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 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31388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PPTX 页数:97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 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小儿推拿 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小儿推拿 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小儿推拿 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小儿推拿 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 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 课件.pptx(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儿推拿健康讲座,1,.,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儿科辨证论治儿科推拿穴位案例分析常用保健穴位,2,.,【小儿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纯阳之体” 3、肝、心、阳常有余,脾、肺、阴常不足,肾常虚。,3,.,【小儿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4,.,【小儿辨证论治特点】,四诊:望、闻、问、切儿科主张四诊和参,但特别重视望诊 幼科铁镜:而小儿科,则惟以望为主,问继之,闻次之,5,.,望诊主要内容:,望神色察舌象察大便察指纹,6,.,大凡小儿面青,一般病情较重,应注意观察,7,.,观察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

2、注意:新生儿舌红无苔, 哺乳期婴儿乳白苔均属正常。进食药物或某些食物会影响舌苔。 黑:橄榄、乌梅、铁剂 青:青黛 白:牛奶、豆浆 黄:橘子、蛋黄,8,.,胎粪: 出生3-4天内,粘稠糊状,褐色,无臭气,2-3次/日纯母乳喂养: 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3次左右/日动物乳品喂养: 淡黄色,较干硬,有臭气,1-2次/日,9,.,大便燥结: 实热、阴虚内热大便稀薄+白色凝块: 乳食内伤大便赤白粘冻:痢疾大便成果酱色+阵发性哭闹:肠套结大便灰白不黄:胆道阻滞,10,.,察指纹:一般用于三岁以下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缘所显露的一条脉络。 按指节分为三关: 近掌侧一节为风关, 第二节为气关, 第三节为命关

3、。,11,.,中医上是属于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现代医学认为是浅表静脉。检查方法:将小儿的手放在光线较亮处,医生用手指轻轻从命关推向风关,使指纹容易显露。,12,.,临床意义: 三关测轻重位置。 红紫辩寒热颜色。 浮沉分表里深浅。 淡滞定虚实颜色。,13,.,14,.,15,.,16,.,17,.,【小儿推拿适应症】,1、新生儿疾病:新生儿夜啼、新生儿便秘等;2、传染病:百日咳、麻疹等;3、时令疾病:感冒、暑热症、咳嗽、哮喘等;,18,.,4、内科杂病:呕吐、腹泻、疳积、遗尿等;5、预防保健,19,.,【小儿推拿特点】,简,便,验,廉,20,.,小儿推拿不是推拿诊治方法在小儿疾病中的简单应用,

4、而是在理论、手法、穴位上都有不同于推拿在其他临床各科中应用的特色,。,21,.,【小儿推拿手法】,1、定义: 是以医者的手或借助一定的器具、介质,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小儿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22,.,2、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轻快、柔和、平稳、着实3、补泻:结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23,.,4、介质: 滑石粉、爽身粉5、顺序: 先头面,次上肢,再下肢,最后是胸腹腰背。6、处方: 手法+穴位+时间(操作次数) 如:揉太阳100次、捏脊10遍、摩腹2分钟,24,.,推拿手法分类:,1、小儿推拿八法: 按、摩、掐、揉、推、运、搓、摇2、其它手法: 拿、捏脊法等3

5、、复式操作法: 黄蜂入洞、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骨,25,.,垂直方向 逐渐用力 按而留之 逐渐放松,26,.,在体表做环行而有节奏的抚摩,不带动皮下组织,27,.,用指甲垂直方向用力,多用于急救,人中老龙内关合谷,28,.,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中指揉法多用(单指揉法、双指揉法、三指揉法)。,29,.,小儿推拿的代表性手法直推法: 用拇指的桡侧缘或食指、中指的指面做直线的单方向的运动。除单手操作外,有时用双手交替进行;速度易快,200300次/分。要求轻快连续,一拂而过,以推后皮肤不发红为佳。,30,.,旋推法用拇指指端或罗纹面在某一穴位上做旋转推摩。,31,.,分推法分法,用

6、双手拇指指端或罗纹面从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可以是直线的,也可是曲线的。,合推法与分推法相反。,32,.,运推法运法,用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一点向另一点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方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最轻),33,.,双手掌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时上下往返移动。用力对称,快搓忙移。,34,.,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活动,35,.,相对用力捏住 逐渐内收提起 持续不断揉捏,拿五经、拿风池、拿肩井,36,.,有病治病,无病防病,37,.,38,.,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对称用力捏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南方多用,又称“翻皮肤”)。用食指中节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前按

7、,两指同时对称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北方多)。,39,.,40,.,捏脊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背部的正中,即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髎、背俞穴等。,41,.,捏脊方法,捏起皮肤,从长强穴开始,双手交替捻动,边捏边提边向上推移,至大椎穴止,捏至最后一遍时每捏三次增加一个较重的提拉动作,谓之“捏三提一”法。,42,.,要领: 捻动(食指、中指) 捏住提起 推动(拇指),43,.,定义: 穴位,也称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治疗的刺激点。,44,.,五 经 穴,(1)位置 :

8、五指末节罗纹面 拇 食 中 无 小指 脾土 肝木 心 火 肺金 肾水 (2)手法 :向心性推为补,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 次数:到次。,45,.,(3) 作用 : 脾常不足,宜补不宜清 肝为将军,只清不补 心多有余,宜清不宜补 肺为娇脏,可清可补 肾无实证,只补不清,46,.,47,.,腑 之 穴,(1)位置: 胃 拇指桡侧二指节 大肠 食指桡侧 小肠 小指尺侧 膀胱 第五掌骨和指骨的尺侧 胆和三焦无特定部位 (2)手法 : 下推为补,上推为清。,48,.,(3)作用: 大肠虚寒:用补法 大肠湿热:用泻法(30min有效) 小肠:泻法,代清下焦湿热 胃:清法,食滞中焦,49,.,四横纹,(1)位置

