺汤、麦门冬汤、百合固 金汤、玉液汤、增液汤。,治燥剂,2022/12/26,方剂学,三、使用注意: 1、辨明内燥、外燥,分别选用相应方剂治疗; 2、燥易伤津耗液,久则耗气,故多配伍养阴、 生津、 益气之品。 3、滋润内燥之剂多为寒凉滋润之品,易助湿碍气,凡素 体多痰湿或脾虚便溏者慎用。,治燥剂,2022/12/26,方剂学,杏 苏 散,温病条辨,治燥剂,2022/12/26,方剂学,【组

3、成】 苏叶 杏仁 半夏 茯苓 橘皮 前胡 苦桔梗 枳壳 甘草 生姜 大枣 (原方未注用量)【用法】,杏 苏 散,2022/12/26,方剂学,【主治】外感凉燥证。 凉燥外袭:头微痛,恶寒无汗,咽干,苔白。 肺失宣降,津聚为痰:鼻塞,咳嗽痰稀,脉弦。【病机】 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治法】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杏 苏 散,2022/12/26,方剂学,【方解】 君:杏仁 宣降肺气,润燥止咳。 苏叶 轻散风寒以发表邪, 开宣肺气以助止咳。臣:桔梗 宣肺化痰止咳。 前胡 疏风宣肺,降气化痰。 枳壳 理气消痰。,*苏叶配杏仁:轻宣温润,宣肺 散寒,止咳润燥。,桔梗、前胡、枳壳相配:宣肺降气,化痰止

4、咳,杏 苏 散,2022/12/26,方剂学,佐:半夏 化痰除涎,降逆止咳。 橘皮 理气化痰。 茯苓 健脾渗湿,以助治痰。 生姜、大枣 和中散邪。 使:甘草 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杏仁+苏叶;桔梗+前胡+枳壳; 半夏+陈皮。方论选录,*此三味佐药相合,配伍甘草即二陈汤的主要药物,以增强理气化痰,降逆止咳之力。,杏 苏 散,2022/12/26,方剂学,【临床应用】1、本方是治疗凉燥证的代表方剂。2、辨证要点: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 苔白,脉弦。3、临证加减:若无汗,脉弦甚或紧者,加麻黄、防风以解表发汗;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以化湿除满;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以祛风止痛。4、现代运用

5、: 流行性感冒、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属外感凉燥,肺气不宣,痰湿内阻者。 5、类方比较:杏苏散小青龙汤,杏 苏 散,2022/12/26,方剂学,桑 杏 汤,温病条辨,2022/12/26,方剂学,【组成】 桑叶一钱 杏仁一钱五分 沙参二钱 象贝一钱 香豉一钱 梨皮一钱 栀皮一钱【用法】,桑 杏 汤,2022/12/26,方剂学,【主治】 外感温燥证。 伤于肺卫,其病轻浅:头痛,身热不甚;燥热 耗津灼液:口渴,鼻干咽燥;邪气 伤肺,肺失清肃: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温燥之象: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病机】 温燥外袭,肺津受灼,肺失宣降。【治法】 轻宣温燥(清宣燥邪,润肺止咳)。,桑 杏 汤,

6、2022/12/26,方剂学,【方解】 君:桑叶 清宣肺中燥热而止咳。 杏仁 宣利肺气,润燥止咳。 臣:豆豉 辛凉解表,助桑叶轻宣透热。 象贝 清化痰热,助杏仁润燥化痰止咳。 沙参 润肺止咳,清热生津。 佐:栀子皮 清泄肺热。 梨皮 清热润燥,止咳化痰。 *配伍特点: 桑叶+杏仁;轻宣凉散+生津养液方论选录,桑叶配伍杏仁:清凉宣透,润燥止咳。,桑 杏 汤,2022/12/26,方剂学,【临床应用】1、本方为治疗温燥外袭,肺燥咳嗽之轻证的常用方。2、辨证要点: 身微热,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3、临证加减:身热较重,加银花、连翘;若肺气逆而咳嗽较重,加枇杷叶、前胡;咽痛者,可

