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的开采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32315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燃冰的开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可燃冰的开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可燃冰的开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可燃冰的开采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可燃冰的开采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燃冰的开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燃冰的开采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ontents,可燃冰的勘察,国外可燃冰开发研究现状,国内可燃冰开发研究现状,可燃冰开发前景,可燃冰的开采方法,可燃冰的勘察,截至2002年底,世界上已直接或间接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共116处(其中海洋就有85处),直接水合物样品23处。目前勘察可燃冰最好的两种方法是地震波法和速声波法。,最简单且常用的方法,首先将地震波在岩石层和天然气水合物层的差异记录在滤波器中,然后对其进行检测、判断勘测速度最快,而且可以水、陆通行,速声波法是利用声波在天然气水合物、海水和岩石层之间的传播速度不同,而且前者明显最快,接着再利用物理及化学法,并根据扩散原理,判定浓度最大的区域对应的一定是矿藏的中心位置,通过测

2、量多个点,进而便可给出矿藏的图示,勘探方法,地震波法,速声波法,勘测,在我国南海的西沙海槽地区,地震波法勘探100km以上的海洋波面,发现大约有1/3面积的地震反射波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反射波很相像,并由此推断那里存在着丰富的可燃冰。富含甲烷的天然气水合物层中肯定会有一定数量的气体扩散出来,使得局部甲烷的含量高于周围地区。,国外可燃冰开发利用现状,国外可燃冰研究开发现状迄今,世界上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可燃冰的研究与调查勘探。美国、日本、印度等国近年来纷纷制订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战略和国家研究开发项目计划,国外可燃冰开发利用现状,1981年投入800万美元制订了天然气水合物10年研究计划

3、; 1998年又把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能源列入长远计划,每年投入2000万美元,准备在2015年试开采。,日本经济产业省已从2000年开始着手开发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计划分两段进行,前5年对开采海域的蕴藏量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从第3年开始就打井以备调查用,之后5年进行试验性采工作,2010年以后实现商业生产。,产业资源部制订了可燃冰开发10年计划,计划投入总计2257亿韩元,用以研究开发深海勘探和商业生产技术。印度在1995年制订了5年期全国气体水合物研究计划,由国家投资5600万美元对其周边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进行前期调查研究。,美国,日本,韩国,国外可燃冰开发利用现状,目前,美国

4、、俄罗斯、荷兰、加拿大、日本等国探测可燃冰的目标和范围已覆盖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大洋陆缘的重要潜在远景地区以及高纬度极地永冻土地带和南极大陆陆缘区,同时,俄、美、加等国通过地震勘探工作,已查明在北极地区有大量正在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据日本经济产业省专家小组会议2008年8月18日在东京发表的一份文件所说,日本政府将在一个叫作Nankai海槽的深海沟中进行冰冻甲烷的试验性生产。韩国已成功完成可燃冰开发10年计划第一阶段任务,确认韩国周边海域海底可燃冰矿藏,并对储藏量进行初步估计; 20082011年,韩国将完成对周边海域进一步勘探工作;20122014年,对周边海域发现的可燃冰矿藏储量进行最终确认,

5、研发可燃冰商业生产相关技术。,史斗等人将当时国外有关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资料进行整理精选,翻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关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中文资料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与莫斯科大学冻土专业学者合作开展室内可燃冰合成试验。,中国完成了“中国海域气体水合物勘测研究调研”课题,首次对中国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做了总结。据专家分析,青藏高原的羌塘盆地和东海、南海、黄海的大陆坡及其深海,都可能存在体积巨大的可燃冰。.,我国可燃冰研究开发现状,1990年,1992年,1998年,“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设立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重大项目。国家科学技术部制订的国家重点基础

