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33651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ppt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情概览备考定向,考点一资源问题及利用保护,知 识 精 析,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1.短缺原因,2.解决措施,对 接 高 考,命题角度一水污染及保护1.(2012课标文综,4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4分)(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6分)解析第(1)题,据图示,饮用水源地由苏州河黄浦江长江,河流的水量越来越大,说明城市供水量在增加;供水地由流经市区的河

2、流变为长江,说明原水源地受到污染。第(2)题,侧重从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分析。答案(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命题角度二城市雨水资源化措施2.(2012海南地理,26,10分)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10分)解析主要从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三个方面分析。答案建

3、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知 识 精 析,1.世界耕地需求趋势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不足问题,成因如下:,2.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2)土地资源开发与防治,对 接 高 考,命题角度一破坏坡耕地的危害及防治措施1.(2014课标,44,10分)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10分),解析由材料可知,切沟由

4、流水侵蚀坡耕地而形成,首先破坏耕地,切割耕地,不利于耕作,同时形成沟谷,更有利于水的汇集,加大对耕地的侵蚀。针对切沟的出现,应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方面展开,工程措施从疏、堵两个方面展开。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命题角度二农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2.(2014海南地理,26,10分)下图示意的农

5、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10分),解析该区域为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发展农业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面积扩大会因对水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的应对措施从开源节流,发展节水农业等方面分析。答案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水用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地次生盐碱化。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化石燃料

6、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知 识 精 析,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燃料。它们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1.化石燃料的分布,2.化石燃料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化石燃料在开采、运输、存放、加工、利用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较显著的不利影响。,3.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资源问题及解决对策的分析思路,1.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1)“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2)“

7、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对 接 高 考,命题角度矿产资源开发过程的问题与防治措施(2013课标,44,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10分),【审题突破】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1)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甲地”“开采锰矿”“建有电解锰厂”“需用硫酸和铅”“_建有尾矿矿渣库”等。(2)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分析”“尾矿矿渣库”“环境”“_危害”“说明”“防止”“措施

8、”等。,山坡上,潜在,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亚热带季风,上游,答案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考点二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知 识 精 析,主要生态环境资源及其保护,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毁林的危害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1)草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

9、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2)草地退化的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3)保护草地措施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强经济发展。,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1)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2)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3)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4.物种灭绝及保护

10、(1)灭绝的原因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2)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对 接 高 考,命题角度一湿地面积的变化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1.(2011课标文综,40,10分)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10分),解析湿地变化特点从表中可直接读出;湿地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11、对水源、气候、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答案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命题角度二植被的破坏及保护措施2.2015江苏地理,30(D),10分美国先后出台过多部有关土地利用的法规,如1934年出台了“泰勒放牧法”,1935年出台了“水土保持法”等,这些法规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图是美国过去200年来草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过去

12、200年美国草地面积变化特点是_。(2分)(2)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春季“黑风暴”频发,其产生的自然条件是_、_。(2分)(3)“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的影响是_。(3分)(4)历史时期美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国的启示有_,针对我国国情,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还可以采取_、_等措施。(3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草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第(2)题,考查沙尘暴的形成条件。解题时注意,要求分析的是“黑风暴”产生的自然条件。从大风天气、降水状况、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第(3)题,考查立法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回答本题要紧扣两法的名称进行分析。“泰勒放牧

13、法”主要是规范放牧,保护草场,缓解土地荒漠化;“水土保持法”主要是为了缓解水土流失。上述两法的实施都会限制土地的过度开垦,有效地保护草地资源。第(4)题,考查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措施。回答本小题只要结合本题题干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总体呈下降趋势(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2)春季多大风天气干燥生态环境脆弱(任答2点)(3)限制土地过度开垦缓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有效保护草地资源(4)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政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任答1点)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任答2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知 识 精 析,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

14、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该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多与区域特征有关),也有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我国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对 接 高 考,命题角度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2014课标,44,10分)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

15、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10分),解析中华秋沙鸭由长白山迁徙到赣东北,来回路途遥远且沿途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以湿地为栖息地的秋沙鸭可能会很难觅到栖息地而疲劳饥饿致死,沿途还会遭遇天敌和人类的捕杀,长江流域经济发达,水污染严重,如误食被污染的鱼虾可能会被毒死。针对以上问题可在其迁徙路线上建设和恢复湿地,并治理水污染,加大法律法规建设和宣传力度,以减少人为捕杀。,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保护对