7、加牛蒡子、薄荷以清利咽喉;鼻衄者,加白茅根、早莲草以凉血止血;咳痰粘稠难出者,加天花粉、瓜蒌仁以清热化痰。,桑 杏 汤,2022/12/26,方剂学,4、现代运用: 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百日咳等,属外感温燥,灼伤肺津者。5、类方比较:桑杏汤桑菊饮,桑 杏 汤,2022/12/26,方剂学,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2022/12/26,方剂学,【组成】 桑叶经霜者,去枝梗,三钱 石膏煅,二钱五分 甘草一钱 人参七分 胡麻仁炒,研,一钱 真阿胶八分 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 杏仁去皮尖,炒黄,七分 枇杷叶刷去毛,蜜涂炙黄一片【用法】,清燥救肺汤,2022/12/26,方剂学,【主

8、治】 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证。 肺合皮毛,邪气熏蒸:头痛身热 肺失宣降: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胸 膈满闷 气阴两伤:咽喉干燥,口渴鼻燥 ,舌 干无苔,脉虚大而数。 【病机】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治法】 清燥润肺。 (清宣燥热,益气养阴)。,燥热伤肺,清燥救肺汤,2022/12/26,方剂学,【方解】 君:桑叶 轻清宣泄肺中燥热而止咳。臣:石膏 清泄肺热,生津止渴。 麦冬 养肺阴,润肺燥。佐:阿胶、胡麻仁 滋阴养血,润肺治燥。 杏仁 降润肺气,止咳平喘。 枇杷叶 清降肺热,化痰止咳。 人参 益气生津。使:甘草 调和诸药。方论选录,*桑叶配石膏:泄肺热之力,润燥止咳。,*杏仁配枇杷叶:清降

9、肺气,化痰止咳平喘。,清燥救肺汤,2022/12/26,方剂学,*配伍要点: 桑叶+石膏; 清泄燥热+益气养阴,标本兼治。,清燥救肺汤,2022/12/26,方剂学,【临床应用】1、本方为治燥热伤肺重证之主方。2、辨证要点: 发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口渴咽燥,舌红少苔,脉虚数。3、临证加减:痰多难咯,加川贝、瓜蒌以润燥化痰;热甚,加羚羊角以清热凉血;咯血,去人参加水牛角、生地、仙鹤草。,清燥救肺汤,2022/12/26,方剂学,4、现代运用: 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 支管炎、肺气肿、肺癌等属燥热壅肺,气阴两伤者。,清燥救肺汤,2022/12/26,方剂学,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2022/1

10、2/26,方剂学,【组成】 大生地二钱 麦冬一钱二分 生甘草五分 玄参一钱半 贝母去心,八分 丹皮八分 薄荷五分 白芍炒,八分【用法】,养阴清肺汤,2022/12/26,方剂学,【主治】白喉证。 疫毒上攻: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 肺肾阴虚 咽喉肿痛,鼻干唇燥。 虚火上炎 肺失宣降: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 非喘。 阴虚之象:脉数无力或细数。【病机】肺肾阴虚,内有蕴热,复感疫毒,热毒熏蒸 于上。【治法】养阴清肺,解毒利咽。,养阴清肺汤,2022/12/26,方剂学,【方解】 君:大生地 清热养阴,滋肾水以救肺燥。臣:玄参 清热养阴,解毒利咽。 麦冬 养阴生津,清热润肺。 白芍 敛阴柔肝以防木火

11、刑金,灼伤肺阴。,*地、玄、冬相配:滋肾水,清虚火,润肺燥,解疫毒。,养阴清肺汤,2022/12/26,方剂学,佐:丹皮 凉血散瘀而助消痈肿。 贝母 清热润肺,化痰散结。 薄荷 散热利咽。使:生甘草 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玄参+麦冬+生地方论选录,养阴清肺汤,2022/12/26,方剂学,【临床应用】1、本方为治疗阴虚肺燥白喉的常用方剂。2、辨证要点: 喉间起白膜或白色斑点如腐,咽喉肿 痛,鼻干唇燥,脉数。3、临证加减:阴伤甚者,加大熟地以滋阴补肾;热毒甚者,加土牛膝、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燥甚者,加天冬、鲜石斛以养阴润燥。,养阴清肺汤,2022/12/26,方剂学,4、现代运用:

