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音与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声音与环境.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声音与环境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详细教案一 教学设计课 题: 8.2.1 我们怎么听见声音教 材: 科教技术版 上册 课 型: (引导 自主学习)课 时: 一课时 设 计 人: 南昌市铁路一中 张北华课 前 准 备:1.学生准备: 直尺、 橡皮筋 2.教师准备:音叉、鼓、细线、乒乓球、水槽、土电话、麦克风、机械小闹钟、铁架台、小喇叭(没有外壳)、电池(2节)、弹簧、木棍、汤匙、课件。教学任务分析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在15的空气中声波的速度事340m/s;知道声波进入人耳引起听觉的过程;能设计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能完成声音通
2、过空气等介质传播的实验,并得出正确得结论,还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通过对水波、弹簧上疏密的观察,将对“波”的认识逐步扩展,进而知道声波;通过活动知道声波可以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从而得出有关结论;通过看图和讨论,回忆生物课上已有得人耳结构及引起听觉得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敢于置疑、勤于动手、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家的认真观察生活、积极探索科学、坚持不懈的精神,养成认真学习、爱科学、爱生活的正确价值观。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难点学生实验设计的引导,结论的得出;声波的理解;利用
3、声音得传播速度解释一些声现象。课件及实验准备活动内容活动目的1. 课 件 1 田园的蛙声,小提琴的演奏声2.学生实验1 用实验证明发声体在振动3.幻 灯 片1 帕斯卡的故事4. 课 件 2 声音是以声波得形式传播的演示实验1 弹簧横波演示5.演示实验2 土电话实验演示学生实验2 听音叉发出的声音6.演示实验3 听水中传来的声音7.幻 灯 片2 贝多芬的故事8.小 结1 引导学生总结上述活动的结论并让学生记忆住9.链 接1 信息链接10.应 用1 用幻灯片将宇航员图片展示并提出交流课题11. 幻灯片2 声音的传播有多快12. 应 用2 展示百米赛跑起跑的图片并提出相应问题13.演示实验4 保鲜膜
4、在喇叭发声时的变化的实验演示14. 幻灯片3 人耳的结构15. 课 件3 用课件将展示保鲜膜在喇叭发声时的变化的实验过度到人耳的结构16. 拓 展 声敏传感器、留音机17. 小 结2 总结本课得所学内容18.课外活动1 自我评价与作业19.课外活动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真空是否能传声通过田园的蛙声,小提琴的演奏声的听取使学生了解声音对生活的作用及它存在的普遍性;,并适时提出相关课题;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领悟如何选取器材,动手做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能够交流合作,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让学生很好地体会探究的整个过程;从而达到学生能主动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解决问题及交流与
5、合作的积极科学态度。通过帕斯卡的故事的展示让学生巩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利用名人的事迹来激励学生的探究科学的精神。通过学生从水波和弹簧的振动的传播到声波的理解;达到培养学生能利用想象类比推理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用土电话的实验承上启下使学生对指定性探究实验学会利用多种感觉器官来获取信息,通过学生演示水也能传声的实验探究,老师加以指导比较三种物体中声音的传播效果的不同,从而达到师生间进行实验及交流与合作的积极科学态度。通过贝多芬的故事的展示让学生再次感受固体传声的结论,利用名人的事迹来激励学生具有坚持不懈、不怕任何困难的探究科学的精神。通过学生总结上述活动的结论,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分析
6、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信息链接,可增加学生的知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出课后探究课题,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宇航员在月球怎样交谈的问题的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爱科学、爱学习的科学态度。通过展示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速度图片,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形象记忆的能力。通过百米赛跑计时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转变生活问题为物理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学生对保鲜膜在喇叭发声时的变化的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对人耳的结构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学科间的交叉性。通过学生对将保鲜膜在喇叭发声时的变化的实验过度到人耳的结构课件的观看
7、;提高学生用类比推理及想象的方法认识事物间联系的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STS的声敏传感器和信息浏览的把声音留下来,可增加学生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对社会、科学、技术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科学精神。学生小结,梳理所学知识,达到巩固发展提高的目的。 通过学生对自我评价与作业习题的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通过课后探究,培养学生的置疑意识、自己探究意识和时时刻刻认识世界的意识。板书设计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声音通过声波传播。三、声音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效果不同,固体中最好。四、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教学过程设计思
