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33662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7.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课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整体,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大尺度自然地理环境中有哪些圈层?2、各圈层间通过哪些循环使彼此间进行联系与作用的?,圈,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地形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能 量 交 换,物 质 迁 移,传递,循环,阅读案例1,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1. 说明生物在自然环境演化中对大气、水、岩石、土壤的作用?2.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是通过哪些过程形

2、成的?其中哪一过程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改变原始大气成分组成、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参与岩石的形成、加快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自然环境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合成有机物不是某一地理要素的能够独立完成的, 而是由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多种地理要素(如: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相统一共同完成的。因此,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新功能,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探究点一:,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每个地理

3、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都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变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案例 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汉代的黄土高原,草肥水美、山青水秀。自唐代以后,大兴土木、连年战争,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面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植被生长慢,气候变得干旱,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沟谷不断加深扩大,最终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汉代的黄土高原草肥水美、山青水秀,今天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水土流失,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气候统一变化的过程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

4、素的演化。,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间接或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西北地区景观,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合作探究,深处内陆,气 候 干 旱,统 一 演 化,案例分析,例1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分析回答(1)(2)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整体性特征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B,学以致用一,(2)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C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A,1、一个要素的演化伴

5、随着其他各要素的演化。2、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精讲点拨,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形:湖泊气候:湿润生物:水生生物土壤:土壤水位水文:湖泊面积,陆地,干燥,陆生生物,土壤水位下降,缩小直至消失,湖泊演化演化为陆地的过程,是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变式训练,体现了自然地理要素在演化过程中的整体性,森林减少,土壤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仅存人工林天然次生林,滞留降水功能降低,洪水、断流,沟谷纵横岩石裸露,风化加速,东北森林 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经过20世纪大规模的采伐,森林面积锐减,多为天然次生林

6、或人工林。,比较A、B所在地形区自然地理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当堂检测:,比较A、B所在地形区自然地理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相似性:外流盆地,河流水量大,水能丰。差异性:甲: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砖红壤。 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紫色土,水位季节变化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加,易发生洪涝灾害,失去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渗入的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土层变薄,肥力下降,1、如果某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请你把这些变化填入下图方框中。,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结论:,2、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对下游地

7、区会产生如何影响?,河流上中游砍伐森林,河流上中游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道泄洪能力降低,发生洪涝灾害,河床抬升,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它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结论:,材料:阿斯旺大坝的建设对尼罗河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游泥沙淤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地中海沿岸渔业减产;海岸侵蚀加剧;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自学指导2:,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上图中R河中下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

8、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科罗拉多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对土壤:,对生态:,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水质变差,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来水来沙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河口附近渔业资源减少;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加剧,(1)该湖泊面积的变化特点是 ,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读“某内流湖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2)分析该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可能导致的环境问

9、题。,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本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沿河发展农业,大量引水灌溉,湿地面积不断萎缩,使该区域的气候更加干旱,沙尘暴天气频繁,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不断加重,湖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生物濒临灭绝,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请你根据统一变化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地表多沟谷,呈破碎状,土壤肥力下降,植被覆盖率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地方气候趋于干旱,降水变率增大,变式训练,课堂小结: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1、自然地理环

10、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各要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它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2课时: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陆地自然带,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太阳辐射,热量,水分,影 响,形成,气候,产生,植被,土壤,自 然 带,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自然带地球上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6634

11、N,2326N,0,西岸 中部 东岸 西岸 中部 东岸,中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冰 原 气 候,苔 原 气 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冰 原 带,苔 原 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带,温带荒漠带,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图示自然带中植被类型相同的是()AJ和IBG和ICJ和H DE和H,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

12、意图,回答34题。,3图示自然带中植被类型相同的是()AJ和IBG和ICJ和H DE和H,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4K、J两自然带东西宽度不一致,其原因是()A地形不同 B降水差异C植被不同 D洋流影响,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4K、J两自然带东西宽度不一致,其原因是()A地形不同 B降水差异C植被不同 D洋流影响,(2014广州测试)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地自然带是_,中与此地自然带相同的是_。,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特征:自然带沿着南北(纬度)方向作有规律

13、的更替影响因素:热量,A,D,E,B,C,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2、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特征:自然带沿着东西(经度)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影响因素:水分,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为基础),B A,(1)自然景观的变化是以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 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 - -;B.-的变化) _产生的原因是_ _。(3)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_ _。,例2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