12、 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鼻咽癌等属阴虚燥热者。5、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中和白喉毒素、免疫、抗炎等作用。,养阴清肺汤,2022/12/26,方剂学,麦 门 冬 汤,金匮要略,2022/12/26,方剂学,【组成】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用法】,麦 门 冬 汤,2022/12/26,方剂学,【主治】肺胃阴虚气逆之肺痿证、呕逆证。 炼津为涎:咳唾涎沫;肺胃阴虚 肺气上逆:短气喘促;气火上逆 胃失和降:气逆呕吐; 津失上承:口渴,咽喉干燥; 阴虚气耗:舌红少苔,脉虚数。【病机】肺胃阴亏,虚气上逆。 (其病在肺,其源在胃,母子同病)。【治法】滋养肺胃,降逆和

13、中。,麦 门 冬 汤,2022/12/26,方剂学,【方解】 君:麦门冬 养阴生津,清降虚火,润肺益胃。 臣:人参、甘草 益气生津,补中益肺。 佐:半夏 降逆和胃,开通胃气,祛痰除涎。,* 麦门冬配半夏(7:1):半夏燥性被制而降逆之功存,且麦门冬得半夏则滋而不腻,相反相成。,麦 门 冬 汤,2022/12/26,方剂学,粳米、大枣 养胃生津,助君臣补养肺胃。 使:甘草 调和诸药。*配伍要点: 麦门冬+半夏 健脾养胃+补肺,含培土生金,虚则补其母之法。方论选录,麦 门 冬 汤,2022/12/26,方剂学,【临床应用】1、本方为治疗肺胃阴伤气逆之肺痿或胃阴不足之呕逆证的常用方剂。2、辨证要点:

14、 咳唾涎沫,短气而喘促或呕吐,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虚数。3、临证加减:阴伤甚者,可加北沙参、玉竹以养阴液。胃阴不足,胃脘灼热而痛,加加白芍、川楝子等。,麦 门 冬 汤,2022/12/26,方剂学,3、现代运用: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结核等属肺胃阴虚, 气火上逆者。亦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 萎缩性胃炎等属胃阴不足,气逆呕吐者。4、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镇咳及促进唾液分泌、改善支气管粘液纤毛输系统、消除早期矽肺、 降血糖、抑制嗜酸性细胞等作用。,麦 门 冬 汤,2022/12/26,方剂学,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2022/12/26,方剂学,【组成】 百合一钱半 生地

15、黄二钱 熟地黄 当归身各三钱 芍药炒 甘草各一钱 贝母 麦冬各一钱半 桔梗 玄参各八分【用法】,百合固金汤,2022/12/26,方剂学,【主治】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 肺失清肃:咳嗽气喘; 灼伤肺络:痰中带血;肺肾阴亏 熏灼咽喉:咽喉燥痛;虚火上炎 虚火内扰:手足心热,骨蒸盗汗, 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伤肺络。【治法】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百合固金汤,2022/12/26,方剂学,【方解】 君:百合、麦冬 清润肺燥,清虚火而止咳。 臣:生地黄 养阴滋肾,凉血止血。 熟地黄 滋阴养血,补肾填精。 玄参 清热养阴,滋水降火,利咽解毒。,*君臣相配,滋肾阴,降虚

16、火,金水相生。,百合固金汤,2022/12/26,方剂学,佐:白芍、当归身 滋阴养血,柔肝保肺。 贝母 润肺化痰止咳。 桔梗 化痰利咽。使:甘草 合桔梗即桔甘汤以清利咽喉,化痰散结; 调和诸药。 方论选录,百合固金汤,2022/12/26,方剂学,*配伍要点:百合、麦冬+生地黄、熟地黄、玄参;滋养肺肾,有金水相生之妙。,百合固金汤,2022/12/26,方剂学,【临床应用】1、本方为治疗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血证的常用方剂。2、辨证要点: 咳嗽,咽喉燥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3、临证加减:若痰稠难咯,加栝楼仁、桑白皮、花粉;若咳血甚者,加侧柏叶、仙鹤草、白茅根4、现代运用: 肺结核、慢性支气管

