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门观后感500字.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192677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义门观后感500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郑义门观后感500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郑义门观后感500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郑义门观后感500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郑义门观后感500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郑义门观后感50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义门观后感500字.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郑义门观后感500字 郑义门是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卫视旗下浙江蓝巨星国际传媒集团精心打造的廉政文化动画片,全片共12集,通过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郑义门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郑义门观后感1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被称作“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整整闻名了900多年。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

2、。近日,郑义门的廉政动漫片登陆央视、上演家规里的经典故事。片子不长,一集十来分钟,共12集。以法齐家、家法如山、教化为光、俭以持家、致力为公、郑浩拒里、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等剧集,把“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创造15代不分家,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传奇,以及一幅幅孝廉文化图景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郑家的规矩”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这部经数代人创制、增删的家训,将儒家的“孝义”理念,转换为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涵盖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体系,也成为郑氏族人历世承袭的行事“密码”。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治国从治家开始。郑

3、沂辞俸促廉,郑崇岳清退贿物,郑翰惩治贪官从家庭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正,是郑氏规范一大特色。因为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家族的景世繁盛。也因此,郑氏规范由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修订完善,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在崇尚“家国”概念的儒家文化系统中,郑氏家规承袭的伦理文化,责任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具体投射和浓缩,郑氏族人在时代变幻中始终恪守家族精神,展现着炎黄子孙对民族文化几千年如一日的尊崇。郑氏子孙中有173人出仕做官,没有出现过因贪污而遭罢官的现象。郑氏族人勤俭持家,清廉为官的背后,是家风文化的潜移默化使然。在新时代

4、中,在全国党员干部和群众中传播郑氏的廉政文化和良好家风,点亮清廉为官的意识,更拥有振耳发聩的教育意义。郑义门观后感2近期,学校布置收看郑义门,想想已经连续看了几个晚上。问其感想?答曰:“看不大明白,就是感到郑家有很严的家规,他们家的人都有很好的品德”,童音悦耳。虽然知道浦江作为书画之乡,自古人文荟萃,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就是浦江人;而当今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其祖籍也是浦江。但说来惭愧,之前并不知道金华的浦江还有个“郑义门”,被誉为“江南第一家”。带着好奇,上网查阅了资料,既感且佩。同时,认真观看了第五集教化为先。这集故事的大意是,郑氏九世孙郑桐为给外婆买药,偷了族里的铜器变卖。

5、事情被发现后,根据家规,郑桐的偷盗行为应该在晨会上宣示,并上惩戒簿。族里的长辈一方面肯定他的孝心,认为虽然犯了大错,但是出于孝心,百善孝为先,有这份孝心,就不愧郑家的子弟。另一方面,就如何处理进行了辩论。家族监视郑浩认为要严守家规,他说:“郑家历九世合族而聚,靠的就是严守家规,靠的就是严格执法,如果每个犯事的人,都找出一个理由,或者找到人来说情,这家规就成为一纸空文”。而家族旧管郑泽则认为:“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教化的手段,如果有利于族人向善,虽万难而行之;如果相反,可能导致族人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歧途的,那就要考虑执行的方法”。“治家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教化,靠的是四维八德,靠的是忠孝仁义,如果我

6、们靠的是申韩之学,靠的是严刑峻法,那人人都因畏惧而守法,其与人伦亲亲子子,岂不南辕北辙?”最后,家长郑濂承担了对族人照顾不周之罪,让本已知错的郑桐深受教育。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郑氏的家规:“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个故事在很多细节上都体现郑氏家教的严厉。比如,郑桐拿银子回来时,郑桐娘的第一反应,就是问这银子哪来的?当郑桐敷衍回答时,就严厉地说:“给我跪下。我们家再穷,也不花这不明不白的钱”,并用扫帚杖责之。的确,“国家”,“国”和“家”是紧密相联的,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细胞,治国从治家开始。“郑义门”,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对家长的教育。郑义门观后感3这是一抹恬静

7、而灵秀的风景。春的红,夏的绿,潜藏着清幽的香,按捺不住地流淌。白的墙,灰的瓦,青的路,拱的桥,精致着和风中的江南。这是一道猜测不息的谜题。寻常百姓,被当朝皇帝亲自赐封为江南第一家;普通人家,却留下无数惊绝动人的传奇佳话。这是一种跨越千年的影响。孝的高洁,义的醇美,自打从那户郑姓人家飘然而出,便从未离开过这片民风淳朴的土地,至今依然在浦江县那幽远的小镇里口耳相传这,就是名冠天下的郑义门。深远的郑义门,以独特的家仪著称于世。所谓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因为礼仪,德义之花开始了愈加优雅淡定的绽放。抚摸着那口悬挂在孝友堂左侧的大钟,耳边仿佛响起悠远而又熟悉的钟声。那是当年郑义门每天都会响起的钟声

8、。透过这历史深处传来的钟声,郑氏家族几百年前生活的场景在眼前依稀清亮起来。那是每逢初一、十五的早晨,天刚蒙蒙亮,郑家祠堂的大钟就会当当当地响了起来。刹时,悠远的钟声传遍了整个村庄。二十四声之后,人们衣着停当。钟声很快又是连续四下,于是各房之中便齐齐传出了汲水盥洗之声。不多时,铜钟再次击起。八响之后,千百人迎着钟声,按着长幼男女,排队进入了村子的最中心宗祠。宗祠的有序堂上,家长早已正襟危坐。族人们男左女右,分别伫立堂下。这时,座中站起一个十多岁的童子,出列来到堂上,朗声背诵族中世代相传的祖训: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听、听、听,不要徇私情以妨

