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土壤改良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31780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0.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与土壤改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土壤与土壤改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土壤与土壤改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土壤与土壤改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土壤与土壤改良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与土壤改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与土壤改良ppt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壤与土壤改良,菜田土壤改良方法,土壤改良及灌溉、施肥、耕作对土壤的影响,中低产田类型与改良措施,土壤与土壤改良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温室大棚土壤改良方法,果园土壤改良方法,土壤与土壤改良基础知识,土壤与土壤改良基础知识,土 壤 的 形 成,土壤母质类型,土壤改良的定义,土壤的形成,土壤是由地表各种岩石风化物和松散沉积物,经生物、气候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发育而形成的。所以说土壤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自然体,也是基本的生产资料和人类劳动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衣,食,行,住,土 壤,土壤的形成和演变与所处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主要有地形、母质、生物、气候和人为活

2、动等五大成土因素。,土壤的形成,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地 形,母 质,生 物,气 候,人为活动,土壤的形成, 地形可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如水、土、光、热的重新分配,导致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的差异,土壤的性状和分布也受地形条件的影响。 母质是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固相部分和矿物质营养的主要来源,不同的成土母质对土壤形成分布、特别是对土壤的厚度、质地、土体构型、保水性能、养分含量、耕作性能及改良利用方向等有密切的联系。 生物通过生命运动,将无机物变为有机物而保留在土壤中,主要是对土壤肥力或肥力类型的独特创造作用。, 气候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它决定了土壤的水热条件,直接影响母岩母质的风化剥蚀

3、和土壤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和迁移,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土壤的发育特点不同,形成土壤类型也不同(日照、温度、降水、蒸发量、无霜期等)。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水平地带性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如由南到北,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逐渐减少,风力逐渐增强,干燥度增大。,土壤的形成,二是垂直地带性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增多,不同类型的自然植被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土壤有机质矿化作用变弱,腐殖质含量增多。 三是区域性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形成各种复杂的小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演变,低山丘陵区气候温暖干燥,植被差,侵蚀严重,土壤发育差。在同纬度的山地,阴阳坡

4、的水热条件不同也有差异,阴坡冷湿,自然植被好,土壤发育较好,土层较厚。阳坡较干热,植被差,侵蚀重,土壤发育差,土层也薄,砾石含量多。季节性气候对土壤的影响,舂季气温回升快,绿色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逐渐增强,土壤有机质开始分解,有利于土壤物质转化。舂季也是土壤返盐盛期;夏季气温高,雨量增大,高温高湿同期出现,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加快,土壤内部物质能量迁移转化和交换的最旺盛期;秋季气温下降,作物收获大量的有机残体归还于土壤,是土壤物质能量的积累期;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土壤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土壤以物理风化为主,利于土壤物质能量的保存和母质的风化。,土壤的形成, 人为活动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和

5、参与了土壤的形成、发育和演变,人类可破坏土壤资源和定向熟化土壤,如原始社会的毁林而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大量毁林毁草以及近代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掠夺森林、草原资源,均导致了土壤属性的变化,破坏了生态环境,人类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措施,把自然土壤改造为耕种土壤,生土变熟土使土壤的肥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但不合理的耕作管理也会使土壤属性变坏。,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土壤在自然环境中的位置示意图(引自土壤地理学,1983年),土壤的形成,我省土壤母质类型,土壤母质类型, 残、坡积物:指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疏松的,粗细不一的矿物质和岩屑,残留于原地或坡麓的堆积物。占土壤总面积的

6、36.42% 主要类型有:花岗岩类、玄武岩、安山岩、砂质岩类,石英砂岩类、千枚岩和碳酸岩类等,不同的母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类型及性状有很大差别。一般母质的分选性较差,质地比较混杂,土体中有一定的石块或岩屑,土壤层次过渡不明显,发育较差。, 黄土和黄土状物质:此类母质上发育的土壤面积最大,占土壤总面积的49。92% 。黄土为第四纪特殊沉积物,可分为午城黄土、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统称为黄土。1、红黄土:包括午城和离石黄土,属老黄土,质地较粘,一般为粘壤-粘土。形成的土壤耕性不良,易板结。2、马兰黄土:指原生黄土,覆盖于离石黄土上部,质地均匀,多为轻壤,土层深厚,抗蚀能力较差,结构松散 ,形成的土壤养

