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四上古语音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27929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韵四上古语音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音韵四上古语音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音韵四上古语音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音韵四上古语音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音韵四上古语音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韵四上古语音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韵四上古语音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音韵专题第四讲 上古语音系统,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2页,一、上古音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一)上古韵部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GO),(二)上古声母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GO),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3页,(一)上古韵部研究的材料和方法,材 料 :诗经、楚辞以及上古其它韵文的入韵字和汉字的谐声系统。,方法:考求古韵部的方法,主要是系联法。,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4页,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5页,诗经邶风燕燕三章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南,协句,宜乃林反。南,叶尼心反。,“叶音”说和“协句说”都是强改字音以求叶韵,并非真正探明了诗经的本音 。,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6页,邶风凯风一章 “南”“心”为韵陈风株林一章 “林”“南”“林”“南”为韵小雅何人斯四章 “风”“南”“心”为韵小雅鼓钟四章 “钦”“琴”“音”“南”为韵大雅卷阿一章 “南

3、”“音”为韵鲁颂泮水六章 “心”“南”为韵,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7页,谐声系统也就是形声字系统也可作重要参考,段玉裁提出 “同声必同部”。,如:“其”在“之”部,从“其”得声的“淇、棋、期、欺、基、箕、祺、骐”等字也是“之”部。,注意:形声字历时很长,造字人很多,难免有古今之别、方音之异,不可能有一个很统一的标准。,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8页,研究上古汉语韵母的方法: 一般是从中古音出发,把诗经、楚辞、周易以及群经、诸子里的韵语的韵脚确定之后,加以分析、归纳,同时参照谐声、异文等其它材料来确定。,对于没有用于

4、押韵的字,可以根据谐声偏旁归入相应的韵部。,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9页,(二)上古声母研究的材料和方法,材料: 1.谐声字2.通假异文3.音注4.声训5.古反切,方法: 依据材料归纳声类,与已知的中古语音广韵声母系统作对比研究。,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10页,1、谐声字,如从“甫”得声的“捕、浦、埔、 搏、薄”等字,在古代声符应该是相同的。说明古代双唇音与唇齿音不分。再如从“登”得声的有“橙”、“澄”等字。说明舌头舌上音不分。,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11页,2、通假异文

5、,如诗经谷风四章:“凡民有丧,葡匐救之。”礼记.檀弓下引作“扶服”、孔子家语引作“扶伏”。古书里还有作“蒲伏”或“蒲服”。又“鹦鹉”,说文作“鹦母鸟”。又尚书.禹贡有古泽“孟猪”,左传僖28年作“孟诸”,周礼职方氏作“望诸”,史记夏本纪作“明都”,汉书地理志作“盟诸”。以上说明唇音分合以及舌音与齿音的关系。,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12页,3、音注,即东汉魏晋时给先秦西汉古书所作的注音。其术语为“读若”、“读如”、“读为”、“读曰”便是。尚书大传:“播国卒相行事”,郑玄注:“播,读为藩”。说文:“娓,顺也,读若媚。”,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

6、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13页,4、声训,声训 用声同声近的字解释词义。如:诗.采薇 “靡室靡家。”郑玄笺 “靡,无也。”诗.皇矣:“陟我高冈。”笺:“陟,登也。”礼记.檀弓下:“ 洿其宫而猪焉。”注:“猪,都也。”5、古反切 反切:六朝以后的类隔切多属此类。经典释文、广韵中都有。如: “庑”,莫杜反。“悲”,府眉反。“长”,丁丈反。,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14页,二、上古韵部研究,明末古音学家陈第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格,音有转移”的观点,彻底推翻延续已久的“叶音说”,使古韵研究走上正确的道路。(1)顾炎武利用韵文研究古韵:著有音学五书

7、,分古韵为十部。,(2)段玉裁利用谐声偏旁研究古韵:著有六书音韵表,分古韵十七部。段玉裁首创古韵谐声表(提出“同谐声必同部”的理论):诸、著、煮、渚、箸、褚、堵、睹、赌、都、者,(3)其他学者的古韵研究:江 永:古韵标准,十三部。 戴 震:声类表,二十五部。孔广森:诗声类,分十八部。 王念孙:古韵谱,二十一部。江有诰:音学十书,二十一部。 章炳麟:成均图,二十三部。黄 侃:音略,二十八部。,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15页,下面介绍几个有关上古韵部的概念:,阴声韵:也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u-i收尾的韵,如广韵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阳声韵:也简称