14、,回答下列问题:,热量,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A,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的变化,海陆分布不同导致,水分条件的差异,学以致用二,请说出以下古文反映了哪种地域差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山 麓,山 顶,自然带垂直分布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以水热差异为基础,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海拔高度差异,水热状况差异(气候),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温度越来越低,降水先多后少,热带雨林带,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针叶林,高山灌木带,苔原带,终年积雪,森林上限,雪线,赤道地区高山植被带模式图,(1)为什么珠穆朗玛

15、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首页地理学世界地图,图像 世界地图,世界地图,上一张图片:,搜寻 ,网占地图,下一张图片: Copyright 2006 .,世界地图,Path :,首页地理学世界地图,Keywords:,世界地图 地理学,图片大小:,50.8KB,线上儿童着色本印数 - 着色画片为印数 - 学图片E教学老师网站,探讨(二),垂直自然带谱的丰富程度决定于山地的高度和纬度。,如果南北两坡的相对高度一样,那么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自然带吗?,不会,还是要比南坡少,因为北坡的水热条件没有南坡好(南坡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又是阳坡)

16、,所以自然带还是比南坡少,海拔高度,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 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 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 因素有关(如下图),中低纬度高海拔的山脉表现最明显,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基带,也就是山脚处的自然带。,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海拔较高,阴坡较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暖温带地区?,山地草原,荒漠草原,1500,山地草甸草原,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物,积雪冰川,北 坡,南 坡,荒漠,荒漠草原,干旱山地草原,山地草原,高山草甸,积雪冰川,2000,2500,300

17、0,3500,4000,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找到天山的阳坡和迎风坡?,(2016新课标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18、D、太阳辐射减弱,C,D,C,(2015北京文综,1)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完成下题。 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2015广东卷)3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

19、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A,(2015北京文综,1)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完成下题。 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2015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9、

20、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10、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C,B,(2016新课标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2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10.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21、D.常绿阔叶林带,A,A,4.雪线,定义: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因素:气温与降水,坡向对雪线的影响:阴坡雪线低,阳坡雪线高;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雪线海拔高度的纬度差异:副热带雪线海拔最高,赤道和高纬地区雪线海拔较低,【练习2】读右侧我国西部雪线高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图中AB线雪线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成因是什么?北段(青藏高原以北):由南向北降低。主要因为纬度向北增高。(降水量大致向北增多)。南段(青藏高原向南):由北向南降低。主要因为降水量大致由北向南增加。2)近几十年来,我国西部雪线高度有不同程度升高的趋势,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人类生产

22、、生活排放大量CO2,产生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所致。,1、南坡和北坡的判定:告知具体的山地2、阳坡和阴坡:某山体3、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的高低A、从雪线与纬度的关系来看:副热带地区(南北纬20到30的范围)的雪线最高原因:纬度低,热量充足,积雪易融化 多下沉气流,晴天多,积雪易融化 降水少,B、阿尔卑斯山:北坡的雪线低原因:北坡是阴坡,蒸发量小; 迎风坡(大西洋来的水汽在北坡产生大 量的降水)C、珠穆朗玛峰:南坡的雪线低原因: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在南坡产生大量的降水)D、乞利马扎罗山:南坡的雪线低原因:迎风坡(东南信风)E、天山:北坡的雪线低原因: 北坡是阴坡,蒸发量小;迎风坡(大西洋和北冰

23、洋来的水汽通过准葛尔盆地的西部缺口进入,在北坡形成地形雨.,探究四:陆地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自然带的分布呈现非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缺失:(二)改变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形成热带雨林; 赤道穿过的非洲东部形成热带草原 欧洲西部超过北纬60度依然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形成温带荒漠带;(三)约束:(四)块状:荒漠地区的绿洲,地势低洼地区的湿地。,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美洲西海岸自然带仅分布在狭窄的沿海地区;,(一)热带草原带变成热带雨林带,分布区一: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24、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成因:1、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 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2、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马达加斯加暖流、澳大利亚东北部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流、中美地峡东部的北赤道暖流及圭亚拉暖流)。,分布区二:非洲西部15N附近,成因:1、南半球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从而形成丰富的降水; 2、由于赤道逆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二)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该地虽然纬度较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但由于东非高原海拔较高,使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降