16、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命题角度二土地荒漠化的保护措施2.(2015课标,44,10分)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10分),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在山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砍伐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17、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恢复植被、加强立法和宣传、经济补贴等。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加大

18、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到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考点三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知 识 精 析,水污染及其防治,对 接 高 考,命题角度一水污染及危害1.(2013课标,44,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1

19、0分)解析危害主要从人体健康和农业两个角度分析。太湖平原人口、城市集中,水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用受污染的泉水灌溉农田,会降低农产品质量。原因主要从地下水的循环速度、人工干预的难度和区域联动等方面分析。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受污染的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命题角度二废弃物的利用2.(2015山东文综,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

20、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1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石材加工过程中废弃物的利用对资源和环境的积极意义。答题过程中要注意整合材料信息。石粉本身属于废弃物,因此用其生产加气砖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材料中提到“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大风时漫天飞扬,雨天则流入河道”,因此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可以减少占用土地,减轻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加气砖质

21、量轻,保温效果好”,因此可以节省能源。答案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知 识 精 析,1.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2.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3.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等。,对 接 高 考,命题角度大气污染的来源、影响与防治(2012上海地理,2629,18分)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

22、问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物”。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4分)(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3)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4分)(4)为降低大气PM2.

23、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4分),解析第(1)题,由资料及表看出:煤化工、交通主干线为主要污染源和污染途径。第(2)题,影响PM2.5发生的气象因素:风向风速、气温高低、降水量,其影响要结合相关天气气候知识和大气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整体性回答。第(3)题,综合考查PM2.5污染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相关考查降水原理、气温高低与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关系、空气能见度高低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第(4)题,可从加大监管力度、源头整治、技术手段、节能减排、推广新能源、绿化措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角度分析。答案(1)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2)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

24、。(任答两个因素即可),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任答两个因素即可)(3)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任答两点即可)(4)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任答四点即可),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知

25、识 精 析,1.城市垃圾的特点: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3.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4.土壤污染及防治(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对 接 高 考,命题角度一土壤污染的保护措施1.(2015课标,44,10分)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

26、。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为保护土壤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保护土壤的理由要结合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分析。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

27、护。,命题角度二城市垃圾的产生及危害2.(2012福建文综,40C,15分)下图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9分)(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6分),解析第(1)题,北方地区冬季温度低,需要取暖,因而产生的煤灰等不可回收无机物比重大;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产生的菜叶等不可回收有机物比重大。第(2)题,从占用空间,污染水源、大气,危害人体健康等角度分析。答案(1)地域差异: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

28、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害人体健康。,主观题常考的15 题型之十五环境问题类题目,题 型 解 读,环境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不但关系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每年高考试题中多选择社会所关注的环境问题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等角度对考生进行考查。在回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时,通常从以下思路构建答题模板。,答 题 模 板,典 题 示 例,(2014江苏地理,30D,10分)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

29、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_。(2分)(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_。(2分)(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它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_,其原因是_。(2分)(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是_。(4分),【阅卷抽样】,【阅卷点评】 (1)信息选取错误,第一题是要求学生从题干材料信息中“我国重金属从东北到西南方向

30、逐渐升高的态势”提取核心信息是“我国西南重金属污染高”,要求回答西南高的原因。考生错误地回答甲城矿冶区重金属浓度高的原因,所以由于信息选取的错误,回答也错误。因此该问得0分。(2)回答问题不全面,第二小题只是根据综合污染指数进行了描述,但忽略了对极值的描述。因此该题只能够得1分。(3)从材料获取答案。考生能够准确分析材料并结合图中所给图例,对本题做出正确回答得2分。(4)知识掌握不全,知识迁移运用不够灵活,对问题的分析不深入,只是局限于表面现象,比如对第(4)题影响的回答缺少对土壤污染后更深一步影响的分析。因此该题得2分。,答案(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地

31、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3)铅、镉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模 板 应 用,(2014福建文综,40B)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从污染物浓度曲线可以看出水污染的变化特点为呈“W”形变化。形成原因要结合降雨量和河流流量进行分析。第(2)题,防治水污染的措施主要从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答案(1)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