17、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自发性气胸等属于肺肾阴虚者。5、类方比较: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汤,2022/12/26,方剂学,玉 液 汤,医学衷中参西录,2022/12/26,方剂学,【组成】 生山药一两 生黄芪五钱 知母六钱 生鸡内金二钱 葛根一钱半 五味子三钱 天花粉三钱【用法】,玉 液 汤,2022/12/26,方剂学,【主治】 气不布津,肾虚胃燥之消渴。 津液不布,胃燥耗津:口渴引饮; 肾失封藏,水精下流:小便频数量多; 气虚胃燥津伤:困倦气短,舌嫩红而 干,脉虚细无力。【病机】 气虚气不布津,肾虚胃燥。【治法】 益气生津,润燥止渴。,玉 液 汤,脾气亏虚肾虚胃燥,2022/12

18、/26,方剂学,【方解】君:山药、黄芪 补脾固肾,益气生津功,臣:知母、天花粉 滋阴清热,生津养液, 润燥止渴。,*君臣相配,益气养阴,生津布津(气 旺生津);润燥止渴,固肾缩尿。,*二药相配:一则使脾气升,散精达肺,输布津夜以止渴,二则使肾气固,封藏精微以缩尿。,玉 液 汤,2022/12/26,方剂学,佐:葛根 清热生津止渴。 鸡内金 助脾健运,运化水谷精微; 兼能固肾涩精。 “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也”医学衷中参西录 五味子 收敛固肾,不使津液下流。 *配伍要点: 黄芪+山药; 黄芪+葛根;方论选录,五味子配山药:补肾固精之力增强。,*葛根配黄芪:升发脾胃清阳,输布津液而止渴。,玉 液 汤,

19、2022/12/26,方剂学,【临床应用】1、本方为治疗气不布津,肾虚胃燥之消渴证的常用方。 2、辨证要点: 口渴尿多,气短,脉虚细无力。3.、临证加减:气虚甚,脉虚细者,加人参;小便频数者,加山茱萸、菟丝子。烦热渴饮者,加石膏、麦冬。 4、现代运用: 癌症放疗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小儿夏季热、尿崩症等属气阴两亏,中焦燥热者。5、本方具有降血糖作用。,玉 液 汤,2022/12/26,方剂学,增 液 汤,温病条辨,2022/12/26,方剂学,【组成】 元参一两 麦冬连心,八钱 细生地八钱【用法】,增 液 汤,2022/12/26,方剂学,【主治】 津亏肠燥证。 传导不利,无水行舟:大便

20、秘结津亏肠燥 津不上承:口渴,舌干; 阴虚内热:舌红,脉细数无力。【病机】热邪伤津,津亏肠燥,无水舟停。【治法】增液润燥。,增 液 汤,2022/12/26,方剂学,【方解】君:玄参 滋阴清热,润燥软坚而通便。臣:细生地 滋阴壮水,清热润燥。佐:麦冬 滋肺增液,生津濡肠以润燥。*配伍要点: 玄参、生地+麦冬方论选录,*君臣相配,滋阴壮水,清热润燥生津之力增。,增 液 汤,2022/12/26,方剂学,【临床应用】1、本方为治津亏肠燥证的常用方剂。2、辨证要点: 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细无力。3、临证加减:津伤热结甚者,可加大黄、芒硝以清热泻下,名增液承气汤;若阴虚牙痛可加牛膝、丹皮

21、以凉血、泻火、解毒;胃阴不足,舌质光绛,口干唇燥者,加入沙参、玉竹、石斛等以养阴生津。,增 液 汤,2022/12/26,方剂学,3、名词解释:增水行舟4、现代运用: 过敏性结肠炎、肛裂、痔疮、肠结核、慢性牙周炎、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糖尿病等属阴津不足者。5、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增液、抗炎、解热、增强胃肠蠕动等作用6、类方比较:增液汤增液承气汤,增 液 汤,2022/12/26,方剂学,【复习思考题】(1)试述治燥剂的定义、适用范围、用药原则、分类及注意事项。(2)凉燥与温燥的临床表现和治法用药有何主要不同?(3)清燥救肺汤证有何特点?为何桑叶用量独重?(4)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