9、害同居的大义,不要怠慢懒而荒废你的事情,不要放纵奢侈受到上天的惩罚,不要横生是非而扰乱家门的清静,不要沉溺酒色而乱了你的本性。念念不忘祖先的训诫,关系到家族事业的兴盛。言之再三,尔宜深戒。听、听、听!。诵毕训诫,众人起身,向家长一揖,复分左右,会揖而退。浦江郑氏,就在这井然的钟声里有序地生活了几百年;浦江郑氏,就是通过这种严格而周备的礼仪,经世不息地教化自己的子孙,让忠孝礼义廉耻深深地印入每个人的脑海,潜进每个人的思想底层;浦江郑氏,就是这样诠释了一个平凡的社会单元对于大同社会的理解,为后人树起一个廉洁德治的典范。郑义门,一个遥远的故事,那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历经三百多年的岁月沧桑,终于悄然隐退

10、,藏入历史苍茫的暮霭。然而,它的存在,在中华家族发展史上划下了浓重的一笔。家,始终是中华民族心理积淀中最难释的情结,也是人类认识自身发展流变的一方坐标。毋庸置疑,郑义门在这方坐标中走出了一段醒目的轨迹。它的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礼仪教化,映射着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演变历程,表达着儒家礼仪美德治家的功能样态。郑义门几百年来凝聚而出的优秀文化,并没有随着光阴的流逝而淹灭,它依然活跃在当今郑氏后裔的基因里,流淌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中。如今,人们在这里寻古探幽,思索感悟,汲取精神养分,向着更加灿烂的明天。郑义门观后感4好的家风可以使人一生受益,那么你们家的家风呢?你去过浙江省浦江郑

11、义门吗?你是否为他们继承了百年的家风感到震撼呢?青阶古巷,江南人家,这座870年前的郑氏家族,已经成为了一个精神,一个代表“孝义”的生生不息的灵魂。郑氏义门,因“孝义”持家而闻名于天下,一百六十八条家规纪律严明,面面俱到,在动画中生动演绎着他们的故事,更令我心声震震的是,对她们家族的“孝”与“义”的家风的传承,更有了深刻的认识,更有了深刻的了解。那一个个从古书中走出的人物讲诉着他们的故事,那些古时候的奸臣贪官与不良作风,在郑家里,都是不可触碰的“禁忌”。在这片青山绿水、景色如画的江南方镇里,这座被明代皇室朱元璋名为“江南第一家”的祠堂中,上演过十五世同居,历经三个王朝,经历三百多年,三千人齐聚

12、一堂却如此和睦,不曾分居。只因他们的祖宗郑琦一句:“不希望自己以后的子孙门血脉流离。”这的确是一个奇迹啊!是啊!173代官员,个个两袖清风!所谓:“治根先治本,擒贼先擒王。”所以,在那个时候,朱元璋把治民放在第一位,家和国泰乃万福不当,听说江浙有户“郑义门”以家谱郑氏规范宋尊长爱幼懂礼,便取其精华纳入国家大法中。聊了这么多的郑氏家规,你家又有哪些口口相传的家风呢?你可能很迷茫。我刚开始接触家风、家规,也不过四五年级。“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我总爱扯着父母亲的衣角,缠着他们给我解答。但他们至始至终都只说一个字,一个字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意思和理解的了:“义。他们总爱说:“等你长大了,了解这个字,你就

13、要和它做朋友,一辈子都不能分开。”现在细细回想这个字,心中难免会有些细微的变化。不过仍旧迷惑,为什么家风不是那蓝皮草纸手工装本?不过,倘若一本书只单些个“义”字还真是浪费。义,是正义?是义气?是仁义?是仗义?是孝义还是德义?或许,答案就是所有的“义”。家风,本来就是给予人以何上乐观的正能量的,没有那些泛黄的纸张,即使经历再多岁月消磨,我们的家风也会像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郑义门观后感5“惟贤惟德,方能服人”“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早在明朝,崇尚清廉的家规治家的郑义门就被称为“江南第一家”。早在几个月前,一部名为郑义门的廉政动画片登陆央视,上演了郑家家风的许许多多有关廉政家风的真

14、实小故事。郑义门共12集,每集时长10分钟,采用古装动画形式,深入“郑义门”的168条家规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家规为纬,通过郑浩拒礼、俭以持家、郑濂觐见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国由家起,有国才有家。治国因从治家开始。”自明朝以来,“郑义门”的子弟在外做官只由家族俸养,不领取朝廷俸禄。郑氏规范对从政族人勤勉廉洁作出了严格要求,第86条规定:“子孙器识可以出仕者,颇资勉之。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任满交代,不可过于留恋;亦不宜恃贵自尊,以骄宗族。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第87条规定:“子孙倘有出仕者,当

15、早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抚恤下民,实如慈母之保赤子,有申理者,哀矜肯恻,务得其情,毋行苟虚。又不可一毫妄取于民,违者天实临之。”第88条规定:“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开除族籍,死后牌位不准放入宗祠。”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家庭中,这是极为严厉的处罚,这意味着将被被整个家族抛弃。在郑义门这部动画中,讲述了以法齐家家法如山郑浩拒礼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等小故事。其中郑浩拒礼篇,讲述了郑家子孙郑浩在担任知县期间,拒绝排场、拒绝礼单,抵挡住了各种诱惑,清廉为官的故事,揭示了“为官者应以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规;而致力为公篇,则讲述了当粮长的郑濂,不卖人情、不受贿赂,秉公丈量所辖区域田地,编制税赋籍册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道理。“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听,听,听,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侈以干天刑,毋用妇言以间和气,毋为横非以扰门庭,毋耽曲蘖以乱厥性。有一于此,既殒尔德,复隳尔胤。眷兹祖训,实系废兴。言之再三,尔宜深戒。听,听,听!”郑义门家风廉政,乃我们所缺也,我们应当学习之。郑义门观后感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生作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