25、水较同纬度地区少,热量、水分条件达不到热带雨林气候标准,成为热带草原气候。,2、马达加斯加岛西部:该地虽受暖流影响,但因其在山脉的背风坡而降水少,因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3、北回归线附近的墨西哥高原:根据所处纬度,该地本来应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墨西哥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而成为热带草原气候。,(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分布: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以东 成因:该地处于盛行西风带,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在安第斯山的西岸形成迎风坡降水多,而其东岸的大西洋岸处在背风坡,降水很少,气候干旱,因此形成了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四)温带大陆

26、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是由于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西风难以入内,形成了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岸西风漂流(寒流)的分支更加重了沿岸的干燥。,巴塔哥尼亚沙漠的形成,阿塔卡玛沙漠,(1)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2)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五)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但北美大陆东岸该类型气候一直延伸到沿海,一是因为北美大陆西部高山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东岸拉布拉多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北美洲、欧洲西部高纬度地区本应属于极地气候的地区,由于暖流对沿岸的增温作用,因而仍然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雪,【练习3】读下图“北半

27、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回答:,1自然带是_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_;,苔原,4 0005 000米,雪,2自然带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判断理由是_,没有,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纬度范围是50N70N,而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是海洋,雪,3.自然带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是_ 和_ ;,4自然带在大陆东岸的典型土壤是_,在大陆西岸的典型植被是_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红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雪,(5)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最大分布区是_,该自然带典型动物有_等;,(6)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南美亚马孙平原,河马、猩猩,低纬度高

28、山地区,(2013山东文综)右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为()A草原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3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纬度B洋流 C地形 D季风,A,D,大兴安岭至贺兰山,年降水量在200毫米400毫米之间,植被类型为草原,由南向北,夏季风势力减弱,影响时间缩短,影响的东西宽度缩小,年降水量逐渐减少,针对训练,1(2010盐城模拟)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图1,(1)图1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_, , , _ 。(2)图1中自然带从表示的是自然带的 _规律和_规律。,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29、,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纬度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3)自然带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是否有分布?_,原因 是_;它在40N高山上的分布高度约是 _。(4)图2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图1 中的_(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自然带名称是 ,原因是:,无,该纬度内全部是海洋,4 000米,温带荒漠带,位于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5)自然带在_洲分布最广,自然带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 地区。,南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4)珠穆朗玛峰北坡没有森林植被的原因是: . 解析:(1)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类似于由低纬向高纬的分布 规律,同时其自

30、然带带谱与基带的纬度位置和山体的海拔有 关。(2)是东西更替,南北延伸,为经度地带性。(3)喜 马拉雅山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山顶为积雪冰川带,类似 于的纬度变化。(4)珠峰北坡海拔在4 000米以上,缺 乏森林生长条件。,北坡的基带处于4 000多米的高原,热量不足以生长森林且处于背风坡,降水量较少,命题视角1 主要考查山地对降水植被影响,例1 (2009北京文综) 右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 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下图,回答 (1)(2)题。 (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 (2)山麓景观分

31、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的是() A. 和 B和 C和 D和,命题视角2 主要考查海陆位置、地形对自然带分布影响,例2 (2009上海)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法国作家儒 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 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 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 带。(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

32、威胁的是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地。,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丙,(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 的地带性差异。(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 _。,乙,温带荒漠,温带草原,从沿海到内陆,地形,海陆位置,读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解析:甲、乙、丙处位于西风带,甲处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为森林植被;乙、丙处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分别形成草原、荒漠。答案:B,2图中乙、丙两处植被和分布主要体现了(

33、)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乙、丙两处植被是山地阻挡西风进入形成的, 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D,(2008海南卷)某山共分布三类原生森林。下图显示三类森林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温度变化、降水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回答35题。,3图中信息显示,三类森林中() A的NPP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敏感 BNPP与温度变化都呈正相关 C的NPP对降水的变化最敏感 DNPP对降水的变化都很敏感 解析:通过图中温度的变化可以看出的NPP对温度的变 化幅度最小,故A正确。NPP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故B 错。降水量的变化对NPP影响很小,故C、D错。 答案:A,4三类森林分布的海拔自低到高依次是() A B C D 解析:同一温度条件下,海拔越高,NPP应越低,故选C。 答案:C,5若为针阔叶混交林,则该山可能位于() A河南省 B吉林省 C安徽省 D福建省 解析: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地区,吉林省大部分 地区位于中温带,森林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故B正确。河 南省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发育有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 林;安徽省、福建省位于亚热带地区,发育有常绿阔叶林。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