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和肌张力的评定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35215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力和肌张力的评定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肌力和肌张力的评定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肌力和肌张力的评定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肌力和肌张力的评定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肌力和肌张力的评定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力和肌张力的评定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力和肌张力的评定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肌力与肌张力的评定,郑清华,1,肌力测定方法,2,主要内容,肌力概述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肌力测定的三种方法主要内容:手法肌力测定(MMT)肌力分级方法肌力补充分级法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3,一.概述,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检查肌肉的收缩力量,从而判别肌肉和支配该肌肉的神经功能。,4,肌肉的分类,原动肌:与运动方向一致,起主动作用的肌肉拮抗肌:与运动方向相反,起相反运动的肌肉固定肌:协助主动运动中和肌:抵消作用,5,肌收缩的类型,等长收缩:静止、长度不变、肌力增加 等张收缩:动态、长度变化、张力不变 向心性收缩:主动肌收缩、肌纤维长度变 短,又称向心性收缩 离心性收缩:拮抗肌收缩

2、、肌纤维长度变长,又称离心性收缩 等速收缩:角速度不变,阻力随着用力变化而变大,6,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肌力大小与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成正比,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也愈大。 2肌肉的募集 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神经冲动的频率。 3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4.肌纤维的类型 5.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6.肌肉收缩方式和收缩速度 7.年龄性别以及心理因素等,7,二、肌力测定的方法,1、徒手肌力测定(MMT)2、应用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8,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握力指数握力/体重=100,正常大于50 捏力(正常值一般为握力的30% )背拉力拉力/体重=100 (男

3、性为体重的1.052倍,女性为11.5倍)四肢各组肌群的肌力测试腹背肌等长耐力实验,9,10,徒手肌力测定(MMT),根据受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让患者处于不同的受检位置,嘱患者在减重、抗重力或抗阻力的状态下作一定的动作,并使动作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根据肌肉活动能力及抗阻力的情况,按肌力分级标准来评定级别。,11,MMT检查注意事项,1.遵循测试的标准姿势,注意防止某些肌肉对受试肌肉的替代动作。2.测试选择适当时机,疲劳、运动或饱餐后不宜进行。3.左右两侧比较,先查健侧后查患侧,尤其在4和5级难以鉴别时。4.先抗重力后抗阻力,抗阻力必须使用同一强度,阻力应加在被测关节的远端(不是肢体的远端)。5

4、. 中枢神经系统病损所致痉挛性瘫痪不宜作MMT,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病患者慎用某些测试。6.检查前先用通俗语言解释,必要时示范。,12,肌力检查的禁忌证,关节不稳定骨折未愈合而未作内固定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13,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肌力分级方法是1916年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矫形外科学教授Lovett提出来的,他将肌力检查分为6级(0级一5级),14,肌力补充分级法,15,分级的补充,A23级可以用运动幅度来规定“+”或“” 如:运动幅度达不到正常活动范围的一半,则用低一级别并用“+”表示(2+) 运动幅度超过一半,但小于正常范围,则用高一级别并用“”表

5、示(3-)B45级若抗阻中等偏弱,记为“4+” 若抗阻较正常稍弱,记为“5-”,16,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注意:是检查肌力,不是检查关节活动 是通过关节活动检测 必须知道所测的肌群 必须清楚ROM,17,上肢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1.肩关节:屈曲:0180三角肌前部、喙肱肌后伸:050 三角肌后部、大圆肌、背阔肌外展:0180三角肌中部、岗上肌、岗下肌水平外展:090 三角肌后部水平内收:090 胸大肌外旋:090 岗下肌、小圆肌内旋:090 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18,1.肩关节:,屈曲:0180 三角肌前部、喙肱肌3、4、5级: 0、1级:2级:,19,后伸:050 三角肌后部、大圆

6、肌、背阔肌3、4、5级: 0、1级:2级:,20,外展:0180三角肌中部、岗上肌、岗下肌3、4、5级: 2级:0、1级:,21,水平外展:090 三角肌后部3、4、5级: 2级:0、1级:,22,水平内收:090 胸大肌3、4、5级: 2级:0、1级:,23,外旋:090岗下肌、小圆肌3、4、5级: 2级:0、1级:,24,内旋:090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3、4、5级: 2级:0、1级:,25,2.肘关节,屈曲:0150 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3、4、5,2,0、1,26,伸展:1500 肱三头肌,3、4、5级: 2级:0、1级:,27,下肢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1.髋关节:屈曲:0

7、125 髂腰肌伸展:015 臀大肌、腘绳股内收:045 大收肌,长短收肌外展:045 臀中肌、阔筋膜张肌外旋:045 股方肌、梨状肌、臀大肌内旋:045 臀小肌、阔筋膜张肌,28,2.膝关节 屈曲:0150 腘绳股 伸展:1500 股四头肌3.踝关节: 跖屈:045 腓肠肌(屈膝) 比目鱼肌 腓骨长、短肌(足外翻) 胫后肌(足内翻) 背屈:020 胫前肌 、拇长伸肌、趾长伸肌,下肢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29,1.髋关节:,屈曲:0125 髂腰肌3、4、5级: 2级:0、1级:,30,伸展:015 臀大肌、股二头肌,3、4、5级: 2级:0、1级:,31,内收:045大收肌、长短收肌,3、4、5

