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的气候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33660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的气候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的气候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的气候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的气候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的气候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的气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的气候ppt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讲世界的气候,气温:大气的温度。,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练习1:莫斯科7月平均气温是20C,1月平均气温是11C。莫斯科气温的年较差是多少摄氏度?,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20C(11C)31C,一、世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2、气温的年变化,正午过后(约14时),日出前后,气温的测量: 工具温度计 位置百页箱 日均温:四次取均值,年较差最高月均温-最低月均温,月均温最高,月均温最低,北半球陆地7月;海洋8月;南半球陆地1月;海洋2月,年均温:将各月的月平均气温相加, 除以12所得的商即为

2、年平均气温。,2、气温的年变化,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1、纬度不同的A、B两点,A处气温比B处气温( ),原因( ) 2、纬度相同的E、F两点,气温相同吗? 3、纬度相同的C、D两点,C处气温比D处气温( ) ,原因( ),(1)世界气温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2)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3)同纬度地带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4)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4、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2)海陆差异 (3)地势高低(4)洋流(5)人为原因,(1)据递变方向判断南北半球,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向北递减北半球向南递减南半球,5、等温线图的判读,因为世界上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

3、高纬逐渐降低。,(2)根据等温线的走向:判断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温线平直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影响因素:纬度。 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影响因素:海陆位置。 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影响因素:受地形起伏的影响,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高,气 温 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3)等温线的弯曲判读海陆分布和季节,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冬季大陆,气 温 低,夏季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冬季大陆,夏季海洋,气 温 低,7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 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南弯

4、曲,(3)等温线的弯曲判读海陆分布和季节,(3)判断海陆分布和季节:如果知道季节,可以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海陆分布。反过来,如果知道海陆分布状况就可以判断季节: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为当地的夏季;反之为冬季。,练习:根据等温线判定该图属于 半球A、B两地属于海洋的是 ,属于陆地是 ,为什么?,某地7月等温线图,北,A,B,夏季,陆温高于海温,(4)判断洋流流向和洋流的性质,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暖流等温线向低值弯曲:洋流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较低处,即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寒流等温线向高值弯曲:洋流由温度低处流向温度较高处,即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如

5、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经过,气 温 低,(4)判断洋流流向和洋流的性质,地势较高,气 温 低,(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名称,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经过,(5)判断地势高低和地形:a.位于同一纬度的两地,地势高处等温线的度数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地势低处等温线的度数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表明气温高,地势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表明气温低,地势高。b.等温线向高温凸出的方向为山脉的走向。c.在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图中,若线内气温数值低于四周,表明地形为山地;反之为盆地。,说出山脉走向,(7

6、)判断锋面:在等温线图上,如果某一区域气温差值较其他区域大很多,该处可能会有锋面存在。因为锋面两侧气温相差较大。,(6)判断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大小:a.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b.冬密夏疏c.温带密、热带疏d.陆密海疏,2009年上学期,制作 05,图表示我国某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 写出P1、P2两地的气温T1、T2值范围:_T1_;_T2_ ,(1) 写出P1、P2两地的气温T1、T2值范围:_T1_;_T2_ ,8,12,24,28,2009年上学期,制作 05,(2) 导致该地区等温线如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2009年上学期,制

7、作 05,(2) 导致该地区等温线如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地形,(3) 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地形特征:AA属于_; BB属于_。,(3) 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地形特征:AA属于_; BB属于_。,山谷(谷地),盆地(洼地),(4) P1、P2两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_。,新,对流雨,类别,台风雨,锋面雨,地形雨,分布,特点,成因,二、世界降水的分布,1、主要降水类型,地形雨,对流雨,台风雨,沿着山坡向下吹的干 而热的风,称为焚风。当气流越 过山脉时,在迎风坡被迫上升。 气流上升绝热冷却降温,起初按干 绝热直减率降温,每上升100米, 气温降低1。当空气达到饱和状 态时,水汽凝结,气温就按湿绝

8、热 直减率降温,一般每上升100米, 气温降低0.50.6。气流越过山顶 之后,气流沿背风坡下降,并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当气流到达山脚时,气温明显升高,湿度显著减小,形成干而热的焚风。焚风是山区常见的天气现象。焚风吹来时,气温迅速升高,湿度急剧减小。因此,初春的焚风,可以促进积雪融化;夏末的焚风可以促进农作物早熟。但强大的焚风,能使旱情加重或增加森林火灾的危险。,地形雨及焚风,锋面及锋面雨云,锋面雨云,锋面系统有哪些类型?在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状况怎样?,2、世界降水分布规律,a.赤道附近地带降水( ),两极地区降水( ) b.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 )大陆东岸降水( ) c.中纬度沿