22、、琼玉膏均为养阴润肺之剂,都治阴虚肺燥之证,但立法、组方各不相同,为什麽?试作简要对比分析。(5)麦门冬汤的主治征候及方药配伍有何特点?方中为何配伍辛温性燥的半夏?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什麽?,增 液 汤,2022/12/26,方剂学,水煎服(原方未注用法)。,2022/12/26,方剂学,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2022/12/26,方剂学,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2022/12/26,方剂学,水煎服(原方未著用法)。,2022/12/26,方剂学,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 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2022/12/26,方剂学,水煎服(原方未著用法)。,2022

23、/12/26,方剂学,水煎服(原方未著用法)。,2022/12/26,方剂学,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2022/12/26,方剂学,轻散风寒(轻宣凉燥)中长于宣肺气,化痰湿 (偏于宣散化痰);为治外感凉燥证的代表方,杏苏散 亦治外感风寒较轻,兼肺气不宣,痰湿内阻之 咳嗽证,属宣化法。临证以恶寒头痛 ,无汗, 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等见证为特征。 均具有外散风寒,内化痰湿(或痰饮)的功效。 用治外感风寒,痰湿内阻之咳嗽证。 发汗散寒中尤善于温肺化饮而平喘止咳。多用治小青龙 外寒内饮之证,尤为用治寒饮停肺之喘咳证的良 汤 方,属温化法。临证以喘咳痰多清稀,胸闷,舌

24、苔白滑或兼有发热、恶寒、无汗等表证为特征。,2022/12/26,方剂学,长于清宣温燥,化痰止咳。多用治初秋温燥外桑杏汤 袭,肺津受灼, 肺气失宣之咳嗽证。临证以干 咳少痰,头痛身热,口燥咽干, 舌红苔干, 脉浮数等见证为特征。 均有宣肺化痰止咳,轻散透邪的功效。用治风 热燥邪外袭肺卫之咳嗽证。 偏于辛凉宣透,宣肺止咳。多用治风温犯肺,桑菊饮 即风热之邪初袭肺经之咳嗽证, 属邪轻病浅者 。临证以咳嗽,微热微渴。脉浮而偏数等见证 为特征。,2022/12/26,方剂学,重在滋阴清热而解毒利咽,兼以清散祛邪 。主治养阴清 肺肾阴虚,内有蕴热,复感疫毒,热毒熏蒸咽喉 肺汤 之白喉证。临证以喉间起白膜

25、斑点,不易擦去, 咽喉肿痛,鼻干唇燥 ,舌红脉数等见证为特征。 均有滋阴补肾润肺,清降虚火之功效。用治肺肾 阴虚,虚火上扰之证。 滋肾阴,降虚火之力较强,并能化痰止咳,体现 “金水相生”法。多用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百合固 灼伤肺络之咳嗽痰血证。临证以咳嗽,痰中带血, 金汤 咽喉燥痛,眩晕,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见 证为特征。,2022/12/26,方剂学,功专增液润燥。用治津亏便秘证。临证以大便增液汤 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细无力为特 征。属滋阴润燥之剂。 均含有玄参、麦冬、生地,均有滋阴增液的作 用,用治津亏便秘证。 配大黄、芒硝。兼能泄热通便,用治热结阴亏增液承 便秘证。临证以

26、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气汤 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数为特征。属攻 补兼施之剂。,2022/12/26,方剂学,杏苏散温病条辩方论:吴瑭:“燥伤皮毛,故头微痛恶寒也,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者也,阳明之脉,上行头角,故头亦痛也。咳嗽稀痰者,肺恶寒,古人谓燥为小寒也;肺为燥气所搏,不能痛调水道,故寒饮停而咳也。鼻塞者,鼻为肺窍;嗌塞者,嗌为肺系也,脉弦者,寒兼饮也。无汗者,凉搏皮毛也。”,2022/12/26,方剂学,桑杏汤成方便读方论:张秉成:“此因燥邪伤上,肺之津液素亏,故见右脉弦大之象,而辛苦温散之法,似又不可用矣。止以轻扬解外,凉运清金耳。桑乃箕星之精箕好风,故搜其风,其叶轻扬,其纹