6、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大规模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探索研究被列为能源领域重点研究方向。,国家批准设立了水合物专项“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测与评价”。“,我国南海北部可燃冰钻探顺利结束,科学家共在3个工作站位成功获得高纯度的可燃冰样品。.,我国可燃冰研究开发现状,2000年,十一五”期间,2007年6月,我国可燃冰开发利用现状,2008年10月,我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海洋6”号在武昌造船厂下水,可燃冰开发前景,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溢散气体,因此开采时最易泄漏,如果控制不住,极易造成“井喷”。大量可燃冰排出后会造成强烈的温室效应,破坏海洋的稳定平衡,加剧

7、气候变暖,并对海洋本身也有极大的危害,甚至造成大陆架边缘的动荡,导致灾难性海啸,同时也会危及海底油气管线、水下电缆等设施。因此,对这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重要的是要突破一系列的技术难题。目前可燃冰的开采成本高达200美元/m3,折合成天然气要1美元/m3,这也是勘测、开采可燃冰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由以上种种来看,短时间内,可燃冰成为新能源只是人类的一个希望。但长期来说,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高效、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将成为继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后的一种主要能源5 可燃冰的开采方法由于可燃冰非常不稳定,在常温和常压环境下极易分解,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高10 20倍。据测算,在可燃冰中固化的甲烷总量相

8、当于大气中甲烷数量的 3 000 倍。一旦沉睡中的可燃冰矿藏受到扰动,包括人为的开采和自然的破坏,都可能导致甲烷气体大量逃逸到大气中,从而导致无法想象的后果。对此,科学家们表示出了担忧: 对于可燃冰矿藏开采的破坏,可能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释放到大气层中,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全球气候变暖等灾害。,可燃冰的开采,可燃冰的开采可分为减压开采、注化学药剂开采、CO2置换开采等,国际上对如何开采可燃冰尚没有可靠的方法,基本上处于研究、试验阶段。目前对可燃冰的试采中,一般要先开凿一口1200m深的钻井,直通到可燃冰层,然后注入温水,让可冰溶于温水中,抽回地面进行分离。具体实施可以利用双重结构

9、管道,在含水合物层打钻,在内侧管道注入高压温水,从外侧管道收回水合物,使其转化为甲烷气体。这一开采方法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这项工作也仍处在初级探索阶,从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平衡 ( 图3) 角图 3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机理度可以看出,升高水合物的环境温度、降低水合物所处的压力、通过化学方法改变相平衡曲线等都可以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开采方法,4. Description of the business,5. Description of the business,1. Description of the business,2. Description of the business,3

10、. Description of the business,开采方法,加热法加热法又称热激发法,是将蒸汽、热水、热盐水或其他热流体从地面泵入水合物地层,进电磁加热和微波加热,促使温度上升、水合物分解( 图 4) 。该法更适用于对水合物层比较密集的水合物藏进行开采,如果水合物藏中各水合物层之间存在很厚的夹层,则不宜用此方法进行开采。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会造成大量的热损失,效率很低,甲烷蒸汽不好收集。特别是在永久冻土带,即使利用绝热管道,永冻层也会降低传递给储层的有效热量。所以,减小热量损失、合理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甲烷蒸汽是急于解决的问题。图 4 加热法开采原理图,减压法降压法是通过降低压力而使天然

11、气水合物稳定的相平衡曲线移动,从而达到促使水合物分解的目的。一般是在水合物层之下的游离气聚集层中降低天然气压力或形成一个天然气空腔 ( 可由热激发或化学试剂作用人为形成) ,使与天然气接触的水合物变得不稳定并且分解为天然气和水 ( 图 5) 。在该方法中,由于没有额外的热量注入水合物开采层,分解所吸收的热量必须由周围物质提供,但是当水合物分解吸收的热量达到一定程度,水合物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会抑制水合物的进一步解16。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在气体全面分解过程中有利于控制开采气体的流量,适合于那些储藏中存在大量自由气体的水合物储层,是现有水合物开采技术中经济前景比较好的开采技术,添加化学试剂法通过从井孔

