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人员检验误差的特点及防止措施.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28295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检人员检验误差的特点及防止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质检人员检验误差的特点及防止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质检人员检验误差的特点及防止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质检人员检验误差的特点及防止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质检人员检验误差的特点及防止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检人员检验误差的特点及防止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检人员检验误差的特点及防止措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质检人员检验误差的特点及防止措施在质量检验过程中,由于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是根据国外调查研究表明,其中检验人员的检验误差占绝大部分,使得检验质量特性缺陷的准备性为 80,也就是说,检验人员一般仅能挑出实际缺陷的80,而漏掉了其余的20,鉴于这样,企业应在提高全面经济效益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检验人员的检验误差引起的质量损失。对质量检验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把好产品质量关,以提高质量检验工作的有效性。 一、检验误差的概念 1真值(Y):被测量(可以是几何量,也可以是其他物理量)的真实值。 2检验误差:被测量的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即定义为Yy-Y Y为检验误差:

2、y为检验测得值 *任何检验都不能检验出真值,因为检验误差不可避免。*几何量的测量准确度常用绝对误差表示,电子量用相对误差。 3产生检验误差的因素 (l)测量器具的固有误差 (2)测量标准带来的误差于 (3)被测对象本身造成的误差 (4)环境因素影响的误差 (5)测量方法引入的误差 (6)操作者的人为过失误差 二、检验人员产生检验误差的特点以及防止措施 检验人员的检验误差主要是错检和漏检。其产生的种类有: 1技术性误差2粗心大意误差3程序性误差4明知故犯误差 技术性误差 首先检验人员的技术性误差可用四种方法来发现 1复核检验:由技术水平较高的检验员来复检其他检验人员已检过的合格品。 2循环检验:

3、对同一件产品先后有几个检验员各自进行检验,看谁发现的缺陷多。 3重复检验:由检验人员对本人已检过的产品再检验一次,(不告诉他先前检验的结果)、二次检验结果是否一致。 4建立标准样品:把标准样品排列在被检的产品一起作比较。 ()什么叫做技术性误差所谓技术性误差,是指检验人员缺乏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能力、技能和技术知识而造成的误差。 (二)技术性误差的特点是: 1非有意的。2一贯性、不可避免的。这是由于检验人员缺乏技术能力造成的,如检验技术不熟练;不会正确使用量、器具;或看不懂图纸;或没有工作经验和技巧(通常所称的诀窍)。3特殊性。检验人员有生理缺陷, 如色盲、视力过低等。 (三)防止技术性误差的措

4、施。 技术性误差是可以防止的,其主要措施有: 1进行技术培训。内容可包括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方面,同时应注意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与新的标准相适应的新的检测技术,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不断更新。 2总结、推广误差较少的检验人员的经验和技巧,对所出现的错检,漏检及时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3对有生理缺陷等不宜做检验工作的人,应另行分配做其他适当工作。 4对检验人员、竞争上岗。进行应知、应会考核,以及错、漏检率的考核,或持证上岗。 粗心大意误差 (一)什么叫做粗心大意误差 所谓粗心大意误差,顾名思义是 一种由于检验人员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差错。 (二)粗心大意造成误差的特点是: 1非有意的。检验人员不希望

5、产生误差。2不知不觉的。检验人员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或已经造成误差。3不可预测的。误差的类型、时间、人员、原因都表现出随机性。 (三)防止粗心大意误差的措施 1进行工作调整。特别是对于需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复杂检验项目,检验人员工作时间一长,因疲劳容易发生误差。因此,要定时休息或者轮换去检验较简单的工作等。 2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检测仪器,以弥补检验人员感觉器官、鉴别能力的缺陷,提高鉴别能力。 3建立标准样品。采用比较法。即提供一个实物标准品,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依据。如:有的厂把国内外的先进产品或零部件作样品,进行对比检验,都可以大大提高质量检验的准确性。 4简化检验操作,如在判断尺寸大小或

6、位置时,可提供样板、卡板或塞规等。 5产品的重新设计。有些情况下,产品设计会使检验工作难于开展或对检验人员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重新设计将有助于减少检验人员的误差以及操作工的误差。 总之,防止粗心大意误差的原则是使检验人员能够较好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减少质量检验对人注意力的依赖程度。 程序性误差 除了由于粗心大意而未能检出缺陷以外,还有一种叫做程序性误差。这是由于程序或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如,运送出未经检验的产品;或者甚至送出被剔除的产品;不合格的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不同批号、不同规格甚至不同品种的产品混装出厂等等,对这样的差错,只要通过严格管理,建立健全工作程序使之减少到

