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31516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7.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章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管理,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意在说明自然资源与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7.1 土地可持续利用概念,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N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

2、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 for the Earth: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爱德华B巴比尔(Edivard B. Barbier)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尔斯(D . 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综合性定义,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

3、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以经济增长为前提。 (2)以保护自然为基础。(3)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三、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 土地可持续利用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土地资源本身的高效持续利用;二是土地资源与社会其他资源相配合共同支撑经济、社会持久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内容 :(1) 在资源数量配置上与资源的总量稀缺性高度一致。土地具有稀缺性 要求对有限的资源必须分配到社会效益生态

4、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高的项目上,并要安排好组合 比例关系。,(2)在资源的质量组合上与资源禀赋相适应。不同生产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品质要求不同,而丰度高、品位高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因而应把优质的土地资源安排到对资源品质要求高的生产项目上。(3)在资源的时间安排上与资源的时序性完全相当。土地资源虽然不可再生, 但后备资源的开发可以适当增加延续性 , 避免资源集中过量消耗,导致资源供给断档。(4)土地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各地区差异 , 反映各地区特点,激发各地区发展活力。要考虑构造有序的区域配置机制 , 建立区际间资源流动的规则。这在我国当前西部大开发中应认真考虑。,案例:香港的土地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问题

5、和对策,1 香港海湾、岬角、半岛和离岛众多,具有良好的港湾条件。2 城市土地集约开发利用程度高;工商业占地比例都不大,交通用地面积多。3 大力填海造地以弥补土地资源的短缺。4 筑塘蓄水以弥补淡水资源的紧张。 5 农业用地大量减少,并严重荒弃。,当前和今后香港地区土地利用问题的一些基本措施: 1城市土地利用仍将是香港地区土地利用的主导因素。 2填海造地不仅耗资巨大,而且还会对香港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3应当非常重视保护农用土地和解决荒弃土地的问题。,香港黄金海岸大酒店内外环境,香港紫荆广场,香港岛凤凰山顶看维多利亚湾,中银大厦,星光大道,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 ) 资源稀缺论

6、1.绝对稀缺论 无论是资源物理数量的有限还是经济上的稀缺,都是必然存在的,而且是绝对的。它不会因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而有所改变。而资源在经济上的稀缺和土地资源地租的上升与土地的肥力。2. 相对稀缺论 土地资源存在自然肥力的差异。,7.2 可持续发展理论,(二)效率利用论 使稀缺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的收益,资源利用边际水平上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实现市场优化配置。( 三 )极限增长论 极限论认为:物理量限的根本在于地球的有限特征:一是总量;二是通量。总量是指地球上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总存量; 通量是指社会经济体系中的资掘流通量,即自然资摘的开采、利用量应受到自然恢复、更新速率的极限制约。,对于可耗竭

7、性矿产资源则表现为资源替代率问题。即不可更新的资源化石燃料、高品位矿石等其可持续的利用律应低于可更新资源在持续条件下对不可更新资 源的替代率。关于资源替代问题观点:如果只有二种或 者几种资源储量下降而其他资掘储量趋于稳定或增加,则寄希望于资源之间的相互替代,使资源可持续, 经济增长可持续。若众多资源均下降,则资源不可持续。 总之,极限增长论提醒人类社会,自然资源(尤以不可再生资源)与环境不能支撑现代技术条件下用现有的生产方式的无限经济增长。,( 四 )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论 1 能力建设论 能力建设是指人类有能力使经济持续发展下去。这里的能力涉及科学、技术、管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能力建设途径

8、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缺乏技术、科学与管理的能力,对自然资掠、环境与发展的后果是综合性的,其主要表现为:(1)资源垠费与滥用。(2)贫困。(3)难以逆转的环境恶化。,2.容量与发展论 资源与环境有一定的容量。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必须局限于资源与环境的一定承载容量之内。对许多不可更新的资源,如矿产资源消耗速率的控制,应以替代速度为限。 可持续发展可以从财富角度来理解,发展是为了财富增加,发展必然消耗资源, 但社会总财富不能降低,即人造财富或资本和自然财富之和是恒定的,则认为是可持续的,即自然资源没有浪费。,( 五 ) 绿色发展论 绿色发展是相对于蓝色(资本主义)和红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发展

