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水循环专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水循环专题》ppt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轮专题复习之,水循环,考纲: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通过对考纲的解读,本专题有四个重要考点1、水循环的类型、环节、意义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3、河流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4、河流水文特征分析,考点命题规律,近几年全国课标卷均有考查,其他高考卷考查频率也较高,类型: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洋内循环,一、水循环类型,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 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类型: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洋内循环,二、水循环环节,合作探究一、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1、三种水循环都包括的水循环环节有哪些?,蒸发和降水,2、陆地上,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水循环类
2、型有什么不同?,内流区:陆上内循环外流区:陆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1、影响蒸发的因素:,能力提升,2、影响下渗的因素,典型例题1 2014年全国卷1,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1、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2、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A,C,解析第1题,本题
3、考查的是绿水比例最大而非绿水量最大的流域。气候干燥的塔里木河(内流河)流域降水后蒸发(腾)水(即绿水)的比例远大于其他流域(外流河,径流量大、蓝水比例高),故选A。第2题,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蒸发旺盛,非生产性绿水很多;覆膜种植农作物,植物根系可获得更多的水分,从而增加植物蒸腾量,使生产性绿水大量增加,故选C。水田改旱地,会降低生产性绿水比例。植树造林能提高生产性绿水比例,但比覆膜种植农作物的作用小,况且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宜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对生产性绿水比例增减影响不大。,3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4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
4、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分别对应的是 ()A、 B、C、 D、,C,C,【举一反三】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34题。,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影响水循环的人类活动有哪些?,能力提升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化导致水泥路面等不透水面积增多,阻碍了地面蒸发, 地表植被减少,也使蒸发量下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地表径流增多,流速增快,正向利用: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 铺渗水砖 人工降雨负向影响: 破坏植被 围湖造田 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
5、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典型例题2 (15年课标2),C,D,B,8图示事物主要作用( )A
6、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增加下渗水量9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主要作用是( )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B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D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B,【举一反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8-9题。,A,(2016年课标卷丙)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
7、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 A. B. C. D.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高考演练,D,B,C,(2017
8、年课标卷1)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4-6题。,4.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 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5.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 坡面 B.洪积扇 C. 河谷 D.湖盆,6.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 湖盆蒸发量增多 B. 盐湖面积缩小 C. 湖水富养化加重 D. 湖水盐度增大,B,A,C,7此题需要
9、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8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
10、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2016江苏卷)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7-8题。,7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8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D,B,(2016高考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l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l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910题。9.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11、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10.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D,B,9.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上游水电站增多,只是改变黄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对黄河入海水量影响不大;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使得黄河含沙量增加,对水量影响小;从1951年到2010年这几十年来,黄河下游降水量没有明显减少。10.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导致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考点: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一般,第10题注意审题,“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抓住“最主要”,也就是说四个选项中有两个及以上选项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的原因。第11题,关键是理解入海水量和黄海三角洲地貌形成的关系。,总结回顾,水循环,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和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河流流量变化和影响因素,河流水文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