12、向水合物储层泵入化学试剂 ( 图6) ,如盐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等17,改变水合物形成的相平衡条件,降低水合物稳定温度,引起水合物的分解。化学试剂法较热激发法作用缓慢,费用昂贵,但确有降低初始能源输入的优点。图 6 添加化学试剂法开采原理图,CO2置换法近期有学者提出用 CO2置换开采 ( 图 7) ,将CO2通入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通过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放出的热量来分解天然气水合物,同时可以用来处理工业排放的 CO2,发展低碳经济。图 7 CO2置换开采法原理,综合法综合法是综合利用降压法和热开采技术的优点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有效开采。其具体方法是先用热激法分解天然气水合物,后用降压法提

13、取游离气体 ( 图 8) 。目前,这种方法已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推崇,已投产的俄罗斯 Messoyakha 气田和加拿大Mackensie 气田均以该法为主要开采技术,其技术在国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9。图 8 综合法开采原理,可燃冰的发展前景,天然气几乎是燃烧值最高的常规能源形态,燃烧时,1 m3天然气释放的热量几乎是 1 kg 煤炭的 3倍,1 kg 汽油的2 倍。1 m3可燃冰等于164 m3的常规天然气藏,是其他非常规气源岩 ( 如煤层、黑色页岩) 能量密度的 10 倍,是常规天然气能量密度的 2 5 倍,粗略算下来,1 m3的可燃冰,其燃烧值竟约等于0. 5 t 煤炭。可满足人类 1 0

14、00 年的能源需要,这与其他常规化石能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据推算,目前已经发现的石油储备量还可用 40 年,天然气还可用70 年,煤炭还可用 190 年。当全世界的石油煤炭资源将消耗殆尽的时候,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新希望。但是,虽然全世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非常可观,除了小型现场试验之外,目前唯一实现开采的只有俄罗斯的麦索亚哈天然气水合物气田,全球未来的天然气水合物产量尚不确定。目前,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勘测与评估,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与环境评价以及天然气水合物储运与利用方面。根据近年来试验性开采的成果和技术进步来看

15、,20152020 年发达国家实现工业规模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要实现商业开采则值得探讨。,可燃冰是公认的 21 世纪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第 3 期 张颖异等: 新型洁净能源可燃冰的研究发展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我国已将其纳入科技重大项目973 计划,并已成功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岩心样品。减压法和综合法是现有水合物开采技术中经济前景比较好的开采技术。目前,对可燃冰的开采仍处于试验阶段,要实现工业规模开采和商业化开采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开发可燃冰带来弊,1.可燃冰与全球温室效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据统计,CH4的温室效应要比CO2整整大21倍。虽然目前大气中的甲烷总量并不高,仅仅占到二

16、氧化碳总量5%,但甲烷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却高达15%。一旦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大量开采,则在开采过程中势必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甲烷气体,这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同时极地、海水和地层的温度也将随之升高。久而久之,深埋在海底或地下的可燃冰会自动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的加剧将形成恶性循环。2.海底可燃冰的不断分解将导致斜坡稳定性降低进而使得海底滑坡现象日趋严重。3.破坏海洋中的生态平衡。研究表明,在开采过程中向海洋排放的大量甲烷气会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海水中氧气含量降低,一些喜氧生物群落将会面临物种灭绝的危险;另一方面,将会使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生物礁退化,进而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开发可燃冰对环境的益处,对环境有利作用从上述分析来看,“可燃冰”的开发会对环境带来种种不利因素,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排向大气中的甲烷最终会对于稳定全球气候产生积极的作用。冰川时期开始时,由于全球变冷、冰盖扩大进而引起海平面下降,而海平面的下降又会导致对海底压力的下降,这样天然气水合物的离散和甲烷的释放增加了大气的温室效应,从而全球气候持续变冷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天然气水合物又成为了稳定全球温度的一个重要因素。,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