7、分较贫瘠。3、黄土状物质:是马兰黄土经水的重力搬运再次沉积而形成的物质,故称为次生黄土。土质发育好,因经再次搬运而椮入了其它母质,各种养分略高,质地一般为轻壤偏重。,土壤母质类型,红粘土:形成于第三纪中晚期(保德、静乐红土),占土壤总面积的1.05%,一般出现于深切沟底部和侵蚀严重的黄土丘陵下部,质地粘重,多为粘土,土壤通透性差,呈块状结构,易板结,呈微酸性反应。 洪积物及沟淤物:占土壤总面积的7.36%,洪积物是洪水活动将泥沙碎石堆积在山前倾斜平原(洪积扇裙)或沟口河谷平地的堆积物。土壤分选较差,质地多为冲轻壤重壤。沟於物为低山丘陵区的沟谷於积物。是季节性山洪携带的泥沙及表土,汇集于沟谷中於

8、积而成。土壤质地粗细及土层厚薄不一。一般在丘陵沟谷中土层深厚,质地多为轻壤重壤,土壤养分较丰富,为山区的高产田。,土壤母质类型, 冲积、湖积物:占土壤总面积的4.91%,冲积物主要分布於河流两侧的一级阶地和高河漫滩,系岩石风化物或黄土物质,质地一般为轻壤粘壤。冲积母质来源于河流上游两岸的表土,所以各种养分比较丰富,土质肥沃,多发育为潮土。包括黄河流域(汾河,沁河,三川河,偏关河,昕水河等),海河流域(桑干河,滹沱河,清河和浊漳河)。湖积物为静水沉积物。主要分布于运城伍姓湖一带。湖积物一般质地较粘重,并有泥炭累积,有机质含量较高。 风积物:主要指经风力搬运堆积而成的物质,占土壤总面积的0.25%

9、,质地较均匀,颗粒较粗,保水性较差,土地干旱。 堆垫物:人工搬运而成,占土壤总面积的0.09%,形成的土壤一般土层较厚,堆垫层为30-60厘米,物质组成较混杂,土壤质地一般为砂壤-壤土,地面比较平坦,通气性好,保水性能较差。,土壤母质类型,土壤改良的定义,土壤改良是针对土壤的不良性状和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土壤改良要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逐步实施,以达到有效地改善土壤生产性状和环境条件的目的。,土壤改良,化学改良,物理改良,土壤改良的定义,化学改良,采取相应的农业、水利

10、、生物等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过程称为土壤物理改良。具体措施有:适时耕作,增施有机肥,改良贫瘠土壤;客土、漫沙、漫淤等,改良过砂过黏土壤;平整土地;设立灌、排渠系,排水洗盐、种稻洗盐等,改良盐碱土;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设立沙障、固定流沙,改良风沙土等,土壤改良的定义,物理改良,土壤改良对土壤的影响,土壤改良可以清除某些障碍因素,改善某些土壤属性,促进生态环境的的良性发展。,土壤改良对土壤的影响,中低产田通过平田整地、深耕、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促进土壤熟化,使中低产变高产。 砂、粘土壤通过掺粘、掺砂等客土改良措施,改善土壤质地和物理性状。 不良夹层:通过消除障碍因素改变

11、土体结构。 坡地可以通过修建设水平梯田、隔坡梯田和等高种植,改善土壤性状和肥力状况。,土壤改良对土壤的影响,改良的土壤前后对比,改良后,改良前,灌溉、施肥、耕作对土壤的影响,灌溉:合理灌溉可以及时补充土壤水分,保证土壤水分正常运行,同时也可以控制地下水位上升。盐碱地可以通过合理灌溉而降低土壤表层盐分含量。 在灌排渠系不配套(有灌无排)以及渠系渗漏的情况下均会抬高灌区的地下水位,使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施肥 :科学施肥,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可以改善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土体结构,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 若不合理施肥,过多的施用某种营养元素,可以诱发土壤中另一些元素缺乏

12、,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甚至产生毒害。 长期少施和不施肥,进行掠夺性生产,可使土壤肥力减退。,灌溉、施肥、耕作对土壤的影响, 耕作:合理的耕作制度,可以培肥地力,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及耕作方法,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使物理性状恶化。 伏、秋深耕可以加厚活土层,纳雨保墒,起到伏雨秋用,秋雨春用的作用,同时伏深耕通过晒垄还可以熟化土壤,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 浅耕、中耕、耙磨、镇压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调节土壤水分。 盐碱地多中耕,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止水分上升,减轻土壤表层的盐分累积。 轮作倒茬,种植绿肥,粮草轮作,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做到养用结合。 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地温