8、级: 2级:0、1级:,32,外展:045 臀中肌、阔筋膜张肌,3、4、5级: 2级:0、1级:,33,外旋:045股方肌、梨状肌、闭孔内外肌等,3、4、5级:2级: 0、1级:,34,内旋:045 臀小肌、阔筋膜张肌,3、4、5级: 2级:0、1级:,35,2.膝关节,屈曲:0150腘绳股 2级: 3、4、5级: 0、1级:,36,伸展:1500股四头肌,3、4、5级: 2级:0、1级:,37,3.踝关节,跖屈:045 腓肠肌(伸膝时)、比目鱼 肌(屈膝时)腓骨长、短肌(足外翻)、胫后肌(足内翻) 3、4、5级: 2级: 0、1级:,38,背屈:020 胫前肌,3、4、5级: 2级: 0、1

9、级:,39,肌张力的评定,40,一.定义,肌肉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临床上:触摸肌肉的硬度及伸屈肢体时所感知的阻力做判断依据。来源于组织的物理特性、肌肉或结缔组织内部的弹性反射性肌肉收缩(牵张反射),肌肉与神经。,41,二.肌张力分类,1静止性肌张力2姿势性肌张力3运功性肌张力,42,影响肌张力的因素,体位和肢体位置与牵张反射的相互作用,不良的姿势和肢体位置可使肌张力增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紧张和焦虑等心理因素,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使肌张力增高患者对运动的主观作用合并问题的存在(如尿路结石、感染、膀胱充盈、便秘、压疮、静脉血栓、疼痛、局部肢体受压及挛缩等可使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发热、感染、

10、代谢和/或电解质紊乱药物与环境温度等,43,正常肌张力的特征,近端关节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肢体被动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44,肌张力异常,根据患者肌张力与正常静息肌张力水平的比较,肌张力异常分为肌张力过强(hypertonia)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肌张力过低(hypotonia)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 肌张力紊乱(dystonia)肌张力损害或障碍,45,临床常见的肌张力异常,痉 挛僵 硬肌张力弛缓 肌张力障碍,46,三、肌张力的手法检查,1、病史采集 痉挛发生的频度受累的肌肉及数目痉挛的利弊

11、情况引发痉挛的原因现在痉挛发作或严重程度与以往的比较痉挛频度或程度的增加可能是膀胱感染、尿路结石、急腹症或其他有害传入导致的早期表现,47,2、触诊检查:肌容积、肌肉弹性,3、视 诊刻板样运动模式(异常协同)常表明存在肌张力异常不自主的波动化运动变化表明肌张力障碍自发性运动的完全缺失则表明肌张力弛缓 4、反射检查应特别注意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腱反射亢进等现象在进行深腱反射检查时,评定者可直接用指尖或标准的反射叩诊锤轻叩检查腱反射导致的肌肉收缩情况,并可以04级予以评分,48,5、被动运动检查发现肌肉对牵张刺激的反应,以发现是否存在肌张力过强、肌张力过强是否为速度依赖、是否有阵挛并与挛缩进行比较和鉴

12、别6、摆动检查:肌张力低则时摆振幅增大,增高则振幅小7、伸展性检查:左右两侧相同肌肉伸展到最大伸展度时,一侧出现过伸位,提示该侧肌张力下降,49,四、痉挛概述与评定,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常由上位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所致,故也被认为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综合征的组成部分痉挛特殊的表现:巴宾斯基反射、折刀样反射、 阵挛 、去脑强直导致痉挛的常见疾病:去皮层强直 、脊髓损伤、 脱髓鞘疾病 、脑血管意外后、脑外伤、去皮层强直和去大脑强直、脑瘫,50,痉挛的手法快速PROM评定,轻度: 在肌肉最短的位置上做PROM活动,在 ROM的后1/4,即肌肉位置接近最长时,才出现抵抗和阻力。中度:同上,在ROM的

13、1/2即出现抵抗和阻力。重度:同上,在ROM的开始的1/4即出现明显 的阻力。,51,修订Ashworth量表,0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前1/2ROM中有轻微 的“卡住”感觉,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2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52,肌张力低下的评定,轻度 肌张力降低,肌力下降。把肢体放在可以下垂的位置并释放时,肢体只能短暂抗重力,然后立即落下,仍有一些功能活动。中到重度 肌张力显著降低或消失,肌力0级或1级(徒手肌力检查);把肢体放在可以下垂的位置并释放时,立即落下,不能进行任何有功能的活动。,53,小结,肌力定义影响肌力的因素肌力测定的方法手法肌力测定(MMT):肌力分级方法、肌力补充 分级法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上肢、下肢肌张力概念正常肌张力的特征临床常见的肌张力异常的临床特点肌张力异常的临床常用临床评定方法肌张力评定的注意事项,54,谢谢!,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