9、模式;或者是一种社会体制的转型。绿色发展的核心是生态平衡原则。,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包括以下内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应以人口对食物的持续供需平 衡为目标。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应建立在区域平衡的基础上。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有长远性。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宜性。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点是追求质量的平衡。,7.3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的应用,一、土地可持续利用 基本政策目标,(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有长远性。耕地总量动态 平衡是可持续发展 的客观要求,应在争取保证每年平衡的基础上,考虑较长远的时间,即使在人口高峰期,也可以保证粮食的需求。(4)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宜性。在现有农业

10、生产技术条件下, 要保证人口不断增长对食物的刚性需求,开发利用后备资源,增加耕地面积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但后备资源的开发,要统筹规划,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适宜性,以增加符合生态建设要求的新耕地。,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重点 (1) 直接提高粮食单产。改造中低产田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土地肥力,提高土地的抗旱、抗洪、抗涝能力,降低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从而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2) 改善生态环境。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应当将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 措施相结合,要求山、水、田、林、路、村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 这对大 范围地改善生态环境很有帮助。,(3)解决脱贫问题。改造中低产田,需要各方面进行大量投入

11、,这些投入一方面可以直接转化为当地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待改造完成后,土地的生产力提高了,自然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所以,改造中低产田应该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重点。现在进行的中国西部大开发,在农业上主要就是改造中低产田。(4)从总体上缓解土地短缺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实际上就是间接增加了耕地面积,这对我国不能再大量开荒造田的现实意义非常重大。改造中低产田,只要方法科学得当,就可达到既增加耕地面积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的目的。,(5)保护耕地是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重点,不被占用不被荒弃,1 评价基本内容,1.评价基本理论、原则和依据2.指标的采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3.土地可持续利用

12、评价指标体系 4.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方法,7.4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 在土地利用中根据生态、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伦理的一般原则,采用各种措施使土地利用同时满足:1、生产性(productivity),2、稳定性(security),3、保护性(protection),4、经济可行性(viability),5、社会接受性(acceptability),耕地长期供给曲线(假设长期的人口增长率相当一致,而长期的技术改进则是循序渐进的),2. 评价指标采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反映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思想的主要内涵;体现全国普适性的指标和具有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指标;提高指标选取的科学性、

13、可操作性及相对完备性;数据的现成性、灵敏性和可量化性。,(1)指标选取原则 :,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需要选取许多指标进行评价。这些指标因为性质不同,其取值的范围也相差很大,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在做综合评价时不可能直接放在一块。 因此,有必要找出一种方法,使得所有指标都转换成可以统一评价的数值,可称为系统转换指数。采取的方法是把所有指标转换成0-1之间,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整体评价而得到系统综合指标。,(2)评价指标的标准化转换,幂转换法、分级给分法 、调查法,评价目标层: 从宏观层次刻划土地利用系统的运行规律,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总体状况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整体态势。包括经济发展与资源开

14、发利用、环境治理、人口增长、社会进步之间相互协调程度,同时也是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的综合体现。 评价准则层: 对评价目标的分解,是为了进一步表征区域土地利用系统中各部分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的作用和影响,设计了5项评价准则,即FAO在FESLM中提出的5个方面,包括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活力、可接受性,每个评价准则由若干评价因素具体描述。应当指出,任何一个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的形成、培育与发展,绝不是其中任何一个准则的作用,它所表现的是整体系统的共同作用和综合作用。,3.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因素层: 为了表征土地利用系统中每个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为每个评价准

15、则设计了评价因素,每个评价因素由若干评价指标具体描述。 评价元素层: 评价元素是指标体系的最小组成单位。作为表征评价因素的基础指标,是评价因素中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具体量度,采用可测的、可比的、可以获得的指标及指标群,对因素层的数量表现、强度表现、速率表现给予直接地度量。,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3.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4 可持续综合评价方法,在上述五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指标的基础上,把所有指标最终综合而得到一个或几个综合指数,是当前众多学者经常采用的方法,因为它可以把不同角度的零星分散的信息综合在一块,对整个系统得出整体性的评价和认识,所以必须要求进