13、,减少水分蒸发,盐碱地还可以减少盐分在地表的累积,秸秆覆盖还可以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总之,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为活动将对土壤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使土壤发育向良性方向发展。,灌溉、施肥、耕作对土壤的影响,灌溉对土壤的影响,灌溉、施肥、耕作对土壤的影响,施肥对土壤的影响,耕作对土壤的影响,不同作物茎叶养分含量,四种类型,坡地梯改型,障碍层次型,灌溉改良型,瘠薄培肥型,中低产田的类型,灌溉改良型改良措施,喷灌,渠灌,灌溉改良型改良措施,少耕穴灌,瘠薄培肥型改良措施,瘠薄培肥型土壤指受气候、地形等难以改变的大环境(干旱、无水源、高寒以及远离居民点造成的施肥不足)和土壤养分含量低,结构

14、不良等因素影响,产量,除采取耕作措施外,当前又无见效快及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治本措施的耕地。改良措施如下:,1.垣地及缓坡地规划成条田,平川区推广地膜覆盖,生物覆盖等旱作技术,山地、丘陵推广丰产沟,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达到培肥改土的目的。2.平川地区逐步建设田、林、路配套工程。3.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土地收入。4.加深耕作层,3年内深耕12次,加厚耕作层35cm。5.实行粮草轮作制度,麦、油、豆轮作,连续35年。6.秸秆还田,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还田。7.增施有机肥,河谷阶地和垣地每年增施有机肥25003500kg/亩,其它耕地有机肥要达到15002500kg/亩连续3年。8.科学施肥:在稳定

15、氮肥的基础上,施用过磷酸钙5075kg/亩,连用3年。,瘠薄培肥型改良措施,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瘠薄培肥型改良措施,增施有机肥,瘠薄培肥型改良措施,W膜盖,瘠薄培肥型改良措施,果园土壤改良方法,如是用土层较浅薄、土壤较贫瘠的山地或二荒地建苹果、梨、桃、葡萄等果园,栽植前又没进行过开园整地和培肥地力,果苗栽下后耕作层浅,结构不良,肥力低,有机质少,酸碱度不适宜,因此应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早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良。一、加深耕作层 坡度较大、水土流失重、耕作层浅的果园,补修梯地或挖鱼鳞台,用以降低坡水流速,从而减少表层熟土冲刷流失。同时深耕台面行间,重视农家肥和大压绿肥,并进行合理间作,以加深土壤活

16、动层和加速熟化,就可逐步变成适宜果树生长的园地。二、改良土壤结构 结构差的重粘土、重砂土和砂砾土,进行“客土掺和”,即重粘土掺砂土,重砂土掺粘土、塘泥和河泥,砂砾土捡去大砾石掺塘泥或粘土,再结合前者重施有机肥和合理间作,就可慢慢改良成结构良好的土壤。,三、增加有机质 有机质是地面上植物枯死后的残骸或人为施用的各种有机物,分新鲜有机物和腐殖质两大类,是土壤中特有的有机体。有机质含量多少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果树是否生长良好的重要条件。我国果园的有机质含量一般只有1%2%,按多数果树的需要应以3%5%为宜。增加和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是:翻压绿肥,增施厩肥、堆肥、土杂肥和作物加工废料,地

17、面盖草等,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四、调节酸碱度 不同果树适应的土壤酸碱度不同,如苹果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5.46.8,梨为5.87.0,桃为4.57.0,PH值为6时,磷的有效利用最大,此时磷是磷酸一钙状态;PH值小于5.5时,土壤中的氧化铝和铵离子的危害作用最强,使磷酸和铜变成固态而不能为根系吸收。,果园土壤改良方法,调节的方法,除做好水分管理、翻压绿肥和增施有机肥外,PH值5.5以下的酸性土,多施碱性和微碱性化肥,如碳酸氢铵、氨水、石灰氮、钙镁磷、磷矿粉、草木灰等,必要时增施石灰,使土壤中的酸与石灰中的钙化合而生成硫酸钙,从而降低土壤酸度。PH值超过8以上的碱性土壤,会使苹果、梨等果树发生生理