7、最低限度。其措施有: 1检验人员对检验过的产品必须按规定做好标记、采取分区堆放。各工序的搬运人员应会识别标记,按规定线路搬运,不般运无标记的制品。 2制造部门在更换品种(或不同规格)时,应做好场地清理工作,检验人员对清场工作同样要进行检查验收,经确认合格后,转入另一种规格或品种的生产。 明知故犯误差 明知故犯的误差是检验人员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之下,放弃原则而造成的误差。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可能是由管理部门引起的,也可能由检验人员本身引起的,或者是多方原因引起的。 (一)管理上引起的误差 以下几种形式,都是导致检验人员明知故犯误差的原因。 1不坚持原则。检验人员屈服于生产部门或操作人员重产量、赶进

8、度(赶工期)、轻质量,对检出的不合格品请求放行的压力;或为了切身利益,不汇报、不干涉、甚至回避此事。 2对检验人员反映的正确意见和要求,管理部门因某些原因,不理不睬,不支持。与检验人员反映质量标准或工位器具不合理,测试设备不健全等问题得不到明确答复时,检验人员限于条件、无奈了事。 3领导的欺骗行为。某经理、厂长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需在质量上作假时,有的检验人员为了迎合、讨好领导自愿参与,也有的怕不参与将遭打击报复,从而被动参与了弄虚作假行为。 (二)检验人员本身引起的误差 1工作马虎,不负责任。有的检验人员利用由于领导不重视检验工作,因此工作时漫不经心,产品是否合格, 心中根本无数,检验制品只是

9、过个手, 盖了检验合格章放行了事。 2对质量认识不足,私自放宽检验标准。对小毛病认为超差一点不会出现大问题;或者是上一次超差比这次还多,有关领导照样同意处理,而且用户也没退货,甚至为此讨好领导等。 3讲义气,和为贵,不轻易得罪人。与同事相处多年了,低头不见抬头见,和和气气关系好,犯不着得罪人;或者同事说上几句好听的,因而这次破例,下不为例,也就过关。 4偷工作弊。私自减少抽检数量;一次检验不合格,因怕费事,不作再次抽检或全数检验,对脏、累的检验工作马虎从事,造 成检验数据不可靠。 (三)防止明知故犯误差的措施1加强“质量第一”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增强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 2企业领导以身作

10、则。从管理上消除引起明知故犯误差的弊端。3明确检验人员责任。明确每个检验人员的工号,并在检验过的制品上或检验记录上打印、签字,以示负责,保证质量的可跟踪性。 4采用复核检验的方法,定期进行质量检验审核,查出欺骗行为时要给予严肃处理。对敢于坚持原则,如实反映质量情况的检验人员则应给予表彰和奖励。5选用经证明是作风正派,能坚持原则的人员从事检验工作,对弄虚作假的检验人员应调离岗位。 以上所述,在检验过程中作为人的因素,检验人员造成了大部分的检验误差。不言而喻,要想真正做好检验工作,把总的检验误差减至最小,必须要在防止检验人员的检验误差的同时,尤其要重视造成检验误差的这些原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生

11、产管理之我见(保证质量,及时供货)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部分,是企业最重要的基础管理,是实现经营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增强企业应变能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确保企业上层领导集中主要精力,搞好经营决策的前提条件。生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组织、生产计划、生产准备、生产控制等工作,生产管理以讲求经济效益、以需定产、科学管理、组织均衡生产、开展文明生产为指导原则, 我公司的生产管理将采用生产现场管理的模式,生产现场管理是用科学的方法对生产现场的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提高生产现场的运行效能,实现安全、均衡、文明生产,以达到优质高效低

12、耗的生产目的。文发表于博锐|boraid|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我公司的生产管理的目标应定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及时供货,围绕着这个目标,我谈一谈如何进行我公司的生产管理。首先,要做到有效的组织和计划管理。做到定额、定时、定员、定量、定标准,谋定而后动。生产任务下达后,要迅速反应、马上行动,各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做好一切生产准备工作,根据供货周期,制定生产进度表,进行任务分解、分工、合理地安排,按照生产流程卡和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认真有序地进行,同时,对生产过程要有很好的控制,以做到保证质量,及时供货。其次,努力降低生产成本。要节约耗材,象焊锡、胶带等,要爱护生产工具和设备,象烙铁、台钻