27、象络,其味辛苦而平,故能轻解上焦脉络之邪。杏仁苦辛温润,外解风寒,内降肺气。但微寒骤束,胸中必不为舒,或痰或滞,壅留上焦,久而化热,故以香豉散肌表之客邪,宣胸中之陈腐。象贝化痰,橘皮清热,沙参,梨皮养阴降火,两者兼之使邪去而津液不伤,乃为合法而。,2022/12/26,方剂学,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喻昌:诸气郁之属于肺者,属于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气郁之方,用辛香行气,绝无一方治肺之燥者。诸痿喘呕之属于上者,亦属于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法,以痿、呕属阳明,以喘属肺,是则呕与痿属之中下,而惟喘属之上矣。所以千百方中,亦无一方及于肺之燥也。即喘之属于肺者,非表即下,非行气即泻气,间有一二用润剂者,又不得其旨

28、矣。总之,内经六气,脱误秋伤于燥一气,指长夏之湿,为秋之燥。后人不敢更端其说,置此一气于不理,即或明知理燥,而用药夹杂。如弋获飞虫,茫无定法示人也。今拟此方,命名清燥救肺汤,大约以胃气为主,胃土为肺金之母也。其天门冬虽能保肺,然味苦而气滞,恐反伤胃阻痰,故不用也。其知母能滋肾水、清肺金,亦以苦而不用。至如苦寒降火,正治之药,尤在所忌。盖肺金自至于燥,所存阴气,不过一线耳。倘更以苦寒下其气,伤其胃,其人尚有生理乎?诚仿此增损以救肺燥变生诸证,如沃焦救焚,不厌其频,庶克有济耳。(医门法律,2022/12/26,方剂学,麦门冬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魏念庭:火逆上气,挟热气冲也;咽喉不利,肺燥津干也。主之

29、以麦冬,生津润燥,佐以半夏,开其结聚,人参、甘草、粳米、大枣,概施补益于胃土,以资肺金之助,是为肺虚有热津短者立法也。亦所以预救乎肺虚而有热之痿也。,2022/12/26,方剂学,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郑梅涧:喉间起白如腐一证,其害甚速。缘此症发于肺肾,凡本质不足者,或遇燥气流行,或多食辛热之物,感触而发。初起者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鼻通者轻,鼻塞者重,音声清亮气息调匀易治,若音哑气急即属不治。经治之法,不外肺肾,总要养阴清热,兼辛凉而散为主。,2022/12/26,方剂学,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汪昂: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金不生水,火炎水干,故以二地助肾滋水退热为君。百合保肺安神,麦

30、冬清热润燥,玄参助二地以生水,贝母散肺郁而除痰,归、芍养血兼以平肝,甘、桔清金,成功上部,皆以甘寒培元清本,不欲以苦寒伤生发之气也。,2022/12/26,方剂学,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消渴之病,多由元气不升,此方乃升元气以止渴者也。方中以黄芪为主,得葛根能升元气。而又佐以山药、知母,花粉以大滋其阴,使之阳升而阴应,自有云行雨施之效也。用鸡内金者,因此证尿中皆含有糖质,用之以助脾胃强健,化食物中糖质为津液也。用五味者,取其酸收之性,大能封固肾关,不使水饮急于下趋也,2022/12/26,方剂学,增液汤温病条辨吴瑭:此方所以代吴又可承气养荣汤法也。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

31、可攻实,又可防虚。余治体虚之温病,与前医误伤津液,不大便,半虚半实之证,专以此法救之,无不应手而效。温病之不大便,不出热结、液干二者之外。其偏于阳邪炽甚热结之实证,则从承气法矣;其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则不可混施承气,故以此法代之。独取元参为君者,元参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经称其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其并能解热结可知。麦冬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亦系能补能润能通之品,故以为之佐。生地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计,故汤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本论于阳明下证,峙立三法:热结液干之大实证,则用大承气;偏于热结而液不干者,旁流是也,则用调胃承气;偏于液干多而热结少者,则用增液,所以回护其虚,务存津液之心法也。其因阳明太热,津液枯燥,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非增液不可。服增液两剂,法当自下,其或脏燥太甚之人,竟有不下者,则以增液合调胃承气汤缓缓与服,约二时服半杯沃之,此一腑中气血合治法也。,2022/12/26,方剂学,增水行舟:指以滋阴增液的药物组成方剂,功能滑润肠道,导下便结,用以治热结津枯,尤偏于阴亏液涸之便秘证的一种治法。滋阴增液,润肠通便,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故名之。代表方如增液汤。,2022/12/26,方剂学,2022/12/26,方剂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