8、路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展示课件1后,教师:同学们在轻松之余,你能结合今天的课题“声”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吗?学生:声音是什么东西? 声音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不同的声音?我们怎么听到远处的声音的?声音是通过电线传到电脑上的吗?教师:同学们的探究的欲望很强,提出的问题都很好,由于时间和我们现有的知识我们今天只研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声音的产生教师:大家在小学已经知道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谁能说给大家听听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师:对于这个结论你当时很认同吗?如果认同你能否用桌上的仪器做实验来证明;如果不认同,你认为是怎
9、样产生的,提出你的猜想,并用桌上的仪器验证你的猜想。学生实验1:实验时按照实验卡1见附件1进行(学生实验分五组,每组4人,每组有音叉、鼓、细线、乒乓球、水槽、铁架台等仪器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抓典型的实验为引导学生找素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认为声音是由于敲击产生的敲音叉就有声音,不敲就没有声音;认为声音是弹产生的乒乓求手弹就发出声音;课件1再现,教师:在电脑上的片段中有“吹、拉、弹、唱”发出而发出优美的音乐,观察乐器发声时发声体的振动,再观察自己刚刚的实验。产生声音物体振动敲击弹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师引导如下:教师评价: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都很好,大家都能很好地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结
10、论,这种能力是生活中很需要的,希望大家能不断提高。幻灯片1展示帕斯卡是怎么认识声音的产生的,我们有仔细观察、支持不懈科学探究精神,必将能像他们一样为人类做更多贡献。因此我们接下来探究下一课题。三声音的传播声波我们验证了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我敲击鼓面振动的声音被我听到了,这说明声音产生了还会传播开来。那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呢,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呢?课件2演示:水波向四周传播开来看附件2 观察水中的振动会以水波的形式向四周传开来。 演示实验1:弹簧产生的横波看附件2弹簧某点的振动也会向外传开来课件展示:将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周围的空气进行放大后,观察空气粒子形成的波看附件3并与水波和弹簧的振动传播进行
11、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声波,从而得知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叫这种波为声波问:声音是否只能在空气中传播吗?四声音的传播条件(演示实验):拿土电话套件,让一个学生拿一端在教室外将小喇叭放在小纸杯中并开启。教师在教室内拿着土电话的另一端用麦克风将声音放大,之后拿出一把剪刀将绳子剪断,声音马上听不到了。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声音在其他的物质中能传播吗?声音通过其他物质传播后你听到的效果会一样吗?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进行实验卡2附件4中的实验14。(学生实验,实验分五组,每组4人,每组有音叉、木棍、汤匙仪器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抓住学生的每个实验过程。):(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木棍、汤匙
12、、书本传播,且传播的效果不同。问:同学们,在你桌上,老师为什么只给你一只音叉?同一音叉发出声音相同。问:贝多芬惊人的创举,用到了什么物理知识?固体可以传声。问:大家通过刚刚的实验猜想一下实验卡2中实验5的结论是什么?水能传声,且效果与其他物质不同。(学生参与的演示实验):教师将一机械小闹钟放在空中让学生听它的铃声效果,将它放入水槽的水里,再让学生贴着玻璃听声音的效果;学生体会自己的猜想。问:对上面的活动,大家能否用比较精练的词语将其总结出来?声音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效果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比气体中好学生阅读信息链接。大家在课后可以验证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13、如果需要什么仪器到时可以到实验室借,可以到阅览室借阅相关的书籍,到相关网站查找相关的资料。宇航员所在的月球就是真空,那他们怎么交谈的,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些可行的方法。(学生讨论):用无线电问: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不同,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还有什么别的不同吗?五声音的传播有多快幻灯片1:根据科学测量得知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物质,它的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快慢也不同。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大约是340m。问:在15的空气中,声音3秒传播的距离大约是多少m?1020m.问:百米赛跑中有两个计时员,一个听声音计时,一个看发令枪的烟计时
14、,哪个正确?为什么?(学生讨论)一个看发令枪的烟计时正确,光比声音快。六我们怎样听见声音问:声音传到耳旁,那我们怎样听见的?(演示实验)按书上图28进行实验(学生汇报)当喇叭发出声音时包鲜明膜会振动观看耳朵结构图(课件演示)将刚刚的实验中的保鲜膜演变成人耳的鼓膜鼓膜振动产生听觉神经。问: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怎样的?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 声波传播 外耳道 鼓膜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声音是一种很重要的信息,接下来我们一起阅读下面的STS和信息浏览,谈谈有关声音的技术应用,和发展可以自主讨论也可以自由提问,想知道更多的相关知识可以可后去阅览室查阅资料,也可以到 ; 等搜索网站中搜索。 七小结通过今天
15、的学习大家的收获有些什么?那些活动是你感兴趣的?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声波形式传播,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却效果固体中最好;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对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设计实验,验证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却效果固体中最好的实验颇有感受。习题反馈:1.音响在发声时,其鼓膜会感觉到振动,这说明 2.古代士兵在作战休息时,常枕地而休憩,这样可以提早知道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八布置作业P25 3、4、5;九.课外探究 证明真空不能传声。通过情景的展示引入课题,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就直奔主题,启下使整节课的目的明确.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唤起学生探究欲望,通过实验卡引导学生实