13、等,把工具要尽量分配到人,若损坏或丢失由本人负责。第三,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一次合格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学能力,让员工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减少一些低级错误地发生,如插错元器件等,集合大家的智慧,采取更好的措施,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尽量减少加班是减少质量问题的较好的办法,但有时候又必须加班,如何解决好车间加班时减少或避免问题的发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它对于产品质量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车间生产人员一般是在加班时容易出现问题,这就要求生产人员加班时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心急,要更加细心,每生产完一件产品交给检验人员检验之前,再仔细检查一遍,看是否有问题,做到认真地自检、互

14、检,这样做表面上浪费了一些时间,实际上提高了一次合格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一旦返修,就会多用焊锡丝,多用一些元材料,就会耽误很多时间,并容易造成质量问题的发生,降低了一次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效率,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第四,采用以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为基本内容的现场管理方法,即5s管理法,建立生产部严格的卫生值日制度。事事代表企业形象,人人代表企业形象,一个公司的卫生也代表企业的形象,生产部的卫生一定要搞好,所有的物品都要摆放整齐,放到固定的位置,生产线要清理、清扫,不能有灰尘,地面要清扫,下班后一定要关断电源,时刻注意安全问题,做到清理、清扫、整齐、洁净、安全,树立一个良好的部门形象

15、。第五,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生产部的所有人员必须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能无故迟到或早退,迟到或早退5 分钟,扣20元钱,迟到或早退半小时,扣全天工资,旷工一天,扣半月工资,旷工三天,作自动辞职处理。第六,库存及原材料的准备。常用原材料和有供货周期的原材料要有一定量的库存,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对于成品,必须保证每种产品都有一定量的库存,以满足销售和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同时,根据市场形势的需要,适当地加大或减少某种产品的库存。第七,工作总结及分析报告。生产部的所有成员到月底都要上交工作总结,同时鼓励每位员工写出对公司的意见,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积极参与生产部和企业管理。另外,我要分析出成品及原材料的

16、质量问题的原因,画出质量分析图,上交总经理。为了使生产部树立一个良好的部门形象,圆满完成每一个生产任务,同时使每一位员工得到很好的发展,特制定以下战略性的指导思想,生产部的原则:全员从严、领导从严、严而公正、严而公平、严而有度、严而有情;用人之道:用人之长、容人之短;管理方针:严、高、细、快;工作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工作方法:纪律无情人有情;工作标准:能做到100分,就不做99分;目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及时供货。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天天向上,上九天揽月;诚心、信心、恒心、专心,心心相印,印五湖风云。总之,只要我们抱着科学的态度,继承传统的方法取其精华,借鉴国外的方法为我

17、所用,创造自己的方法刻意求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相信生产部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公司下达的每一个任务,树立一个良好的部门形象,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及时供货的目标,为公司的高速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两方对垒说责任两方对垒说责任一场关于原材料质量不合格主要责任归属的辩论在大协作生产中,许多企业既是生产企业也是原材料供应商,为了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一些企业采取了采购员+原材料检验员(简称外检员或IQC)双重管理的方法,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当原材料出现了质量问题时,采购员和外检员却相互推卸责任。到底谁是主要责任的承担者?质量网友的这场辩论会也许会让你有所反思。编者辩

18、题背景一个网名卓越有你的六西格玛绿带在6SQ网站发了一个帖子称:他干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对公司的情况也有了大体的认识,感触最深的就是他们公司部门人员之间的职责不清。比如说采购员采购原材料,结果拿到生产线上发现不合格;或者产品送到客户的手中后,仍然有不合格项发生,检查的原因也是外购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不合格造成的。卓越有你介绍,他们公司外购的进货流程是:采购员联系到配套的生产厂家后,其中部分产品需要他们去对下家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现场审核,对于有的原材料或半成品,还需要他们的供货商质量工程师(简称SQE,负责整个供货商质量,稽核并提高供货商整体过程与出货质量)、质检部门人员一块去