9、海地区降水( ),内陆降水( ),多,多,多,少,少,少,(1)影响降水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2)降水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大陆东岸从赤道向两极降水越来越少,回归线大陆东岸降水多,中部、西岸降水少,温带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从沿海向内陆降水越来越少,全球划分为四个降水带(提P19)赤道多雨带;温带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极地少雨带,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如下图,B地区等降水量线比A地密集,B地区降 水分布差别比A地大。(图中单位mm,下同),3、等降水量线图的

10、判读,(2)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如下图是我国辽宁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数值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表示内陆。,(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反之为背风坡。,(5)闭合的等降水量线: 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表明该区域降水量出现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4)等降水量线的弯曲状况: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若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则说明该地降水少; 若向数值低的地方

11、凸出,则说明该地降水多。,密集:差别大,地区的降水差异:,稀疏:差别小,海陆位置及影响:,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降水量自沿海向内陆递减,判断迎(背)风坡(沿海):,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内陆地区呈闭合状态:,线内降水少:闭塞内陆盆地(例:柴达木盆地),线内降水多:山地迎风坡(例:祁连山),等降水量线图判读总结,等降水量线的弯曲:,凸高为底,凸低为高,上图为某省等雨量线,形成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差异 、海陆分布 、地形因素 、洋流影响,C,练习,例1:读某地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 降水量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少 B. 西北及北部山区年降水量大于7

12、00mm C. 东北迎风坡降水量最小 D. 该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与地形关系密切,例1:读某地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 降水量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少 B. 西北及北部山区年降水量大于700mm C. 东北迎风坡降水量最小 D. 该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与地形关系密切,D,例2:读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 比较图中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B地降水量多于A地;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冷干气流(冬季风)的影响,沿岸有寒流经过。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

13、海洋的西风影响;东侧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有暖流经过。,(2) 比较图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具有海洋性特征,冬暖夏凉,降水丰富;D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成因,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太阳辐射,(2)大气环流,(3)下垫面状况,海陆位置(海洋和陆地),地形,地面反射率,洋流,(4)人类活动,2、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成因,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14、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1)热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1)热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各是什么?,(2)温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2)温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沙漠,亚寒带针叶林,温带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各是什么?,(3)寒带气候和高山气候的分布,(3)寒带气候和高山气候的分布,冰雪覆盖,苔藓、地衣,冰雪、寒漠,寒带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各是什么?,热 带 雨 林 气 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性气候,亚

15、寒 带 大 陆 性 气 候,极 地 气 候,0,10,20,30,40,60,70,90,0,10,25,35,50,70,90,温带大陆性气候,A,B,C,D,E,F,G,H,K,M,P,气候分布模式图,练习,下列气候类型中,具有冬季多雨特点的有(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C,我国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高山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C,四、气候类型的判断 一般分二步: 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2.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6、”!即依据一月均温(指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一月均温15,则可推断为热带气候; 一月均温在015之间时,则可推断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一月均温0,则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然后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一)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因气温均在15以上,主要区别于降水。 1.热带雨林气候:各月降水几乎都在100mm以上,最小月都在50mm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 2.热带沙漠气候:各月降水量都稀少或没有,年降水量(一般)在125mm以下。 3.热带草原(萨瓦纳)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这两种气候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主要区别于降水的月份分

17、配: 热带草原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数少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750-1000mm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数大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1500mm-2000mm之间。,热带气候类型,(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一月均温都在0-15之间,降水量的主要区别是: 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夏雨型) 2.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300-1000mm之间。(冬雨型) 3.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较均匀,气温年较差也较小,年降水量在700-1000mm之间

18、。,(三)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都是夏季多,冬季少。主要区别是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数。 1.温带大陆性气候: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数2个月,年总降水量在200mm左右。 2.温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数2个月,年总降水量在500mm-1000mm左右。,亚热带气候类型,温带气候类型,寒带气候和高山气候的分布,年雨型,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1)北半球,(2)亚热带气候,A,C,A. 带;B 带;C 带,北温,热,南寒带,热带:全年高温或终年炎热(四种气候)温带:四季分明(种);寒带:终年严寒,热带,北半球温带,北半球亚热带,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第一步:看气温曲

19、线图判断在哪个温度带第二步:看降水柱状图判断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世界气候类型练习1:,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全年高温多雨,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地区,赤道附近,1、判断以上四地的气候类型2、比较:罗马和北京两地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和差异。,练习3,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共同点-夏季高温差 异-气温: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0C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0C以下);降水: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五、世界陆地自然景观1、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地方性分异规律,1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2气候与自然带的关系,3、世界陆地自然分布及典型植被、典型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