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39首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28117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诗词39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轼诗词39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轼诗词39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轼诗词39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轼诗词39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轼诗词39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诗词39首ppt课件.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轼诗文吟诵,共三十九首,目录,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首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选一)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选一)3.中秋月中秋月4.红梅三首(选一)5.雪夜独宿柏仙庵,目录,6.东坡7.海棠8.题西林壁9.赠王寂10.惠崇春江晓景二首(选一),目录,11.春宵12.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13.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14.行香子(一叶舟轻)15.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目录,16.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17.望江南(春未老)1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9.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20.永遇乐(明月如霜),目录,21.卜算子(缺月挂疏桐)22.定风波(莫听穿

2、林打叶声)23.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24.洞仙歌(冰肌玉骨)25.念奴娇(大江东去),目录,26.念奴娇(凭高眺远)27.临江仙(夜饮东坡醉复醒)28.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29.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30.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目录,31.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32.贺新郎(乳燕飞华屋)33.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34.满江红(江汉西来)35.满江红(清颖东流),目录,36.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37.前赤壁赋38.后赤壁赋39.记承天寺夜游,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

3、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饮湖上初晴后

4、雨二首(选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

5、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选一),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

6、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首小词,题为“中

7、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此夜明月显得格外圆,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

8、识月,呼作白玉盘。”此处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中秋月,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切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