19、现场审核,大家一致认可后,才进入报价下家送样纳入合格供方最后批量供货的程序,而且对每批进货,他们都有外检员检验。现在出现了质量问题,自己的公司首先肯定是有责任的。但公司内部责任如何落实?一方说应该由采购员承担主要责任,因为原材料是由他最终下单订购的;另一方说,应该由检验员承担质量责任,因为原材料合格不合格,最终是依据他们的检验标准为依据订购的。到底谁该对这批原材料质量不合格负责?卓越有你陷入了困境。他把这个问题发在了6SQ网站上。辩题:原材料质量不合格主要责任归谁?甲方观点:主要责任在采购员,不在外检员。 乙方观点:主要责任在外检员,不在采购员。甲方辩手(网名):石头、刺客、TS16949_j

20、xz、雀巢咖啡。乙方辩手(网名):feiyang971、黑带梦、炫幻、蓝天白云。 辩论会主席:焦点(网名)辩论会主席发言原材料质量不合格主要责任归谁的帖子发出后,质量网友纷纷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随着辩论的深入,对这个辩题的认识也泾渭分明地分作了两派:甲方:原材料质量不合格责任在采购员,不在检验员;乙方:原材料质量不合格责任在外检员,不在采购员。今天,代表双方参加辩论的各4名辩手将就此发表自己的观点,现在,有请辩论双方进行自己的观点陈述。观点陈述甲方陈述观点:采购员必须要承担主要责任。无论怎么说,采购员是最后一道把关人,既然按照合同上的技术标准要求,你把原料采购来了,为什么最后又出了差错呢?这就

21、好比是给你钱让你买西瓜,你也不看熟不熟,坏不坏,分量够不够,就把西瓜买回来了,所以你要负主要责任。乙方陈述观点:质量问题应该由外检承担,采购员不用负责,因为采购员只要保证前期工作做好,价格合理,供货及时、数量准确就OK了。而原材料进厂是由外检检验的,不合格可以退回,但现在出了质量问题,责任当然应该由外检承担了。现场对决乙方(网名黑带梦,初级绿带):采购原材料同买西瓜是不能类比的。活动的大小不一样,复杂程度不一样,看西瓜熟不熟、坏不坏、分量够不够,不需要特别专业的知识,况且工作量也很小。而原材料进货是个牵扯部门较多的活动,必须互相协作,有人员分工,每个人具体负责哪块,单单把责任推在采购员身上本身

22、就说明了这个公司的流程管理有问题,不出质量问题才怪。甲方(网名石头,初级绿带):正是从流程管理上来说,我个人认为,把责任归于检验员理由不充足。先说流程吧,采购员买来材料外检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判定结果合格进料上报同意采购(高管决定)或拒收,这些都有一套成熟的流程,把关的环节很多,把责任归咎于一个外检员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应该调查清楚,根据实际情况才能找到谁为这件事情埋单。乙方(网名feiyang971,中级绿带):从几个方面看,我认为外检员的责任大一些。第一,根据常规,看原材料是否有采购的标准。如果没有,主要是技术部门职责,即使采购员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料,技术部门也应该订出标准,而且需要他们去跟进标

23、准的完成,采购员只是负责配合工作。第二,如果有采购的原材料标准和样品,出现了问题除了要追究现场审核员的责任,就更应该追究外检员的责任了。因为现场审核需要控制产品质量与标准一致,而这些都需要外检员的数据。第三,有些时候会碰到内鬼与外鬼勾结挖公司墙脚的事,这种情况就更不好说是采购员的责任了。甲方(网名刺客,中级黑带):材料不合格,采购员当然也有责任,除非下单的决定权不在他们手里。乙方(网名黑带梦):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看,控制原材料质量,主要应该依靠检验员把关。至于采购员,他更多的是进行商业行为的操作,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合格与否,应由品质部门下结论,与采购员无关。甲方(网名TS16949_jxz,

24、中级黑带):真是奇怪,怎么会说和采购员无关而把责任归结到外检员身上呢?外检员只是针对你们提供的样品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除非证明他们的检测结果是错误的,外检员才有承担主要问题的责任。对于采购的企业来说,要分析清楚以下问题才能最终判定责任在谁:检验的结果是否可靠;检验时送检数量是否科学;在检验合格、送检量科学的条件下,仍持续发生问题,那就要考察技术部门制定的标准是否合适;同时还要看生产过程是否有异常发生或反馈,不要等到在顾客处才把问题暴露出来。乙方(网名炫幻):采购员只管去买,只管提供信息,至于来料的好坏,就看外检员了。采购员购进原材料时,外检员会根据所需材料的要求进行各项检验,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做