8、阳声,指以鼻音-n- -m收尾的韵,如广韵中的真 轸震韵、东董送韵和侵寝沁韵。,入声韵:也简称入声,指以塞音-p-t-k收尾的 韵,如广韵中的缉韵、质韵和屋韵。,舒声韵:也简称舒声、舒调,与促声相对,指读音舒缓的音节,即没有韵尾或元音、鼻音韵尾的字,阴声韵和阳声韵都是舒声韵。舒声韵读音可以自延长。,促声韵:也简称促声、促调,与舒声韵相对,指读音短促的音节,即有塞音韵尾的字,以-p-t-k 收尾的音节都是促声韵。促声韵的音节在主元音之后紧接塞音,读音必然短促,不能延长。,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16页,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

9、业课程,第17页,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18页,三、上古声母系统 上古声母,指两汉以前的声母系统。其代表是诗经音。清钱大昕提出“古无轻唇”“古无舌上”,揭开了古声母研究的序幕。,1.上古时期无轻唇(指两汉前没有唇擦音)。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古无舌上音:“凡轻唇者,古皆读为重唇。”钱氏认为,轻唇音非、敷、奉、微,在上古分别读帮、滂、並、明 。“旁”从“方”声,“匍”从“甫”声,“枹”又作“桴”,“父”古读如“爸”。,2.上古时期无舌上音(两汉以前没有舌面前塞音。)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

10、无异。”钱氏认为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3母,中古读知彻澄3母的字,在上古分别读作舌头音端透定3母。,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19页,3.上古时期无“娘、日”二纽(两汉以前没有舌尖后鼻音和擦音。) 章太炎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别之,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4.上古时期无“喻”母(中古喻母在两汉前分别属于舌尖中塞音和舌面后擦音。) 曾运乾喻母古读考认为:喻三归匣母,喻四归定母。曾氏说:“于母古隶牙声匣母,喻母古隶舌声定线,部仵秩然,不相陵犯。”,5.上古时期无正齿音(两汉以前舌叶塞擦音与舌尖前塞擦音同类,舌面前塞擦

11、音与舌尖中塞音同类。) 黄侃:正齿音“照穿床审禅”,一部分归齿头音“精清从心邪”,一部分归舌头音“端透定”。,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20页,只有重唇音(双唇音)没有轻唇音(唇齿音)这种状况在切韵音系中依然如此。谐声字例如:“甫捕补铺浦”,“奉捧棒”。古书异文如:诗经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礼记檀弓下引作:“凡民有丧,扶服救之”。匍,中古并母字,扶,奉母。左传襄公十二年:“晋士鲂来聘”,公羊传作“晋侯使士彭来聘”。鲂,中古奉母字,彭,并母。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史记夏本纪作:“汶山导江,东别为沱”。岷,中古明母字,汶,微母。,2022

1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21页,没有舌上音“知彻澄娘”这套声母的字原归舌头音“端透定泥”,到切韵时期才分化出来。但仍有痕迹,反切例如广韵:“侄,徒结切,又直一切”。“贮,丁吕切”,“着”丁吕、张虑、直略三切。谐声字例如“重董懂动”“竹笃” 。说文:“冲读若动”。冲,中古澄母字,动,定母。诗经大雅云汉:“蕴隆虫虫”,经典释文:“虫,徐徒冬反”(徐邈为晋人)。古书异文如书禹贡:“大野既猪”,史记作“既都”。,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22页,日母的读音接近泥母(娘母)谐声字例: “日涅捏”、 “若诺匿”、 “而耐”、 “仁佞”、