16、验,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学生能用推理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考虑问题全面,并能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利用简易的归纳示意图引导,使得学生能直观的得出正确的结论;适度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面继续研究提供很好的精神动力;并激励学生爱观察,爱科学承上启下利用课件将抽象的声波与具体的水波有机的进行对比,达到使学生能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声波的效果.利用问题承上启下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及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土电话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附件4引导学生实验,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学生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促使学生全面考虑问题;通过
17、对名人故事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承前猜想师生参与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通过学生讨论得出最终的结论提高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信息链接的增加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体会多角度分析问题,热爱航天物理。用问题承上启下。引导学生用声速或结合声速和光速解决实际问题,提倡自我解决问题的勇气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承上启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了解学科间的交叉性课件中的渐变,促使学生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耳朵的鼓膜的作用, 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声音的作用和最近科学动向,使学生学会用网络寻找更多的相关知识学生自己小结可培养学生梳理知识善于总结学习的习惯,又达到巩固知识,牢固掌
18、握的目的.习题反馈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检验学习效果(即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巩固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能力附件1:学生实验卡1问题1.你的猜想是什么?问题2.你选择了什么器材进行实验?问题3.你是如何进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问题4.你的结论与别人的结论及书上的结论相同吗?你是怎么看待的附件2:课件演示:水波向四周传播开来 演示实验:弹簧产生的横波附件3:课件展示:将正在振动的物体周围的空气进行放大后的空气粒子形成的波用显微镜将音叉空气放大后附件4:学生实验卡2实验物质能否听到声音声音的效果是否相同1空气2木棍3汤匙4书本5水附件5:(演示实验)按书上图28进行实验二 课后反思(1)
19、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小学自然书中就接触过,如果教师急功近利或为赶进度上这一节课,则很容易通过,但这往往忽视了教材所蕴含的物理新理念(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缺乏对实践-理论-实践的领悟,那将是我们物理教育的悲哀.基于这一认识,我牢牢抓住让学生动手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猜想、观察、实验、验论出正确的结论,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的能力,进而较好理解该结论.(2)声波现阶段学生认知较为困难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对后面的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通过课件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体现现代教学的新理念.(3)声音在各种物质中都可传播,且传播的效
20、果不同是备课的重点,而且也是学生比较困惑的地方如果只是讲解或演示实验,学生还是不会有感性认识,只有让学生实验体会,但这个实验有一定的局限不益全部用学生分组实验,这里用些创新试验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理解.(4)声速比较简单,但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生用物理解释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新课标的理念。(5)对相关学科、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给学生以情感刺激。(6)新课程带来了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极大地丰富了基础教育的内涵,提升了基础教育的境界.新课程的核心意义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是生命自主、能动发展的过程,所有的课程理念如教学目标发展性定位,教学方法的多重运用、教学评价的多元导向等等都必须服从于尊重学生生命发展这一核心宗旨.因此,我们在课改实践中,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发展、尊重生命出发,从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去实施我们的教育教学、去引领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理解了新课程精髓意义,才能培养学生个体完整的人格,雕刻社会、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内核.教师应自主地积极地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标来指导教学,创新教学,才能在广阔的教育天空中自由翱翔.三 课程资源【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物理教学参考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四 专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