25、实验。现在出现了质量问题,无论是在哪个环节出现了不合格项,外检员都有推脱不掉的责任。小结陈词甲方(由初级绿带雀巢咖啡陈词):综合我方的观点可以看出,无论原材料流入哪个管理流程、哪个生产环节,采购员都应对它的质量问题负主要责任。在确定供应商阶段:采购员选择供应商时就应该考虑到该供应商有没有类似的产品,或有没有这个生产能力(包含外观和工艺水平等),采购员第一轮考察满意后,再向企业提议购买考察该供应商的产品,然后再经过供货商质量工程师考察技术部门确认程序,但最后的程序还是要经过采购员确认后,才能最终确定购买。原材料在样品生产阶段:通过工程人员对供应商模具的评估,供货商质量工程师对供应商的原材料产品系

26、统评估,采购员对供应商其他方面的评估,然后再对样品,即原材料的生产、购买情况进行确认,因此,在这个阶段,采购员参与了评估样品生产的流程管理,就应负有责任。原材料投入大批量生产阶段:这时候采购员更应该为自己采购来的产品当好把关人,时刻提醒供应商严格按照合同技术标准生产,如果出现质量问题,理所应当由采购员和供货商质量工程师共同负责。最主要的一点还在于:在购买原材料的管理流程中,外检员只是按照检验要求对来料进行实物验收,他对漏检不合格批负责(公司内部),但最终的处置一般也是由供货商质量工程师反馈给供应商,并要求有整改措施,所以如果一定要确定谁的责任更大的话,好像应该是供货商质量工程师,毕竟,质量不是

27、检验出来的。由此,我方认为,采购员应对原材料的质量问题负主要责任。乙方(由高级绿带蓝天白云陈词):首先感谢甲方对我方问题的关注,但对方一直没有明白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外检员是干什么的,也就是他的工作职责是什么,特别是被指定为原材料检验员之后的职责是什么?凡是从事企业质量管理的人员都很清楚,外检员是面对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只要供应商的质量有问题,不管是批量还是部分不良,外检员都有责任对这些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并反馈给供应商,要求供应商不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而甲方却把外检员因为漏检造成的不合格批次产品责任推给了供货商质量工程师,更是推脱责任的表现。就是刚才甲方提到的原材料

28、投入批量生产阶段,外检员也应该负主要责任。因为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前,一般的程序是:供货商质量工程师和质量部门人员要到供应商现场确认,就是进行现场审核,如果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可以先进行试生产,试生产过程出现质量问题,就要回头核查、分析出具体原因,再提出改进的对策。这个阶段,是靠检验的数据说话的,如果检验员此时缺位,可想而知主要责任在谁了。最主要的一点还在于,在各个部门的严格把关下,把供应商纳入合格供方后,供应商就应该是有资格、有一定的能力给上游的东家提供合格的产品。在不能保证下家产品质量一致稳定的情况下,主要就得依靠检验员来把关了。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主要责任在外检员,而

29、不是采购员。辩论会主席总结首先感谢各位质量同仁参与原材料质量不合格主要责任归谁?这个问题的讨论,通过辩论,至少大家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质量无小事。至于谁对谁错,我想做如下小结,供商榷:首先看处置责任:公司内发现不良采购品,通常由供货商质量工程师和采购员处理;或由外检员和采购员处理,因该说承担的责任是一样的,因为质量是大家的质量,不是某一个部门,更不是某一个人的质量。其次,从工作责任上讲,第一,如果采购原材料拿到生产线上发现不合格,且是批量不合格,外检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是出现了个别不良品,则应通知相关处置人员,因为通常外检员执行的是抽验计划。第二,如果在生产线被发现原材料不合格,责任应追溯到外检验员和采购供货商质量工程师即可;如果运到顾客那儿发现产品不合格,原因又是由外部的采购原材料造成的,则企业的生产部门人员、品质管理项目制程检验(简称IPQC)人员、成品质量检验(简称FQC)人员和外检员都有相应的责任。再次,出现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其实从根本说,责任的源头应该在公司的高层领导。他们可能没有通过一个标准流程将各部门密切串联起来。没有标准流程的规定约束,各部门的职责就不清,本位主义就严重,大家只为自己部门的利益着想,没有考虑公司的大局,就很容易出现一叶障目的现象,质量问题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好,今天的辩论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