16、行这种方式的评价。然而各个方面指标的具体评价可以对系统的细节问题进行辨识,这是综合评价所不能达到的,所以各个方面指标的具体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4.1 指标权重方法和步骤(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1)由有关专家对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各种因子和因素的权重进行第一轮赋值,并计算出各位专家赋值的均值(Fj)和均方差(Yj)。,式中,m为专家人数;aij为第i位专家对因素j的评分值;Fj为因素j的均值;Yj为因素j的均方差。均值反映专家的倾向性意见,均方差反映专家意见的离散程度。方差越小,表明专家意见离散度越小;方差越大,表明专家对该指标意见分歧越大,也即须专家对该指标权重重新赋值。,(2) 实

17、践中常用相对均方差来衡量专家对某项指标意见分歧的大小。即定义:,确定阈值T(由用户设定)。当Fj小于T,则第j项指标通过权重确定,当Fj大于等于T,则第j项权重确定没有通过。应重新组织专家对有争议的因子权重进行限制性权重打分。,4.1 指标权重方法和步骤,(3) 所谓限制性打分意为设定所有这些待定的因子权重之和不是1,而是1与那些已经确定的各因子权重和的差,即:,式中,W(m)为各待定因子(即争议因子)权重之和;W(H)为已经确定的各因子权重之和。 由于是第二轮对这些有争议的因子权重给出分值,且打分又有限制条件,尽管专家们仍然是背靠背,每位专家给出的权重一般不会过于离散,若仍有意见分歧过大的若

18、干因子,还可考虑进行第三轮。最后设定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4.2 根据德尔菲方法确定的权重,德尔菲法,也叫专家征询法,被广泛运用于比较评价实践。一般需要约请10多位专家,背对背进行要素评判打分,由此确定各因子的重要性。下表是一个约请专家打分后得出的结果。一个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的确定,往往需要依赖于较高层次、较广领域和较大数量的专家参与打分,以34轮为宜。改进后的也不少于2轮。,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权重,中国土地资源与利用评价实例: 1. 西部及贫困地区土地资源研究2.西部及贫困地区土地资源研究,中国水土资源分布及其匹配状况分异图,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区域分异(DNVI)图,中国生态系

19、统生产潜力与可持续性分区图,基于GIS技术,采用因子分析法评定的西部地区不同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度。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率、林草地利用率、土地垦殖与潜力。评价值介于11.5-5.0。其中值大于0.1的县域主要是东部季风区,土地可利用率和非农建设用地指数高,面向环境生态形势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研究技术路线 评价指标体系,中国环境生态形势、土地可持续性与贫困县域分布分析:总体而言,我国中部地区危急环境和严重危急环境呈东北西南向成带集中分布。其中严重危急的地带颁在第二级阶梯上。北起呼伦贝尔,蒙农牧过渡区经陕北、宁甘东南部、川西北部,南至云南北部,也是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危急地带,不

20、具备可持续性。此带有426个县,其中贫困县339个,占79.6%.,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实例:上海、江苏、浙江3省,以及南部沿海地区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4省。面积与人口:78.69104km2, 占全国8.2%;人口3.02108人,占全国总人口23.6%土地利用率: 89.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4.1%。,改革开放以来,凭借政策、地域、投资等方面的优势,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建设和人均收入方面取得空前迅猛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竞争能力的区域。随着人们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尤其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人为地改变了该地区土地覆被的格局,使地表系统水、土、气、生之间的不协调,造成区域资源与环境质量急剧恶化,成为我国人为的生态脆弱带,严重影响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东南沿海地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耕地流失、浪费和质量下降,以及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激化。揭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态势与机制,是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基本依据。,7.5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管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的动态信息,揭示其变化规律,为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为国家制定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提供土地资源的信息依据。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内容: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土地资源质量动态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