18、障碍,出现叶片黄化和缺素症。调节的方法是:(一)施肥时多施有机肥和酸性化肥,如硫酸铵、硝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等,用这些化肥中的酸去中和土壤中的碱。(二)建立灌排系统,定期引淡水灌溉,进行灌水洗盐和冲淡盐碱含量,务使含盐量降低到0.1%以下。(三)地面铺沙、盖草或盖腐殖质土,以防止盐碱上升。(四)营造防护林和种植绿肥,用以降低风力风速,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土壤返碱。(五)勤中耕,切断土壤毛细管,降低水分蒸发量,防止盐碱上升。,果园土壤改良方法,果园土壤改良方法,果园土壤改良方法,水肥一体化,果园生物覆盖,菜田土壤改良的方法,蔬菜栽培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必须对菜田土壤进行不断改良与培肥,才能满足蔬

19、菜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其主要措施为: .增施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透气性,保持土壤疏松,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适当深耕。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秋季适当深耕,可以促进土壤熟化,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有利根系发育。 .对砂性较大的土壤,除增施有机肥外,可适当掺入一些粘土或河泥土;而对粘重土壤应逐年掺些细砂,以利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 .酸性较大的土壤,可施入石灰进行中和,并尽量少施酸性肥料。 .低洼地应进行大垄高畦栽培,田间挖好排水沟,防止涝害。 .建立合理轮作制度,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合理利用及地力的维护。,当前,在整个北方蔬菜产区,土壤板结、盐害加重等土壤恶室

20、问题,很多菜农追问如何解决?一般来说。土壤板结和盐碱化,主要是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施用,使得土壤肥力衰退,有机质匮乏,进而使得土壤透气性降低造成的。所以针对菜在随水冲肥时,应补充有机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才是改变的关键。 首先,有机肥与化肥混合冲施。冲施有机肥,可选择鸡粪、猪粪等。但一定要注意鸡粪或猪粪等必须充分腐熟后才能使用,以免造成烧根熏苗或引发病虫害等。但有机肥不宜连续冲施,应与化肥搭配使用,可采用混合冲施,或采用轮换冲施的方法进行。 其次,减少化肥的用量,选择全水溶性速效肥进行冲施。全水溶性速效肥,养分全、含量高,用量少,利用率高,一般情况下每亩每次冲施8-10斤

21、左右即可。 再次,增施生物菌肥。生物菌肥多具解磷解钾的功效,虽其养分含量少,但它可将土壤中固定态的磷、钾释放供蔬菜吸收利用,可起到降解盐害、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 当然,由于是连年重茬种植,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也是近年来土壤恶化的重要体现。因而,在采用上述措施时还应注意选择能活化土壤、壮根促棵的生根剂根佳等。,菜田土壤改良的方法,菜田土壤改良的方法,温室大棚土壤改良的方法,温室、大棚栽培是一项高度集约化的生产项目,一年要栽培2-3茬作物,所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要求较高,需不断改良和培肥,以不断满足作物生产对养分的需要。 1适当深松深翻,逐年加深耕作层温室、大棚常年利用,在生产过程中,经常灌溉,

22、土壤易板结,所以应适当深松或深翻,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温室。大棚面积小,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现在不少衣机厂家开发研制出适于温室、大棚内应用的小型耕整机具,可以选用,必要时也可进行人工整地。 2. 增施有机肥 以施腐熟的人粪尿和优质土杂肥效果最好,增施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透气性能增强,提高土壤保肥保水的能力。正常施肥水平以每667平方米(亩)2-3立方米为宜。,3建立合理轮作 制度科学地轮作换茬,有利土壤养分合理利用,有利于培肥土壤地力。如早春栽番前,收获后种夏白菜,早春种黄瓜,收获后种马铃薯等。也可种一茬直根系蔬菜,再种一茬须根系蔬菜,这样可充分利用土壤不同层次中的养分,同时可以防止土壤中某种营养成分消耗过快。 4粘性地壤掺适量细砂 在粘性土壤耕作层掺人适量细砂,可以减少土壤粘性,以利土表细碎而不板结。 5砂性较大的土壤应加施塘泥 砂性大的土壤应在增施有机质肥料的同时,加施塘泥,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及理化性状,而且能起到保肥保水作用。采取以上一些综合技术措施,可充分改良土壤,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保证使棚室生产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温室大棚土壤改良的方法,温室大棚土壤改良的方法,大棚土壤改良,大棚土壤改良,微生物菌改良,微生物修复有机污染,温室大棚土壤改良的方法,温室大棚土壤改良的方法,增施有机肥,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