9、 : 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二节横纹(2)手法 : 掐,3-5次;或往返直推,约50次(3)主治: 咳喘、腹痛、惊风,50,.,51,.,小横纹,(1)位置 : 掌面,五指根节横纹处(2)手法 : 掐,3-5次;或往返直推,50次(3)主治: 发热,烦躁,52,.,内八卦,(1)位置 : 掌心四周,以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至中指指根横纹的2/3为半径作圆(2)手法 : 顺时针或逆时针做运法,50次(3)主治: 咳喘胸闷、呕吐泄泻,53,.,54,.,小天心,(1)位置 : 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2)手法 : 拇指掐、揉、捣,30次(3)主治: 惊风、神昏、失眠、心悸,55,.,头 面 四 大

10、穴(外感表证),56,.,天门(攒竹),位置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手法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保赤推拿法:“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谓之开天门。”,57,.,58,.,坎 宫,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手法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 用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 推至眉 梢,一般分推24次 分推阴阳,使阴归阴位,阳 归阳位。,59,.,60,.,太 阳,位置在颞侧的凹陷处。手法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 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 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 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 泻。般运24次,每运3次 后轻轻按一下。,61,.,62,.,耳后高骨,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手法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11、。揉3掐1 为 1遍,35遍。,63,.,64,.,止泻四法(龟尾七节,摩腹揉脐),65,.,龟尾,位置 尾椎骨端手法 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次数) 到次。,66,.,67,.,七 节 骨,位置 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 强)成一直线。手法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 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 直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 法和推下七节法。(次数) 到次。,68,.,69,.,腹,位置 脐周大腹部。手法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 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 指摩称摩腹。(次数)分推 到次;摩腹分 钟。,70,.,71,.,脐,位置肚脐。手法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 脐;指摩或掌摩称摩脐; 用两手拇指和食、中三指 抓住

12、肚脐抖,掌根振颤。 (次数)揉到 次,摩分钟。,72,.,囟门:大脑之门,位置 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 骨陷中。 手法 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 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 称推囟门。或掌根放在前额,食 中 示三指自然放在囟门穴上摩 揉)。作用 摩法促进大脑发育、 头痛惊风、 鼻塞、高热冷敷降温,73,.,74,.,75,.,板门:脾胃之门,位置 手掌大鱼际平面。手法 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 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 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 纹推向板门。(次数) 到次。,76,.,作用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运达上下之气。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

13、掐板门治晕车。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 横纹 推向板门能止呕吐。,77,.,78,.,79,.,二扇门:腠理之门,位置 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手法 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 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 (次数)掐次;揉 到次。作用 掐揉二扇门能发汗解表,退 热平喘,是发汗的有效方法。 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多用于风寒外感。,80,.,81,.,箕门:水道之门,位置 :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手法: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称推箕门。(次数)到次。作用:有较好的利尿作用,用于尿潴留、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82,.,83,.,前臂三穴,84,.,三 关,位置 前

14、臂桡侧,阳池至曲池 成一直线手法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 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 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 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 (次数)到次作用 一切虚、寒病症,85,.,天 河 水,位置 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 线。手法 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 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 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 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 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次数)到次。作用 .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 清热而不伤阴分。.打马过天河多用于实热、 高热等症。,86,.,六 腑,位置 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 线。手法 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 肘推向腕,称退六腑。 (次数)到次

15、。作用 一切实热病症。,87,.,88,.,黄蜂入洞,【操作】用食指、中指的指端按揉两 鼻孔的下缘或两侧迎香穴。【次数】50-100次。【功效】开肺窍、通鼻息、发汗解表。【主治】外感风寒引起的鼻塞流涕、 发热无汗。,89,.,90,.,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骨,【操作】A、揉脐及天枢(三指揉) 2分钟。 B、揉龟尾 100次。 C、推(上、下)七节骨 100次。【功效】健脾理气止泄。【主治】治疗一切泄泻、痢疾的基本方。,91,.,案例分析,某男,一岁5个月,一直食欲不佳,面黄,流口水多,身体偏瘦,精神欠佳,大便两日一次,察指纹为风关淡红。辨证分析:脾胃虚弱,大肠传导失职。治法:健脾调胃,通调

16、大便。穴位:平肝清肺300,清大肠300,清补脾500,顺运内八卦500,揉天枢2分钟,捏脊5遍。推拿3次食欲变好,推拿5次大便一日一次,13次推拿后,食欲好,流口水变少,大便正常。,92,.,常见病推拿穴位,1、感冒发热轻(37.538度) 平肝肺10分钟 天河水15分钟 掐五指节2-3遍发热重(38.540度) 平肝肺10分钟 退六腑15分钟 提捏大椎5-7次 掐五指节2-3遍,93,.,兼症:鼻塞:阳池10分钟,呕吐:清胃10分钟,咳嗽:运八卦10分钟。治疗每天一次,一般感冒13次就好了。推拿4-5小时后发热更高一些,是邪热外出的表现,持续2-3小时后则汗出烧退病愈。,94,.,常用保健方法,1、益气健脾法:清补脾15分钟,运八卦10分钟,揉外劳宫10分钟。 功效:益气健脾,温中散寒,消积。用法:一周1-2次2、益气补肺法:平肝清肺10分钟,清补脾十分钟,推大横纹10分钟。 益气固表,培土生金。 一周1-2次。,95,.,3、益气补肾法:揉二人上马15分钟,补脾15分钟,揉外劳宫10分钟。 固元气,壮水火。 一周1-2次。4、安神益智法:揉二人上马20分钟,揉阳池10分钟。安神益智,补肾填精。 一周1-2次。,96,.,谢谢大家!,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