13、 “女如汝” 、“乃仍”声训例如释名和白虎通义云: “男,任也”,“男之为言任也”。,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23页,没有独立的于母(喻三) 切韵的于母跟匣母在上古是同一个声母,有“喻三归匣”之说。谐声字例:“韦围讳”、 “有贿”、 “或惑域蜮”等。声训例如释名:“淮,围也,围绕扬州北界,东至海也。”读若的例子如礼记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郑玄注:“皇读如归往之往。” 直到切韵时代,于母和匣母的音值依然相近,它们的出现环境是互补的,于母出现于三等,匣母出现在一、二、四等。现代不少南方方言中,于母也并没有演变为零声母,而是与匣母字同读h。,2022/

14、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24页,以母(喻四)的读音与定母相近,有“喻四归定”之说异文例:尚书舜典:“命汝典乐,教胄子”,周礼春官大司乐郑玄引作“教育子”,说文“育”下云:“虞书曰:教育子。” 胄,澄母,上古归定母,幽部字;育,以母,觉部字,幽觉有对转关系。左传僖公元年:“邢迁于夷仪”,公羊传作“陈仪”。夷,以母,上古脂部字;陈,澄母,上古归定母,真部字。上古脂部真部具有阴阳对转关系,二字可通。声训例:释名:“妻之姐妹曰姨,姨,弟也,言与己妻相长弟也。” “台”字广韵有土来切、与之切两读,“土”是透母字,与定母相近,“与”是以母字(喻四)。,2022/12/26,潍

15、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25页,章组声母的读音也接近舌头音端组谐声字里有两组声母字使用同一声符的: “者堵赌” “詹胆担” “周雕雕凋琱鲷鵰”。异文例:周礼考工记:“玉栉雕矢磬”,郑玄注“故书雕或为舟”。章组字读同端组,读t-类声母,这种现象在南方的方言中存在,如江西南部的一些客家方言。,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26页,切韵庄组声母接近精组谐声字例如:“足捉”、“仓创疮”、“宗崇”、“相霜”、“生性姓星”等。,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27页,四、古音通假问题,(一)何为古音通假 (GO),(二)古音

16、通假是重要的用字手段 (GO),(三)如何辨认通假字(判定通假字的条件) (GO),(四)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 (GO),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28页,(一)何为古音通假,“通假”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用字现象,在这个概念中,“假”是借的意思,“通”指的是两个字在意义和用法上可以相沟通,即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字当另一个字来用,“通假”二字结合后的含义,就是通过借用的方式使二字相通,把借来的字当本字用。,说得科学一点,“通假”是古人写作时,没有按照汉字记词的规则来用字,临时用与该用的字音同或音近的另一个字,来表达所要表达的意义。,2022/12/26,潍坊

17、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29页,(二)古音通假是重要的用字手段 不明古音不可与读古书。,(2)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句中“罢”通“疲”。同在并母歌部。(3)孟子告子上:“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句中“信”通“伸”。信,心母真部;伸,书母真部。真部叠韵,心书邻纽。,例如: (1)蚤通早,同在精母幽部。,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30页,清人王引之在其经义述闻中说:“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鞫为病矣。”,毛亨注

18、“方,有之也。”郑玄、孔颖达都没有提出异议,直到清代许多学者都认为应该像毛传那样解释为“占有它”。 戴震觉得不妥,把“方”解释为“房”,他看出了“方”是个通假字,但没有讲对。王引之解释为“旁”的通假字,“旁”是“傍”的古字,有“依”的意思。他说:“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者,维鹊有巢,维鸠依之也。古字多通假,后人多失其读也耳。” 这就纠正了两千多年的误读,正确的疏通了原文的语义。,例如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方之。”,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31页,(三)如何辨认通假字(判定通假字的条件),1.古音要相同或相近(利用上古语音来辩明),2.意义上没有任何联

19、系。,3.要同时共存。,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32页,(四)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1.要有古音韵的常识。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的今音。,2.在没有别的例证时,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判定某字借用为某,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BACK),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33页,参考书目:1、汉语音韵学导论罗常培 中华书局 1956年2、汉语史稿(上册)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3、汉语语音史讲话邵荣芬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8年4、音韵李思敬 商务印书馆 2001年5、音韵学入门张世禄、杨剑桥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7年6、音韵学教程唐作藩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7、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等 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2年,2022/12/26,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第34页,课后练习,1、复习上古韵部研究的沿革史,理出个韵部演变的发展脉络。2、对比上古声母格局与中古声母格局有什么异同,说明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